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
法國「黃背心」抗議活動大有「捲土重來」之勢,20年來首次有示威者衝擊政府大樓。而繼「綠背心」(關注氣候問題)之後,本月末的「紅圍巾」遊行也已經蓄勢待發。
不過,「紅圍巾」之名的來源,可能與大多數人想的不一樣……
據法國《費加羅報》當地時間1月8日報導,土魯斯一名工程師發起了旨在「支持共和國」的遊行,並與「紅圍巾(foulards rouges)」運動聯合,以抗議一些「黃背心」的「過度、不文明、好鬥和違法」行為。
去年12月5日,在法國總統馬克龍作出妥協,試圖通過放棄上調燃油稅安撫憤怒民眾,但「黃背心」運動仍未平息。
同月10日,土魯斯工程師洛朗(Laurent)就在臉書建立了名為「黃背心,現在夠了」的頁面。第二天,他又將其改名為「停。現在夠了」,並解釋稱並非反對「黃背心」整體,而是針對那些「激進化」了的抗議者。
隨後,洛朗在該社交媒體上創建相關活動,呼籲組織一場支持馬克龍的遊行。這一建議得到了廣泛傳播,有支持也有批評。
據報導,洛朗希望其姓氏能暫時保密,而他的做法引起了「紅圍巾」這一新興運動的注意,後者的臉書群組已經有35000名成員,其網站頁面顯示,該組織最初創立於2018年「黃背心」運動爆發之後。
該運動領導者之一——23歲布列塔尼麵包師特奧·普拉德(Théo Poulard)與洛朗取得了聯繫,並建議將「紅圍巾」與洛朗提議的遊行相結合,唯一的要求是保證遊行是一場非政治活動。
洛朗則稱對馬克龍及共和國前進黨報以「同情」,接受了普拉德提出的條件,並將活動頁面改名為「自由共和遊行」。兩股看不慣「黃背心」暴力作風的勢力就此合流。
號召參加遊行頁面截圖
「『紅圍巾』不是在反對『黃背心』,」普拉德強調。「『黃背心』興起的原因是站得住腳的,我自己也會想上街反對燃油價格上漲。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和遊行的權利。但隨著情況的變化,情況變得危險起來,遭到了極左或極右翼的幹涉。但我們尊重這些團體和民主。」
而洛朗毫不猶豫地說,「現在這是政變!」
「自由共和遊行」是「紅圍巾」組織的第一場重大活動。根據官方消息,活動已經定於1月27日星期日進行,下午2點從巴黎共和國廣場出發,前往巴士底廣場。截至發稿,已經有8300多人在臉書上登記參加遊行。
普拉德表示,「這已經不錯了,但我們希望能來更多人。首先,這場公民遊行希望能吸引到比『紅圍巾』更廣泛的人群。」
與此同時,遊行也遭遇了批評與恐嚇,但普拉德稱對警方和安全部門有信心。不過,他呼籲參與者最大限度地避免黑衣,「以防與暴徒混淆」。
法國警方與抗議人群衝突
至於需不需要戴「紅圍巾」,他則回應稱「如果他們願意的話」,且「紅圍巾」一詞主要是「象徵性的」,「運動發起人(之一)約翰•克里斯多福·維爾納(John Christophe Werner)鍾愛巴約納節,運動名來源於此。」
資料顯示,巴約納節是法國北部巴斯克地區巴約納鎮舉行的一系列節慶活動,通常於7月底8月初舉行,為期五天。這也是法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2004年就吸引了130至150萬參觀者。上世紀80年代起,參與者開始穿戴白色衣服和紅圍巾、紅腰帶參加活動。
巴約納節現場 圖自《巴黎人報》
而初衷為抗議政府上調燃油稅的「黃背心」運動中,參與者穿著的黃色背心是一種所有法國司機都會配備的交通衣。
去年11月,政府上調燃油稅的環保政策引爆了持續一個多月的「黃背心」活動,期間不少示威者與警察發生激烈衝突,焚燒汽車、洗劫商店,並破壞商店和銀行網點。
但政府作出妥協後,「黃背心」問題尚未解決,隨後演變成要求改善社會不公的廣泛運動,並提出馬克龍下臺,還有抗議者指責法媒偏袒馬克龍政府。在2019年的首次活動中,法國示威者自1999年以來首次衝擊了政府大樓。
黃背心」抗議者用叉車撞開政府大樓前門
據俄羅斯衛星網1月8日報導,法國總理愛德華∙菲利普表示,法國國內有1000多人因「黃背心」抗議活動期間的騷亂被判罪。法國政府發言人此前還稱,激進分子開始嘗試將「黃背心」抗議運動打造為推翻法國政府的工具。
在該示威運動向歐洲他國蔓延之際,還有數千人在巴黎舉行「氣候大遊行」,高喊「黃背心,綠背心——同樣生氣」的口號,敦促政府同時為環境問題和法國最貧困人口的經濟困境尋找解決辦法。一些「黃背心」示威者還中斷了自己的抗議活動,加入了上述隊伍。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