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人海外代孕、單親媽媽買精生子:那些孩子後來怎樣了?

2021-01-20 澎湃新聞

原創 點擊關注 精英說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人工受孕」、「凍卵」等輔助生殖醫療技術,越來越為大眾所熟知,與此同時,這場由技術推動的消費升級大潮,本質上則來源於個體對生命繁殖認知的徹底改變。

在「輔助生殖」技術巨大的需求背後,從單身女性、不孕不育人群,到LGBT群體,越來越多個體選擇以這樣的方式,為下一代的到來尋求新的可能性。

深圳同性戀人依靠海外代孕

擁有了3個混血兒子

圖片來源自《在人間》

海外買精、同性代孕、女性凍卵…這些看似不尋常的選擇,正真實反映著當代人在生育問題和家庭結構上,強烈萌生的自我意識。

那麼,那些以非常規形式獲得孩子的家庭,如今都怎樣了呢?他們會對自己的選擇後悔嗎?

花50萬生5國混血娃的單親媽媽

在外人看來,葉海洋無疑是位獨立的成功女性。她從小家境困苦,但志向遠大,有膽識,有闖勁。年紀輕輕就白手起家,創建了自己的化妝品公司,爬上了CEO的位置。

到了28歲,葉海洋已然收穫了事業上的成功,只是她的腦海裡時常閃過一個疑問:「我工作這麼努力,這麼拼命地賺錢,到底是為了什麼?」

圖片來源自網絡

有一天她突然想到,如果說自己的人生還存在什麼缺憾的話,那就是一個溫暖有愛的家。

但找到一個彼此深愛的伴侶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而自己正處在生育的黃金年齡,為什麼要平白耽誤自己的青春時光?於是思索再三,葉海洋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海外買精,自己生一個孩子。

葉海洋不遠萬裡奔赴美國,在「精子銀行」裡挑選了2管符合期望的精子,進行人工授精。

接下來的時間裡,她親身經歷了促排、取卵、胚胎培育、移植、以及產檢等一系列操作,前前後後花費的各種費用超過50萬。除了沒有丈夫的陪伴,她和普通的準媽媽們沒有兩樣。

圖片來源自網絡

藉助醫療技術,葉海洋成功懷上了一個擁有5國混血的寶寶。親眼見證了一個小生命的誕生,令她感到無比期待和欣慰:「我終於懷孕了。」

在懷孕初期,葉海洋時常感到惶恐不安,加上孕期情緒波動大,生理反應強烈,曾一度患上抑鬱症,時常懷疑自己是否足夠資格成為一名合格的單親媽媽。

但隨著肚子一天天長大,內心的焦慮被喜悅的情緒慢慢取代,她逐漸拋開世俗眼光,並表示作為一名女性,她會儘可能的給肚子裡的孩子無微不至的愛。

圖片來源自網絡

幾個月之後,女兒 Doris 順利降生,此後,葉海洋把自己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奉獻給了女兒。從吃飯、睡覺到早教、旅遊,她凡事親力親為,努力扮演好為人父母的角色,讓女兒能夠快樂成長。

圖片來源自網絡

葉海洋努力給女兒營造一個溫馨美滿的家庭環境,經常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幸福生活,但這卻吸引了不少來自外界的批評和質疑之聲,很多網友認為葉海洋自私自利,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不顧孩子的需求,強行給了她一個不健全的家庭。

但葉海洋認為,父母健全不代表幸福的家庭環境,只要自己努力給女兒足夠的愛,讓她能夠自在成長,那麼這就不算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圖片來源自網絡

類似葉海洋這種「無偶式養娃」,在很多人眼中是極其特別的存在。而縱觀那些有海外買精需求的女性,她們大多年齡集中在35歲到40歲之間,普遍擁有高學歷、高收入,個性獨立,對於單獨養娃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也願意為家庭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時間。

