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工大樓被私自外租變「倉庫」
成快遞公司和酒水批發商倉庫 樓旁活動板房也對外出租 是否有安全隱患存疑問
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位於東直門橋東北角的一棟低層建築,雖然原本被規劃為酒店的大樓,但由於停工已久,已經搖身一變成了「出租屋」。
被用於出租的庫房外,堆放了不少貨物 攝影/實習記者 張曜麟
北青報記者發現,這棟未完工的大樓被工地的安保人員私自出租給一些企業和個人當做倉庫或居住地,而這些企業存放的東西不少為易燃品,給安全帶來了隱患。根據《北京市房屋租賃管理若干規定》,該處「出租房」無法滿足建築、消防、治安、衛生等方面的安全條件。
對外出租的板房,可看出有人住過的痕跡
停工大樓被人外租
在東直門橋東北角,有一片早在2012年就停工的建築群,其中的一棟樓層較低,原本被規劃為酒店的大樓,如今卻成了「出租屋」。
近日,北青報記者在探訪時發現,該棟未完工大廈的圍擋內,停放了多輛快遞車,門口還有酒水批發行的拉貨車輛不斷進出。一名工地內的工作人員稱,這棟未完工的大廈已經停工很久了,現在只有保安隊在這裡,一層已經被改成了庫房。而且,這裡不僅租做倉庫,工地的板房裡還有人在居住。「這裡都荒好多年了,也沒人弄。現在一樓都對外出租,活動板房也租,我們租這裡當庫房有一段時間了。」
租賃在這裡的不僅有多家快遞公司,還有私人經營的酒水批發門店。有些倉庫用藍色的鐵板圍了起來,有些倉庫則只用大塊的布,或者直接用貨品築成牆形成隔間。而這些貨品的外包裝大部分都是紙箱,工作人員則邊搬運貨品邊抽菸。
私自出租無法籤合同
北青報記者留意到,該處工地的入口戒備森嚴,對陌生人十分警惕,凡是有陌生人靠近都會被詢問。
北青報記者從一名工地的工作人員處了解到,該處工地一直都有倉庫和板房向外出租,負責外租的不是施工單位,而是工地的保安隊長和經理,租金都是交給他們。「這裡面好幾家庫房呢,每年光租金就不少,錢都是給那些人(保安隊長和經理),然後他們再分。你要租的話給工地的負責人打電話,他是這裡的隊長,一切都是他說了算。」
隨後,北青報記者以要租一間庫房為由撥打了工地保安隊長趙先生的電話。據趙先生介紹,倉庫的租金是按照面積計算的,一平方米每天三塊錢,需要用多大地方自己量好就可以。倉庫只能存放東西和辦公,不能住人,如果需要住人的話,可以租用樓外的活動板房,每間房每個月的租金為2000元,一間房最多能住五個人,空調水電裡面都有,「隔斷你們自己搭建,怎麼弄我一概不管,我只負責提供地方,你們走的時候東西可以全部拆走」。
趙先生還說,因為不知道工地什麼時候會重新開工,所以不敢保證能長時間租用,所以,倉庫和工棚都不能籤合同,「要是想租的話直接把錢給我就行」。一旦工地開工,就要立刻搬離。「如果要開工我會提前一個月通知你們」。
停工大樓外租是否安全?
據了解,根據《北京市房屋租賃管理若干規定》:出租房屋的建築結構和設備設施,應當符合建築、消防、治安、衛生等方面的安全條件,不得危及人身安全,並明確指出,禁止將違法建築和其他依法不得出租的房屋出租。
在趙先生帶北青報記者看「場地」時,記者發現,這座被保安外租用做倉庫的大樓的樓內遍布建築垃圾,露出的鋼筋等也鏽跡斑斑,樓體外牆的玻璃大部分都已經碎裂,有些地方還在不斷地滲水,樓內的角落、樓梯處儼然已經成為了公用廁所。
樓旁的活動板房住了不少「租客」,有些租客毫不在意是否會引起火災,直接在「住宅」處開火做飯。
而對於工地上防火安全問題,工地的工作人員始終拒絕回答。
對於未完工工地成了「出租房」一事,該工地的建設單位工作人員表示對此並不知情。
文/本報記者 王天琪 見習記者 熊穎琪
實習記者 張曜麟
線索提供/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