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寺位於廣東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以東7公裡大庾山餘脈的曹溪之畔,是禪宗六祖惠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
南華寺一旁的曹溪,一條普普通通的小溪流。可是誰又能想到,座落在這樣的不起眼的小溪流邊的南華寺,竟然是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祥地。六祖惠能在此傳授佛法37年,「南宗禪法」遠傳世界各地,因而南華寺有南禪「祖庭」之稱,默默無聞的曹溪也就因此出名了。南禪後來又分為曹洞、雲門、法眼、臨濟、溈仰五大宗派(世稱「一花五葉」)。據說「曹洞宗」一說,取自「六祖曹溪惠能」之「曹」及其法孫「洞山良價」之「洞」,合稱為「曹洞宗」。
南華寺的二門門楣上有「寶林道場」四個大字匾額。門的兩旁有「東粵第一寶剎,禪宗不二法門」的對聯。這副對聯很是眼熟。南嶽衡山的福嚴寺也有一幅名聯:「福嚴為南山第一古剎,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門」,橫匾是「五葉流芳」。兩副名聯很是相似。
據史書記載:禪宗傳至五祖弘忍,下分南北兩派,而南派始祖(即六祖)惠能門下又分兩系,一為青原行思,一為南嶽懷讓。唐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禪宗七祖懷讓禪師到南嶽後,將般若寺(福嚴寺的前身)闢為禪宗道場。懷讓法師在福嚴寺大闡宗風,宣揚「頓悟法門」,所以福嚴寺又稱「天下法院」。
原來如此,懷讓法師是南嶽禪宗的第一祖師爺,六祖惠能法師是懷讓法師的師傅。南華寺和南嶽有著密不可分的歷史淵源呀!
南華寺寺內綠蔭遍地,古木參天,很是古樸莊嚴。遊客很多,香火很是旺盛,但是汙染也蠻大的。
在南華寺燒香,則要將蠟燭、大香、小香、貴人船、聚寶盆、金山銀山、平安包等分別放到土地公公、聚寶爐、天王寶殿、天王寶殿後面、大雄寶殿、藏金閣、靈照塔、六祖殿等八個香爐裡面去,然後再到九龍泉裡面去洗洗手。過程很是複雜,而且點燃的香很容易傷到遊客。
南華寺最珍貴的文物,當屬被稱作鎮山之寶的六祖真身像。六祖真身像兩側分別供奉著「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祖師和丹田祖師的肉身像。
六祖真身像在歷朝都被奉為「國寶」,由寺僧嚴格守護。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改木塔為磚塔,並另造六祖殿,專門安置六祖真身像。由於南華寺所處地勢、氣候環境,加上歷代王朝的特殊禮遇,以及僧眾們的精心保護,使這尊歷經1200多年滄桑的六祖真身像得以保存下來。
這是一尊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國寶,它不僅具有傑出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而且更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走出南華寺,仍然依依不捨;站在寺前廣場三道橋上,放眼望去,青山翠嶺;回首南華寺,灰瓦黃壁,肅穆莊嚴。
雖然,我們還沒有能夠仔細誦讀六祖《壇經》,但是,置身此地,仿佛已經聆聽到慧能大師把艱深的法義及自身的的體悟,用最淺白的語言宣示給大眾,告戒我們佛法的原則,佛法的精神。
文/圖 納蘭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