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7月18日電 題:法國烘焙師李逍遙:我在中國很逍遙
作者 黃小桐
李逍遙,中國網路遊戲《仙劍奇俠傳》的男主角,同時,也是一個法國人的中國名字。
七月一個安靜的午後,法國人李逍遙在中國昆明的法式烘焙店「IGOR by 李逍遙」裡,用流利的中文和員工討論即將推出的新品「培根歐包」。
李逍遙的本名是IGOR DE LA TORRE,兩相結合,就成為他的店名。
圖為7月17日,李逍遙閱讀法文版《道德經》。 中新社發 黃小桐 攝
這是李逍遙來到中國的第15年。「小時候,父親的書架上有幾本道家和佛家的書,裡面解釋世間萬物的關係,有各種神話故事,有關於龍的傳說,對一個西方的小朋友很有吸引力。」李逍遙向記者說起他和中國最初的緣份。
走進烘焙店,映入眼帘的除了各式精緻的法式甜品,還有一張放著西洋棋的桌子非常醒目。李逍遙曾是一名西洋棋職業棋手。
圖為7月17日,李逍遙在烘焙店裡製作法式甜品。 中新社發 黃小桐 攝
14歲開始學習烘焙,後來對西洋棋產生了興趣,但在法國鑽研西洋棋的日子卻讓他陷入經濟危機,一度無家可歸。彼時,一本《道德經》陪伴他走出了人生的艱難時刻。「白天學象棋,晚上就睡在公園的長椅上,借著路燈讀《道德經》。有些句子很難懂,但總感覺它和我內心的一些東西產生共鳴。」
烘焙店裡,地中海風格的餐檯上,擺放著時尚雜誌,還有一本李逍遙經常翻閱的法文版《道德經》。李逍遙說,他最喜歡《道德經》裡的一句話「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以,很多時候他喜歡一個人安靜獨處,看書、思考。「走了很多路會明白,自己一直尋找的東西不在外面,而在自己內心。」
2006年,從小對神秘東方文化充滿好奇心的李逍遙被法國雅高酒店集團選中,派到中國擔任甜品師。此後,他輾轉南京、上海、煙臺等多個城市。2013年,他原本想去印度做冥想,途經昆明時卻留了下來。這座氣候、生活節奏和他的故鄉法國蒙彼利埃都十分相似的城市,深深吸引了他。
圖為7月17日,李逍遙展示他製作的法式甜品。 中新社發 黃小桐 攝
在昆明,他結識了自己的中國合伙人,一個非常努力並且熱愛烘焙的中國媽媽,兩人從一家沒有門面的烘培作坊做起,「開始的時候一天賣出一塊蛋糕都興奮得不得了,慢慢地一天能賣出1000多塊,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店鋪。」
他也收穫了愛情,一位開咖啡館的中國女孩趙敏霞。他從她的供貨商變成了她的終身伴侶。
李逍遙的名字,是一個酷愛網路遊戲的中國朋友起的。「一開始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後來明白它代表無拘無束。我很熱愛自由,所以叫『逍遙』很貼切。」
李逍遙現在幾乎成了標準的昆明人。他喜歡吃夾著魚腥草的燒豆腐,常常把米線當早餐,和附近早餐店的老闆用流利的昆明話打招呼。
喜歡創新的李逍遙偶爾嘗試一些中法味道的調和。他把四川麻椒放進巧克力裡,製作出一款帶點麻味的巧克力慕斯蛋糕。「也嘗試過做月餅、玫瑰鮮花餅,但是都不太成功。貪多嚼不爛,還是專注做自己的特長吧。」他打趣道。
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李逍遙的烘焙店也不太「逍遙」,訂單較去年同期減少了近一半。愛思考的李逍遙,對於這場疫情有自己的理解。「它讓我們看到,全球化也存在一些問題,很多經濟和科技都很發達的國家卻無法有效應對疫情,本國工業難以滿足自己國家居民的需求。但是中國表現得很好,生活在這裡很讓人安心。」
隨著疫情緩解,烘焙店生意日漸紅火。中午剛出爐的法棍很快就銷售一空,微信上還不斷接到訂單。
「逍遙」作為一個哲學概念,源自中國道家經典著作《逍遙遊》,它既指向身體的不受羈絆,更指向心靈的自由放逸。在中國生活多年、喜讀道家書籍的李逍遙,越來越能體會到「逍遙」二字的內涵,在他看來,只有內心平靜了,才能接近無拘無束的「逍遙」境界。
「《功夫熊貓》是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其中冥想的部分很迷人,裡面說功夫大師都必須讓自己靜下心來,我們都需要找到內心的寧靜。」李逍遙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