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護鳥人

2020-12-15 人民網

「黃河寧,天下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多年來,黃河保鴇人這支志願者隊伍以「一個都不能少」為口號,通過志願巡護、入戶普法、環境宣教、協助警方出擊等多種渠道,儘可能讓飛來越冬的大鴇等鳥類能夠一隻不少地在來年春季安全返航北方。志願者們的努力得到了當地林業部門、森林公安的大力支持。黃河邊的這群保鴇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社區生態治理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中的作用。

1.給大鴇溫暖的家

黃河灘的冬夜,總是格外的寒冷,但在河南新鄉黃河溼地一帶,常常可以看到一群冒著嚴寒保護越冬候鳥的志願者的身影。

遷徙至黃河灘越冬的候鳥中,有一種鳥叫「大鴇」,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近年來,由於棲息地喪失、工農業生產和人類活動、盜獵與投毒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大鴇的東方亞種成為鳥類中的「大熊貓」,數量日漸稀少。

作為陸地上最重的飛行鳥類之一,一隻成年雄性大鴇體重能達十多公斤。它們的翅膀若充分伸展開來,可達約兩米。這種雜食性的大型地棲鳥類棲息需要廣闊的平原、草地或田野。

河南新鄉市長垣縣的黃河溼地一帶,自古以來就是大鴇(東方亞種)等遠道而來越冬的候鳥的棲息地。為了生存,每年11月初,它們從蒙古國、內蒙古等地飛到黃河中下遊的河南段來,第二年3月中旬左右,再飛往北方的繁殖地。盜獵分子瞅準了它們的習性,常常聞風而至。在黃河岸邊與盜獵分子作鬥爭的力量中,不僅有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森林公安,還有民間志願者。

宋克明今年55歲,是長垣縣一名普通農民。一說起大鴇,他的眼睛就閃閃發亮。這名憨厚的河南漢子,已經守護這些遠道而來的鳥兒20多年了。談到為什麼要保護鳥類,他說,小時候,這一帶的候鳥特別多。但上個世紀90年代末,他在參與環境調查時突然發現,黃河溼地一帶居然沒有看到多少大雁了。

「我是個普通的農民,也說不出什麼大道理,但我覺得每一個物種的滅絕,肯定都會對自然界造成很大的影響。就衝這一點,我也要繼續幹下去,直到幹不動為止。我想給大鴇一個溫暖的家。」宋克明說道。

有這種想法的不止宋克明一人。很快,當地誌同道合的人們自發地組成民間保護團隊。2016年4月18日,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基金會的支持下,當地正式掛牌成立了一個社區保護地「中華大鴇保護地·長垣」。

2.「遷徙」的護鳥人

宋玉傑也是志願者團隊中的一員。過去5年來,他自己也像「候鳥」一樣,每年隨著大鴇等候鳥「遷徙」:半年在外省打工,半年回老家護鳥。「我做志願者,真是嘗盡了酸甜苦辣」,宋玉傑說,儘管不易,但是幾年下來的保護成果讓他頗感自豪。「附近幾個縣盜獵分子都聽說過我,我只要在這兒,他們就不敢出去。保護候鳥我是認真的,也很玩命,發現哪裡有投毒跡象,我可以整夜整夜地藏在那裡等投毒人出現。不管他們人再多,我從未畏懼過,因為我一身正氣,膽氣壯。」他說。

2018年10月7日,遷徙候鳥的「先頭部隊」飛抵了黃河溼地,捕鳥人也蠢蠢欲動。大鴇生性呆萌,夜間騎著摩託車、頭戴強光燈的盜獵者往往帶著兇悍的獵狗,很容易逮到大鴇。最近時,強光燈只距離二三十米了,大鴇還在呆呆地觀望。當晚,志願者們在保護區發現並協助警方抓獲盜獵者3人,繳獲車輛1臺,捕鳥網3張。10月10日,又是整整一夜的蹲守,最終抓獲兩撥捕鳥人,拆除鳥網4張,解救被捕鳥類29隻。之後,志願者向森林公安報警,將盜獵者及其作案車輛移交警方。2019年入冬以來,志願者們在巡護中發現並移交執法部門十多起,長垣縣刑事立案兩起,封丘縣刑事立案三起,蘭考縣林業執法部門對9名盜獵嫌疑人正在調查中。

