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深鐵路潮陽車站即將竣工。王輝 攝
汕頭市委書記陳茂輝接受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專訪。王輝 攝
金燦燦的陽光灑在壯闊的汕頭港區內,水面上船舶來來往往,讓人仿佛都能感覺到這片粵東大地上經濟脈搏的一次次有力的搏動。而沿途多個基礎設施項目也在熱火朝天地推進著,這座粵東地區中心城市的城區也在隨之舒展開來。
這是南方報業「行走東西北」聯合採訪團近日在汕頭走訪時看到的一幕。眼看高鐵及多條高速公路開通在即,汕潮揭三地內融外通的腳步不斷加速,粵東區位優勢的改善有目共睹,整個區域的經濟活力獲得空前提升。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汕頭市委書記陳茂輝算了一筆帳:「汕頭市已確定了人均GDP在2018年達全國平均水平的主要目標,依此計算,全市GDP和人均GDP分別年均增長14%和13.4%以上。」
粵東地區憑海而立,三市都有沿海優勢,海洋經濟的發展毫無疑問將是粵東經濟啟動的一個重要引擎。如何在海洋經濟發展中做好分工合作,將是檢驗粵東三地合作發展水平的首道試題。
南方報業聯合採訪團
南方日報記者 鍾嘯 範琛 黃學佳
《南方》雜誌、南方網、南方都市報、21世紀經濟報導、南方農村報 聯合報導
三市港口定位
汕頭港口
主攻貨櫃業務
潮州港口
發展散雜貨業務
揭陽港口
強調石化、能源項目配套屬性
廈深高鐵年底通
到香港僅兩小時
交通網絡
一路塵土飛揚,當中巴車的窗口上映出廈深鐵路軌道的景象時,坐在身旁的汕頭市政府研究室一位負責人就連忙指給大家看。「終於能修通了,這下可好了!我們未來兩個小時就能到香港哦。」在他眼裡,這條鐵路賦予了汕頭一次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幫助這個長期受困於交通問題的特區主動與周邊城市高效對接。
在潮陽區谷饒鎮,自創日韓風格內衣品牌並自辦銷售渠道的老張說,他的內衣主要銷往廣州和深圳,據他分析,廈深鐵路肯定會朝著客、貨分離的方向發展,像他這樣的產銷結合的內衣廠,通過廈深鐵路走物流,對打開整個珠三角市場帶來極大便利。
這樣的案例在整條線路沿線絕非孤例,廈深鐵路將汕潮揭三市的中心樞紐潮汕站設在了潮州市的沙溪鎮,這一下就激活了這個原本封閉的小鎮。「沙溪鎮過去是汕潮揭三地空白區,但現在是金三角地帶,荒地變成熟地,」潮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河山告訴記者,廈深鐵路的打通,令這個區域足以成為潮州對接揭陽空港經濟區的新經濟圈。
這也正是廈深鐵路另一個重要意義,這條線路的開通,補齊了粵東地區的高鐵短板,也進一步溝通起了揭陽潮汕空港、現有鐵路線路等多重交通資源,從而激活了粵東的海陸空交通網。
「現在正在運營的揭陽潮汕機場就位於揭陽市揭東縣登崗鎮與砲臺鎮交界處,與建設中的汕揭梅高速、潮惠高速和廈深鐵路交匯,廈深鐵路一通,就能馬上形成空鐵結合的網絡格局。」一位區域經濟學者在攤開的粵東三市地圖前為記者做著演示,「而隨著汕頭港疏港鐵路等項目的建設加速,空港、鐵路、港口等資源將被迅速盤活,汕潮揭三市的交通區位將得到極大的改善。」
產業布局
三市三種港口戰略 「有文有武」各不同
省委、省政府最新印發的《關於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中提出,粵東加快建設汕潮揭城市群,建設汕頭、潮州、揭陽資源共享、一體化融合發展的特色城市群。《決定》中同時對三市分別作出了定位,其中汕頭是粵東地區中心城市,潮州是粵東特色旅遊目的地,揭陽是粵東經濟強市。
粵東地區憑海而立,三市都有沿海優勢,海洋經濟的發展毫無疑問將是粵東經濟啟動的一個重要引擎。如何在海洋經濟發展中做好分工合作,將是檢驗粵東三地合作發展水平的首道試題。