對於她們來說,付出巨大的代價,忍受世俗的偏見的議論,一定是精神上十分渴望一個有愛的家庭。這不僅僅是留存於道德或倫理層面的需求,更是出於精神層面的需求。

因此不少網友對這樣的「單親媽媽」的出現表示了支持,他們認為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女性對自己的生育權利有了更多支配的自由。

而葉海洋也曾在微博中公開表示,買精生子只是個人的自由選擇,並不是鼓勵中國未來的主流趨勢變成單親家庭。

圖片來源自網絡

海外代孕生子的深圳同性戀人

據Blued 2015年發布的大數據白皮書顯示,中國LGBT群體約有7000萬,佔總人口的5%左右。直到2001年,同性戀仍被當作一種精神疾病,但伴隨著輿論環境的開放,公眾對LGBT群體也越來越開放和寬容。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國內的LGBT群體面對更多的來自父輩渴望傳宗接代的壓力。但由於中國的收養機構禁止同性伴侶收養孩子,因此越來越多的同性情侶開始關注試管嬰兒、代孕等技術,希望藉助科學技術獲得擁有血緣關係、完全屬於自己的孩子,建構一個完整的家庭。

圖片來源自網絡

安徽與葉劍斌,這對同性愛人已經共同生活了9年有餘。他們彼此契合,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自己的孩子。

2012年的時候,安徽提出想要通過卵子捐贈和代孕擁有一個孩子。當時的葉劍斌正飽受抑鬱症的折磨,他說:「安徽覺得要個孩子應該能夠帶給我一點希望,因為我很喜歡孩子,而孩子的出生,確實讓我的病情好轉。」

圖片來源自《在人間》

在國內,代孕依舊是個敏感的「禁區」,牽扯到倫理、道德、法律的各個層面。因此幾番考慮之後,兩人最終選擇在俄羅斯合法地做試管嬰兒和代孕。

其中卵子是由一名德國的模特捐贈,因此出生的是三個混血寶寶,而孩子的出生地則選擇在香港。

安徽表示:「我熱愛這片土地和這裡的朋友。我堅信中國會逐步開放,要領證也是在中國,去美國領證是對中國投棄權票。其實孩子本就有機會拿美國國籍,但最終選擇香港,也是不違反大陸法律又可以留在中國的折中辦法。」

圖片來源自《在人間》

2014年,三個孩子順利出生,雖然7位數的花費遠遠超過了安徽和葉劍斌的心理預算,但他們覺得這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看著三個健康漂亮的孩子,他們覺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其實三個孩子生物學上的父親都是安徽,但葉劍斌並不太在意這件事,他表示:「更重要的是我們在一起那麼久,他的就是我的,如果我再生一個,難免分你我。」

圖片來源自《在人間》

擁有了孩子之後,他們的父母對於兒子「出櫃」這件事更輕鬆地接受了。

葉劍斌直接和父母攤牌,並告知已經有孫子了,不要在逼迫自己結婚生子。孩子出生之後,安徽的母親還特意從老家趕去深圳幫忙照看。

面對雙方父母的包容和照顧,葉劍斌感到非常感恩:「他媽媽很偉大,能接受這段關係,接受我。有時他出差,他媽媽還會做好飯親自送到公司,是真拿我當親人對待。」

圖片來源自《在人間》

而這樣的一個同性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模式和普通的家庭並沒有什麼不同。

他們一個理智冷靜,一個溫柔細膩,會比較溺愛孩子。兩個人在對待孩子的養育和教育問題上也會時有爭吵,但不論以怎樣的方式,都傳遞著同樣的愛和關懷。

葉劍斌和安徽不認為所謂的父愛和母愛一定需要特定的性別去傳遞,只要努力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接受正確的教育,並不會造成母愛的缺失:「有人擔心同志家庭中,孩子的成長會母愛缺失,其實同志裡頭有『零』的角色,指的不只是性,更多的是愛,我覺得我給予的只是不同的母愛。」

