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王菩薩道場九華山

2021-02-17 藏傳佛教寧瑪巴


地藏王菩薩道場九華山

地藏王菩薩道場九華山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山間古剎林立,香菸繚繞,古木參天,靈秀幽靜,素有「蓮花佛國」之稱。

  九華山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唐天寶年間(742~756)改名九華山。九華山以地藏菩薩道場馳名天下,享譽海內外。公元719年,新羅國王子金喬覺渡海來唐,駐錫九華,苦心修行75載,99歲圓寂。因金大師行持及眾多跡象,僧眾認定他即地藏王菩薩化身應世,九華山遂闢為地藏菩薩道場。受地藏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願感召,自唐以來,寺院日增,僧眾雲集,香火之盛甲於天下。九華山現存寺廟99座,僧尼近千人,佛像萬餘樽。長期以來,各大寺廟佛事頻繁,晨鐘暮鼓,梵音嫋嫋,朝山禮佛的教徒信眾絡繹不絕。九華山歷代高僧輩出,從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樽肉身,現有5樽可供觀瞻,其中明代無瑕和尚肉身被明代崇禎皇帝敕封為「應身菩薩」,1999年1月發現的仁義師太肉身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

  地藏王菩薩道場 

  九華山開闢為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成為一千多年來僧侶及大眾的朝聖地,緣起於新羅國僧人「金地藏」的修道故事。新羅國王族金喬覺(696 —794年),24歲時削髮為僧,於唐玄宗開元年間來華求法,經現安徽南陵等地登上九華,於山深無人僻靜處,擇一巖洞棲居修行。當時九華山是青陽縣閔讓和閔員外的屬地,金喬覺向閔員外請一袈裟地,閔員外慷慨應允,金喬覺輕輕一抖袈裟,展衣後竟遍覆九座山峰。閔員外先驚後喜,心悅誠服地將整座山獻出,並讓其子拜高僧為師,自己後來也隨之皈依,精進修行。至今九華山聖殿中地藏王菩薩像左右的隨侍者,即為閔讓和父子。

  金喬覺來山後,居詮在東岸峰的巖洞裡(後人稱之為「地藏洞」),巖棲漳汲,過著十分清苦的禪修生活。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長老諸葛節等數人結伴登山,一路但見深山峽谷,荊榛莽莽,寂靜無人。到得東崖,見巖洞內唯有金喬覺孑然一身,閉目端坐,旁邊放一折足鼎,鼎中盛有少數白米摻雜觀音土煮的剩飯,眾長老為有如此苦修之人而肅然起敬,於是共同籌劃興建禪舍,供養金大師。不到一年時間,一座廟宇建成,金大師有了棲身之地和收留徒眾常住寺內的條件。其大弟子、首座僧用瑜,身體力行,斬荊披棘,率眾墾荒,鑿渠開溝,造水田,種穀物,勞動自給,堅持苦修。建中二年(781年)池州太守張巖,因仰慕金大師,施捨甚厚,並奏請朝廷將「化城」舊額移於該寺。郡內官吏豪族,紛紛以師禮皈依金大師,向化城寺捐獻大量財帛。金大師聲聞遐爾,連新羅國僧眾聞說,也相繼渡海來華隨侍。

  金喬覺大師駐錫九華,苦心修煉數十載。唐貞元十年(794年),金大師99歲,忽召眾徒告別,趺跏圓寂。相傳其時「山鳴石隕,扣釧嘶嘎,群鳥哀啼,地出火光」。其肉身置函中經三年,仍「顏色如生,兜羅手軟,羅節有聲,如撼金鎖」。眾佛徒根據《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語:菩薩「安忍如大地,靜慮可秘藏」,認定他即地藏菩薩示現。建一石塔,將肉身供於石塔中,尊為「金地藏」,嗣後配以殿宇,稱肉身殿。從此九華山名聲遠播,逐漸形成與五臺山文殊菩薩、峨眉山普賢菩薩、普陀山觀世音菩薩相併稱的地藏王菩薩應化道場。

