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承載傳統文化記憶 浙江文化小鎮星光閃爍

2020-12-21 浙江新聞

  編者按 自去年省委、省政府創新性地提出建設特色小鎮以來,浙江特色小鎮建設如火如荼、碩果纍纍。其中,一批文化元素特徵突出的文化小鎮加快發展,以文化強特色,以文化調結構,以文化惠民生,以文化穩增長,走出了一條文化傳承和創新之路。

  位於龍泉的中國青瓷小鎮。

  浙江在線12月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劉慧)藝尚小鎮、賞石小鎮、影視小鎮、青瓷小鎮……12月5日,全省特色小鎮文化建設現場會暨特色小鎮群眾文藝展演活動在杭州餘杭區舉行。火熱的場面展現了特色小鎮尤其是一批文化小鎮生機勃勃的活力。

  記者在現場獲悉,去年和今年,省政府先後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共79所特色小鎮建設名單,經過兩年努力,我省特色小鎮建設已呈現出欣欣向榮景象。在這些特色小鎮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是基於文化元素推進產業或者直接依託於文化資源的文化小鎮。

  傳承根和魂

  走進龍泉的中國青瓷小鎮,青瓷尋蹤大型歷史文化劇場、青瓷傳統技藝展示中心、國際陶藝村等景點令人目不暇接。即便不是節假日,這裡的青瓷主題酒店、青瓷主題餐廳、青瓷購物一條街仍然有熙熙攘攘的遊客,文化旅遊風生水起。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2015年,龍泉青瓷小鎮納入浙江省創建特色小鎮名單。「青瓷元素」融入產業轉型、產品創意、小鎮提升的各個方面,小鎮成為「藝術眾創空間」。

  目前,青瓷小鎮成為中國美院、景德鎮陶瓷學院等高校教學實習基地,已吸引89家青瓷企業、青瓷傳統手工技藝作坊入駐,10多位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在這裡設立個人工作室,並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際陶瓷文化交流活動在這裡舉辦,成為龍泉青瓷對話世界的一個窗口。

  從浙南向北,一大批依託於傳統文化資源而蓬勃發展的文化小鎮星羅棋布。龍泉寶劍小鎮、青田石雕小鎮、常山賞石小鎮、開化根緣小鎮、東陽木雕小鎮、南潯善璉湖筆小鎮、湖州絲綢小鎮,散發著熠熠光彩。

  「蜀桑萬畝,吳桑萬機。」2015年初,湖州絲綢小鎮獲批建設,並落戶吳興區西山漾溼地景區。隨著絲綢小鎮的建設,古老的絲綢文化不斷迸發新的活力。錢三漾遺址博物館、絲綢文化體驗園、絲綢企業研發中心等一大批絲綢文化、創意及產業項目入駐小鎮,而企業研發運營總部、絲綢市場會展交易、絲綢文化創意體驗和絲綢主題公園休閒為主的四大片區,點綴在小鎮四周。

  文化小鎮有力傳承了文化遺產和傳統文化,成為小鎮居民共同的精神家園。

  創新道與技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氣質。獨特的山水資源、不同的人文氛圍,決定了浙江「百鎮不同面,鎮鎮有特色」的發展格局。

  在特色小鎮建設中,一批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活而新」「小而美」的文化小鎮次第出現,它們時尚、創新,滿足了新時期人們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並推動著文化產業集聚、創新和升級。

  位於象山縣新橋鎮的象山影視城,5年間發展成為繼東陽橫店之後國內接待劇組規模最大的影視基地。僅去年一年,就接待了153家劇組、181.5萬人次遊客。

  在距離麗水市區僅23公裡的古堰畫鄉,自然風光與藝術氛圍交融,是麗水巴比松畫派的發源地,吸引著眾多畫家、攝影家慕名而來。在政府扶持下,古堰畫鄉成為當地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地和金名片。

  甌海時尚製造小鎮、龍遊紅木小鎮、桐鄉烏鎮網際網路小鎮、餘杭藝尚小鎮,一個個充滿時尚元素、充滿著創新色彩的文化小鎮,在之江大地如繁星閃爍。

  探索真和美

  如今,隨著文化小鎮建設不斷推進,當地的公共文化服務配套開始逐步推進。餘杭藝尚小鎮、玉環智能家居小鎮、景寧畲鄉小鎮等,在建設規劃開始就把公共文化服務配套工程納入其中,文化藝術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等一大批工程在各小鎮建設,部分已投入使用。

  文化品牌也不斷湧現。不少文化小鎮積極推動文化對外交流,烏鎮戲劇節、古堰畫鄉國際音樂節等文化活動的影響力日益增強。省文化館、美術館等也圍繞特色小鎮文化建設舉辦了群眾文藝展演、音樂展演等,為文化小鎮品牌的打造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批以文化藝術為主題特色的小鎮,如遂昌湯顯祖戲劇小鎮、嵊州越劇小鎮等,突出戲曲要素,拓展文化外延,成為全省特色小鎮的後起之秀。

