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一座三線小城,別稱珠城,史載蚌埠「古乃採珠之地」,素有「珍珠城」美譽。這是一個人文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但是隨著城市化的進程,許多隱藏在城市角落中的古村、古鎮、古街都有著不同的命運。在這片皖北的土地上,只有深入到城市的腹地,才能找到那些僅存的一絲絲歷史回憶,在訴說著這座城市千百年的故事,西崗老街之於蚌埠就是這樣的存在。
西崗老街位於蚌埠市懷遠縣荊山腳下,整條老街長約500米,整體為南北走向,中間會有很多小巷道連接。南至荊山名勝古四眼井,北至衙后街老含美學堂。街道寬約三四米,街心並排鋪有三行一米多長的花崗巖條石,沿街兩側多為清末明初的古民居。
這裡有長長的石條路、百年院落式的青磚老屋,斑駁的牆面上還留著上個時代模糊的標語。沿古街最有特色的建築,當數原租界區含美學堂、民望醫院和民康醫院的古建築群。這些古建歷經百年風雨侵蝕和兵燹戰亂,仍有十棟古樓屹立於荊山腳下的懷遠一中校園。
這裡有皖北地區保存較好、規模最大的中西合璧的古建築群,醒目的壁爐、轉梯、連通門、百葉窗、地下室,張揚著歐式建築的風韻。雕梁畫棟、飛簷翹角間,無不展現出中國氣勢恢宏的民族建築風格。西門崗「懷遠教會建築舊址」的古樓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街中段有一條「三山巷」,長約50米,巷道的盡頭有一眼古井。井水清冽,大旱不竭,是舊時西崗居民的公用水井。但是在清末洋人圈地時,將古井納入了租借圈內,不給居民使用。最後在一番鬥智鬥勇後,古井最後還是回歸國人。
古街南首的四眼井,是淮上聞名遐邇的古井。井水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非常適合煮飯、泡茶、製作豆腐和釀酒。舊時,有小販用木製的獨輪小車載著四眼井水沿街叫賣,別有一番情趣。
漫步在歷經百年滄桑的街道,這裡早已沒有了往日的繁華。條石因為經歷過風霜雪雨的侵襲,經歷過無數腳步的踩踏,而變得異常光潔、圓潤,散發著獨屬的韻致。若是走在上面,你的思緒定會隨著那些泛著幽光的石頭,回到久遠的過往,不自知地就會去揣測老街的歷史。
老街靜極了,街巷裡空蕩蕩的,見不到幾個人影。街巷顯得孤獨、蒼老,恬靜黯然。似乎不論什麼時候向老街中踅去,都一種臨近秋陽的感覺。街兩邊的牆壁,斑駁中已有青苔長在上面。偶然有幾個老人坐門前的小板凳上,指指點點。神情落寞而忘情。此刻的老街似乎遠離了喧囂、淡出了塵世。
那麼你去過西崗老街嗎?對於這條老街都有哪些記憶?如果有機會你會去這條正在慢慢消失的老街走走嗎?去感受那段久違的歲月,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西崗老街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