  據佛經記載,農曆七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為地藏菩薩聖誕日,傳說也為金地藏成道日,這天,九華山在肉身殿舉行隆重慶典,稱「地藏法會」,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守金地藏肉身塔。法會一般歷時七天,農曆七月三十至八月初六,圓滿之日設齋供眾,廣結良緣。法會期間,民間有「百子會(團)」 等朝山進香。凡人數滿百人即可組成一會,稱「百子會」。百子會設香首和副香首。朝山途中香首高誦「南無幽冥教主本尊赦罪地藏王菩薩」,餘眾接誦「阿彌陀佛 」。僧俗二眾於肉身塔誦經拜菩薩通霄達旦,常見僧尼和信士一步一跪拜塔不止,求其超度亡靈、赦免罪孽、消除災障、增加福壽。1978年以來,九華山佛教協會每年都舉行「地藏法會」,或稱「祈禱世界和平法會」,懸掛「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法會」飄幡。來山參加地藏法會的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十方四眾弟子及善男信女,逐年增多,盛況空前。

  九華山的寺院

  九華山目前有大小寺廟共計99座,其中有天台寺、慧居寺、化城寺、肉身寶殿、百歲宮、祗園寺、甘露寺、旃檀林、上禪堂等9座國家級重點寺廟,以及拜經臺、復興庵等30座省級重點寺廟。

  化城寺是九華山的開山寺和總叢林。寺院原有大鐘一口,重約萬餘斤,但已毀於兵燹。現存的一口洪鐘,重約兩千餘斤,高一丈有餘。此鍾鑄造精美,體積超群,音質悠揚洪亮,以手輕叩即可聽到清脆悅耳的微微響聲,用槌撞之,則甕聲宏亮高揚,由近及遠慢慢在山谷中迴蕩,特別是夜深人靜之時,鐘聲更為清悠,令人仿佛置於天上佛國,超凡脫俗。因此,朝山進香之人,無不聆聽化城晚鐘,領略一下「化度群生悲願宏,城開兩序別西東。晚來香火因緣盛,鍾送梵音澈太空」的古鐘聖音,以除人間煩惱。

      以下是義工師兄們為大家推薦的佛學平臺,希望我們共同學習佛法,共同精進!末學感恩合十!