在一片繁忙景象的廣澳港,汕頭市有關部門介紹:「我們正在加快兩個10萬噸級貨櫃碼頭、8000畝圍海造地以及10萬噸級航道等項目建設,力爭早日建成以億噸深水大港為核心的港航體系。」與此同時,汕頭市方面還表示,正在積極協調加快推進汕頭港疏港鐵路前期工作,配合推進廣梅汕鐵路擴能改造,以求激活整個港區的產能,汕頭港將致力於形成粵東區域的航運中心。
相比之下,揭陽的港口建設更強調石化、能源項目的配套屬性。據介紹,於年初開工建設的揭陽(惠來)大南海石化工業園項目目前進展順利,列入開工重點項目有16個,總投資已達到637.5億元,該基地調整後的管轄範圍面積增至134.5平方公裡。揭陽市還提出希望利用惠來神泉港,再打造一個深水港,從而加快海洋經濟的發展。
相比較汕頭、揭陽兩地,潮州海洋經濟的特點則顯得更具文氣。據介紹,該市正在積極利用獨有的水資源環境保護、文化資源等優勢,打響海洋文化牌。「潮州雖然小,但特色鮮明。比如刺繡、木雕工藝都是強項,我們正在加強包裝、利用這些『金字招牌』,實現錯位發展。」潮州當地有關部門表示,「這顯然也更加契合省委、省政府對我們『粵東特色旅遊目的地』的定位。」
這一點在港口建設上也能充分體現出來,潮州雖然也在發展臨港產業,但相比於汕頭主攻貨櫃碼頭的定位,則更側重利用連接海西經濟區和珠三角的優勢,借力發展散雜貨碼頭業務。與此同時,潮州還將糧食深加工、煤炭深加工、精細化工等作為自己海洋經濟的發展方向。
城區擴容
結合「三地同城」概念 合力打通公共服務
交通、產業園區與城鎮化是新一輪振興粵東西北發展的三大抓手。粵東地區的這一輪發展同樣強調了中心城區的擴容提質,而且粵東三市的設想正向「軟硬雙重提升」的方向進化。
「我們正在實施『北優、南拓、東擴、西聯』戰略,以求構築『一灣兩岸』的城市形態。」陳茂輝表示,推進城市擴容提質除了做強中心城區之外,還要加速城市化,促進市域城鎮協調發展。據悉,未來汕頭將建設「1核6組團」的生態帶形都市,形成組團式發展的城市格局。
「揭陽市委、市政府已制定行動計劃,力求不斷提高中心城區在粵東城市群中的集中度和首位度,努力把中心城區建成人口規模達240萬、輻射帶動能力強、文化底蘊深厚、嶺南特色水城特質明顯的粵東區域中心城市。」本報駐揭陽記者提供的採訪資料顯示,揭陽當地對主城區的發展設想,不僅包括建設規模,同時涵蓋了「規劃建成區公交站點500米半徑覆蓋率達100%」「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0%以上」等多項公共服務方面的指標。
潮州市更在日前獲得了政策助力,國務院已批准同意撤銷潮安縣,設立潮州市潮安區。對此,省政府參事、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表示,潮安縣一直是粵東地區的經濟強縣,具備進一步提升城鎮化水平的良好條件。潮州市把潮安打造成新的增長極很有必要。這次區劃調整將使中心城區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功能。
汕潮揭三地的擴容提質工作更與「三地同城」的概念結合起來。今年4月召開的第二次推進汕潮揭同城化聯席會議上,三地都表示已開始積極推進六大便民惠民合作項目,三市車輛年票通行費互通互認已於今年1月1日起實施;公共運輸同城化項目工作方案也已正式印發;廣播電視互相落地播出、通信同網同費、醫保聯網結算、醫療檢查結果和病歷互認等工作加快推進。
據介紹,粵東三市正在加快編制三市城鎮群的交通、產業園區、基本公共服務、水資源等專項規劃,以求謀劃好未來城市群發展,儘快出臺汕潮揭同城化指導意見。由此可見,汕潮揭城市群的建設正在從「水泥石塊」的層面走到「生活圈」構建的新層面,這無疑為三地城市「擴容提質」工作的開展注入了新的內容。
對話
汕頭市委書記陳茂輝:
發展慢並非壞事 未來有創新空間
在接受南方報業「行走東西北」採訪團專訪時,汕頭市委書記陳茂輝顯得充滿信心。他認為,省委、省政府在《決定》中對汕頭的定位,非常切合汕頭的實際情況。圍繞這些定位,汕頭將進一步發展新興產業,擴大港口輻射腹地,並鞏固粵東中心城市的地位。
鞏固粵東中心城市定位
南方日報:《決定》明確對汕頭提出定位—創新型經濟特區、東南沿海現代化港口城市、粵東地區中心城市。您是如何看待這些定位的?
