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2020-12-21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

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自7月起,全國各地本土散發疫情「烽火四起」,形勢複雜。11月25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透露,近30天,全國累計新增本土確診病例98例,是此前30天的7.5倍。今日,四川成都,黑龍江省綏芬河市、東寧市,遼寧大連又報告出現本土疫情。

鍾南山指出,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病毒濃度達到多高會出現感染?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這些新問題都需要我們找出規律,研究預防措施。」

1月20日,鍾南山曾以連線嘉賓的身份出現在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目中,明確指出「病毒肯定人傳人」的論斷。

冬春季是流感多發季節,這對醫生準確鑑別和診斷提出了更高要求。鍾南山說,「流感病人出現發燒流涕、全身疲勞、肌肉酸痛等症狀,這與新冠肺炎的症狀是一樣的,到底是流感還是新冠肺炎?一旦診斷錯了就不得了。這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朝陽區漢庭酒店大山子店

升為中風險地區

19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88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宣布,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有關要求和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按照科學劃定、精準管控原則,經專家評估和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決定,自2020年12月19日起將朝陽區漢庭酒店大山子店(包括底商)劃定為中風險地區,北京市其他區域風險等級不變。

這是北京時隔152天後,再次出現中風險地區。此前在7月20日,北京連續14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隨著豐臺區花鄉(地區)鄉由中風險降為低風險地區,全市均為低風險地區。

對中風險地區及周邊小區開展核酸檢測

龐星火介紹,北京市將針對疫情風險等級變化,及時強化各項防控措施:

一是對中風險地區及周邊小區居民開展症狀排查和核酸檢測;

二是對中風險地區及周邊進行環境核酸檢測;

三是全部關閉中風險地區底商,周邊集體單位、小區、服務業場所等嚴格出入登記、加強測溫驗碼;

四是周邊餐飲店、便利店、美容美髮、健身場館等場所限流,縮短或調整營業時間;

五是中風險地區人員原則上不得離京,如需離京必須持7天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出行時儘量不要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並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異常症狀及時就診。

龐星火表示,北京市出現境外輸入病例引發的本土關聯病例,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疫情防控壓力持續增大。要繼續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嚴格執行入境人員「14+7」醫學觀察;入境人員入境時要如實申報健康狀況,在集中隔離及健康監測期間的人員,要強化個人防護意識,出現症狀及時報告。元旦將至,市民朋友應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意識,做好個人防護,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少聚集、不扎堆等健康生活習慣。

2名病例具體情況

龐星火介紹,12月18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2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關聯病例,現將具體情況通報如下:

確診病例1:某女,48歲,河北籍,北京慶豐包子鋪酒仙橋店員工,昨日已通報。

確診病例2:某女, 46歲,河北籍,與確診病例1同單位員工、同宿舍居住,為12月14日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12月15日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並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12月18日再次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自述除稍感咽幹、咽痛外,無其他不適症狀,即由120負壓救護車轉入地壇醫院。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當日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普通型。初步判定密切接觸者12名,均已落實相關管控措施,目前無異常情況。

已對上述確診病例工作和居住等場所進行消毒。

一確診病例曾在天通苑停留

發布會上,北京市昌平區政府副區長佟立志介紹,12月17日下午,昌平區疾控部門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知,據流調信息顯示,朝陽區1名確診病例曾於14日23時許,到昌平區天通苑南街道天通苑西一區停留,於次日7時離開。

針對此情況,昌平區迅速行動,及時對確診病例開展流調溯源、密切接觸者追蹤、社區居民核酸檢測及環境消毒等工作,全面加強社區防控措施。

一是堅決切斷傳播途徑。迅速展開流行病學調查,嚴格劃定密接範圍,全面精準追蹤所有密切接觸者、次級密切接觸者,目前已摸排判定昌平區管理密切接觸者25人、次級密切接觸者21人,均已轉至集中醫學觀察點進行觀察,第一時間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同時,完成了密切接觸者、次級密切接觸者咽拭子樣本第一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對確診病例停留場所、公共空間及社區環境進行了採樣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同步做好以上場所的終末消毒。

二是著力抓好社區防控。在接到病例通報後,立即對確診病例曾停留單元進行封閉式管理,落實只進不出要求,加裝門磁報警裝置,同步做好居家人員日常生活保障,確保人員足不出戶、安心居家。

