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個舊阿邦成為紅河灣最令人羨慕的村寨」——一位村支書和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2020-09-05 錫都個舊


你知道嗎

奔騰的紅河

個舊境內有一道絕美的河灣

這道絕美的河灣一側

有一個美麗的小村沿河坐落

它就是個舊賈沙鄉阿邦村

阿邦有美麗的村容

好客的村民

溫暖的空氣給人熱情的感受

來到這裡,腳步不由得放慢

時間也仿佛慢了下來

特別是近年來,賈沙鄉阿邦村全村經濟建設穩步發展,村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村容村貌大有很改觀。

說起這些變化,和阿邦村的村黨支部書記陶光明息息相關,這個當過兵的傣族漢子,十年來用自己的努力,參與、鑑證了阿邦村的建設和翻天覆地的變化。

1972年,陶光明出生在阿邦村。1994年,正值青年的陶光明選擇參軍入伍報效祖國,並在部隊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退伍後陶光明在外做生意

日子過得還不錯

可每次回到阿邦

他總是覺得

村裡的發展,實在太慢了

2011年,陶光明當選為阿邦村民小組長,他心裡想著自己一定要把部隊上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繼續發揚,千方百計帶領鄉親們致富,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


解決吃水難

阿邦村雖然三面環水,但在2011年以前,全村都沒有通上自來水,大家喝水只能到水潭裡去挑,非常不方便。

陶光明上任的第一件事

就是幫大家解決吃水難的問題

他到處籌措資金、協調工程隊

號召村民投工投勞

一條條自來水管通到了每家每戶

村民們用上了

乾淨衛生的自來水


讓村莊美起來

2016年,陶光明擔任了阿邦村黨支部書記,他忙碌的身影依舊停不下來。

緊扣上級政策

陶光明帶領村裡的鄉親們

本著方便群眾生產生活

美觀實用、富有特色的目的

將阿邦村逐步打造成為一個

傣族特色文化旅遊村莊

(阿邦村木棧道)

經過打造,阿邦村實現了道路硬化、溝渠淨化、環境綠化、村莊美化。這不僅改善了阿邦村村民的居住條件,還美化了村民們的生活環境,讓大家切實感受到幸福感、獲得感。

(阿邦村民生活)

陶光明自豪地說,現在村裡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老百姓都住上了小洋樓,路也是乾乾淨淨的,而且現在家家都基本上有小車了。

(阿邦村民生活)

讓產業興旺起來

陶光明一直把經濟發展作為他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阿邦村氣溫高,可以發展反季農業,他就想辦法充分利用土地閒置的季節栽種經濟作物,最大限度地挖掘現有土地的潛力。

經過學習和考察,陶光明的目標確定在栽種反季蔬菜上。他多次召集村民開會,反覆動員、勸說,讓村小組的一部分人帶頭栽種示範,並採取統一種植、統一銷售的方式管理,有效降低了農戶的風險,保障村民的利益。

(阿邦反季蔬菜)

截至目前,全村共種植反季蔬菜200多畝。同時,陶光明以此為契機,組織成立了蔬菜種植合作社,讓村民們種植的冬早蔬菜打出品牌,形成產業,進一步提高農戶的經濟收入。

陶光明說,作為共產黨員,作為退伍軍人,自己要始終不忘初心,繼續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帶領著全村村民致富奔小康。

