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旅遊貌似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調味劑。不過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旅遊不僅僅局限於那些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宗教文化旅遊與自然生態旅遊的結合,也成為了現代旅遊業發展的一種趨勢。像現在比較有名的的寺廟、道觀也都成為了遊客青睞的旅遊勝地。不過久而久之,很多寺廟景觀以及道教景點在利益的驅使下,商業化的現象日益加劇。門票以及香火錢也是水漲船高,再加上景區吃住也貴,遊客紛紛怨聲載道。那麼今天筆者要為大家介紹一個寺廟,堪稱業界良心,不僅不收門票,連吃飯都是免費的,這就是東林寺。
東林寺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麓,顯然沒有少林寺、靈隱寺、寒山寺等寺廟出名,但是它卻憑著佛教該有的慈悲之心,在錢財至上的社會環境下,贏得了眾遊客的一致好評和點讚。廬山東林寺由慧遠大師始建於東晉大元九年(公元384年),時至今日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不但是中國佛教淨土宗的發祥地,日本也把它看作是日本佛教淨土宗的祖庭。淨土宗又叫做蓮宗。唐朝時,鑑真大師東渡,將淨土教義傳入日本,創立東林教派,所以到現在日本佛教也對它是敬仰萬分。每年日本很多信徒都會來此朝拜!
整個東林寺看起來建築恢宏,古樸莊嚴,梵宇巍峨、棟接椽摩,四周青山環抱,環境宜人,寺院內靜謐安寧,整潔舒適,亭臺樓閣,古色古香,碧瓦紅牆,生動細膩。主體建築倒是和其他寺廟並無分別,不過這裡有個神運寶殿,倒是讓我印象深刻,它裡面供奉的是釋迦牟尼及其弟子文殊、普賢、阿難、迦葉等佛像。再神運寶殿的前面還有一個池塘,這就是「出木池」。
傳說建殿時慧遠大師因缺乏木材而發愁,有天睡到半夜,夢到一位自稱「廬山之神」的白鬍子老人對他說道:「此處幽靜足以棲。於是深夜的時候,電閃雷鳴,狂風驟雨,天亮了之後,神運寶殿前面的池塘中湧出了大量的上好木料,解決了慧遠大師的燃眉之急。後來有人說這是因為慧遠大師的誠心感動了上天,所以才能得神幫助。除此之外東林寺玉佛樓後,還有一泓清泉。被叫做「聰明泉」。它四季不涸,甘甜可口,「聰明泉」三個字還是唐太宗親手寫的。遊客到這裡來玩,都想喝上一口泉水,希望自己能變聰明,這也寄託了人們追求智慧的美好夙願。
東林寺最引人注目的建築,還是要數文佛塔,這座塔是1998年建造的,六面七級,塔身嵌有眾多佛像,每層供有佛像。其實這並不是東林寺最早的塔,最早的塔名叫上方塔,又名舍利塔,為佛馱跋陀羅禪師所立。他是天竺高僧,17歲出家,以精通禪律馳名。一開始在長安。後因學風、師承不同漸有分歧,被羅什門人所抨擊,被迫無奈離開關中。後來在慧遠大師邀請下,來到東林寺翻譯了大量的佛經,因為當時慧遠大師德高望重,所以他後來恢復了名譽,為了回報慧遠大師,他將隨身攜帶五粒佛舍利葬於東林寺北後山,並建上方塔供奉。可惜1937年日本侵略者攻佔廬山。上方塔毀於一旦。
現在東林寺美名也是越來越響亮,吸引了很多的善男信女前來遊玩祈福,寺院的師傅們都謹言慎行,寺院內更是不能有親暱行為,就算是情侶牽手都會被信徒提醒,或者是被師傅呵斥。信徒們還會提示一些遊客注意禮儀,不要踩踏門檻。要是你想來這裡玩,筆者提示你,穿著一定要得體,一些短褲、短裙、拖鞋之類的服裝是不允許入內的。所以要來東林寺遊玩的朋友們冬天倒無妨,夏天來的時候還是要準備兩件長袖的衣服,入鄉隨俗嘛,你們覺得呢?
遊玩東林寺讓人感觸頗深,這樣良心又正規的在全國又能看到幾座呢?不僅不收門票,而且連齋飯都是免費的,不過要注意的是在東林寺不能剩飯,杜絕浪費,吃完飯還得用開水衝碗,然後把水喝掉。很多人覺得這樣做是多此一舉,沒必要,反正都要洗碗,但也有人認為這樣可以培養人們勤儉節約的美好品質,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