圖片來源自《在人間》

當然,伴隨著三個孩子慢慢長大,他們一定會對自己的出生和稍顯特殊的家庭結構感到好奇和疑問,安徽和葉劍斌雖然也有擔心,但他們決定坦然相告,因為這是孩子們的權利。

安徽至今仍然和卵子的捐贈者保持聯繫:「每年孩子生日她都會給我們發信息,我也給她發過孩子照片。如果有一天孩子們問媽媽去哪兒了,我們會選擇告訴他們。」

圖片來源自《在人間》

安徽和葉劍斌的選擇,可以說是做了許多同性情侶心中所不敢想,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儼然成為了這一社會「隱形」群體的剛需。

安徽和葉劍斌海外代孕生子的經歷在同志圈裡面吸引了許多有人的關注,很多人向他們詢問代孕的細節和流程,其中不乏存在生育障礙的男性友人。但就目前而言,代孕生子還尚未能普及,不僅存在高昂的資金門檻,更需要同性情侶雙方做好心理建設和人生規劃。

圖片來源自《在人間》

31歲美女博主直播凍卵

對於微博上的知名旅遊博主貓力來說,她則是將「擁有一個健康可愛的孩子」提前到了預備階段——凍卵。作為一名獨立女性,她不願意妥協於父母和家人的期待,而是選擇將生育權把握在自己的手裡。

今年31歲的她,在2019年直播了自己凍卵的全過程。

不少粉絲疑惑:「有男朋友,為什麼還去凍卵?」她回答,「我想做媽媽,但不是現在。」

貓力molly

圖片來自@貓力molly

大約2年前,貓力就常常被催婚、催生,她也常常考慮生育的問題:

「在未來的小孩到達之前,我要盡力去達到一個母親的標準,包括經濟方面,以及如何了解小孩的需求、溝通、做好榜樣,還包括如何與伴侶溝通合作等等。」

她想做好一切準備再迎接小孩,但是卵巢不等人,25歲-30歲才是最佳的生育年齡,等她準備好後為時已晚。

正是出於對未來孩子的負責,她想去凍卵。「趁著自己年輕,存下希望的種子。」

圖片來自@貓力molly

當她向父母、男友表明想法後,他們都不能理解,甚至極力反對。貓力整整花了2年的時間來說服家人、男友。

在說服這件事情上,她就費了極大的精力,一開始,她對父母說,「我完全不想要孩子」,然後慢慢過渡到「我可以領養孩子」,最後告訴父母「我可以凍卵」。這樣慢慢降低父母的心理預期後,她終於取得了「理解」。

於是,她的「凍卵之旅」終於成行。

取卵前,女性需要服用、注射促排卵藥物,才能使多個卵泡提前發育。貓力先是在上海醫院做B超,把報告發給美國醫生,隨後醫生再根據她的實際情況配藥,由貓力自己按時打針。

每天早上9點,她都要為自己打針

貓力每天按時給自己打針

圖片來自@貓力molly

除此之外,為了使卵巢維持最佳狀態,以排出最佳的卵子,取卵前3個月,她每天12點前準時睡覺,去健身房裡跑步、健身,維持半小時的有氧運動。

圖片來自@貓力molly

貓力稱卵子為「蛋」

為了「蛋」她堅持跑步

圖片來自@貓力molly

到了美國,貓力既興奮又焦慮,她進行了抽血、B超、術前體檢等一系列檢查。

在B超的屏幕上,她看到了還未成形的卵子,喜不自禁,「別人第一次看B超是看寶寶,我是看還沒有成形的卵子。」

圖片來自@貓力molly

經過三個月的前期準備,醫生從貓力體內成功取出了17顆卵子,其中能冷凍的優質卵子有8顆,最後能成功「解凍」成為受精卵並能讓她懷孕的大概只有2顆。

這些卵子將被冷凍到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中。在那裡它們將進入「休眠」狀態,停止新陳代謝,直到有一天,貓力做好生育準備時,再將它們取出來解凍。

冷凍卵子的液氮罐

圖片來自BILIBILI

「凍卵」Vlog發布後,許多網友點讚,認為貓力的選擇恰恰是對未來孩子的一種負責和尊重,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再給予他最好的愛和關懷,或許比茫然無措地擔起母親的重擔要更好。