陶光明的願望是

自己的家鄉阿邦村

能夠成為紅河灣上

最讓人嚮往的村寨

一起為這位

有家鄉情結的傣家漢子

點讚

相關焦點

  • 【個舊】阿邦「生態蔬果美食季」,五一節約起~~
    >好的阿邦」生態蔬果美食季」 2017年4月29至5月1日隆重啟幕!!    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更是東南亞各國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文潑祈福更是潑水節的一個關鍵環節。     阿邦的集市,濃縮了這個村寨昔日的舊貌與當下的生活。
  • 個舊阿邦村,紅河畔的寧靜村莊,邂逅絕美的假日風光~
    我期待的假期可以感受獨特的民族風情又能欣賞極具魅力的自然景觀最最最重要的周邊就有這樣好吃好玩的景點小編這就帶大家去逛逛走進阿邦村,遇見溫暖>阿邦是一個寧靜的小村腳步不由得放慢心情漸漸放鬆時間仿佛慢了下來路旁上百年光景的樹木仿佛在述說著村莊的故事
  • 個舊阿邦村太美了!
    我期待的假期可以感受獨特的民族風情又能欣賞極具魅力的自然景觀最最最重要的一定要有美食不用出個舊周邊就有這樣好吃好玩的景點小編這就帶大家去逛逛位於紅河谷畔的阿邦村北緯23.2度的陽光賦予這裡美妙的光熱海拔僅260米的河谷
  • 個舊雲深處,新焙茶,待君來……
    個舊·賈沙賈沙雲海景觀這裡有巍峨的轎頂山有炙熱的藍色溫泉有紅河灣上的美麗阿邦也有枯枝柏美麗梯田最自然的本色如今,賈沙人第一次嘗試採下最鮮嫩的綠芽衝泡帶有自然芳香的茶湯賈沙斐百勒高茶廠風之香賈沙的茶芽這是賈沙生態茶的故事從無人問津到生態新寵栽種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賈沙圍牆茶園曾經因為經營不善被放荒了近40年40年的自然滋養
  • 個舊:共繪「同心圓」,盛開「團結花」!
    卡房中心校是一個少數民族學生佔多數的鄉鎮小學,多年來,該校以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育人環境。「我們學校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活動,比如故事會、學跳民族舞、學唱哈尼歌等。美術課上,老師還教我們把喜愛的民族人物剪成了剪紙。」卡房中心校哈尼族學生李文華說,學校組織的這些活動既讓他們增長了民族知識,還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 個舊阿邦生態蔬果季縱玩才盡興?打前站的老司機告訴你~
    2、4月30號和5月1號,遊客的車子可停在阿邦村大門左手邊(1號停車場),並且不收取停車費,如果停滿,就停到稍遠處的2號停車場。    3、個元線坡陡彎大,自駕出遊的小夥伴要謹慎駕駛,早晚溫差大,請備好外衣,並做好防曬措施。
  • 個舊:共繪「同心圓」,盛開「團結花」!
    卡房中心校是一個少數民族學生佔多數的鄉鎮小學,多年來,該校以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育人環境。「我們學校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活動,比如故事會、學跳民族舞、學唱哈尼歌等。美術課上,老師還教我們把喜愛的民族人物剪成了剪紙。」卡房中心校哈尼族學生李文華說,學校組織的這些活動既讓他們增長了民族知識,還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 懷念一位兩袖清風的村支書!我認為這是村幹部應有的樣子!
    大概是二十多年前,我們村有一位這樣的村支書:一生正氣,兩袖清風,一心為民著想,他的光輝事跡和正派形象在我心中久久難以忘懷,我認為他才無愧於村官這個稱號!他是我的舅舅,他也是二十多年前我們村的支書!如今已經去世,但他舍小家顧大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服務的精神永遠存在於我的心中!
  • 廣西一個侗族村寨,美麗而古樸,保持著地道的農村風貌
    廣西一個侗族村寨,美麗而古樸,保留著原汁原味的鄉土風貌,這也許是愛好旅行者願意涉足的地方,一個沒有實現旅遊開發的窮鄉僻壤,正因如此,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古樸,保留著一景一物,沒有華麗的裝飾,沒有商業的感染,只有原始的風格,只有返璞歸真的氣息,許多人都在吐那些比較有名的原始古鎮,比如湖南的鳳凰古鎮
  • 沙洲村,一個有著故事的小村莊
    今天來聊聊一個小村莊---沙洲村沙洲村沙洲村位於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是一個民風淳樸的地方,那裡每一個人都特別熱情,盛產水果,特別好吃。,這就是後面流傳的「半條被子」的故事。在沙洲的廣場上還放了紅軍和老人的雕塑。
