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絕密情報促成紅軍長徵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1934年10月,由於「左傾」路線的錯誤領導,中央紅軍未能打破敵人的第5次「圍剿」,被迫走上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路。決定紅軍長徵的因素固然很多,鮮為人知的是,有一份絕密情報,及時促使黨的臨時中央做出戰略大轉移的決策。

  「鐵桶計劃」

  1934年9月下旬。蔣介石在廬山秘密召開軍事會議,在第5次「圍剿」的基礎上重新調整兵力部署。並在他的德國顧問漢斯•馮•塞克特將軍的策劃下,制定了一個徹底「剿滅」中央紅軍的「鐵桶計劃」。

  該計劃準備集結150萬大軍、270架飛機和200門大炮「分進合擊」「鐵壁合圍」:以瑞金為目標,各部隊實行向心攻擊,在距瑞金150公裡處形成一個大包圍圈。然後每天攻擊前進5公裡後就修築碉堡工事,嚴密進行火力配系,在瑞金四周構建起30道鐵絲網和火力封鎖線,斷絕交通,封鎖紅軍的一切信息和物資來往,最後將紅軍主力壓迫到狹小範圍進行決戰。為防止紅軍突圍,還計劃配備1000輛軍用卡車快速運送部隊實施機動截擊,以求在一個月內將中央蘇區的紅軍徹底殲滅。為隱蔽作戰企圖,蔣介石用12個師的先頭部隊在大包圍圈尚未完成前,全力在蘇區四周搶佔地盤,迷惑紅軍。

  蔣介石對這份「鐵桶計劃」抱有極大期望,他非常自信地發表講話說:「剿共大業,畢其功於此役!」該計劃內容繁多,文件加起來有幾斤重。內有國民黨軍的「剿匪」總動員令、各部隊戰鬥序列、兵力部署、進攻路線、作戰時限安排以及作戰圖表和蔣介石的「剿匪守則」等等。每份文件上都打有「絕密」字樣,並編排了序號,所有官員必須按收件人編號籤字領取文件,保密措施十分嚴格。然而就在會議結束的當晚,「鐵桶計劃」的全部絕密材料就落到了共產黨手中。

  冒險提供情報

  送出這一「天」字號機密的人,竟是他任命不久的國民黨贛北第四行署專員兼保安司令莫雄。

  莫雄(1891—1980年),廣東英德縣人。早年畢業於陸軍講武堂,參加過著名的黃花崗起義、護國討袁、討伐陳炯明和北伐戰爭,富有正義感,被尊稱為「莫大哥」。北伐結束後.莫雄被蔣介石以少將參議的虛銜剝奪軍權,部隊遭到繳械遣散。極度不滿的莫雄,曾兩次參與張發奎反蔣行動。1930年.他通過宋子文在財政部謀個閒差,赴上海時遇到原所部政治部主任、中共黨員劉啞佛,經其介紹認識了中共黨員項與年,並與中共領導周恩來、李克農建立了聯繫。他曾幾次提出入黨請求,經黨組織說服繼續留在黨外工作。

  1934年1月,莫雄應國民黨第2路軍總指揮薛嶽所邀到南昌幫助工作。經昔日好友、時任南昌行營秘書長楊永泰舉薦,出任贛北第四行署專員兼保安司令。到任前,莫雄趕回上海與中共黨組織秘密磋商,將項與年等十餘名地下黨員作為「袍澤部下」,安排在專署保安司令部任職。

  經過反覆思考,莫雄冒殺身毀家之險把整個「鐵桶計劃」交給中共聯絡員、保安司令部機要秘書項與年。莫雄焦急地對項說:「你趕快交給你們的上級,萬萬不可耽擱!」項與年接過這份關係到黨紅軍生死存亡的絕密情報,異常感動地對莫隿說:「莫大哥,謝謝你!我代表共產黨感謝你!紅軍不會忘記你!」

