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啥意思

2020-12-12 太陽夢見月亮

在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想要正確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我們先要了解一下俗語產生的年代,這些俗語都是在過去形成的,然後一代一代傳下來,一直流傳到今天。能夠流傳下來的俗語,一定有它的道理。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指的是在農村蓋房子方面的事情。

農民不僅對修房蓋屋的地址很重視,對其他問題也同樣重視。比如房子建在什麼方向,什麼地點,還有建好房子以後,院落裡應該注意什麼,在過去,農民對這些問題都是有講究的。牆上有牆,這句話不難理解。就是在牆上又壘了一堵牆,主要是指在修建房屋的時候,房子本來已經修好了,又在原來房子的基礎上加高了一層,這樣就是牆上有牆了。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要先了解蓋房子時的建築順序。修房蓋屋的時候,先要要打地基,地基的穩固程度,直接決定房屋的穩定程度,基礎非常重要。過去農村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不發達,農民修房蓋屋的時候,主要用一些黃土和泥,用一些石頭壘牆,這樣的石頭牆穩固程度自然不好,不像現在這樣,蓋房子的時候都是用磚塊壘牆。磚塊有平整的長方形結構,壘牆的時候,一層一層壘上去,牆體自然非常堅固穩定。

過去,農民蓋房子的時候,磚在農村還是很稀缺的。一些上了年紀的農民都記得,農村裡那些只有四個牆角是磚的房子,那時候磚很貴也稀缺,誰家蓋房子,把四個牆角用磚壘起來,已經是很不錯的人家了。在那種情況下,房子的堅固程度可想而知。在農村,有很多人蓋起來的是平房,一些農民在多年以後,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對住房的要求也高了,想要在原來平房的基礎上再加蓋一層。這樣一來,就要在原來房子的基礎上再繼續壘牆,原來的牆是石頭牆,穩固程度不好,再加上蓋房打地基的時候,沒想到後來要在牆上加牆。地基打的也不是太深,磊的也不是太穩固。如果這樣貿然在牆上加強蓋房子,自然是很危險的事情。

二大爺家前幾年就辦過這樣一件事,二大爺的老房子是平房,他看到左鄰右舍都蓋起了兩層小樓,自己家的房子剛好夾在兩樓之間,左邊和右邊鄰居的房子都很高,只有自家的房子是平房,遠遠看起心裡很彆扭。二大爺萌生了在平房上加蓋一層房子的方法,那時候我提醒過二大爺,在原來房子的基礎上繼續蓋房,要考慮一下平房的承受能力,畢竟下面那層房子是石頭牆。二大爺聽我這樣說,嘿嘿地笑著說,沒事。二大爺家平房上的牆,剛磊到一半的時候,下面平房的地基就出現了裂縫。這下子二大爺真害怕了,馬上停止施工。樹通軒,這裡的樹,自然是指大樹,軒,是指農村蓋房時的窗戶。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院子裡樹木的枝杈,生長到挨近窗戶的地方,對家庭成員是很不利的。為什麼農民不喜歡讓大樹的枝杈,接近有窗戶的地方呢?

有的農民喜歡在自己家房前屋後栽一些大樹,那些樹長大的時候,可以坐在樹下乘涼,另一方面,樹木長成材以後,還可以有別的用途,在房前屋後種上一些樹木,一舉兩得。可是有些樹木的樹冠,長得很茂盛,樹的枝條往往接近窗戶,擋住了窗戶的光線,也就影響了窗戶的透光性通風性。我們都知道要,室內要經常開窗戶通風換氣的。這樣,我們在室內居住的時候,才能有良好的環境,讓空氣非常清新,清新的空氣,有助於身體健康。

如果院子裡大樹遮陰,陽光照射不進來,屋子裡自然也沒有陽光。人們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對身體是不利的。去年,我家院子裡有一棵杏樹的枝杈,長到挨近我家窗戶的地方,到了杏成熟的時候,我打開窗子,一伸手就能摘下幾個來,正當我高興的時候,公公卻拿來剪刀,把那根枝條剪掉了。

看到公公那樣做,我有些生氣。婆婆悄悄對我說,枝條長到窗戶那裡,對室內的光線有影響。我仔細思考了一下婆婆說過的話,覺得她的話有道理。由此看來,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還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但也沒有那麼嚴重。只是過去的農民沒有文化,對一些自然形象不能夠科學正確的認識,有時候還會誇大其詞,那些誇張的俗語,主要是為了警示後人。