相關焦點

  • 安徽九華山,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藏王菩薩的道場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也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是國家首批5A級景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它的門票價格為每人160元,九華山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 為什麼稱九華山為地藏菩薩道場?
    九華山曾經是道教的福地,然而在東晉時期,杯度禪師在此建立了第一座佛教寺廟:化城寺。據《宋高僧傳》記載,在唐朝開元年間,新羅國的王子金喬覺剃度出家,法名:地藏比丘。他為了學習佛法,不遠千裡來到九華山,被九華山的幽翠環境所吸引,於是決定在此學習修行。
  • 九華山四大佛山·地藏菩薩道場攻略
    『九華山』四大佛山·地藏菩薩道場攻略我覺得我是一個腦子不好的人,在我記得住的情況下,必須好好寫出來首先…出行工具從北京到池州高鐵一天只有一個班次。飛機也可以,九華山也有機場,但是我本人對於在南苑坐廉航飛機這件事極其不願意,我更願意在離家近的南站坐高鐵過去,所以也成了去九華山唯一的出行工具。只是到達時間是晚上的21點30分左右,所以必須在出站口約好車車才能在當天晚上順利上山。酒店的選擇如果願意住高檔一點的可以略過。
  • 九華山何以吸引天下信眾虔誠朝山?一一九華山叩拜地藏菩薩紀事
    九華山何以吸引天下信眾虔誠朝山? 一一九華山叩拜地藏菩薩紀事曾祥裕 曾海亮9月16日,農曆七月二十九,是地藏王菩薩聖誕日。清晨,我洗淨後虔誠向地藏菩薩上香叩拜。之後我在佛樂伴隨下靜心品茶,腦海浮現我上九華山叩拜地藏菩薩的往事。地藏王菩薩也稱地藏菩薩,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 農曆七月廿九,地藏王菩薩聖誕日的由來
    地藏王菩薩的聖誕日,是每年的農曆七月三十日,但今年農曆七月是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今年的地藏王菩薩聖誕為農曆七月廿九日。在我們中國漢地,地藏菩薩被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與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並稱為四大菩薩,廣為人知,深受大眾喜愛和敬仰。
  • 殊勝因緣:九華山地藏道場
    金地藏來華與生卒的年代,說法不一,學術界主要以最早記載地藏事跡的費冠卿所記為準,即開元末年(741)來華,生於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卒於唐德宗貞元十年(794)。從費冠卿和他以後的一些記載中,金地藏來九華山後的行蹤和事跡,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 農曆七月二十九,恭迎地藏王菩薩聖誕,地藏菩薩的傳說,都在這裡
    今年農曆七月二十九日,是地藏王菩薩的聖誕。而地藏王菩薩聖誕日子的由來,也與這個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有著直接的聯繫。相傳在唐朝開元末年,有一位新羅國(朝鮮半島)的出家人,孤身一身帶著他的寵物白狗善聽,跨越茫茫大海,來到大唐求法。
  • 400佛弟子朝拜九華山99米地藏王菩薩聖象
    合影留念(攝影:東臺彌陀寺)2017年6月30日,東臺彌陀寺住持本源大和尚帶領四眾弟子朝拜九華山99米地藏王菩薩露天銅像,本次拜山參加人數達400人,信眾來自全國各地。下午三點左右,四眾弟子在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銅像廣場前排起了隊伍,由本源法師開示拜山的意義和目的,隨後四人排成一排,三步一拜,朝拜九華山99米地藏王菩薩銅像。本源法師在拜山前說道:「佛教一切的形式都有它的內涵,一切法都是良藥來對治我們的毛病。人最高貴的地方是頭顱,最卑微的地方是腳。今天來拜山,要把我們高貴的頭顱低下來,目的是降伏我們的傲慢心,提醒我們今後為人處世要謙虛、低調、隨和。」
  • 為何千萬不要拜地藏王菩薩?
    他們認為,地藏菩薩常住地獄,發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誓願,既然他常住地獄,請進家中肯定不好,會給家裡帶來黴運;同時經常禮拜地藏王菩薩的人,運氣也會變差。那麼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呢? 地藏王菩薩為什麼會常住地獄呢?經典中記載,地藏菩薩過去無量劫前,投生在一婆羅門家庭,她的母親不信三寶,墮入地獄,為了救母親脫離地獄,地藏菩薩至誠恭敬,一心念佛,後來母親得以出離;又過去無量劫前,地藏王菩薩投生為名叫光目的女子,她的母親喜愛吃魚子,因殺業墮入地獄,後來又被地藏王菩薩救渡而出。
  • 蓮花佛國,地藏道場;安徽九華山化城寺朝山觀光之旅
    遊九華山,重點景區可分為:山下的地藏菩薩聖像景區,山上的九華街景區、天台景區,閔園景區和花臺景區等。九華街景區是九華山腹地中一顆明珠,佛地中心。明、清以來,為香客遊人集散地。該區仍保持清代風貌,古色古香;九華老街,店鋪古樸,寺廟林立;僧俗共處,香菸繚繞,是九華山人文景觀薈萃之地。