圖片來自@貓力molly

隨著城市生活方式和社會價值觀念的變遷,中國的婚姻家庭更多地呈現出形式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當這些以非常規方式擁有孩子的家庭出現時,許多人持有不同程度的疑慮和擔心,但非傳統形式的家庭一定意味著不幸福嗎?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曾經對13000個有心理問題的孩子進行過採訪調查,結果發現,其中76%的問題孩子來源自婚姻結構完整,但是內部充滿矛盾和尖銳衝突的不健康家庭。也就是說,對於孩子們而言,最可怕的不是家庭形式的變化,而是愛被剝奪。

卡耐基夫人說:「不要太注意家庭的外觀及形式,最主要的,是注重家庭裡特有的,充滿了愛、溫暖與明朗的氣氛。」

現代社會的文明,一定程度上體現在人類對於自身權利的自由選擇。而選擇的目的,是為了讓人生更豐富多彩。無論選擇哪種人生,只要我們能夠承擔後果,就無謂對錯。

作者:Cheryl,精英說90後作者,英國海歸,用心寫字。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身價上千萬的女總裁,花50萬「買精生子」當單親媽媽,她最近怎樣
    這一部分人不想戀愛結婚,又想擁有自己的孩子,就會選擇去做人工受孕,相信大家對這項技術並不陌生。葉海洋在29歲時白手起家創立了屬於自己的美妝品牌—DC藥局,作為一名身價上千萬的CEO,義無反顧的去美國進行了人工受孕。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舉動,是因為性格獨立的葉海洋在每天工作結束後回到空蕩蕩的家裡會感到孤獨寂寞。
  • 地下代孕市場調查:疫期訂單增加,「88萬包性別」
    常見的為第二種,客戶提供健康精子,代孕公司為其覓得卵源,培育胚胎後植入選定的代孕媽媽體內,從而達到「借腹生子」的目的。 國內代孕基本採用「第三代試管嬰兒」,指在體外受精技術的基礎上,對配子或胚胎進行遺傳學分析,檢測其是否有遺傳缺陷,選擇未見異常的胚胎植入子宮的技術。
  • 美國試管嬰兒|赴美媽咪幫:全球合法同性生子聖地是哪裡?
    現在同性生子的話題已經從影視劇中逐漸走入現實生活,而現在同性戀群體已經完全可以通過第三方輔助生殖來完成生子的夢想,但由于越來越多的國家禁止第三方輔助生殖這一行為,有的甚至明確禁止同性第三方輔助生殖,給同性第三方輔助生殖生子的選擇又增加了很多困難。  那麼全球允許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和地區有哪些?
  • 代孕之後,那些「不合格」的孩子去哪了?扔進垃圾桶還是再販賣?
    短片的主題是「有償代孕」,且把代孕這個充滿利益、情感矛盾的結局拍得十分溫馨,仿佛代孕不過是再正常不過的商品交易,涉事者不用付出任何代價。短片的最後,代孕媽媽得到了真摯得不介意老婆懷別人孩子的婚姻以及一筆豐厚的報酬,僱主抱走了不需要自己十月懷胎的寶寶。先不說這種結局在現實中的荒誕,就說——這對孩子公平嗎?
  • 紐約時報揭中國代孕黑市:代孕母親供不應求
    報導稱,一些代孕機構會藉助於一些暗地裡開展試管嬰兒手術的私立醫院進行移植,另一些代孕機構則開設了自己的地下診所與有資質的醫生合作。還有一些為了規避國內的法律風險、追求更高的利益,也開始向海外拓展—安排客戶進行海外代孕之旅。寶貝計劃公司在2008年成立以後在國內開展代孕,但他們介紹說,正在逐漸向海外轉移業務。
  • 單身女性選精生子:到美國買常青藤精子生混血寶寶