  智送情報

  項與年原名項廷椿,1927年,項與年被調入中央特科「紅隊」。1928年8月,中革軍委秘書白鑫叛變投敵出賣中共領導彭湃等人後,一直躲在國民黨情報處長範爭波家中。正是項與年帶領4名隊員晝夜守伏,將終於露頭的白、範二人擊斃。

  項與年拿到情報,立即找來地下黨員劉啞佛、盧志英,3人連夜用密寫藥水把情報上的敵兵力部署、火力配系、進攻計劃、指揮機構設置等要點逐一密寫在四本學生字典上,將作戰圖用透明紙描摹下來,直到天色吐白才將整個「鐵桶計劃」密寫完畢。接著又對沿途敵情進行分析,選擇了一條較為快速安全到達蘇區的路線:由南昌乘車到吉安,進入泰和,再從山區直插興國、於都到達瑞金。隨後,項與年便裝扮成教書先生出發了。

  進入泰和山區後,項與年發現敵情遠比預想的嚴重。每個村子都駐有進剿的敵軍.所有進出蘇區的道路都被嚴密封鎖,發現可疑之人立即逮捕。項與年見狀只得在山林中穿行露宿,以少量乾糧和野果山泉充飢。經過多天的艱難跋涉,項與年變得鬍子拉碴、骨瘦如柴,當他到達興國後,發現敵人封鎖更加嚴密,幾乎每個村子都修有碉堡,各山頭路口均有崗哨。青壯年一接近,就立刻被當作「赤匪偵探」抓走。項與年只好再回山裡尋求時機。時間不等人,心急如焚的項與年終於想出一計,他心一橫,從地上抓起一塊石頭一連敲下4顆門牙。

  第二天,他的雙腮嚴重腫脹,面部變得猙獰嚇人.頭髮像蒿草一樣蓬亂,衣服也早已被荊棘颳得破爛不堪,完全成了一個蓬頭垢面、讓人厭惡的老叫花子。他忍著疼痛將4本密寫字典藏在滿是汙穢的袋子裡,上面放著乞討來的發餿食物,赤著雙腳下山了。沿途敵軍哨兵見了,很遠就捂住鼻子將他趕走。項與年終於混過了敵人層層哨卡,於10月7日到達瑞金,在沙洲壩找到了黨的臨時中央。當周恩來、李克農接過與項與年的絕密情報時,幾乎認不出眼前站的老叫花子就是相熟的老部下,感動之情無以言表。在聽完項與年匯報後,馬上命令紅軍作戰情報部門立即將4本密密字典復原成文字圖表,認真進行分析研究。

  中央紅軍被長徵

  當「鐵桶計劃」被臨時中央「三人團」(李德為軍事指揮、博古為政治決策、周恩來負責督促執行軍事計劃)傳閱後,他們驚詫之餘立刻意識到中央紅軍面臨極度危險,如不採取斷然措施,就會很快陷入敵軍重圍之中。這時中革軍委又收到前方戰報:敵軍已攻擊到興國、寧都、石城、長汀、會昌一線,我戰略要地古龍崗已被敵完全佔領,整個中央蘇區僅剩下瑞金、於都、長汀、寧都、會昌5座縣城,紅軍在各個方向頻頻告急。情況表明,敵「鐵桶計劃」正在一步步實施。臨時中央負責人深感形勢嚴峻,必須搶在敵「鐵桶」尚未合攏前,迅速跳出敵人的包圍圈。而在此之前.臨時中央也已意識到在內線打破敵人「圍剿」已無可能,為此中革軍委曾命令紅7軍團、紅6軍團、紅25軍先行北上西徵,並發出「猛烈擴大紅軍3萬」的口號,充實主力部隊,為紅軍戰略轉移做準備。經過對敵「鐵桶」計劃和當前敵我態勢的分析,臨時中央倉促做出決定,以中革軍委名義發布戰略轉移的行動命令。

