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龍門香山寺

2021-01-13 的哥剪輯

香山寺簡介

香山寺是佛教名寺,位於古都洛陽龍門伊河東岸香山半山腰處,與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西山窟區隔河相望,與東山石窟和白園一脈相連,並肩鄰立。

"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焉。"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的香山寺始建於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為安頓印度來華高僧地婆訶羅的遺身在舊址上重新修整。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梁王武三思奏請女皇重修該寺,因龍門東山盛產香葛,敕名"香山寺"。據《華嚴經傳記》載,重修過的香山寺 "危樓切漢,飛閣凌雲,石像七龕,浮屠八角"。唐文宗時,香山寺因年久失修,已經是"樓亭騫崩,佛寺暴露"。大和六年(832年),河南尹大詩人白居易,用為好友元稹撰寫墓誌的酬金重修香山寺。

開成五年(840年),又酬資修建了香山寺經藏堂,並寫下《修香山寺》。宋金時期香山寺猶存,元末廢棄。現在的香山寺是清代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河南學政湯右曾、知府張伊、知縣吳徵發起並主持,經陝川訓導孟桓和貢生張所修督工,在一舊寺院的基礎上重新修建的。並寫有《重修香山寺記》、《香山寺落成》等詩文。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高宗弘曆到中嶽封禪,路過洛陽,遊龍門香山寺,題詩《香山寺二首》,開篇首句就是"龍門凡十寺,第一數香山"。

香山寺現存最早的建築物為清代香山寺開山主持履公衣缽塔及乾隆碑。歇山頂式的羅漢殿、天王殿以及蔣宋別墅,是民國年間(1932-1936年)所建。

2002年依據《龍門石窟保護區規劃》和《龍門石窟保護管理條例》,龍門石窟研究院對香山寺再次進行擴建整修,新建了鐘樓、鼓樓、大雄寶殿,整修了天王殿、羅漢殿、步遊道。衣缽塔、乾隆御碑亭、蔣宋別墅等作為歷史文物予以修繕、保留和保護,2011年12月2日,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園管委會對香山寺"蔣宋別墅"進行整體修繕並開館迎賓。

古韻清幽的香山寺,瓊宇互映,綠蔭環抱,法音綿延,極具豐厚的人文內涵。武則天"香山賦詩奪錦袍",白居易籌資重修香山寺,乾隆巡遊香山寺,發生在香山寺裡的這些歷史往事,被歷代達官貴族、文人墨客所讚揚、傳誦。名山名寺名人,相得益彰,香山寺是龍門石窟景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相關焦點

