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自去年省委、省政府創新性地提出建設特色小鎮以來,浙江特色小鎮建設如火如荼、碩果纍纍。其中,一批文化元素特徵突出的文化小鎮加快發展,以文化強特色,以文化調結構,以文化惠民生,以文化穩增長,走出了一條文化傳承和創新之路。
位於龍泉的中國青瓷小鎮。
浙江在線12月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劉慧)藝尚小鎮、賞石小鎮、影視小鎮、青瓷小鎮……12月5日,全省特色小鎮文化建設現場會暨特色小鎮群眾文藝展演活動在杭州餘杭區舉行。火熱的場面展現了特色小鎮尤其是一批文化小鎮生機勃勃的活力。
記者在現場獲悉,去年和今年,省政府先後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共79所特色小鎮建設名單,經過兩年努力,我省特色小鎮建設已呈現出欣欣向榮景象。在這些特色小鎮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是基於文化元素推進產業或者直接依託於文化資源的文化小鎮。
傳承根和魂
走進龍泉的中國青瓷小鎮,青瓷尋蹤大型歷史文化劇場、青瓷傳統技藝展示中心、國際陶藝村等景點令人目不暇接。即便不是節假日,這裡的青瓷主題酒店、青瓷主題餐廳、青瓷購物一條街仍然有熙熙攘攘的遊客,文化旅遊風生水起。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2015年,龍泉青瓷小鎮納入浙江省創建特色小鎮名單。「青瓷元素」融入產業轉型、產品創意、小鎮提升的各個方面,小鎮成為「藝術眾創空間」。
目前,青瓷小鎮成為中國美院、景德鎮陶瓷學院等高校教學實習基地,已吸引89家青瓷企業、青瓷傳統手工技藝作坊入駐,10多位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在這裡設立個人工作室,並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際陶瓷文化交流活動在這裡舉辦,成為龍泉青瓷對話世界的一個窗口。
從浙南向北,一大批依託於傳統文化資源而蓬勃發展的文化小鎮星羅棋布。龍泉寶劍小鎮、青田石雕小鎮、常山賞石小鎮、開化根緣小鎮、東陽木雕小鎮、南潯善璉湖筆小鎮、湖州絲綢小鎮,散發著熠熠光彩。
「蜀桑萬畝,吳桑萬機。」2015年初,湖州絲綢小鎮獲批建設,並落戶吳興區西山漾溼地景區。隨著絲綢小鎮的建設,古老的絲綢文化不斷迸發新的活力。錢三漾遺址博物館、絲綢文化體驗園、絲綢企業研發中心等一大批絲綢文化、創意及產業項目入駐小鎮,而企業研發運營總部、絲綢市場會展交易、絲綢文化創意體驗和絲綢主題公園休閒為主的四大片區,點綴在小鎮四周。
文化小鎮有力傳承了文化遺產和傳統文化,成為小鎮居民共同的精神家園。
創新道與技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氣質。獨特的山水資源、不同的人文氛圍,決定了浙江「百鎮不同面,鎮鎮有特色」的發展格局。
在特色小鎮建設中,一批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活而新」「小而美」的文化小鎮次第出現,它們時尚、創新,滿足了新時期人們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並推動著文化產業集聚、創新和升級。
位於象山縣新橋鎮的象山影視城,5年間發展成為繼東陽橫店之後國內接待劇組規模最大的影視基地。僅去年一年,就接待了153家劇組、181.5萬人次遊客。
在距離麗水市區僅23公裡的古堰畫鄉,自然風光與藝術氛圍交融,是麗水巴比松畫派的發源地,吸引著眾多畫家、攝影家慕名而來。在政府扶持下,古堰畫鄉成為當地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地和金名片。
甌海時尚製造小鎮、龍遊紅木小鎮、桐鄉烏鎮網際網路小鎮、餘杭藝尚小鎮,一個個充滿時尚元素、充滿著創新色彩的文化小鎮,在之江大地如繁星閃爍。
探索真和美
如今,隨著文化小鎮建設不斷推進,當地的公共文化服務配套開始逐步推進。餘杭藝尚小鎮、玉環智能家居小鎮、景寧畲鄉小鎮等,在建設規劃開始就把公共文化服務配套工程納入其中,文化藝術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等一大批工程在各小鎮建設,部分已投入使用。
文化品牌也不斷湧現。不少文化小鎮積極推動文化對外交流,烏鎮戲劇節、古堰畫鄉國際音樂節等文化活動的影響力日益增強。省文化館、美術館等也圍繞特色小鎮文化建設舉辦了群眾文藝展演、音樂展演等,為文化小鎮品牌的打造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批以文化藝術為主題特色的小鎮,如遂昌湯顯祖戲劇小鎮、嵊州越劇小鎮等,突出戲曲要素,拓展文化外延,成為全省特色小鎮的後起之秀。
時代變遷給一些曾經輝煌的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曾經沉澱在人們腦海中的一些文化記憶在慢慢消散。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承載著沉甸甸文化記憶的文化小鎮不斷湧現,不但延綿了記憶久遠的歷史特色產業,更凝聚了人心、塑造了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