    (原標題:單身女性選精生子:我到美國買常青藤精子,生混血寶寶)
  • 單身女性選精生子:到美國買常青藤精子 生混血寶寶
    而代孕,在中國尚未合法化。  限制之下,一些經濟條件好的女性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在美國、俄羅斯等國開啟了漂洋過海的選精生子之旅。  「女性在美國買精後通過試管懷孕生子,至少需要50萬元。如果代孕,費用至少上百萬元。」侯鯤說,由於費用高昂,目前只有少數高收入人群這麼做。「這些女性大多獨立,有著開放的思想,以金融和網際網路等行業的女高管居多。」  選擇了這種新興的生育方式,意味著這些單身女性要面對來自家人、社會不解、甚至質疑的目光。如何向孩子解釋爸爸是誰,也是她們無法迴避的問題。
  • 海外借腹生子的中國客:3000中國夫妻扎堆烏克蘭醫院求「代媽」
    孩子平時由奶奶帶著,但是每當李菁回家,他都會在門口等著媽媽。李菁很欣慰,「長得很像我,也很粘我。」 唯一讓李菁遺憾的是,初為人母的她錯過了懷胎與分娩的過程。兒子的一半基因來自李菁,但孕育他的是一名29歲哈薩克斯坦女性的子宮。 2018年11月底,哈薩克斯坦一婦產科醫院門口,李菁見到了自己剛剛降生三天的孩子。
  • 3年前拒絕結婚、花50萬生5國混血娃的單親媽媽,如今怎麼樣了?
    ▲圖片來源於葉海洋微博 讀罷不禁令人觸動,雖然葉海洋買精生子的舉動飽受爭議,但誰又能否定她作為母親,對孩子那份深沉又真摯的愛呢? 買精生子:是個體自由還是人倫失序? 葉海洋的生育選擇在網絡上也掀起了激烈的討論:買精生子,是對人倫秩序的擾亂還是對個體自由的進一步追尋?
  • 26歲日本單親媽媽獨自帶娃:單親媽媽如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其中一次節目跟拍到一位在酒店工作的26歲單親媽媽,19歲結婚生子,結婚2年半就離婚的她,一個人獨自撫養孩子,還經歷了母親過世的悲傷。但即使跌落人生的低谷,她依然相信人生總會有辦法,努力笑著過生活…節目組來這位媽媽租的房子裡,每月9萬日元(約人民幣6000)的租金。
  • 《母語》:秦嵐飾演代孕媽媽,什麼才是生命的延續,親情、愛情
    酒託(胡杏兒飾)孩子離世後,花錢找代孕;女孩小蔡(任敏飾)為了錢做了代孕,卻對孩子生出感情,男友起初以為孩子是自己的,後來得知真相後,選擇了原諒,最終身為買主的酒託得到了孩子,小蔡跟男友則結了婚。領養的孩子、代孕的孩子、自己生育的孩子,親情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紐帶!瓊瑤曾說秦嵐一滴淚,天上一顆星,以美貌出名的她在這部電影中算是沒什麼形象了,飾演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和樸素的孕婦。
  • 於正回應代孕生子傳聞,與母親合影似姐弟,豪宅堪比7星級酒店
    看到於正和媽媽的合影,許多粉絲紛紛讚揚於正的媽媽長得很年輕,根本不像已經68歲的樣子,看著和於正像是姐弟一般,不少粉絲還表示於正媽媽很漂亮,還表示於正可以考慮讓媽媽拍他的戲。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網友再次提及於正的代孕生子事件,於正在評論區首次回應此事件,稱代孕生子事件純屬謠言。
  • 於正首回應代孕生子傳聞,與母親合影似姐弟,豪宅堪比7星級酒店
    看到於正和媽媽的合影,許多粉絲紛紛讚揚於正的媽媽長得很年輕,根本不像已經68歲的樣子,看著和於正像是姐弟一般,不少粉絲還表示於正媽媽很漂亮,還表示於正可以考慮讓媽媽拍他的戲。
