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主要天體概況
太陽:1-21日在雙子座運行,22日起在巨蟹座運行。7月7日小暑,7月23日大暑。
水星:7月上半月為昏星,日落後現於西方低空。7月1-7日在巨蟹座順行,7日留後,順行改逆行,7月22日起進入雙子座逆行。7月21日下合日,不可見。23日起改為晨星,離太陽太近,不可見。
金星:晨星,日出前現於東方天空。1-4日在金牛座順行,5-26日在雙子座順行,27日後進入巨蟹座運行。離太陽太近,不可見。
火星:在巨蟹座順行。日落後位於西方低空,與太陽距角從20°縮小到10°左右。逐漸靠近太陽,很難觀測。
木星:在蛇夫座逆行。月初時升起時間約17時20分左右,月末時提前至15時15分左右,與太陽的距角保持在125°以上。亮度約-2.4等,一年中最佳觀賞期。
土星:在人馬座逆行。月初時升起時間約17時30分左右,月末時提前至17時30分左右。7月10日土星衝,亮度約0.1等,本月為一年中土星的最佳觀賞期。
天王星:在白羊座順行。亮度約5.8等,與太陽距角達到70°以上,有利觀測。
海王星:在寶瓶座逆行。亮度約7.9等,與太陽距角達到110°以上,有利觀測。
本月推薦
——————————
MUST SEE
7月2日 日全食
(罕見指數★☆☆☆☆難度指數★★★☆☆推薦指數★★★★★)
首先,很遺憾,這次日食中國不可見,恰恰相反,發生在距離中國180°的地方——全食帶從太平洋東南部開始,經過智利向東延伸最後在阿根廷結束。在太平洋東南部、南美洲(除北部)非常廣闊的區域內可以見到日偏食。
2019年7月2日日全食動態模擬圖(來源:Wikipedia)
2019年7月2日日食區域和全食帶路徑(來源:紫金山天文臺)
本次日全食是發生在升交點附近的127號沙羅周期中的第58次日食,日食中心坐標17.4°S 109.0°W,時間為世界時19h22m57s,也就是北京時間7月3日3h22m57s,最大食分1.047,全食長度約4分38秒,全食帶最大寬度204.4km。
2019年7月2日日全食概況。(來源:紫金山天文臺)
如果想在網上收看直播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全食帶上不同的區域見食時間是不同的。這次日食將剛好穿越歐南臺位於智利的拉西拉天文臺(上一次那裡發生日全食還是1893年4月16日的事,下一次是2231年8月28日),因此到時候那裡肯定會被擠破頭皮,歐南臺也會提供網絡直播,屆時請關注。主要的幾個時刻如下(北京時間):
初虧(偏食始) 7月3日03:23:51
食既(全食始) 7月3日04:39:24
食甚 7月3日04:40:20
生光(全食終) 7月3日04:41:15
復圓(偏食終) 7月3日05:47:16
2019年7月2日拉西拉天文臺日全食概況(來源:ESO)
2019年7月2日拉西拉天文臺日全食天象模擬(來源:M. Druckmüller, P. Aniol, K. Delcourte, P. Horálek, L. Cal ada/ESO)
7月(全月) 木星
(罕見指數★☆☆☆☆難度指數★☆☆☆☆推薦指數★★★★★)
本月是觀測太陽系最大的兩顆行星——木星和土星的最佳時機。以下是木星大紅斑位於中間位置附近的時刻(以地球位置30.0°N 120.0°E為計算基準)。
7月份木星大紅斑位於中間位置的時刻(30.0°N,120.0°E,北京時間)(來源:Calsky/水兄)
7月10日 土星衝日
(罕見指數★☆☆☆☆難度指數★☆☆☆☆推薦指數★★★★★)
上月是「木星月」,本月可稱「土星月」。7月10日土星將到達「衝」的位置,即土星、地球、太陽呈180°,日落時土星升起,整夜可見。同時,衝日前後也是土星與地球距離最近的時候,因此亮度達到極大,約0.1等左右,與織女星相當。衝日時土星位於人馬座內,距離銀心不遠,也距離上月剛剛衝日的木星不遠(在蛇夫座內)。因此,最近一陣,太陽系這兩個最大的行星無疑是夜空中最引人關注的目標。順便說一句,天王星和海王星也緊隨其後漸入佳境,而水星、金星、火星位置都不是很理想,不推薦觀測。
2019年7月10日土星衝日時土星及其衛星的形態和位置。近幾年土星環傾角都比較大,從觀賞角度來說也非常理想。(來源:Stellarium軟體模擬)
7月17日 月偏食
(罕見指數★★☆☆☆難度指數★☆☆☆☆推薦指數★★★★★)
南美洲可見日全食,那么半個月後或半個月前亞洲地區必見月食。只不過這次月食僅僅是個偏食。在南美洲(除西北部)、大西洋、歐洲、非洲、亞洲(除東北部)、印度洋、大洋洲西部、南極洲可以看到。中國西部可見月食全過程,其他除東北地區外可見帶食而落。
主要時刻如下:
半影食始 7月17日02時42分
初虧(本影食始)7月17日04時01分
食甚 7月17日05時31分
復圓(本影食終) 7月17日07時00分
半影食終7月17日08時19分
注意:由於正值夏天,天亮得比較早,而滿月高度較低,月落較早,所以我國僅西部地區可見全過程。對東部地區而言(如120°E,30°N)只可見初虧現象,連食甚都見不到。
2019年7月17日月偏食可見區域(來源:紫金山天文臺)
2019年7月17日月偏食全過程及概況(來源:紫金山天文臺)
7月30日 寶瓶座δ南支流星雨極大
(罕見指數★☆☆☆☆難度指數★★★☆☆推薦指數★★★☆☆)
這個流星雨名字很長,對很多人來說也比較陌生,如果圖方便可以記住它的三字代碼SDA。不過不管怎樣該流星雨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了:2008年-2011年曾有過持續2天ZHR維持在25的記錄,幾乎把獵戶座流星雨也給比了下去。1977年和2003年ZHR甚至達到過40。因此,這是個不容忽視的流星雨。今年格外推薦它主要是因為如英仙座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等幾個較大規模流星雨都遇到了月相的問題,而今年的SDA臨近新月,完全沒有月光的幹擾,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嘗試。不過這段時期南天流星雨較多,可能會產生一些另類的幹擾。假如你只是為了看幾顆流星,那也就無所謂了。
7-8月南天部分流星雨輻射點位置(來源:IMO)
2019年7月15日22時(左)與2019年7月16日10時(右)星圖(來源:HEAVENS-ABOVE.com)
本月天象全盤掃描
說明:
1. 合月表示兩個天體位於相同視黃經,該事件中,+表示前者位於後者北方,-表示前者位於後者南方。
2. 東大距或西大距中的度數表示行星與太陽的角距離。
3. 流星雨事件中坐標為極大期輻射點大致坐標,α為赤經,δ為赤緯,ZHR為理想狀態下每小時目視流星雨數,r為流星亮度係數,v為流星速度,Ma為月齡,以朔為0起點。
4. 表中天象預報時間以北緯30°東經120°為參考點,時間標準為北京時間(東八區區時)。
5. 數據來自南京紫金山天文檯曆算室、《2019年天象大觀》、NASA、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等。
打 賞 通 道
訂 閱 通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