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重在「想走就走,想停就停」!若沒有掌握剎車技術,沒辦法保證自己安全停車,那何談暢快騎行呢?此外,若是遇到障礙無法輕易轉過去,還不會剎車就容易造成摔車等意外了!
本文由公眾號迪動網絡:didong_cn供稿,更多內容可關注公眾號進行查看,還可以下載我們的APP哦。
因此,學會控制剎車,對於騎行者來說就是想當重要了了。話不多說!下面,小迪(didong)就來羅列一下山地車剎車的使用技巧,以助各位騎行者都能善用剎車,既能保證自身安全又能提升騎行速度。
騎行過程中為什麼要剎車?
剎車的目的,即為利用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讓車子減速甚至停下來。一般來說,車子都會有兩組剎車,分別控制前輪和後輪。其中,後剎車主要作用為減速,前剎則是讓車子停下。
在剎車時,車子的中心會因為慣性而向前輪移動。也就是說:前剎剎得越急,中心就越偏往前輪,後輪與地面的摩擦力減小,無法成功讓車子減速,反而容易造成翻車。而如果只用力剎後輪,則容易出現前輪不停後輪抱死,從而造成側滑摔車。
剎車時如何善用前剎和後剎?
上文說到,剎車都分前剎與後剎,而這兩者的使用也是相當有門道的啊!傳統技巧為:同時使用前剎及後剎,不過這只能滿足騎行新手的需求。對於老鳥來說,不同路況、不同情形下,剎車方式也具有多樣性,只有掌握這些技巧,才能進一步了解騎行!
若想在在最短距離內停住單車,則可以拉住前剎車到後輪剛好浮離地面的程度,使得人車向前的慣性與重力的合力,剛好與前輪和地面的摩擦力相等,以讓車子停下來。而後輪由於浮離地面,則起不到剎車作用。
此時剎車的要領是:以手臂穩固地撐住耳體,避免前翻,儘可能把屁股後推到可掌握的極限,不要黏在座墊——儘量把重心往後移。
在乾燥的柏油路面或水泥路面上,前剎車的使用時機也多於後剎車,可以說是前剎車為主後剎車為輔,甚至可以完全不用後剎車。
那後剎車是否完全無作用呢?
既然上文說了那麼多「前剎車重要性」,那車子的後剎車還有作用嗎?能不能不裝後剎車呢?當然不行啦!後剎車也是能發揮自己的功能的,具體看下文解析吧~
|溼滑路面
在乾燥的路面上,車胎鮮少打滑,但在溼滑路面上,情況就不一樣了。在此狀況下若後輪打滑,很容易恢復平衡,若發生前輪側滑將無法挽救,所以必須使用後剎車停住車子。
|鬆軟路面
情形與溼滑路面相似,車胎打滑的可能性大增,同樣必須使用後剎車停住車子。當然,此時可酌情使用前剎車,以前輪不打滑為限度。
|顛簸路面
行走在顛簸路面上,車輪很有可能跳離地面,這種情況下不可使用前剎車。如果在前輪跳離地的情況下使用前剎車,前輪會鎖死,以鎖死的前輪著地將會是一件很糟的事,不如直接用後剎。
|前輪爆胎或前剎車故障
騎車時如果遇到前輪突然爆胎,不可使用前剎車否則輪胎可能脫離鋼圈,進而導致翻車。而如果前剎出現鋼索斷掉或剎車皮過度磨耗及任何其他問題導,致前剎車無法使用時,也只能使用後剎車了。
那麼,如何使用剎車是最安全的呢?
對於山地車和摺疊車常用的碟剎和V剎,設計上的剎車力都大於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也就是說全力剎車的時候,都會造成輪胎鎖死。
所以,山地車和摺疊車在急剎車的時候,應該同時使用前剎7後剎3的比例使用剎車,同時用力向前推車把,儘量使自己身體重心壓向後輪,這樣才能獲得最大限度地避免輪胎鎖死造成的側滑。
公路車剎車時也需要按照前剎7後剎3的比例使用剎車,因為公路車騎乘時中心更靠前,剎車時慣性會使前輪與地面的摩擦力遠大於後輪。
騎行下坡路段時,可以使用「輕點剎車」,即伸出一根手指放在剎車把手上,輕輕按壓,否則很可能出現甩尾、失控等後果。
自行車在彎道中的剎車非常危險。彎道中前輪的抓地力情況變的非常複雜,前輪或後輪意外鎖死都會導致立即摔車。所以在彎道中使用剎車要非常的慎重,力度前後平均並杜絕使用大力剎車,並記得維持身體重心處在車架之延伸平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