  • 佛教:選佛禪宗的峨眉道場、地藏信仰的九華道場
    自從13世紀伊斯蘭教的穆罕穆德加久得王出兵印度,將古代印度最高學府、世界著名的佛教傳播中心那爛陀寺一炬焚燒,弘揚佛法的傳播中心,則漸轉到中國,特別是由中國漢地」一北三南」四大朝拜寺院,共同將佛力給擔負了起來所謂「一北三南」,即北文殊、南普賢、地藏、觀音四大菩薩,其中普賢與地藏菩薩道場,都位於長江流域
  • 四大菩薩的道場,都是5A級風景區
    浙江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安徽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山西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四川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小編雖然對佛教一竅不通,但是知道這四位菩薩是如來佛祖的東來使者,小編的理解就是全權大使吧。在小編的家鄉,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小編常去的寺廟有無錫南禪寺、常熟興福寺等。
  • 曾為地藏菩薩的中原第一道場,如今是大別山裡的「世外桃源」
    提起我國的佛教名山,大家可能會想到山西的五臺山、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以及安徽的九華山。其實,在河南境內,也有一座「九華山」——固始西九華山。相傳,西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的另一個道場,也是地藏王菩薩卓錫安徽九華山之前的中原地區第一道場,故而有著「西九華山」之稱。
  • 世界最大的地藏王菩薩像,斥資15億花費10年才建成,香客:很靈驗
    中國是一個佛教大國,佛教在中國已經傳承了幾千年之久,許多名山大川之上都建有佛教寺廟,安徽九華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被譽為中國的四大佛教聖地,這四個聖地分別是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的道場。
  • 閻羅王和地藏王菩薩哪個厲害?
    二、地藏王菩薩《地藏菩薩本願經》說,地藏王菩薩是一婆羅門女,因為其母不信三寶,死後墮入無間地獄。婆羅門女知道後,變賣家宅,獻錢財供養於佛寺。後受如來指引,夢遊地獄,見鬼王,救母得脫地獄。釋迦佛告訴文殊說:「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就是說地藏前世的身世為求母得脫地獄的婆羅門女。不過這也讓筆者想起了目連救母的故事,因為實在太像了。還有一種傳說,說地藏菩薩是新羅國王子金喬覺轉世,見九華山峰巒疊起,是修道的好去處,於是在山中擇地而居,潛心修行。死後成為地藏王。
  • 農曆七月廿九,恭迎地藏王菩薩聖誕!三世如來同讚嘆,十方菩薩共皈依!隨喜轉發,功德無量!
    釋迦佛告訴文殊說:「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就是說地藏前世的身世為求母得脫地獄的婆羅門女。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據說唐代有新羅國僧人金喬覺泛舟渡海,來到中國。見九華山峰巒疊起,是修道的好去處,於是在山中擇地而居,潛心修行。
  • 內地最大 九華山建成99米高菩薩銅像
    備受海內外關注的九華山高99米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主體工程已經全面竣工,將於9月對海內外遊客和信眾開放。大銅像「厚重莊嚴、和諧慈祥、神形兼備」,成為九華山莊嚴佛教道場、提升佛教名山地位的標誌性建築。
  • 佛教節日:地藏菩薩聖誕
    2019年8月29日,農曆七月廿九,恭迎地藏王菩薩聖誕日。地藏菩薩,或稱地藏王菩薩,曾音譯為「乞叉底蘗沙」。據《地藏十輪經》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一起,深受世人敬仰。
  • 地藏王菩薩的肉身原來在九華山,吸引全世界信徒前來朝拜
    安徽九華山有條天上的街市-九華街。九華街因附近寺院眾多,香火鼎盛而興起。在九華街,最著名的大殿莫過於地藏王菩薩的正殿-肉身寶殿。從九華街中心出發,徒步約15分鐘-20分鐘左右便可以抵達肉身寶殿。肉身殿是安葬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稱作地藏塔,九華山是與金地藏,金喬覺的名字分不開的。金喬覺為古新羅國僧人,生於公元696年,圓寂於公元794年,俗稱金地藏。金喬覺在24歲時削髮為僧,攜白犬「善聽」,從新羅國航海到江南登岸,經南陵等地上九華山。金喬覺來山後,居住在東岸峰的巖洞裡(後人稱之為「地藏洞」),過著十分清苦的禪修生活。
  • 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道場
    菩薩的隊伍很龐大,而最著名的是八大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而文殊,觀世音,普賢和地藏菩薩在漢化佛教中被尊稱為「四大菩薩」,四大菩薩道場如下:五臺山五臺山,佛教聖地之一,文殊師利菩薩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