  10月8日,紅軍地方部隊奉命接替各線防禦,主力向興國、於都、瑞金地區集結。11日,紅軍總司令部及直屬部隊編組成第1野戰縱隊。中央機關為第2野戰縱隊,並成立以項英、陳毅為首的中央分局率地方部隊留下堅持遊擊戰爭。周恩來還利用關係與西線國民黨陳濟棠部達成了秘密借路協議。10月16-18日,緊急集結在於都境內的中央紅軍主力8.6萬人,分別從4個渡口渡過於都河,於10月21日發起突圍戰役,踏上了「西徵」──即後來的長徵之路。

  在中央紅軍突圍走後的第10天,按照「鐵桶計劃」推進的敵軍先後佔領了寧都、長汀、會昌等地,當兵臨瑞金城下時才得知道紅軍主力早已轉移。正在北平協和醫院住院的蔣介石接到報告後,氣得暴跳如雷。但他直到逃往臺灣時,也沒弄清究竟是誰向共產黨提供了情報。

  由於當年的絕密情報僅限於臨時中央極少數人知道,而戰略轉移又倉促匆忙,就連毛澤東等許多領導人事先都不清楚,導致以後的黨史文獻也很少提及此事,但黨和人民並沒有忘記莫、項二人的功勳。毛澤東後來知道此事時,曾稱讚這份「四角號碼情報」功績是巨大的,解放後他還特意叮囑南下廣東的葉劍英要找到莫雄安排好他的工作。上世紀90年代上演的電影《英雄無語》,就是專門描寫他們的這一歷史功勳。

  這次獲取情報的主角莫雄,1935年調任貴州畢節專員兼保安司令,後來因幫助紅軍賀龍部安全通過轄區被蔣介石以「通共」罪投入監獄,保釋出獄後改任廣東南雄縣長,又將被囚的近百名共產黨釋放出獄。抗戰爆發後出任7戰區第2挺進縱隊司令、韶關專員等職。解放後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等職,1980年2月病逝。項與年後隨軍長徵,途中受黨派遣前往香港、上海從事情報工作。抗戰期間回到延安,後轉戰到東北,歷任松江省建設廳廳長,遼寧省工業廳、監察廳副廳長,遼寧省政協委員等職務。1978年10月病逝,終年84歲。

  (摘自澳門《新華澳報》 作者:劉湜、張曉華)

