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自從杜江和霍思燕的小嗯哼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他的可愛和懂事,處處將媽媽寵成小公主的樣子。俘虜了一大票老阿姨的少女心,在《媽媽是超人》中,也因為腦迴路的清奇,讓媽媽哭笑不得。
在家裡,為媽媽端熱水,親自蹲下來把媽媽襪子脫掉,用力了還會貼心的問媽媽:"我會不會弄痛你?痛不痛?"
和媽媽一起外出的時候,會用自己瘦小的身板抵住門,讓媽媽先進去,時刻將媽媽當做是需要被照顧的小公主。雖然年紀小,卻表現出小小男子漢的氣概。
在爸爸去哪兒中,也是毫不猶豫的的說出:"我覺得媽媽是最好看的,比白雪公主還好看。"哪怕是媽媽16歲的照片,也是一眼就認出來,一本正經的表明"媽媽無論化不化妝都好看!媽媽是個小公主。"
你想想,如果霍思燕是個很強勢的媽媽,無所不能的模樣。那麼嗯哼也就不會成為如此有愛的小男子漢。懂得示弱和撒嬌的媽媽,是最幸福的媽媽。
一味的掌控孩子,才不會養成"嗯哼"般的小小男子漢!
胡可在傳授育兒秘籍時也談到:"男孩子的媽媽一定要懂得示弱,這樣你的兒子才會有機會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小男子漢!"
在孩子年幼的時候,父母總是用成年人的眼光將孩子當作弱者來看待。覺得他們很多事自己肯定不能解決,為孩子做好一切,保護得孩子密不透風,成為了溫室裡的一朵花兒。
哪怕隨著孩子的年紀漸長,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欲望,還是父母掌控孩子的強大形象也是死死壓制孩子的弱小模式。小的時候可能是一種保護機制,但是久而之久,強勢的大家長,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問題。
孩子一直生活在安逸穩定,被決定好的環境中,很少參與到實踐,也就不會知道媽媽的辛苦和不容易。覺得媽媽做什麼都是理所因當的,做家務,工作,陪伴我,這都是你做的!
依賴別人,沒有責任心,不會感恩;成長的動力和潛能也就被削減了。我們得像霍思燕學習,一方面給孩子樹立勤勞、堅韌的榜樣;另一方面,在適當的時候必要的"示弱",推動孩子成為小小男子漢!
懂得"示弱"的父母,讓孩子更加的強大!
更獨立,有責任感父母只要善於示弱,就是放手給予孩子自由探索和成長的空間。想讓孩子獨立,並且具有責任心和擔當,這是需要父母讓孩子自己從實踐中感同身受,在挫敗中得出第一手的寶貴經驗。
孩子得到了事情的主動權和主控權,也就是得到了表現的機會,他們會更加的趨向於願意做得更好。而不是被動的接受。
一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會遭遇很多障礙,媽媽就不要因為孩子做的不夠好,不夠整潔,就"嫌棄"孩子。責任感和獨立自主都是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
更自信,懂得感恩就像霍思燕的"示弱",將嗯哼當作了一個小小男子漢來看待。你的肯定和器重會讓孩子得到堅持下去的動力和欲望。父母如果總是處於一個高高在上的姿態,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破壞了安全感。
你的示弱,也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不容易和難過,讓孩子知道所有父母的愛都不是無條件的付出。父母也需要孩子愛的回應,促使孩子學會了感恩父母,感激世界。
媽媽不需要成為孩子的無所不能的超人,偶熱展示自己能力不足的一面,這不是壞事,反而會最大程度的激發孩子內心深處的積極能量。"你看,我可以好好保護你,看我,多厲害!"
看似小小的事情,會讓孩子自信心暴增,心智更加成熟。一個內心堅韌懂得感恩父母的孩子,都是上帝派過來的小天使。
體貼暖心的小棉襖和孩子的互動中,霍思燕夫妻總是會很好的向孩子"示弱",尋求嗯哼的幫助和關心。
所以我們才能看到嗯哼高情商的小暖男,將媽媽寵成小公主的模樣。父母不如卸下做家長的"強大和無所不知",把照顧和展現的權利交給孩子。享受小小男子漢保護你,呵護你的小時光。
孩子享受到被人需要,自我價值感增強,學會如何去愛人,關心他人。
那聰明的父母該如何向孩子"示弱",收穫一個小小男子漢?
生活中的示弱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讓孩子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可以給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就好比如:從現在開始,你要開始自己收拾玩具、床鋪、整理書櫃、收拾好明天要去上學的東西哦!
一開始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鋪床,媽媽就可以先演示給孩子看,可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一句"媽媽,這太難了,你可以幫我嗎?"就妥協。那媽媽就也示弱:"可是媽媽好累呀,你看,我等會還得煮飯呢,還得搞衛生,媽媽好希望你可以自己做好呢!"
對於家務活,也要請孩子幫幫忙,平時外買菜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寶寶,你看,媽媽提不動了,可以幫我分擔一下嗎?"
做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手摘菜、擺放碗筷、掃地倒垃圾、擺放桌椅等這些簡單的事情。當孩子做多了就會可以獨自處理的很好,媽媽們也不要吝嗇自己的誇獎和鼓勵:"幸虧有我家兒子的幫忙,我輕鬆多了!""你真棒!"
學習上的示弱可能很多父母對於輔導作業的時候,就是最頭疼的時候,母子之情岌岌可危。
當孩子遇到不會做的習題,可不能就說了一遍孩子聽不懂,就直接將答案告知孩子,還附上:"你怎麼這麼笨?"
或者是孩子實在不願意動腦思考,就等你做。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去思索問題,給予一點點的提示,一直到孩子說出最終的答案。"哎呀,你看,你這不是做出來了嗎!我都還沒想到呢!"
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搜尋資料,"這個我也不是很清楚,要不我們翻書看看?"
促進了孩子自己專研和不服輸的自覺精神。
社交上的示弱在孩子的社交世界裡,父母要做孩子的"推手",將孩子"推"出去,才會成長。一開始媽媽給錢讓孩子獨自去買早餐或者是其他東西,孩子肯定是害怕,害羞忸怩。
但是媽媽只要在一旁微笑的給予鼓勵,"媽媽相信你,寶寶你是最棒的,你也給媽媽買一下東西嘛!你看,我就在這裡,你不用害怕!"
只要勇敢的踏出了第一步,孩子就不會再害怕到陌生的環境和社交恐懼。相反,如果你幫孩子做了所有事情,他們有經歷過鍛鍊,自然會很害怕,不夠落落大方。
聰明的父母早就不做"老大"很久了,他們已經懂得向孩子"示弱"的重要性。"示弱"不代表父母的軟弱,而是給予孩子更多表現和實踐的機會,只有自己學會去挑戰和解決問題,才會在學習中變成小小男子漢。
我是梔子花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