「一帶一路」,各省找路。
中國最南端的海南倡建「旅遊特區」,打造休閒、人居、購物、美食、醫療、養生、娛樂、特色文化等八大「天堂」,將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精品旅遊目的地。
然而,讓外界有些疑惑的是,五年前海南啟動建設國際旅遊島,十年規劃建設期剛過半,緣何又提出「旅遊特區」?
社會各界輿論紛起。一部分人認為這是概念炒作,實質意義不大,「海南原本是經濟特區,又是國際旅遊島,還不是旅遊特區麼?」另一部分人則稱,經濟新常態下海南必須抓住國家戰略新機遇,「旅遊特區是國際旅遊島的升級版」。
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第三方評估機構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發布《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綜合評估報告》,肯定國際旅遊島建設總體順利、收效明顯的同時,披露海南地區人均產值、旅遊人數、旅遊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等3項指標沒達預期目標。同時存在旅遊業管理服務水平不高,旅遊產品結構欠合理,產業附加值較低,本島居民利益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海南省旅遊委巡視員、省社科聯副主席陳耀坦言,海南為國際旅遊島下大力氣爭取國家優惠政策,但策劃、儲備對接優惠政策的項目準備不足,被吸引入島的資金過多流向一般性房地產。對此,國內知名旅遊專家、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魏小安表示認同:海南房地產開發過度,且現在以觀光遊為主的旅遊業「路走偏了」。他說,海南旅遊陸域面積小、產品同質化強、開發不均衡等弱勢明顯,應該走度假精品遊。
魏小安稱,打造旅遊特區,是海南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既發揮了海南獨特優勢,又符合海南實際。但他直言,「海南要學會用政策而不是要政策」。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海南所所長夏鋒注意到,《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對各省區在「一帶一路」規劃中的定位,提出「加大海南國際旅遊島開發開放力度」。「國家明確了海南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路徑方向。」他稱,海南把「一帶一路」作為平臺,以旅遊為紐帶,把周邊地區聯結起來,構建南海絲綢之路旅遊經濟中心。
海南是否有能力和動力建設好「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升級版」旅遊特區?
海南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海上距離最近,沿線分布有200萬瓊屬華僑華人。海口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海南與32個海上絲綢之路國家貿易總額454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年增長逾28%。其中東協是海南最大的出口市場。
海南對沿線國家的遊客有吸引力。來自億贊普的大數據分析顯示,海南最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關注的領域主要在旅遊、經濟、美食、購物、環境等方面。最希望來海南旅遊的國家在東南亞、西歐和中東歐,其中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位列前三位。
海南省旅遊委副主任朱洪武介紹,今年海南將著力推動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海洋旅遊。海南和香港、臺灣、菲律賓已確定聯合搭建「亞洲郵輪專案」合作平臺,吸引世界郵輪公司開闢海南至東協國家的海上郵輪旅遊航線。海南正在研究「中國—東協」郵輪旅遊產品。同時加快三亞和海口國際郵輪母港建設。
據悉,海南有關部門已展開對旅遊特區的論證研究。
陳耀表示,「海南應著力旅遊特區的開放創新,使海南真正成為中國旅遊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他建議,呼應國家海洋戰略和旅遊戰略,海南規劃一批特色旅遊項目,推動「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合作開發。 (編輯:李凱明)
一帶一路YDYL2015
關注微信號每天收聽我們的消息
提供最新國家經濟政策資訊,一手行業信息
對外貿易資訊,境外貿易諮詢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信息之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