相關焦點

  • 揭秘:一份絕密情報促使紅軍踏上長徵路
    長徵前夕部分紅軍將領合影[資料圖片]   1934年10月,由於"左傾"路線的錯誤領導,中央紅軍歷經一年多苦戰,未能打破敵人的第5次"圍剿",被迫走上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路。  決定紅軍長徵的因素固然很多,鮮為人知的是,有一份絕密情報,及時促使黨的臨時中央做出戰略大轉移的決策。"鐵桶計劃"1934年9月下旬,蔣介石在廬山秘密召開軍事會議,在第5次"圍剿"的基礎上重新調整兵力部署,並在他的德國顧問漢斯·馮·塞克特將軍的策劃下,制訂了一個徹底"剿滅"中央紅軍的"鐵桶計劃"。
  • 鑿穿「鐵桶」——促使紅軍提前長徵的絕密情報
    由於「左傾」路線的錯誤指揮,中央紅軍血戰一年,未能完全抵擋國民黨軍的步步緊逼。國民黨軍四面蠶食著紅色的土地,一步步迫近中央蘇區中心地帶。 就在蔣介石為其「圍剿」紅軍制訂的「鐵桶計劃」即將實現而躊躇滿志之時,這份絕密的作戰計劃卻送到了中共中央手中。千鈞一髮之際,中央果斷決定:紅軍提前實施戰略轉移。偉大的二萬五千裡長徵開始了。出發時間,比原定計劃提前了半個月左右。
  • 有關中央紅軍長徵決策和準備兩個傳言的辨析
    提要:近些年廣泛流傳著兩個有關中央紅軍長徵決策和準備的傳言:一是說莫雄將一份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紅軍「鐵桶合圍」絕密計劃交中共地下黨員項與年送到瑞金,促使中共中央決定中央紅軍撤離蘇區突圍長徵。(江西贛州 341000)  近些年來,有關中央紅軍長徵決策和準備的兩種說法,在社會上傳播得沸沸揚揚。其一,是說1934年10月(有些人寫文章說9月)蔣介石在廬山召開軍事會議,部署對中央蘇區實行「鐵桶合圍」。參加會議的國民黨德安專員莫雄,將獲得的這一「絕密」軍事計劃交給中共地下黨員項與年。項與年冒死趕至瑞金,將這一「絕密」情報交給周恩來。
  • 紅軍長徵因他而起,把蔣介石絕密鐵桶計劃送瑞金,沒等實施就跳出
    這次在廬山召開的高級軍事會議,就是針對各部隊下達「鐵桶計劃」命令,而且對各部隊戰鬥序列、兵力部署、進攻路線、作戰圖表都非常詳盡,並稱為「絕密」計劃,在會議結束時蔣介石非常自信地稱「剿共大業,畢其功於此役!」
  • 紅軍長徵與湖北:紅色的土地 紅軍的搖籃
    20萬長徵紅軍,6萬來自湖北。16萬紅軍英烈中,4萬是湖北籍。長徵,這部悲壯而恢弘的史詩中,湖北篇章盪氣迴腸。長徵前,10萬紅軍和40萬地方武裝在鄂成長8月16日,酷熱,本報聯合團省委、省黨史研究室組織的「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青年尋訪團首站抵達紅安。
  • 紅軍長徵在西部地區的工商政策
    紅軍長徵所經地區都是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落後,特別是工商業極不發達。黨和紅軍部分調整了在蘇區根據地工商政策中的一些不當做法,採取更加務實的政策措施,處理與沿途特別是城鎮工商業者的關係。
  • 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16)一份絕密情報的背後
    郭汝瑰一份珍貴的絕密情報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取得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決定性勝利後,蔣介石几百萬精銳嫡系喪失殆盡,長江以北廣大地區完全得以解放。憑著陳立夫的金字招牌,梁佐華和另一名地下黨員、工礦銀行常務理事魯自誠經常乘坐陳立夫嶄新的「卡迪拉克」轎車穿梭於十裡洋場,傳送黨的絕密文件,接送來往於上海和解放區的幹部。現在,任廉儒和梁佐華的共同使命,就是以最迅速最穩妥的方式,把郭汝瑰提供的絕密情報交給黨的有關負責人。然而,此時任廉儒的直接聯繫人陳家康同志已經離開上海,梁佐華的領導魯自誠又去了重慶。
  • 馬爾康紅軍長徵紀念館,紅軍長徵精神的歷史見證
    長徵在人類革命歷史上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奇蹟,在物資匱乏、戰亂動蕩的年代,紅軍革命戰士在黨的領導下,翻雪山、過草地、吃樹皮……為了紀念紅軍長徵精神,修建了馬爾康紅軍長徵紀念館,凸顯「艱苦奮鬥、革命奇蹟」紅軍精神。
  • 騎行長徵路至通道,感受紅軍長徵路上又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
    2019年5月3日,我們騎行紅軍長徵路一行四人自廣西龍勝縣出來就一直冒著小雨前行,天氣也有點冷,但是,探索紅軍長徵路的熱情絲毫未減。至中午時分騎到湖南省通道縣。展示了中央紅軍長徵在通道召開的中共中央負責人緊急會議和通道會議促成的通道轉兵這一歷史史實。
  • 一份給川普的絕密情報曝光,事關中國,美國人卻自己忍不住開罵