相關焦點

  • 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
    俗話說「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這句話充滿了先民的生活智慧。所謂「牆上牆」,不能拿現在的概念來理解。現在我們住樓房,基本上,家家都是「牆上牆」。雖然每個地方的解釋不一樣,但是有這麼一個解釋,炒米覺得還是比較在理。那就是古人指的「牆上牆」不是「牆上加牆」的意思,而是和屋脊和院子有關。
  • 農村老話「樹夾房牆上牆,不敗也得亡」,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是「樹夾房牆上牆,不敗也得亡」。來看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農村老話「樹夾房牆上牆,不敗也得亡」,是什麼意思?按農村老話來講「樹夾房,牆上牆,不敗也得亡」,顧名思義,就是說在選地基蓋房子的時候不要選在樹旁邊建造房屋,建完之後也不要在不知道承重的情況下盲目的往上加層高,從而帶來不好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麼老一輩有「樹夾房、牆上牆」不敗也得亡這樣的說法。看看各位網友們對這句是如何理解的?
  • 俗語「門前開方塘,家敗人又亡」,啥意思?農村蓋房有什麼講究
    俗語「門前開方塘,家敗人又亡」,啥意思?不管是房子選址還是房型設計都親自參與,畢竟人人都希望住在新房子裡家庭美滿,後代子孫昌盛,雖然有時候這些講究沒有科學道理,但是人們就是為了圖一個好兆頭和圖個心安,為此在農村流傳出幾句關於蓋房講究的俗語,比如「門前開方塘,家敗人又亡」,啥意思?農村蓋房有什麼講究?第一、門前開方塘,家敗人又亡。
  • 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啥意思?抬轎房是什麼?
    而蓋房子除了選址這個首要任務外,房子的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農村,人們經過了千百年的蓋房經驗總結,對於一些不好的房子戶型也是進行了歸納總結,今天筆者就通過一個俗語帶大家了解一所叫做「抬轎房」的戶型,這個俗語就是:「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了解下。什麼是抬轎房?
  • 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蓋房子可是大事情,一方面現在能給批塊宅基地很不容易,而且蓋房建設成本也很高,蓋好一棟二層房子要是沒有二十來萬根本不可能;另一方面蓋房時要考慮很多,既要有好的房屋戶型,更要有好的風水,因為農村人對於這個比較講究。
  • 農村俗語「樹夾房牆上牆,不敗也得亡」,這句話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樹夾房牆上牆,不敗也得亡」,這句話什麼意思?現在很多農村和城市相比較起來,生活節奏可能會慢一些。有人說正因為這種慢節奏的農村生活,讓很多農村朋友的「習慣」保留了下來,農村有比較多的俗語。有的人們在聊天的時候這經常會說出一兩句俗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俗語在農村並不少見。
  • 俗語「門前開方塘,院中樹夾房,家敗人又亡」何意?老話有道理嗎
    提要:俗語「門前開方塘,院中樹夾房,家敗人又亡」何意?老話有道理嗎文/二狗在農村,人們對蓋房子非常重視。因為一個家庭可以沒有錦衣玉食,沒有車子,但不能沒有房子,房子代表家,意味著歸宿。農村俗語「門前開方塘,院中樹夾房,家敗人又亡」,是什麼意思?那門前開方塘,好不好呢?影響家裡的運勢嗎?在我看來,俗話不一定沒有道理。你想,門前有個池塘,家裡小孩子整天在門口玩耍,萬一不小心跌進池塘怎麼辦?再說,這池塘肯定是死水,如果裡面丟了垃圾,時間一長會散發惡臭,對人的身體健康非常不好。
  • 老話「門前開方塘,院中樹夾房,家敗人又亡」,有沒有道理?
    門前有方塘的居民房子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問題在於如何準確理解「門前開方塘,院中樹夾房,家敗人又亡」整句話的意思。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門前開方塘和院中樹夾房的現象,與家敗人又亡沒有任何聯繫,屬於一種迷信思想。
  • 農村俗語:兩樹夾一房,家敗人又亡,是什麼意思?
    不過我們不能因為含有迷信色彩,就忽視這句俗語的意思,很多時候看似毫無意義的俗語,實際上是有一定的道理。比如這句:兩樹夾一房,家敗人也亡。這裡俗語理解起來非常簡單,它的意思是說蓋房子的時候,大門左右兩邊都不能種樹,否則將會家敗人亡。從古至今,中國人建造房屋都會有很多的講究,特別注重房屋的布局,比如院子裡能種什麼樹,不能種什麼樹,這些都有講究。
  • 農村俗語:「兩樹夾一房,家敗人又亡」,到底有什麼講究呢?