18日早8時,在該社區設置5個核酸採樣點,對該住宅樓居民及周邊商業網點從業人員、物業工作人員等全部進行核酸採樣。今天上午9時,完成了1049人核酸檢測工作,結果均為陰性。暫時關停社區內文體活動室、娛樂室等公共娛樂場所。密切關注該社區居民思想動態,強化宣傳引導,耐心答疑解惑,做好心理疏導和生活服務等工作。

三是全面加強聯防聯控。在做好社區防控工作的同時,堅持舉一反三,全面加強社會面防疫管理,狠抓全區商店、超市、餐飲單位等重點場所管理,嚴格落實冷鏈、快遞外賣、計程車(網約車)、公共運輸、醫療等重點行業從業人員防疫要求,持續引導市民加強自我防護,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少聚集、不扎堆等健康生活習慣,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疫情防控意識。

下一步,昌平區將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繼續保持高度警覺,壓實「四方」責任,按照「三防」「四早」「九嚴格」要求,科學、精準、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堅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確保群眾身體健康和首都安全。

鍾南山點出的新冠「環境傳人」

風險究竟有多大?

國家感染性疾病質量控制中心辦公室主任蔣榮猛介紹,「環境傳人」並不是新冠病毒新的傳播途徑,本質上就是物傳人。只要感染者汙染了周邊的環境、物品,健康人接觸後就可能被傳染。

蔣榮猛分析,之所以點出環境傳人的問題,是由於近期國內多地出現散發病例,而對感染源的追溯並未完全明確,因此考慮到環境帶來的風險。此外,世界範圍疫情的蔓延,也給我國疫情防控帶來壓力。

四川省預防醫學會流行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流行病學教授欒榮生介紹,既往的傳染病防控關注的環境傳人,主要是近距離,如某一地區出現病例後,該病例接觸過的周圍環境,如住所、醫院病房等。記者從北京疾控部門工作人員了解到,發現新增病例後,會對其居住環境進行核酸檢測與後續的消殺。而當下,更值得注意的則是遠程傳播。

「進口物品數量太大,種類繁多,監測和消毒很難全部覆蓋,防控起來比較麻煩。」蔣榮猛表示,我國當前疫情較為穩定,沒有大規模的本土疫情,新冠病毒在境內的傳播基本被阻斷。但世界範圍內疫情仍在流行,由於感染者群體龐大,很多人放棄了核酸檢測,繼續在社會上流動、工作,進口物品也因此被感染者汙染。秋冬季是呼吸系統疾病高發季,讓新冠病毒的傳播更加容易。

在全球經濟貿易頻繁的背景下,人員和貨物的往來仍在繼續。人員的管控相對清晰,物品則漂洋過海,病毒可能在冷鏈低溫環境下存活、抵達國內。當國內工人接觸物表病毒時,就可能被感染。

欒榮生介紹,我國既往從外包裝上分離出活病毒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物傳人的傳播風險的確存在。此外,我國邊境線漫長,陸路輸入的防控也相對困難。

「並不是說環境傳人的風險很大。實際上,現在從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上檢出陽性的概率非常低。但防人相對容易,防物相對困難一些。」欒榮生說,從目前國內出現的病例來看,與進口貨物相關的傳播,多發生在冷鏈工人等特定職業,並不是物品進入市場後,在普通市民中造成流行。

蔣榮猛則認為,普通市民不必太過焦慮。病毒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長久以來,人類一直在與病毒共存中延續。面對新冠,重要的是保護好老年人、基礎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現有的自我防護手段,如戴口罩、手衛生、勤洗手、減少聚集等,就能以低成本取得很好的效果。

此前報導:陽性!緊急尋人!新冠疫苗接種方案定了

母親欲「割肝救子」發現錯抱孩子28年案,一審判了!

掃碼進入長沙晚報公眾號

在對話框發送「健康卡」

按提示操作,獲取電子健康卡

來源丨封面新聞、央視網、長安街知事

編輯丨劉天樂

值班主任丨黃慧瑩

疫情防控不能松!

點亮

讓更多人知道!

