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公元7年的西漢。秦朝南徵平定百越後,兩廣地區開始納入中原王朝的統治。當時的今雲浮市地區並沒有縣級行政機構,到西漢時方置臨允縣,是今雲浮市地區境內的第一個建制縣。臨允縣大概位於今天的新興縣裡洞鎮一帶,不過他的行政建制並沒有延續下來,而是在南北朝時被廢。圖中虛線範圍為當代雲浮市的行政區劃範圍,轄二區二縣一市。
圖為公元281年的西晉。臨允縣最開始屬合浦郡,到了西晉時改屬蒼梧郡。合浦郡演變成今廣西的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市,而蒼梧郡演變成今廣西梧州市。
圖為公元612年的隋朝。南北朝時南方開始迅速發展,今雲浮市地區境內也陸續新置數縣。到了隋朝統一全國,此時已有四縣,分屬三郡。新興縣公元351年置, 即今新興縣,未更名也未移治,一直延續下來。都城(鬱南縣都城鎮的起源)、安遂(鬱南縣連灘鎮的起源)、永熙三縣後被廢,未延續下來。而此時不在今雲浮市地區的永熙郡治所瀧水縣,在元朝時移治今羅定市城區,是今羅定行政建制的起源。
圖為公元741年的唐朝。此時的今雲浮市地區被四個州分治。分別有治所在新興縣的新州,治所在富林縣(今雲安區富林鎮)的勤州,治所在瀧水縣的瀧州,治所在端溪縣(今肇慶市德慶縣)的康州。新州、勤州、瀧州基本可以認定為今雲浮市地區本土的行政機構,於是此時同時存在三個地市級的行政機構。
圖為公元1111年的北宋。此時瀧州和勤州已經被併入北邊的康州,別看這個康州的管轄區域主要在今雲浮市,實際上他是今肇慶市德慶縣的前身,可以說宋元時期,今雲浮市大部分地區都屬今德慶縣管轄。而新州此時仍然存在,管轄地區還多了今江門鶴山市一帶。
圖為公元1330年的元朝。元朝此時與宋朝相比,行政區劃沒有大變化,只是康州更名為德慶路。今雲浮市地區主體還是屬德慶路管轄,新州還是自成一體。
圖為公元1582年的明朝。此時新州已被併入肇慶府,今新興縣地區自然也屬肇慶管轄。而此時今雲浮市地區主體屬羅定州管轄,羅定州是在公元1577年升瀧水縣置,治所在今羅定市城區,除雲浮地區本土外還管轄著今茂名北部數鎮地區。此外,也是在公元1577年,析瀧水、高要、新興縣置東安縣,東安縣即今雲浮市城區行政建制的起源。
圖為公元1820年的清朝。清朝與明朝相比,今雲浮市地區的行政區劃並沒有多大的變化,只有羅定州的轄區有所縮小。
圖為民國初北洋政府時期。此時的今雲浮市地區均屬粵海道管轄,粵海道治所在今廣州城區。也是在1914年,東安縣改名為雲浮縣,因雲浮山得名。
圖為公元1959年底。此時的今雲浮市地區均屬江門專區管轄,後又改屬肇慶專區管轄。
隨著1994年設置地級雲浮市,雲浮市逐漸成如今的行政區劃。縱觀雲浮市地區的行政區劃史,隋唐時期三分四裂,宋元時期歸屬德慶,明清時期羅定主導,新興長期游離在外自成一體,雲浮後來者居上。關注一下可查看更多系列圖集,您的支持是作者更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