    生活中農民朋友對於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獨特的行事作風,我們常常稱之為農村習俗,一些農村習俗和農村文化很多年輕人和城裡人都不以為然,覺得沒有科學依據,但這都是通過前輩們總結自己的經驗得來的,並且能夠流傳到現在說明還是具有一定道理的,一些農村文化是很難用科學來解釋以及驗證的,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就是農村俗語:「兩樹夾一房,家敗人又亡」,一起看看這其中又有什麼講究呢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是禁止在原有老房子的基礎上再從上面加蓋一層,容易導致老房子承受不了太大的重量導致老房子變得不結實,甚至出現倒塌的危險,輕則破財,重者人亡,三年兩年哭。
  • 農村俗語:「家中有三癮,家敗人也亡」,老祖宗的忌諱值得警醒
    農村俗語:「家中有三癮,家敗人也亡」,老祖宗的忌諱值得警醒老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一點小毛病或者說「小愛好」,只要這些「怪癖」不影響正常生活就沒有關係,可若是這些「愛好」不僅摧殘了原本應該安穩的生活並且觸碰了法律紅線,那麼一定要儘早戒除
  • 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破人也亡」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自古以來農民對蓋房子這件事情就特別的重視,因為一座房子的蓋成,不僅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精力和積蓄,房子還是庇護家人的場所,也正是因為房子對於農民的重要性,在農村中關於房子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家有抬轎房,家破人也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牆上加牆,家敗人亡」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蓋房子對農民來說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事情之一,在農村中關於蓋房子的忌諱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牆上加牆,家敗人亡」,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牆上加牆,家敗人亡的意思是,在原有房子的基礎之上,再加蓋一層,看起來就像從原來的牆上又加高了一部分似的,這樣做房子的安全性和穩固性就會受到破壞,人居住在這樣的房屋下,很容易發生危險。
  • 農村人為什麼說「兩樹夾一房,家敗人又亡」?不只是迷信
    文/玉濁清   農村人為什麼說「兩樹夾一房,家敗人又亡」?   而這句俗語指的就是,如果一座房子夾在了兩個樹木之間,那麼對一個家庭的運勢非常的不好,而從字面上理解意思就是說,很可能會導致家庭落敗,亡命天涯,沒有好的結果,好的歸宿。
  • 家庭有四項,家敗人也亡這一農村俗語,究竟指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農村俗語:「家庭有四項,家敗人也亡」指的是什麼呢?現在有些農村地區流行「家庭有四項,家敗人也亡」的俗語,告訴人們要遠離「黃、賭、毒、偷」,創建文明家庭,和諧社會,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 農村蓋房子的講究: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你一定要知道
    比如這句「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 整句話的意思就是,房子的大門朝向正南方,一家子人就不會感到寒冷了。為什麼有此一說呢? 中國人建房,歷來就看重坐北朝南的格局。雖說現在有很多房子並不是純正的坐北朝南,或者甚至有坐東朝西之類朝向的,但那大多是不得已而為之。在可以選擇的前提下,農民建房肯定是首選大門朝南。就算是城裡的商品房,消費者也喜歡主臥或者客廳朝南的房型。
  • 農村人說「牆上加牆,家破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人經常說「牆上加牆,家破人亡」。很多人看到這樣的話會想當然認為這是迷信。這裡面主要有兩個主觀點,首先,很多人看到農村俗話一類的,總是愛歸類到迷信。其次就是這裡說得比較誇張,但凡是這個牽涉到家破人亡的,往往就是迷信。
  • 農村俗語「引水入門,家敗人丁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關於農村老話,很多都是說"家敗人丁散""家敗人也亡",說的如此嚴重,事實上倒不至於如此,只是為了警示人們要注意有的事情不能做,比如說不要"引水入門",否則就對自己家人不好,話是沒有說錯的,只是"家敗人丁散"說的有些過於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