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邢臺市第四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邢臺沙河市隆重啟幕。20日,旅發大會沙河觀摩項目依然精彩紛呈,同時柴關鄉王硇景區和經濟開發區工業旅遊兩個項目脫穎而出。
傳統村落成網紅打卡地
9月20日上午,記者來到素有「太行第一川寨」之稱的沙河市柴關鄉王硇村,這裡青山環抱,景色清幽,伴隨著悠揚的古箏彈奏,引來了四面八方的遊客,古石樓群成為他們的打卡地。
遊客劉仲偉來自省會石家莊,80後的他酷愛旅遊,對景區的歷史、風俗頗有研究。去年夏天,他和朋友第一次自駕遊來到這裡,就被村中的建築群迷住了,曾先後四次來到這裡遊玩。今年9月初,聽說王硇村作為邢臺第四屆旅發大會觀摩點,他特意帶著全家人來到這裡。劉仲偉指著村裡的石樓說,這些石樓獨具特色,既有北方山區石頭房子的厚重淳樸,又兼備四川盆地寨子的靈巧清秀,非常有藝術和歷史價值。「抬頭仰望這些石樓,就像是一座座城堡,簡直太美了!」
在景區的「沙河縣抗日縣政府」景點附近,一群小學生正在寫生。他們在老師張少凱指導下,通過測量、構圖分析等活動,品味古建築中的傳統文化。張少凱說,經常組織學生來這裡寫生,濃厚的文化氛圍利於培養和激發同學們愛國熱情和創作靈感,實地寫生不僅收穫了寶貴的知識,更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體驗了快樂。
在村南的石樓前,村民王奶奶告訴記者,自己是土生土長的王硇村村民,見證了村裡的發展與變遷。她說,這些年村裡為了提升旅遊條件,鋪路、修繕石樓、開通自來水等。看到街坊四鄰賣山貨、開農家院,日子蒸蒸日上,說不出有多高興。「這都是黨和國家的政策好,幫我們脫貧致富。」
新增工業旅遊備受關注
沙河市經濟開發區「工業遊」成為本屆大會的亮點之一,全面展示產業轉型、生態環境、企業文化等特色旅遊新業態,實現了產業與旅遊的融合發展。
沙河市經濟開發區位於沙河市區東北部,規劃總面積76平方公裡,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近年來,沙河市開發區通過去化產能、深加工、延鏈條、促融合等一系列措施,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成效顯著,高端化、多元化、鏈條化、綠色化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凸顯,已成為全國玻璃現貨、期貨、大宗商品三大市場定價中心,被工信部批准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沙河玻璃」連續兩年榮登「全國區域品牌價值百強榜」,區域品牌價值達到145.71億元,位居全省首位。
此次旅發大會中,鴻昇玻璃和金沙河面業是重點觀摩項目。鴻昇玻璃的超薄光伏電子玻璃生產線和全國最先進的無塵車間展示了沙河市玻璃產業的科技創新成果。金沙河面業擁有世界上單體最大的制粉車間和掛麵加工車間,掛麵銷量全球第一。企業廠區環境乾淨整潔、綠樹紅花相映成趣、人員車輛井然有序,已被評定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截至目前,共接待遊客3萬餘人。
沙河市鴻昇玻璃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副主任張棟介紹,他們生產的這個高效太陽能電池組件,最上面這層板就是玻璃板,這層玻璃板特別薄,它的透光率達到90%以上。其他的產品也都充分體現了「玻璃+科技」的特點,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工藝件吧、工藝品吧,它的基礎就是用玻璃做出一個長方體的方磚,裡邊有八駿全圖,用雷射雕刻進去的,一些大型的賓館和旅遊景點的宣傳牆上大型的圖案,就是用他們生產的這種玻璃方磚拼裝而成,非常壯觀。
實現全域旅遊未來可期
採訪中,柴關鄉黨委書記石賀介紹,柴關鄉按照上級工作部署,一直在深入挖掘村落文化歷史,依託傳統民居資源,打造鄉村精品民宿,發展鄉村休閒旅遊,多渠道、寬領域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石賀表示,柴關鄉將為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中國太行傳統村落之鄉、民俗文化之鄉、全域旅遊之鄉而努力奮鬥。
另外,沙河市經濟開發區負責人稱,沙河市經濟開發區位於沙河市區東北部,交通區位優越,各種能源供應充沛,工業旅遊產品豐富,能夠滿足各個層次遊客所需,為沙河工業旅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下一步,開發區狠抓落實,精心打造工業旅遊項目,為加快全域旅遊發展貢獻力量。
據悉,2020年9月18日至22日,邢臺市第四屆旅發大會在沙河市舉行。本屆旅發大會堅持「立足全域、注重精品、體現特色」的原則,承辦地沙河市積極加大旅遊投入,豐富旅遊業態,謀劃實施了九大旅遊發展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即紅石溝休閒生態農場、渡口川文化景觀帶、王硇景區、欒卸銀杏風景區、佛照山景區、紅薯嶺田園綜合體、開發區工業旅遊(金沙河面業、鴻昇玻璃、文旅產品展、中國玻璃文化館)、城市旅遊(體育公園、乒羽館)、新三川貫通,精心打造一批重要景點、路線,力爭年內創建3A級景區4家、4A級景區1家,同時精心整治沿線環境,精心辦好招商籤約活動,精心組織系列旅遊活動,全力推動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
(燕都融媒體 記者 張會武 通訊員 申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