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朝採綠,不盈一匊,予發曲局,薄言歸沐。
終朝採藍,不盈一襜,五日為期,六日不詹。
之子於狩,言韔其弓,之子於釣,言綸之繩。
其釣維何,維魴及鱮,維魴及鱮,薄言觀者。
1、綠(lù):通「菉」,草名,即藎草,又名王芻(chú),一年生草本,汁可以染黃。是一種中藥材,味苦,性平,歸肺經。生長於山坡、草地和陰溼處。全國均有分布。現代臨床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咳喘,發熱口渴和皮膚癰瘍
2、終朝(zhāo):終日;一說整個早晨;匊(jū):同「掬」,兩手合捧。
3、曲局:彎曲,指頭髮彎曲蓬亂;薄言:語助詞;歸沐:回家洗頭髮。
4、藍:草名。此指蓼藍,亦略稱為藍或靛青,為蓼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用作可作染青藍色的染料。也是清熱類的中草藥,功能主治:解毒、解熱與殺菌;藍是成語「青出於藍」的典故由來,古代中國人稱呼今日的藍色為「青色」,然而「藍」在當時並不是顏色的名稱,而是「菘藍」、「蓼藍」這一類種植物。
5、襜(chān):護裙,田間採集時可用以兜物;《毛傳》:「衣蔽前謂之襜」,即今俗稱之圍裙;五日:五天,並非確指。《鄭箋》解為「五月之日」;後面的「六日」也是一樣的意思;期:約定的時間;詹:至,來到。
6、之子:此子;狩:打獵;韔(chànɡ):弓袋,此處用作動詞,是說將弓裝入弓袋;綸:釣絲。此處作動詞,即整理絲繩的意思。
7、維何:是什麼;維,是;魴(fáng):鯿魚。鱮(xù):鰱魚;觀者:此指釣的魚眾多;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此引申之義,物多而後可觀,故曰:觀,多也。」
8、此詩一、二兩章用賦的方式進行實寫,自然採菉難滿一掬。而且也無心裝扮「予發曲局,薄言歸沐」,為啥呢?因為愛人沒有回來,「五日為期,六日不詹」說好五月歸來,為何到了六月還沒見回?好思念哦,電話不接,微信不回,這是要幹嘛?
9、三、四兩章沒有直接寫出愛人歸來,而是直接寫君子漁獵,婦人相隨,丈夫打獵,妻子幫你從弓袋中把弓取出來;丈夫釣魚,妻子整理魚線,夫唱婦隨之樂於此可見。這便是《小雅》中「西周民風」之一。第四章則是讚美丈夫所釣魚之多,類似於高英培,範振鈺老先生的經典相聲《釣魚》裡的「二他爸爸」從魚市買了魚回來,在哪裡誇耀自己釣得多,「二他媽媽」你把家裡最大的木盆子給我端出來啊;聞一多先生的觀點有「《國風》中凡言魚,皆兩性間互稱其對方之廋語(廋sōu,隱藏。廋語,隱語)」
10、宋代朱熹《詩集傳》:「賦也。婦人思其君子,而言終朝採綠而不盈一掬者,思念之深,不專於事也。又念其發之曲局,於是舍之而歸沐,以待其君子之還也。」宋代嚴粲《詩輯》:「去時約以五日而歸,今六日而不見,時未久而怨,何也?古者新婚三月不從政。此新婚者之怨辭也。」清代姚際恆《詩經通義》:「只承釣言,大有言不盡意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