  • 非誠勿擾:富二代看上帶著4歲女兒的單親媽媽要娶回家,後來如何
    近些年來綜藝節目不斷推陳出新,吸引了不少觀眾的喜愛,而相親的節目的出現無疑是掀起了一波熱度,例如非誠勿擾,這節目中也有許多男女嘉賓牽手成功成就了一段佳話,也有遺憾離開的,也有牽手成功後又分手的,曾經有一位美麗的單親媽媽和一位34歲富二代小夥牽手成功,那麼他們之後怎麼樣了,有沒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呢
  • 女子花45萬代孕得病嬰 機構:孩子退回再免費做個
    林女士稱,這家代孕機構讓她去柬埔寨代孕,包孩子健康出生、包DNA、包回國,花45萬就行,林女士與這家代孕機構籤訂了合同。 2017年7月26 日,在林女士的陪伴下嬰兒出生,但孩子被檢查患有黃疸,林女士認為與代孕機構不履行合同有關,與公司溝通未果,便帶孩子回國治療,沒有交付剩餘的 10 萬元尾款。回國後,孩子經過檢查後又確診患有腦萎縮腦積水,為給孩子治病,林女士先後花了 200 餘萬。
  • 賣卵、代孕,那些用子宮換錢的女人可不像《寶貝兒》那麼幸福
    接著她一直希望再有一個孩子彌補空缺,才盯上了代孕。任敏飾演的蔡雨姍,跟陳宥維飾演的酒吧老闆張遠是一對,最近,她懷孕了。張遠以為孩子是自己的,竭盡所能對蔡雨姍好,未來生活全都設想好了。沒想到,一頂綠帽從頭套到腳。蔡雨姍為了錢,找了中介去當代孕媽媽,孩子是別人的。
  • 去世夫妻遺留胚胎 父母尋求代孕產子
    剛一到,公司負責人就說第二天要召開媒體發布會,幫他眾籌代孕費用。沈新南被「嚇到了」,偷偷買了車票第二天一早便返回宜興。與劉保君見面時,沈新南已經聽了許多代孕培訓課程,成了半個專家。劉自稱是中國最早從事代孕行業的人,懂技術,在一些東南亞國家有過不少成功案例。
  • 黃巖富山鄉外坦村10多個單親孩子渴望找到媽媽
    黃巖富山鄉外坦村,10多個單親孩子渴望找到媽媽  無法接受山村的貧困,孩子的母親選擇了「逃離」  編者按  據全國總工會最新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全國約有1.5億「新生代農民工」(年齡16—35歲)。
  • 穆熙妍稱生子不強求願意領養 曾考慮過找代孕
    來源:新浪娛樂穆熙妍稱生子不強求願意領養新浪娛樂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穆熙妍於11月16日出席活動,她跟老公史天威結婚6年,在婚後第1年開心懷孕,未料寶寶沒有心跳,「有做引產手術,當時不到3個月」。她坦言曾與老公考慮過代孕,未來不排除領養。穆熙妍表示樂意領養小孩:「但現在我做決定不是一個人,要考慮更多。」當問到「是否想把離開的寶寶生回來」時,她回應:「當時我沒準備好,他(寶寶)也沒準備好。」老公之前建議過找代孕,但因法規及疫情所限,她說:「有些人覺得代孕好像剝削婦女權利,這點跟我的理念似乎有些牴觸,但其他人嘗試我不反對。」
  • 單親媽媽:一個人怎麼養孩子?換燈泡、刷牆,我就是兒子的爸爸
    兩個不合適的人,分開了,於他於我解脫了,可是孩子呢?我是不是太過於自私了,堅持離婚,堅持帶走孩子,只因為我精神潔癖。為了不胡思亂想,我加了幾個單親媽媽的微信群,大家互相鼓勵著把日子堅持下去。身邊還有不多不少的媽媽們徘徊在離婚的邊緣,她們最大共鳴是「與其讓孩子在一個冷漠壓抑的雙親家庭中長大,還不如讓他在一個快樂輕鬆的單親家庭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