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林威 記者 夏裕
4月27日晚上7點左右,寧波奉化一艘漁船在東海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約3米長的成年翻車魚。
船老大陳宏江一眼就認出了它,「看還活著,沒多想,直接放生了。」
在漁民拍攝的視頻中可以看到,翻車魚在捕獲上岸的魚群中顯得無比巨大,一個成人站在旁邊也顯小。它身上有黏性,粘滿了細碎的小魚。漁民用纜繩將它緩緩吊起,用力將其推向船艙外,最後解開繩索,放歸大海。
他說,漁民蠻討厭捕到它的,吃起來沒有肉,賣又賣不了錢,漁網反而會被它弄個大洞,把網裡其它經濟魚弄爛。
「捕到它的概率很小,一年之中會捕到幾條到幾十條不等。」
翻車魚是世界上形狀最奇特的魚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最沉的硬骨魚。
它們的身體又圓又扁,像個大碟子。魚身和魚腹上各有一個長而尖的鰭,而尾鰭卻幾乎不存在,於是使它們看上去好像後面被削去了一塊似的。翻車魚主要以水母為食,用微小的嘴巴將食物鏟起。
浙江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博物館老師陳健說,翻車魚在東海比較常見,但基本上不會在市場上出現,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它的名字不吉利,漁民捕上翻車魚,會馬上放生;二是翻車魚本身並不好吃,身體裡含有大量的組胺,體內寄生蟲也很多。」
翻車魚偏愛躺在海面上漂蕩,是因為「它的身體比例不協調,運動能力很弱,很多寄生蟲喜歡附在它的身體表面,所以它會習慣漂到海面上曬太陽,藉助陽光消滅寄生蟲」。
「翻車魚長成3米並不容易,出生時,它跟一般魚類一樣,都是從魚卵開始,長成幼魚後因為行動緩慢,常常遭受其它魚類吞食。所幸,它的繁殖能力也非常厲害,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產卵量最大的,一次產卵能夠達到兩三億顆。
寧波大學海洋學院徐善良教授說,現在,手機直播已經到了海上,漁民在東海捕上罕見魚類後,消息馬上傳遍了網絡。
「或許,以前漁民也在東海捕撈過很多罕見魚類,只是沒有被世人所知。」
浙江漁民在大海中 還捕獲過哪些奇奇怪怪的魚
印魚
在東海,除了翻車魚外,還有各種奇奇怪怪的魚。
前不久,陳宏生剛放生了一條黑不溜秋專吸附在大魚身上的魚,整個頭頂都是吸盤。他說,沒怎麼見過這種魚,也不知道叫什麼名字,體形不大,長得不好看,大小跟泥鰍差不多,捕上來也不敢吃,就放生了。
我請教了陳健,他說這是印魚,平時吸附在鯊魚等海生動物身上,沒人吃,也不好吃。
我把印魚的照片發給陳宏生,他說就是這種魚。
皇帶魚
2016年8月14日,一位寧波遊客帶著孩子在沙灘嬉戲,孩子在海裡抓到一根「繩子」,用力一攥,感覺拉不住,「繩子」從水中溜走。孩子爸仗著水性遊過去,抓出來一看,是3米多長的帶魚,而孩子抓住的「繩子」只是它的一根鬍鬚。
這是皇帶魚,有個稱呼叫「白龍王」。它一般生活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溫暖海域,在200米至800米的深海,身長數米,最長可達15米,修長的身體在海中掠過,乍一看確實像海怪一般,而且,性格兇猛,屬於肉食性魚類,捕食一切海洋動物,有時餓急了還會吃同類,堅硬的上下顎足以咬碎甲殼類,是所向無敵的深海霸王。
在東海,幸運的漁民捕到過它多次。
2016年12月,象山漁民劉宗平捕獲的皇帶魚長度超過2米,10多公斤重,最後賣了2000元。
2017年,奉化漁民捕到一條1.98米、重6公斤皇帶魚,賣了2800元。
2018年3月,奉化蓴湖的漁民在東海捕獲一條皇帶魚,重5公斤,長1.85米,寬15釐米,船主最後把這條皇帶魚無償捐獻給了桐照村,做成標本保存下來。
月亮魚
2018年1月18日,溫嶺人郭獻明捕到一條巨大的像是放大了很多倍的鯧魚。網拖上來時,船上的人都呆掉了,因為不認識。一稱重,有200斤重。後來船員把魚的照片發到網上才得到答案,這是一條月亮魚,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亞熱帶溫水中。
有網友開玩笑說,「這種魚美國那邊比較多,可能是到中國旅遊,碰巧讓溫嶺漁民給撈上來了。」
在漁民中有個說法,如果一生中能捕到一條月亮魚,就夠幸運。
據報導,2010年,漁民在台州附近也捕到過100多斤重的月亮魚,被浙江省自然博物館收藏。而郭獻明捕到的這條魚,最終被溫嶺凌老闆以3890元的大價格買走。號稱「溫嶺第一刀」的大師級剖魚師傅將此魚解剖,名廚掌勺,一桌十餘人享受了一場月亮魚宴。
鰤魚
2018年2月26日,正月十一,岱山人錢志芳一網撒下,網裡蹦跳的全是鰤魚,最小的15斤重,大的達30斤重,一網近10萬公斤。
鰤魚在中國,屬於非常稀罕的魚類,除了喜歡日料的吃客知道外,舟山、寧波人都沒聽說過這種魚。
錢志芳的漁船基本上以捕青佔魚為主,這幾年,除青佔魚外,鰤魚進入了他的捕撈範圍,不過數量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