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是一座繁華之城,車水馬龍,行人如織。臺北是一座滄桑之城,古街老巷,舊事如煙。
臺北是一個需要認真才能辦別細微差異的城市,臺口一個應該輕聲細語去敘說的城市。初到臺濾,仰空是那麼空曠,脈脈藍天,悠悠白雲,一眼望不到邊。地面上車,馬龍,行人如織,亂花漸欲迷人眼般在眼前穿梭。但這樣的卻讓人有種看無聲電影的錯覺。原來這兒大小汽車和摩託車都,不按喇叭的。少了這個噪聲汙染源,城市豈能不「輕聲細語」。
西門町是一個與臺灣電影息息相關的地方。1986年,《英雄本色》中王俠的那個叛徒侄兒就對狄龍說過:「我在西門町混的時候就很崇拜你了。」2003年,《向左走,向右走》的最後,梁詠琪在上升,城市裡的故 擁擠的人潮裡瘋狂尋找金城武。2011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片方也選在了在西門阿舉行影迷答謝會,可見縱使時光荏薄,西門町到現在依然是臺北流行文化的先鋒和代表。
西門町其實是有些歷史的,看沿街那些巴洛克風格的西式外牆,也猜得到當年的那些風光。華燈初上,西門町就熱鬧開了。電影院的歡鬧、街上的叫賣聲、人群的說笑聲連成了一片。鱗次櫛比的商店掛滿了各款海報,高音喇叭重複播放著當下最流行的音樂。那些穿戴前衛又一臉稚氣的年輕人三五成群地吹著口吖,呼朋引伴地鑽進了撲朔迷離的世界。穿著怪異的藝術家在一片唯器下,默默地忙碌著自己的工藝作品,那麼孤獨又那麼專注。在每個晚上,有人一晌貪歡,有人追逐夢想,近百年歷史的紅樓不說話,想必它早已看透這一個個暖風沉醉的晚上。
如果說《海角七號》捧熱了墾丁,那麼2010年在臺灣走紅的《艋胛》又可謂炒熱了萬華。厄胛現稱「萬華」,是臺北走向繁華的起點。臺灣有句俗語,「一府二鹿三艋胛」,就是形容清代臺灣三大繁華的港口城市。
行走臺北,自然也不能不去臺北的地標性建築——臺北101大樓。作為世界第二高樓的臺北101大樓白天和夜晚各具風情。白天,你可以乘坐極速觀光電梯登上89層觀景臺,俯瞰整個臺北的景致,那絕對是比登臨泰山,一覽眾山小的感覺還奇妙。而到了夜晚,外觀101大樓則成了一項極具審美味道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