    ,情報部門的工作很不得力,甚至屢屢失誤。最近美國安全部門提供了一份關於中國的情報,雖然受到了川普政府的高度重視,卻遭到了美國有關人士的嚴厲批評。 虛假情報送給美國最高統治者 據了解,最近有一份給川普的絕密情報曝光,因為川普要解密這份曾經被視為機密的情報
  • 遊覽紅軍長徵紀念館
    邛崍紅軍長徵紀念館距離成都130多公裡,位於邛崍市西45公裡的高何鎮,1997年1月籌建,1998年7月建成,正式對外開放。紅軍長徵紀念館2018年7月1日,我們一行十幾人邛崍之行。上午九點從成都出發,途經溫江、崇州、大邑縣進入邛崍界,一個半小時的路程。
  • 騎行長徵路,重溫紅色故事,傳承紅軍精神
    特別是騎行紅軍長徵路,更是讓我引以為自豪,而更重要的是讓我的精神得到極大的充實。本人因二十餘年軍旅生涯的緣故,對紅色文化以及歷史遺存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在職時就策劃了騎行紅軍長徵路,值得慶賀的是這一騎行活動於2019年4月間終於成行並圓滿完成。試想,漫漫長徵路,二萬五千裡,有幾人用車輪去丈量?
  • 紅軍長徵與毛澤東軍事思想
    長徵中、後期,紅軍指戰員所以能以堅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爬雪山,過草地,克服沿途重重自然險阻,其精神力量在相當程度上來自對領路人毛澤東及其軍事思想的高度信賴;黨和紅軍所以沒被張國燾的分裂行徑搞垮,根本原因在於毛澤東關於黨指揮槍的建軍原則已經紮根黨心、軍心。求發展,關鍵是正確選擇長徵轉移的戰略方向。
  • 帶你探訪廣東唯一​紅軍長徵粵北紀念館
    紅軍長徵粵北紀念館位於仁化縣城口鎮,去年10月22日已正式開館,目前是廣東省境內唯一以紅軍長徵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勝一理髮店,打鐵鋪等是當年中共黨員的地下聯絡站,他們偽裝成為打鐵師傅和理髮師傅,在這收集情報。
  • 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徵,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遊擊戰爭。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遊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番號)會合,並創建了湘鄂川蘇區。
  • 長徵路上的紅軍標語(組圖)
    毛澤東主席總結長徵時說過,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播種機。紅軍北上強渡烏江,在來到烏江南岸時也對老百姓做了許多宣傳工作,寫下了許多宣傳紅軍、宣傳革命的標語,其中有一戶人家三代人70年來精心地保護紅軍標語的事已經在遵義市、在餘慶縣傳為佳話。
  • 揭秘:長徵期間紅軍如何順利通過兩廣地區
    在蔣介石四次對中央蘇區發動「圍剿」卻連遭敗北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議楊永泰向蔣呈遞了一份「萬言書」推銷「攘外必先安內」的謬論,提出「剿共」應實行「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主張,博得了蔣介石的讚賞。1932年4月,蔣介石到漢口主持鄂豫皖三省「剿共」軍事會議,決定破格提升楊永泰為鄂豫皖 「剿共」司令部秘書長,令其隨行前往武漢。這樣楊永泰正式成為蔣介石的帳前軍師。
  • 紅軍為什麼要長徵
    80多年前,四路紅軍相繼撤離苦心創建經營的蘇區,跨越萬水千山,歷盡千辛萬苦,勝利完成了這次決定中國命運的革命力量的戰略大轉移,創造了人間奇蹟。  偉大的創舉必然順應時代的需求。那麼,紅軍長徵是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發生的?
  • 解讀長徵(11):紅軍長徵先後翻越了哪些雪山?
    「雪皚皚,野茫茫」,雪山草地,是紅軍長徵中經過的自然環境最為惡劣的地區。「爬雪山,過草地」,是對紅軍長徵艱苦狀況、奮鬥精神最簡潔最生動的描述和概括。 雪山行軍,是紅軍長徵中最艱苦的行軍之一。紅軍翻越的雪山,大都海拔4000米以上,空氣稀薄,人跡罕至,白雪皚皚,山高谷深,氣候變幻無常。
  • 六盤山:紅軍長徵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
    位於六盤山主峰之上的紅軍長徵紀念館7月18日,由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中國甘肅網承辦的「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走進六盤山紅軍長徵紀念館,聆聽長徵故事,重溫紅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