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公司,名字很關鍵,好名字等於好生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麼,好名字從哪裡來呢?以下介紹五種方法,相信可以助您一臂之力,不再為公司起名字而煩惱!
一、吉字起名法
清代有一位叫朱彭壽的秀才,別出心裁地編了一首「七律字號詩」,短短56個字,幾乎包含了店名中常見的「吉字」,全詩如下:
順裕興隆瑞永昌,
元亨萬利復豐祥,
泰和茂盛同乾德,
謙吉公仁協鼎光,
聚益中通全信義,
久恆大美慶安康,
新春正合生成廣,
潤發洪源厚福長。
我們起名的時候,可以選取其中一到四個字,組成一個新的名字,就能產生一個很好的名字。譬如我們熟悉的同仁堂、恆源祥、大潤發、光大銀行等字號均來自這56個字。
二、五行起名法
這主要根據老闆的八字命理以及行業特點進行起名,我們知道,中國傳統文化中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有一個特定的八字,由於四柱八字的生克制化,就會出現八字中五行的不平衡,有些喜金,有些喜木,有些喜水,有些喜火,有些喜土。譬如八字缺金的老闆在起名時多用一些屬金的字,缺水的則多用一些屬水的字,依次類推。
三、諧音起名法
諧音起名有時能起到會心一笑的效果,讓人記憶深刻,既傳播了品牌,又促進了消費。譬如蓋中蓋(鈣中鈣)、隨心所欲(浴)、百依百順(衣)、調查局(茶)、真周到(粥道)、衛浴專家(磚)、衣冠禽獸(勤售)、世外桃源(飾)、依依不捨(衣)等等這些名字都很有特色。既與店鋪的業務相關,又凸顯了店鋪的特色,算是諧音店名裡的佳作。
四、俗語起名法
俗語較為口語化,在民間較易流傳。著名的王麻子、狗不理等都屬於俗語取名。「好吃來」瓜子大王、「鮮得來」排骨等叫得響亮的名字給人一種親切感。但俗語要俗得有內涵,不能突破道德或法律底線,像新聞曝光的「汙」名化店名,就明顯有些走火入魔了,諸如「哎約我烤」、「廁所串串」、「尚床吧」等,暗含性挑逗色彩,容易引發公眾低俗的聯想,不能聽之任之,應當依法予以糾正和處罰。
五、外語起名法
改革開放之初,國人願意接受國外的東西,也需要外國人接受我們的產品,於是乎就颳起了一股洋名風,像諾貝爾瓷磚、馬可波羅瓷磚、聖寶龍、義大利威登保羅、夢特嬌、沙馳、路易詩蘭、卡爾丹頓,海倫凱勒、暴龍這些名稱乍一看好像都是外國品牌,其實都是國貨,但還是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有其特定的價值。但隨著中國崛起和中國的高度文化自信,現在取洋名的企業越來越少了,但也仍然是一種不錯的思路,關鍵是要與品牌的定位一致,並且關注商品的本質。譬如茶葉、絲綢、瓷器、以中國的更出名,沒必要再去包裝一個洋名,這反而會造成無人問津。無人機、高鐵、行動支付、衛星發射這些技術中國遙遙領先,還有必要搞一個假洋鬼子的名字嗎?
以上就是五種起名的方法,包括吉字起名法、五行起名法、諧音起名法、俗語起名法、外語起名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