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作用。從唐朝開始,人們就開始飲用菊花茶。時至今日,喝菊花茶養生的同時還能體味古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
菊花從用途上分為藥菊和茶菊,茶菊根據產地不同,又有貢菊、杭菊兩種。杭白菊向來與西湖龍井齊名,既是道地藥材,又是茶中精品。因此我們首先對杭白菊的產地——浙江桐鄉進行了考察。
桐鄉地處杭嘉湖平原腹地,這裡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春溼、夏熱、秋燥、冬冷的特點;境內河網縱橫,屬於典型的江南水鄉。
桐鄉距浙江省省會杭州市約65公裡,交通便利。晚上到達桐鄉市,我們找了當地的繆總作為我們的嚮導,他在當地經營杭白菊幾十年,對當地杭白菊的情況非常熟悉。
第二天一早,我們到了杭白菊的核心產區——石門鎮,通過繆總講述,我們了解到桐鄉地區傳統栽培的品種有白菊和黃菊兩種,白菊入茶,黃菊入藥。而現在,當地以栽培白菊為主,黃菊已很少種植。目前當地栽培的茶用品種主要有小洋菊、早小洋菊兩種。杭白菊入茶,氣味清香、口感甘甜、花色潔白,這與當地栽培的菊花品種有直接關係。
在桐鄉的鄉間,野菊隨處可見。據了解,桐鄉地區栽培的杭白菊正是源於這些野生菊花,後經芽苗變異和人為選育逐步形成現在的品種。
我們到的時間杭白菊尚未開花,藥農正在做一些除草之類的田間管理。深秋十月,菊花盛開,桐鄉農村到處繁華如雪,彌望皆白,清香四溢,到時我們會再來……
根據經驗,我們知道除了浙江桐鄉,國內還有江蘇、湖北、山西等地引種栽培杭白菊。但經對比,我們認為桐鄉原產地的菊花在色、香、味、形上均優於其他產區,我們認為這與桐鄉地區杭白菊的生長環境有關。通過對石門鎮的考察,我們證實了這一觀點。
桐鄉地處杭嘉湖平原腹地,這裡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春溼、夏熱、秋燥、冬冷的特點;境內河網縱橫,屬於典型的江南水鄉(水鄉烏鎮距此僅20公裡)。菊花在這裡歷經冬苗、春葉、夏蕊、秋花四個階段,受四時靈氣,才形成了潤白如玉的品質。
考察完基地,我們來到了菊花加工廠。繆總告訴我們,杭白菊傳統加工是採用蒸製後晾曬的方式,這是桐鄉當地家家戶戶一直沿襲的傳統工藝。而現在,當地普遍採用蒸汽殺青後烘乾的方式加工,這種加工方式是對傳統加工工藝的一個提升,杭白菊的外在和內在品質都有了提升。
在對杭白菊的種植、加工考察之後,我們對杭白菊的生產情況有了更深入地了解,這有助於我們更準確的把握杭白菊的品質。接下來,我們要重點了解杭白菊的商品狀況。
桐鄉地區生產的杭白菊商品主要有三種,根據花蕾採摘時開放程度不同有胎菊、娃娃菊、朵菊三種。繆總告訴我們,近些年他們對外銷售的杭白菊主要以胎菊為主。由於杭白菊品質好,他們的商品深受香港、臺灣、東南亞地區的歡迎。
此時的桐鄉已然入夏,高溫不散,一杯清香菊花茶無疑最能驅走酷暑,繆總長期經營杭白菊的過程中,也對如何品嘗一杯菊花茶有獨到的體會。
根據我們的了解,一杯好的菊花茶,要講究「色、香、味、形」,只有品質最佳的杭白菊才能達到完美的境界。確定了這四個對比的標準,我們開始對三種杭白菊進行品鑑。
首先觀色,三種杭白菊在泡了一段時間後,胎菊仍保持黃綠色,茶湯黃綠透亮,娃娃菊由黃變白,茶湯橙黃透亮,朵菊也由黃變白,茶湯色淺透亮。
然後聞香,打開包裝,三種杭白菊就能聞到杭白菊特有的一種清香,這種香氣純正怡人,有人將之稱為奶香氣,這也是桐鄉產杭白菊區別於其他地區的顯著標誌。泡開之後,陣陣菊花清香,沁人心脾,以娃娃菊最濃,胎菊居中,朵菊最弱。
然後品味,菊花茶歷來以味甘甜為佳,三種菊花茶,以娃娃菊最為醇厚甘甜,這與娃娃菊採摘時花瓣尚未完全展開,花粉保留完整有關。相比之下,胎菊有較濃的青澀味,朵菊則滋味最淡。
最後看形,三種杭白菊在泡了一段時間後,胎菊輕微展開,顯出小部分花蕾,花形完整;娃娃菊完全展開,花瓣層層疊疊,花形較為完整;朵菊最大,完全展開,花瓣部分散開,朵形不完整。
通過比較三種杭白菊的「色、香、味、形」,我們認為在三種杭白菊商品中,娃娃菊品質最為上乘,最能代表杭白菊的品質,是我們喝過最為純正的菊花茶。
在品鑑了菊花茶之後,我們對杭白菊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同時對道地藥材豐富的內涵也有了更多的認知,也更堅定了我們對道地藥材尋源工作的信心,未來還有更多的道地藥材等待我們去挖掘,我們也會更多地為大家去分享這些道地藥材。
關注我們,查看更多行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