  時代變遷給一些曾經輝煌的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曾經沉澱在人們腦海中的一些文化記憶在慢慢消散。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承載著沉甸甸文化記憶的文化小鎮不斷湧現,不但延綿了記憶久遠的歷史特色產業,更凝聚了人心、塑造了靈魂。

相關焦點

  • 「文化+特色小鎮」以「文化+」的理念推進特色小鎮建設
    推進特色小鎮文化建設,要著力推動「文化+特色小鎮」融合發展,這樣有利於強化特色小鎮的文化功能、融入特色小鎮的文化元素、提升特色小鎮的文化品質,實現文化讓特色小鎮更加美好、特色小鎮讓文化更具魅力的雙重目標。一是要強化文化功能意識。要運用「文化+」的動力和路徑有效助推特色小鎮建設,充分發揮文化在塑魂、育人、興業、添樂、揚名等方面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 產業為核 小鎮為態 ——從夢想小鎮看浙江特色小鎮建設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省轉型發展攻堅推進會議精神,持續拉高標杆,向沿海先進地區學習,4月16日至18日,由市委書記武國定、市長胡五嶽帶隊,許昌市組織部分市級領導幹部、市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各縣(市、區)黨政正職和部分企業家代表,赴浙江杭州、金華兩市,就產業轉型升級、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進行了為期3天的考察學習
  • 特色小鎮的文化生命力——以藝術小鎮為例
    2016年7月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又聯合發布《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並明確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閒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製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探索發展特色小鎮,已經成為我國推動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之一。
  • 都梁文化旅遊休閒特色小鎮在武岡正式開工
    7月20日上午,都梁文化旅遊休閒特色小鎮開工儀式在武岡市雲山中路武岡博物館正式舉行。邵陽市委常委、武岡市委書記侯文,邵陽市副市長李華和參加了開工儀式。湖南源福文旅、監理公司、施工單位、邵陽市浙江商會以及武岡市政府相關領導和代表一同參與了這場盛大的開工儀式。
  • 浙江首批特色小鎮文化建設示範點出爐 杭州有3個
    南宋皇城小鎮記者從12月5日召開的全省特色小鎮文化建設現場會上獲悉,餘杭夢想小鎮、桐鄉烏鎮網際網路小鎮等20個特色小鎮入選我省首批20個特色小鎮文化建設示範點。2015年以來,浙江先後公布了兩批特色小鎮建設名單,打造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遊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平臺。浙江的特色小鎮建設發展迅速,不僅助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在文化遺產保護、傳統經典文化產業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配套、特色小鎮文化活動等方面顯著成效。同時,圍繞文化產業打造特色產業結構,也給特色小鎮帶來長期的繁榮和人口的集聚,也塑造了享譽海內外的品牌影響力。
  • 國家四部委聯合發文推廣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理念經驗
    餘杭夢想小鎮整體情況小「鎮」承載大戰略2015年6月浙江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小鎮。2015年6月,包括杭州夢想小鎮在內的首批37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公布。2017年8月浙江公布了浙江省級特色小鎮第三批創建名單(35個)和第二批培育名單(18個)在推進建設特色小鎮中,浙江探索建立了一套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推進機制:· 建立省領導聯繫特色小鎮制度,定期聽取情況匯報、為特色小鎮問診把脈,快速協調解決重大問題;· 建立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聯席會議辦公室抓總、省級專業部門牽頭
  • 專家把脈浙江特色小鎮文化建設:完善配套 打造品牌
    胡哲斐 攝   中新網嘉興12月8日電(見習記者 胡哲斐)8日,2017浙江省特色小鎮文化建設論壇在浙江嘉興召開。來自政府機構、高等院校的一些專家學者在論壇上指出,當前浙江特色小鎮存在文化配套不足等問題,要完善特色小鎮文化設施,通過打造品牌等手段推動特色小鎮文化建設。  浙江是中國特色小鎮的發源地。據統計,從2015年啟動建設至今,浙江已經產生了首批2個省級特色小鎮、三批106個省級創建小鎮、兩批64個省級培育小鎮。浙江特色小鎮正如火如荼創建中,但一些問題也隨之暴露而出。
  • 佛山禪城深挖傳統文化資源 推動特色小鎮建設
    傳承嶺南文脈 引領創新發展  禪城深挖傳統文化資源,推動特色小鎮建設  ■開篇語  2017年以來,禪城圍繞自身稟賦和基礎,聚焦「城產人文」深度融合,開展培育特色小鎮的探索嘗試。
  • 燒鍋酒工坊文化特色小鎮:打造東北知名酒文化特色產業小鎮 - 中國...
    風清氣爽的夏末,「燒鍋酒工坊文化特色小鎮」的字眼矗立在鎮子口的石碑上,文化地標變幻的線條講述著先輩們的智慧和辛勞;恆裕河兩畔城景建設工程接近尾聲,休閒的人們三五成群,拍照嬉戲;太平池國家溼地公園賦予了小鎮得天獨厚的生態靈氣……如今,燒鍋鎮已經形成以酒工坊文化傳承為主線,以「城景共築、古為今用、產鎮一體」為發展理念,複合型功能特色產業小鎮的轉變正在助力燒鍋鎮經濟產業轉型升級