  • 小村莊和大城市的「遠山結親」
    小村莊和大城市的「遠山結親」     ——「時光雞」「歲月鴨」走俏四川帶來的扶貧新思考編者按  《光明日報》2018年2月8日發表《小村莊和大城市的「遠山結親」》《農民生產投入更安心》《現代產業園幫特色農產品走出去》《聘金禮金設紅線人情消費不再愁》一組稿件,聚焦四川農業農村呈現出的新氣象新作為。
  • 瓊中4個村莊獲評「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李幸璜攝   在瓊中什運鄉光一光二村,村口文化牆上裝飾著軍帽、手槍、大刀等戰爭時期各色軍用物品,圍欄也做成了炮彈的形狀,這些黎族文化圖騰和紅色文化元素將光一光二村點綴成了別具魅力的富美鄉村。   日前,國家民委正式批准命名了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瓊中什運鄉光一光二村榜上有名。
  • 個舊這個詩情畫意的小城,在「最適合養老居住的城市」評選中奪冠
    個舊不大但精緻繁華,有「小香港」之稱。湖在城中,城在山中,氣候適宜,是雲南的「春城」。開門見樹,出門就摘花,是一個繁華與山野緊密的城市。個舊是最適宜人居的城市,先後榮獲建設部「最適宜人居範例獎」、全國「國家衛生城市」。個舊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位於北回歸線上的城市之一,市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間鑲嵌有一個0.7平方公裡的金湖,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 「撿垃圾」的村支書
    村支書葉進泉利用午休時間來村裡「巡邏」,看見垃圾就撿起來丟進垃圾桶。擔任村支書兩年來,葉進泉見不得垃圾落地,隨見隨撿垃圾的他,被鄉親們稱作「撿垃圾」的村支書。  已是不惑之年的葉進泉,當過兵、教過書,辦過畫展、當過村官,獲得過上饒市「我是黨員我帶頭」先進個人、上饒市「最美家庭」、婺源縣「鄉村振興」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把一件件小事都做好了,就是大事。」
  • 一個村莊的七年
    去年初就聽聞此事,一直密切關注中,入畫的半山別墅最牽動我的心。 深秋時節的十八洞村,在陽光的輕撫之下,溫暖、舒適。地球倉建在梨子寨停車場邊上,下了車,迫不及待就走了過去。 目前對外營業的是一期七棟倉體,每一棟都是依山而建,說是建其實就是搭,與森林融為一體,就像自然生長出來一樣。
  • 個舊這幾個「學霸」必去打卡地,小編不信你全都去過…
    ,錫生產技術的變革以及人文精神、社會面貌變遷,成為向社會提供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傳統教育、改革開放教育的重要基地。箇舊市錫城鎮科普教育基地箇舊市錫城鎮農業科技園科普教育基地位於箇舊市錫城鎮戈賈森林公園沿線及周邊村寨,由箇舊市錫城鎮人民政府承擔建設。
  • 「最美村寨萬裡行——探訪貴州35個「全國生態文化村」系列報導⑦...
    即日起,本刊開設《最美村寨萬裡行——探訪貴州35個「全國生態文化示範村」系列報導》專欄,通過記者實地探訪,以所見所聞向讀者展示貴州35個生態文化示範村,從「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綠水青山的「顏值」和「金山銀山」的價值。第7站,記者走進新堡布依族鄉王崗村,該村於2016年入選「全國生態文化村」,通過發展鄉村特色旅遊,探索出了一條「民俗+旅遊」的生態發展之路。
  • 雲南大山中一小村寨,敘述著「歐洲小鎮」的風採,成「鮮花村寨」
    該地區境內的天氣特性就是冬暖夏涼,優質的天氣也是的這個地區成為了眾人皆嚮往之地,四季路樹成蔭,花卉也毫不停歇的開放著,長此以往就像是亙古不變的輪迴一般。」的城市,在這個地區有一個開滿鮮花的村寨,它就叫做「騰龍村」。
  • 箇舊市「十三五」高質量發展(下)
    群眾踏歌起舞一個以綠為美的詩意個舊正向我們走來。沿著城市發展的脈絡深情回望,歷經資源枯竭轉型涅槃的錫都個舊,用觀念變革的刀鋒,打開一片高質量發展新天地,書寫了濃墨重彩的嶄新篇章。在白雲山國有林場內,箇舊市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彥剛動情地介紹說,白雲山國有林場3718.9公頃林地,其森林覆蓋率為81.6%,是箇舊市最重要的生態水源涵養林,為該市市區提供了70%以上的生產生活用水,被視為「生態綠肺」和最主要的「綠色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