  • 洛陽龍門|淄博-洛陽、龍門石窟、焦作、雲臺山、鄭州、河南博物館
    後來經過協商決定由 淄博 出發去往 洛陽 龍門石窟 ,轉道去 焦作 雲臺山 ,最後由 鄭州 參觀 河南 博物館然後返程。因此,4天的行程大概如下: 第一天: 淄博 —— 洛陽 ,遊覽 龍門石窟 。下午轉車去 焦作 ,再由 焦作 轉車至 雲臺山 。龍門石窟 路線:西山石窟——東山石窟—— 香山寺 ——白園。
  • 走進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洛陽龍門石窟』東山香山寺看了一下「蔣宋別墅」,「乾隆抄寫御碑」,據說香山寺歷史悠久,武則天曾修繕過香山寺;偶爾遊駕香山寺。今天洛陽騎行路上流浪暫時飄過下一站三門峽方向至西安終南山——雲遊山人心開於龍門石窟『盧舍那聖像大佛龕』龍門石窟佛像自然風蝕剝落包括人為損壞已經達到86%之多,石窟分東西線,中間相隔伊洛河;但有幾座橋相連折返迂迴比較方便
  •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旅遊景點和河南洛陽廣化寺旅遊景點遊記
    一、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旅遊景點龍門石窟山清水秀,有溫泉、寺廟、壁龕,龍門山自古以來就被列為洛陽八大風景名勝區。龍門石窟是在沂河兩岸的懸崖峭壁上挖掘出來的,北魏孝文皇帝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都洛陽,於493年左右首次出土。
  • 帶你遊洛陽:龍門石窟——香山寺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香山寺位於香山西坳,與龍門山盧舍那大佛隔河相望。值得一提的是,龍門石窟景區內包含了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園等多個景點,遊客可以憑一票(龍門石窟門票)而遊全園。
  • 龍門石窟,作為中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千年古都的河南洛陽
    我國三大石窟有甘肅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今天來分享,龍門石窟:中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千年古都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被稱為中國三大石窟,是世界石刻藝術的寶庫之一,不要被譽為擁有龍門石窟、97000多個佛像的石刻藝術寶庫。
  • 開啟我的石窟之旅第一站-洛陽龍門石窟
    洛陽龍門石窟是開啟我石窟之旅的第一站,也是我中國四大石窟之行的第一站。去龍門石窟在交通上真的很便利,因為有高鐵直達,坐幾個小時的高鐵就到了洛陽龍門,從高鐵站出來有直達龍門石窟的公交車,我選擇了打車去龍門石窟,車費20元直接送到龍門石窟門口。
  • 洛陽龍門石窟簡介(圖)
    2000年11月,聯合郭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A.D.493年),嗣後歷經西魏、東魏、北齊、隋、唐、五代的營造,從而在這裡行船那嘎了南北長達一公裡、具有兩千餘座窟龕和十萬餘尊造像的石窟遺存。這歷時500多年的營造過程中,包含北魏和盛唐兩個造像的高潮階段。
  • 魚躍龍門,蒙娜麗莎的微笑,探秘洛陽「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距離洛陽市區12公裡。龍門石窟,莫高窟、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龍門石窟位居三大石窟的首位。龍門的來歷:隋煬帝楊廣站在洛陽北面的邙山,隱隱約約望見洛陽南面的伊闕,對他的侍從說,「這不是真龍天子的門戶嗎?古人為什麼不在這裡建都?」一位大臣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於是,就有了隋朝的東京城。東京城的皇宮紫微城的正門,正好對著伊闕,皇宮的人看伊闕,那是大好河山;從伊闕看洛陽,那是皇家紫禁城。從此,伊闕就被稱為龍門。
  • 洛陽龍門石窟佛祖也賣萌,千年前就會剪刀手,日本東大寺仿它而建
    但相比起來,同樣是13朝古都的河南洛陽,就低調許多。洛陽是一座底蘊深厚、名重古今的歷史文化聖城。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歷史上先後有13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是我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都城。
  • 「風景在路上」重遊洛陽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區南面12公裡處,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自古以來,石窟已成為遊洛陽的第一景觀,河南的一張名片。如今重遊此地別有一番感受!
  • 中國四大石窟—-洛陽龍門石窟
    中國有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大同雲岡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是僧侶們在深山隱士修行時居住的場所,建築形式很簡單,一般就是就是一個方亭,中間用柱子支撐,周圍建幾個修行的禪室,窟外為柱廊。
  • 世界文化遺產,四大石窟之一,洛陽龍門石窟遊玩攻略
    談起旅遊啊,我覺得河南洛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前段時間吧,我們一家人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就是去的洛陽,對洛陽的感觸很深。眾所周知,洛陽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那裡有著老君山、大峽谷等等的自然景觀,也有著博物館、國花園等等的人文景觀。
  • 🐴洛陽旅行攻略之龍門石窟避坑指南🏞
    說起洛陽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它是十三朝古都,而官方認可的建首都於洛陽的十三個正統朝代分別是: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然後我問土豆對於洛陽的印象是什麼,他笑眯眯地回復了我三個字:洛陽鏟,我反正是不知道怎麼接了。
  • 河南旅遊景點大全—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北魏孝文帝年間龍門石窟開始鑿建,歷經多個朝代陸續營造400多年,南北長達1公裡,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尊,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
  • 洛陽龍門石窟簡介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城南6公裡處的伊闕峽谷間。由於地處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擬己為「真龍天子」,故又稱「龍門」。龍門自古為險要關隘,交通要衝,向為兵家必爭之地。因山青水秀,環境清幽,氣候宜人,素為文人墨客觀遊勝地。
  • 河南建業擬更名洛陽龍門!
    河南建業擬更名洛陽龍門!當天19點,建業俱樂部發布官方公告:根據中國足協相關規定和要求,經慎重研究決定,「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擬更名為「洛陽龍門足球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由於中國足協關於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新政的出臺,對於建業俱樂部更名一事,實際上大多數河南球迷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當俱樂部的新名稱「洛陽龍門」公布之後,很多球迷都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 一波三折:河南建業更名洛陽龍門或有變數!
    一時間,網上風起雲湧,河南建業更名洛陽龍門被送上熱搜。  在建業官宣河南建業更名洛陽龍門後,河南民生頻道專門到航海體育場外街採訪了幾位(前)建業球迷。一位10年老球迷對著鏡頭,傷心地剪掉球衣:「不要了,不要了。」「昨晚一夜沒睡好,久久不能平復心情。」
  • 洛陽龍門景區榮列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盧舍那大佛笑拈...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文化強省的今天,該景區獲此殊榮,為河南景區和旅遊業發展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在打造文明風景旅遊區的過程中,洛陽龍門風景名勝區有什麼值得借鑑的做法?記者近日對該景區進行採訪。  洛陽龍門風景名勝區獲殊榮  記者從河南省文明辦了解到,在洛陽龍門風景名勝區獲得「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稱號的同時,我省焦作雲臺山風景區、開封龍亭湖風景名勝區獲得「全國創建文明風景旅遊區工作先進單位」稱號。上述稱號是全國開展創建文明景區活動8年來首次命名。  據介紹,1998年,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聯合開展了創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活動。
  • 河南香山寺:真正的觀音文化發祥地,也是漢化觀音菩薩第一道場
    現在我國各地有很多香山寺,如最著名的有北京香山寺、洛陽龍門香山寺等,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香山寺文化現象。北京香山公園內的北京香山寺在眾多的香山寺之中,河南省平頂山市香山寺是建築最早的東土「真香山寺」,也是最早稱香山寺的觀音道場。
  • 洛陽龍門石窟發布申遺二十年來6大重要考古成果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實習生 張倩倩)10月19日下午,龍門石窟保護研究成果發布暨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二十周年學術交流大會在洛陽開幕,發布其二十年來6大重要考古成果。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出席開幕式,全國石窟寺遺產地管理機構,有關科研院所文化遺產、文物保護、考古、歷史,藝術等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參會。開幕式上,龍門石窟研究院院長史家珍發布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二十年6大重要考古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