陳茂輝:首先,汕頭作為經濟特區,就是要不斷創新。當年汕頭和深圳、珠海、廈門等地一起成為國家首批經濟特區,經過三十年發展,雖然打下了一定基礎,但發展速度相比其他城市緩慢一些。汕頭發展速度慢一些並不完全是壞事,這意味著汕頭未來有創新的發展空間。
其次,汕頭是因港而興的城市。現在在幾個特區當中,我們的港口落後了。主要是因為我們沒有深水港,優勢慢慢地退化了。現在我們下決心規劃,進一步整合港口資源,我們的港口在往物流、貨櫃這方面發展,在區位上要找到自己的一些優勢。
第三,現在汕頭的粵東中心城市定位正在得到鞏固和發展。在粵東來說,我們還是處在中心地位:汕頭是粵東地區的文教中心,還包括醫療資源;文化方面,汕頭也是能代表大潮汕地區的,今年我們要辦一個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展示潮汕地區的歷史文化。目前來看,雖然周邊揭陽、潮州發展十分迅速,但汕頭的中心城市定位目前還沒被取代。
推進廈深高鐵聯絡線項目
南方日報:《決定》提出的三大抓手之一,是重點推進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您認為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對於汕頭的發展有什麼樣的意義?
陳茂輝:當前,加快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為汕頭全市上下的共識。
汕頭外砂機場遷往揭陽潮汕機場,廈深鐵路年底通車沒有通過汕頭中心城區,這對汕頭是有影響的,但不會影響到汕頭作為粵東地區中心城市的地位。雖然機場搬到了揭陽,但現在從汕頭過去也只要45分鐘,很快捷。按照我的觀點,這個機場是搬對了,大城市的機場往往在比較遠的地方。真正要做中心城市,就必須要把機場搬到外面去。另外,汕頭中心城區通往廈深鐵路潮汕站將有3個通道,與高速線路實現無縫銜接,汕頭市民出行很方便。而且,我們還在大力推進廈深高鐵進汕頭聯絡線及廣梅汕鐵路龍湖南至汕頭段增建第二線項目。未來汕頭區位優勢將更加凸顯。
打造粵東潮商總部基地
南方日報:「擴容提質加速新型城鎮化」是《決定》提出的三大抓手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汕頭將如何加快建設,提升中心城區的承載力、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
陳茂輝:汕頭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城市,城鎮化任務依然很重,亟待進一步擴容提質。為此,我們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實施「北優、南拓、東擴、西聯」戰略。「北優」,實現北部主城區「優二進三」,重點建設珠港新城和粵東物流新城,打造粵東地區金融商貿和潮商總部基地。「南拓」,與中信集團合作開發建設濠江新城。近期啟動南濱片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啟動蘇埃過海隧道建設。「東擴」,與中交集團合作建設東海岸新城。「西聯」,向西主動聯接潮州、揭陽,與國家開發銀行和深圳潮商投資集團合作,建設集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國際溼地保護區於一體的西部生態智慧新城。
二是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
三是完善合作機制,加快汕潮揭城市群建設。
總策劃:莫高義 張東明 總指揮:王垂林 胡鍵
統 籌:郭亦樂 譚仕龍 郎國華 張翼飛 陳韓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