「我對野生動物和候鳥的感情深厚,對它們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當候鳥飛走時,我站在空曠的保護區,心裡很失落,很想追隨鳥兒北上。待來年鳥兒即將飛回來的時候,我就早早地結束打工回家,在老家開始宣傳保護鳥類,等著候鳥飛來。」今年10月初,宋玉傑再次結束了在廣東的工作,回到家鄉,開始為保護候鳥志願巡護。明年3月份候鳥飛走後,他將重新出去找活兒。

午後開始巡護,直到翌日凌晨天蒙蒙亮才回家睡覺,這已經成了宋玉傑和很多志願者冬季的生活日常。宋玉傑指出,只有發動更多志願者聯繫公安巡護,開展實實在在的打擊才能有效地遏制盜獵分子。從10月8日至今,這群志願者們為守衛候鳥巡護了上萬公裡,出動志願者上百人次,足跡遍布長垣、東明、蘭考、封丘和開封等周邊地區。

3.跨省聯動共同守衛

保護大鴇這類遷徙的候鳥,絕不是一地、一支隊伍可以完成的,跨地域聯動巡護非常重要。越來越多黃河沿岸地區的愛心人士,受長垣野保志願者的影響,也加入到了愛鳥、護鳥的行列中。

豫魯交界的這段黃河,往西是河南長垣,往東就是山東的菏澤。黃河在豫魯交匯的這片大地上,衝刷出一片南北近百公裡長的灘涂,在這片灘涂上,長期以來栖息著大鴇和雁鴨類等各種各樣的野生鳥類。

李海洋是山東菏澤的一名公安幹警,工作之餘,他幾乎把所有業餘時間都投入到了鳥類保護上。

他與野生鳥類的緣分始於2008年。一天他去集市上,發現有一名農民在賣貓頭鷹(短耳鴞),這隻鳥兒的一條腿被繩拴著已見腫漲。他馬上阻止了這起買賣,並救助了這隻鳥兒。從此,他逐漸走上了保護野生鳥類的道路。

2015年在一次候鳥保護會議上,李海洋認識了宋克明,聽他提到大鴇的狀況不好,當宋克明提議說,「你在救助猛禽的閒暇之餘,能否組織一些志願者,我們黃河兩岸的人共同做保護工作?」時,李海洋欣然應允。然後,他應邀去長垣觀摩、學習如何在白天或晚上進行巡護,回來就開始行動起來。

隨著東岸野保志願者的不斷加入,豫魯黃河兩邊民間保護力量形成了夾擊之勢,在過去三年多創下了不斐成績,成功地協助執法部門破獲了數起盜獵案件,有力地打擊了盜獵分子的囂張氣焰。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這片黃河溼地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大鴇的數量也在逐年上升。