  • 專訪仲量聯行何樂曄:特色小鎮的經濟邏輯與文化格局
    :近年來,在全國積極建設特色小鎮的熱潮中出現了一些「跑偏」的現象,如特色小鎮在房地產化,您怎麼看待這種說法?現在抖音上洪崖洞很火,就是給洪崖洞做了文化包裝,不可否認的是洪崖洞是重慶記憶的體現。文化創意的意義在於通過一定的方式去獲得現代社會的生產力,把文化變成一種產品,有了產品再進一步去推廣。
  • 劉春雨:如何理解特色小鎮建設的初衷與使命?
    特色小鎮在一個小的土地、空間內,做精做強一個最有基礎和潛力的細分產業,或推動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或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手段,也是優化產業布局、「螺絲殼裡做道場」的有益探索。此外,多數特色小鎮不在中心城區,土地、勞動力、住房等成本較低,也有利於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特別是創新創業活動的成本。二是有利於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
  • 為什麼廣西這個小鎮,被列為廣西重點建設的特色文化旅遊小鎮?
    在文件中,「達吽小鎮」被列入重點建設的「品牌價值高、主題特色突出、具有重大示範效應和產業聚集拉動作用的特色文化旅遊小鎮」之一。這裡的布努瑤很熱情大化是世界瑤族文化之鄉,而世居大化的瑤族就屬於布努瑤。而達吽小鎮就是探秘世界唯一布努瑤特色小鎮。穿過古香古色的門樓,一座充滿生活氣息的小鎮,穿過歲月的煙火氣,迎面而來,古樸靜美。歌舞迎客,笑酒迎賓。
  • 全國首個省級支持文化類特色小鎮建設實施意見出爐
    近日,《安徽省文化廳關於支持文化類特色小鎮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正式下發。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這是我國首個地方支持文化類特色小鎮建設的實施意見。
  •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 浙江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實踐
    浙江特色小鎮建設創新推動「產、城、人、文」融合,為破解空間資源瓶頸、產業轉型升級、改善人居環境、推進新型城鎮化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對探索新型小城鎮之路有重要意義。現將浙江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實踐、10個特色小鎮建設情況,印發各地,供學習參考。
  • 潮州饒平縣推進汛洲島文化小鎮項目建設
    日前,饒平縣召開會議,協調推進汛洲島力誠博物館文化小鎮項目建設工作。據了解,汛洲島力誠博物館文化小鎮項目佔地面積約42畝,總體規劃布局為「一核兩園三區八大主題」,一核是以潮汕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聚落為核心,兩園指環保主題雕塑園和森林風景公園,三區指海濱遊樂運動區、酒店休閒度假區、大門商業服務區。
  • 黃山市首批7個特色小鎮規劃通過專家評審 塑造特色文化品牌
    11月3—6日,記者從有關會議上獲悉,黃山市首批特色小鎮規劃通過專家評審,規劃編制單位將根據專家意見作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明確規劃的目標導向和重點任務,緊密銜接其他重要規劃,確保充分規劃的引領和指導作用,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步伐。
  • 泰順三魁鎮:打響文化牌 建設文化小鎮
    打響「文化牌」是三魁鎮一大重要舉措,該鎮把廊橋文化、禮堂文化、象棋文化、百家宴文化、狀元文化、紅色文化等打造成了一條文化旅遊帶,打造文化產業鏈,建設「文化小鎮」。  近日,記者走訪著名的薛宅橋時,見到當地利用廊橋重建契機,改造了營崗店古街區,挖掘出橋街相連的「廊橋人家」特色街區。據悉,該鎮投入約2800萬元,挖掘廊橋和古街區文化,重現營崗店歷史風貌。
  • 國內各地區特色文化旅遊小鎮推薦
    我國的特色旅遊小鎮最早興起於江浙一帶,以烏鎮、西塘等為代表的江南水鄉古鎮,被封為典範——到偏安一隅的小鎮上品茶、遊船、作畫,或動手燒一件青瓷,簡簡單單的一件事,不需要任何技術含量,卻成為令都市人夢寐以求的珍貴體驗。  趨勢  80後、90後引領旅遊小鎮消費熱潮  近幾年,特色小鎮建設在全國掀起熱潮,成為旅遊圈時下最熱門的流行詞之一。
  • 特色小鎮,如何念好「融」字經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不僅是海南,通過我們對浙江、湖南、貴州等地的特色小鎮研究發現,『旅遊聚焦』模式、『旅遊+』產業模式成為特色小鎮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途徑。」中國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原常務副主任張曉明指出,要以特色村鎮為戰略支點,實現城鎮與旅遊度假區、景區、產業園區融合互動,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對新農村建設的輻射作用,建設美麗鄉村。
  • 都梁文化旅遊休閒特色小鎮在武岡正式開工
    湖南源福文旅、監理公司、施工單位、邵陽市浙江商會以及武岡市政府相關領導和代表一同參與了這場盛大的開工儀式。齊心協力共創 締造都梁特色作為武岡市政府大力支持的項目、湖南源福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代表之作,湖南源福聯袂國際設計機構道林,深度挖掘傳統文化、再現王城風採,共同締造都梁文化旅遊休閒特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