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紫砂壺收藏」紫砂愛好者聚集地
這幾天不斷的有茶友在後臺諮詢紫砂問題,今天有壺友發來一把紫砂壺(見下圖),外觀呈綠色,但他不知是什麼壺,問到:「這把壺是什麼泥料?品質怎麼樣?能不能用來喝茶呢?」1、顏色很綠的那種紫砂壺,是不是加過色素才做出來的?
有些商家為了假造天青泥或者墨綠泥,添加「氧化鈷」、「氧化鉻綠」兩種化工料調製,雖然經過近一千二百度的高溫燒制,這兩種成分可能會殘留極少了,但在沒弄清楚以前最好是不用。
▲ 化工元素添加過量的紫砂壺,假的墨綠泥
2、為什麼同樣是段泥做的壺,壺的顏色差別很多啊?
因為段泥也分很多種,而且可能工藝師在製作的時候,包括窯溫對壺的顏色也有影響,所以不是都一樣的。
▲ 老段泥 供春
▲ 清灰段泥 石瓢
▲ 段泥 梅樁
▲ 黃金段
3、方器為什麼比圓器難做啊?工藝方面來說的話?
因為方器有稜角,講究點、面、線的工藝,還要看整體的比例,所以比圓器更難掌握。方器的做法和圓器是完全不一樣的。
圓器打身筒的時候要求圓的,泥料不能太幹。但方器必須乾濕到一定程度,然後打泥片,打好了之後,整個一塊泥片拿住角抖,不能塌下去。做壺做久了,用手一摸能感覺出來。如果太硬了,不能做;太軟了,又不能做。如果硬的軟的並在一起做,茶壺肯定會變形。
▲ 六方仿古製作過程
4、最近雙十一,看到淘寶幾十元的紫砂壺能用嗎?
基本上正宗的紫砂壺最便宜也要幾百,幾十元的可能是化工壺之類的,這樣的壺不但不適合泡茶,而且可能危害到身體健康。
一把壺的成本就這麼來算吧,一般做一個全手工的壺要1-2天(普通壺形),現在農民工工資都要200-300一天,如果做壺的師傅學這門手藝還不如搬磚,那誰來做壺呢?那壺的成本還需要加上泥料成本,燒制破損成本,一個壺做的好點的,價格普遍在千元左右,是比較正常的。
▲ 不要單單看職稱,要看作品好壞相結合
5、高級工藝師就一定比助理工藝師做壺做的好嗎?
這也不一定,一把壺好不好還是要看個人是否喜歡,也要看壺的具體做工,不是全按職稱判斷,市場上沒有職稱的人做的壺價格幾萬的大有人在!
6、經常看到微信朋友圈微商中銷售工藝師級別的茶壺,才幾百元,值得購買嗎?
能達到工藝師級別的水平,也並非易事,也要有多年的制壺經驗,這類能達到工藝師級別的壺,才幾百元,必定是代工壺無疑!
7、用紫砂壺泡茶可以用嘴對壺嘴喝嗎?
建議您不要使用這種方法喝茶,雖然直接對嘴喝酒方便,但是喝茶過程中,口腔中的唾液、食物殘渣都會進入紫砂壺茶水中。很多壺友都不喜歡擦洗壺內部,想要在壺內形成「茶山」,如果我們的唾液等東西長期沉澱在紫砂壺內,這是很不衛生的習慣。
而且你也不能確定壺中水的溫度容易湯傷自己;二是長期對嘴喝壺嘴邊上容易形成白色黃色混雜物,影響壺的品相;三是紫砂壺既是實用品,又有收藏價值,如果對嘴喝以後便會難以出手。
8、養壺時喜歡用茶水淋壺,久而久之出現了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有的地方包漿了,而容易積水的地方泛了黑,這種方式是不是有誤區?
每次在用茶湯衝淋外壁後,要記得把紫砂壺外壁擦拭乾淨,否則有可能將壺養花,出現深淺不一的顏色。也許每次都擦拭了,可是並沒有做到及時擦拭,就很容易出現您說的這種情況。
▲ 養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