今年11月份第一批抵達的大鴇有220隻。近日連續觀察發現,今年來新鄉黃河自然溼地越冬的大鴇創下了新的紀錄,已經超過500隻。

相關焦點

  • 松花江邊的護鳥人(2)
    新華社照片,吉林市(吉林),2020年4月20日松花江邊的護鳥人4月20日,任建國在向市民普及鳥類知識。提起護鳥的經歷,任建國說:「長白島就是我的家,水鳥就是我的家人。」隨著護鳥事跡逐漸流傳,任建國成了吉林市的「環保明星」,當地政府還在江邊蓋起一座形似巖石的護鳥公益小屋。任建國在這裡救助候鳥,建設愛心鳥巢,給市民普及鳥類知識,堅守著他心中這份責任。
  • 烏梁素海護鳥人(2)
    新華社照片,呼和浩特,2020年4月5日烏梁素海護鳥人4月4日,烏梁素海溼地水禽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工作人員嶽建強駕駛快艇巡護候鳥(無人機照片)。
  • 黃河岸邊秋意濃。
    深秋時節,黃河岸邊的葦子花以其獨有的悽涼之態隨風搖曳。河對岸的楊樹林盡染秋色,像東北初冬的白樺林。黃河岸邊有一片碧綠的草地黃河岸邊有綿延十幾公裡的銀杏樹林黃河岸邊的銀杏樹密而不夠高大
  • 臨夏州永靖縣劉家峽鎮黃河岸邊居民給紅嘴鷗餵食
    12月7日,在永靖縣劉家峽鎮黃河岸邊,居民給紅嘴鷗餵食。  近年來,隨著黃河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和人們愛鳥、護鳥意識的提高,數以萬計的候鳥飛臨劉家峽越冬,出現人鳥和諧共處的景象。
  • 齊東故地黃河岸邊美麗的景色
    黃河海棠花黃河海棠花黃河岸邊的美麗風光黃河岸邊的美麗風光黃河岸邊的美麗風光黃河海棠花黃河海棠花黃河岸邊的美麗風光黃河岸邊的美麗風光黃河岸邊景色
  • 黃河岸邊是家鄉
    黃河岸邊是家鄉福佑古寨位於黃河西岸的大荔縣範家鎮福佑村,是遠近聞名的「全國生態文化村」。近年來,依託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的福佑古寨,以及10萬畝黃河溼地優勢資源,福佑村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產業,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遊覽,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 河南三門峽:黃河岸邊葵花開
    9月10日,遊客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黃河岸邊的油葵園內拍照。近日,河南省三門峽市黃河岸邊葵花綻放,與黃河交相輝映,美不勝收,吸引遊客前來觀賞遊玩。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9月10日,遊客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黃河岸邊的油葵園內拍照。
  • 黃河岸邊的筏子客
    筏子客在黃河漂流前對羊皮筏子進行清洗。午休時間也顧不上回家了,就在筏子下面眯一會。遊客們乘坐羊皮筏子,體驗黃河漂流。筏子客們在生意蕭條的時候坐在岸邊聊天。一名筏子客正在接聽遊客的電話,多年的漂流經驗讓筏子客們逐漸有了「老客戶」。筏子客將羊皮筏子背到黃河邊。古人稱之為:「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
  • 蘭州老年人休閒娛樂好地方——黃河岸邊
    黃河岸邊好風景,老年人流連忘返黃河岸邊好風景>黃河岸邊好風景,老年人流連忘返黃河岸邊好風景,老年人流連忘返黃河岸邊好風景,老年人流連忘返黃河岸邊好風景,老年人流連忘返黃河岸邊好風景,老年人流連忘返黃河岸邊好風景,老年人流連忘返
  • 春天來了,黃河岸邊踏踏青
    儘管今年北方的春天更是比南方來的要晚一點,我們還是迫不及待地來到了黃河岸邊尋找春的足跡。黃河岸邊,滔滔河水、清風拂面、花草吐綠、樹發新芽,成了白銀人春遊踏青的勝地。快看,有許多野鴨子和斑頭雁在黃河上嬉戲遊水及捕食。有人在坐快艇遊玩,乘風破浪,再來一個鷂子翻身,玩的好嗨呀!
  • 黃河岸邊開封府