相關焦點

  • 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警惕,又一地升為中風險!
    鍾南山最新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建興人注意:鍾南山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 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鍾南山稱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是新出現的課題!春節還能不能回家...
    「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在出席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隆回人什麼時候能打新冠疫苗?鍾南山: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
  • 鍾南山院士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看網友咋說
    近日有網友說鍾南山院士提醒,那麼提出了一個新課題,那麼就是環境傳人課題。那是什麼樣的呢?一起來看一下吧。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院士表示,這次的新冠肺炎病毒的環境傳播新出現的課題,研究者們一定要找出規律並且研究和預防。
  • 鍾南山提出新課題:關注新冠病毒「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自7月起,全國各地本土散發疫情「烽火四起」,形勢複雜。
  • 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春節還能回家不?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鍾南山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難道新冠真的要與人類共存了嗎?
    鍾南山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這有別於人傳人。 以前鬧得很厲害的禽流感,豬瘟,由於不會動物傳人,所以雖然在動物界鬧騰得天昏地暗,但是仍然被人類控制住了。 而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是人傳人,導致新冠發現一年後,歐美國家依然得不到有效控制。
  • 鍾南山:關注新冠病毒環境傳人 秋冬季是流感高發季
    中新社廣州12月19日電 題:鍾南山:關注新冠病毒「環境傳人」  作者 蔡敏婕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9日出席在廣州舉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談及新冠病毒「環境傳人」,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科研合作」等話題。
  • 新冠環境傳人風險有多大?到底什麼是環境傳人
    鍾南山院士的一句話又在朋友圈裡面炸開了鍋,新冠病毒現階段出現了環境傳人的現象。此前國內的新冠病毒主要還是通過境外傳播,二是通過環境傳播,很多人不知道環境傳播是什麼,以為新冠病毒只能人傳人,那麼什麼是環境傳播呢?
  • 警惕!鍾南山最新提醒!
    警惕!鍾南山最新提醒!,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自7月起,全國各地本土散發疫情「烽火四起」,形勢複雜。
  • 鍾南山: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一個新的課題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
  • 【南通早七點】警惕!鍾南山院士重要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21日發布。2019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即將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繼續審議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擬進一步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中國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20日順利通過臺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訓練。
  • 鍾南山院士提出新課題:研究新冠病毒「環境傳人」
    12月19日,以「科技助力新冠防控 數據驅動醫學發展」為主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鍾南山院士出席並鄭重提出這一新課題的。 「我們遇到新的課題——環境傳人」 1月20日,鍾南山曾以連線嘉賓的身份出現在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目中,明確指出「(新冠)病毒肯定人傳人」的論斷。
  • 每經午時丨鍾南山稱新冠病毒研究出現環境傳播新課題;國家能源集團...
    (第一財經)4丨印度新增確診超2.5萬例 累計確診逾1000萬例每經AI快訊,據印度衛生部19日公布的最新數據,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升至10004599例。在過去24小時內,印度新增確診病例25152例;新增死亡病例347例,累計死亡145136例。
  • 鍾南山院士:新冠"環境傳人"風險有多大?全國16個中風險地區都是哪?
    鍾南山院士的一句話再一次讓人們對現階段的新冠病毒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鍾南山院士表示:新冠病毒現階段出現了環境傳人的現象!此前國內的新冠病毒主要還是通過境外傳播,二是通過環境傳播,很多人不知道環境傳播是什麼,以為新冠病毒只能人傳人,那麼什麼是環境傳播呢?
  • 「環境傳人」,鍾南山發出重要提醒!警惕,又一地升為中風險!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出席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時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鍾南山點出的新冠「環境傳人」,意味著什麼?
    近期,國內多地相繼出現散發疫情,除了報告新增病例外,不少進口冷鏈食品或外包裝表面也檢出陽性。昨天,鍾南山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的新課題。「環境傳人」是指什麼?如何實現?當下應當如何防控?知道君連線了我國參與一線防控的流行病領域專家,對此進行釋疑。
  • ...傳人是新出現的課題!春節還能不能回家?張伯禮:希望安排提前放假
    「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在出席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鍾南山表示,近段時間,國內一些地方出現了零星本土病例,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外部因素影響,即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
  • 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經省級醫療專家組會診,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3個小區調整為中風險地區經瀋陽市新冠疫情防控專家組研判論證,並報請省疫情防控總指揮部同意,現將瀋陽市皇姑區明廉街道華銳塔灣欣城2期、皇姑區明廉街道明廉小區、皇姑區華山街道鯤鵬小區2期調整為中風險地區。其他地區風險等級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