    中國西藏網訊 9月16日,參加「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的媒體記者繼續在河南採訪。開封市位於黃河中下遊平原東部,在北宋時期是世界大都會之一。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文學家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所描繪的即是開封當時的繁華景象。黃河岸邊的開封府,在數千年的時間裡,一直在探索著如何與黃河和諧相處。
  • 齊東老古城遺址黃河岸邊美麗風光
    齊東黃河岸邊風光齊東黃河岸邊風光>齊東黃河岸邊風光齊東黃河岸邊風光齊東黃河岸邊風光齊東黃河岸邊風光齊東黃河岸邊風光齊東黃河岸邊風光齊東黃河岸邊風光齊東黃河岸邊風光
  • 十裡河鳥市護鳥人每天都在和違法者博弈
    而發現這一現象的,正是護鳥志願者們。非法鳥市又抬頭4月中旬,本報報導了十裡河鳥市大量販賣野生鳥後,朝陽區森林公安展開一個月專項行動,嚴查非法鳥市,但是,販鳥現象依舊存在。上周末早上不到七點,記者跟隨「讓候鳥飛」北京項目工作人員谷軒再次來到十裡河鳥市。通常鳥市的買賣時間是從早上9點多鐘開始,臨近中午,人氣才會越來越旺。
  • 迴蕩在黃河岸邊的漫瀚調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4日 「你知道天下黃河幾十幾道彎,幾十幾道彎彎裡有幾十幾條船……」這曲傳唱在黃河岸邊的漫瀚調《天下黃河》,奇附林唱了一輩子。年近古稀的奇附林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漫瀚調的代表性傳承人,從小生活在黃河岸邊,漫瀚調於他而言已是生命中最為珍貴的東西。
  • 河南封丘:黃河岸邊好風光
    曹崗險工是黃河工程的一個縮影,更是一代代封丘黃河人的逐夢圖鑑。想當年,這裡因為處於黃河豆腐腰河段,臨背懸差為全河之最,因此被稱之為「懸河」、「天河」,以及黃河第一險工。站在險工堤壩向遠處眺望,滔滔黃河水轉過彎道直衝堤壩迎面而來,滾滾河水陣陣拍擊堤壩的聲音,使人不寒而慄。
  • 黃河岸邊最美夜色是蘭州
    或許因為黃河的緣故,這裡的夜色更多了幾分壯美和開闊,其間又夾雜了些柔情。    【第一晚】黃河岸邊風情線+中山橋:從市民廣場出發一路向西,經過蘭州港碼頭、通渭路碼頭、元通黃河橋,一路步行到中山橋。12月底的黃河邊特別冷,但是蘭州空氣很好,所以夜景拍出來很通透。沿岸有散步道,光禿的樹枝上纏繞著彩燈,忽閃忽閃地不那麼冷清。對岸的景觀燈和建築輪廓燈基本都亮起來了,在漆黑的夜幕下閃爍著光芒,從這邊望過去很美。一路上有不少商鋪和餐廳,當然冬天都關張了,相信夏天這裡一定是休閒消夏的好去處。還發現一處橫跨黃河的滑索,換個季節沒準還能嘗試一下,有點遺憾。
  • 黃河岸邊,靈秀尖扎碧水藍天
    碧藍的黃河岸邊,有多壯觀!人們在冰涼的黃河水邊,盡情地享受碧水藍天,沐浴著陽光,頓時感到心花怒放!碧藍的黃河岸邊,多好玩!保護碧水藍天,共建綠色家園,讓我們保護自然環境。藍天白雲陽光明綠草青青柳色新春風送暖百花豔黃河東流千古情藍天白雲河邊盈清風吹得遊人醉花瓣舞吟紅粉馨
  • 黃河岸邊的保合寨更美了
    去年以來,這座黃河岸邊的村莊全員一心,積極落實相關政策,村容村貌發生了可喜變化,打造出了一座特色的美麗鄉村,也為沿黃生態環境改善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走進保合寨村,屋舍儼然,路面平坦,道路兩側樹木繁茂,有的村民或騎車或開車奔赴自己的目的地,有的村民則三五成群,在空曠處納涼交談,乾淨、舒適的環境讓整個村子的節奏都慢了下來。
  • 大荔黃河岸邊採蓮忙
    眼下正是蓮藕成熟的季節,在範家鎮黃河岸邊的灘區,採收蓮菜的農民冒著嚴寒站在水裡,一手拿著水槍打開水下泥土,另一隻手在下面摸出蓮菜,一片繁忙景象,讓農民享受著豐收的喜悅。大荔縣範家鎮沿黃河灘區生活的群眾有著幾十年豐富的種蓮藕經驗,他們利用灘區黃河豐富的水資源,栽植蓮藕,面積在2萬多畝,今年蓮菜喜獲豐收,畝產蓮藕在3000斤左右,每斤可賣到2.8元,畝收入平均在8000元以上。種植戶介紹,今年每畝收入比去年高出1500餘元。
  • 黃河岸邊「德吉花」
    從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出發,順著黃河沿岸的213省道行駛10餘公裡就到了此行採訪的目的地——德吉村。一提到德吉,當地人都會這樣說:「前幾年,這裡連名字都沒有,就是一片黃河岸邊的荒灘。」黃河岸邊的德吉村,近年來通過打造美麗鄉村,走上了旅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