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新中國成立71周年,與共和國同齡的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也即將邁過71載春秋。為迎接國慶、院慶的喜慶時刻,「致敬大師、致敬未來」北京建院院慶裝置展在南禮士路62號C座辦公樓一層正式拉開序幕。展覽通過文字、圖片、視頻、裝置模型等形式,為員工提供一個多元的建築藝術休閒空間,展現北京建院未來發展藍圖。
·展覽內容·
01
北京設計2030
展覽從「北京建院設計創新行動、張家灣設計小鎮行動、北京市設計城市行動」三個維度層層展開,展現北京建院基於頂層設計需求,探索未來十年的設計發展藍圖和行動綱領。
在三個行動綱領中,北京建院的目標、設計產業範疇、內容構成、成果應用方式有所不同:
北京建院行動綱領:以建築與城市設計為核心,落實北京建院「三步走」發展目標,提出北京建院未來十年的發展目標、方向性行動。
張家灣設計小鎮行動綱領:以建築與城市設計為主引領多種類設計,基於北京建院國際總部建設、致力引領「大設計」,小鎮「設計之都」重要平臺定位,提出發展目標、方向性行動。
北京行動綱領:以全部設計為對象,基於北京建院致力成為代表國家設計力量的國際企業,從所處行業特點提出對「北京設計」品牌豐富完善、「設計之都」建設的創新性行動建議。
02
張家灣設計小鎮
展覽從張家灣、張家灣設計小鎮、北京未來設計園區逐步深入展開,介紹張家灣的歷史背景、上位規劃等方面。規劃突出了藍綠交織、水城共融、文化傳承的城市特色,充分利用周邊良好的生態環境,提升區域綠化水平和公共空間品質,深入挖掘現有工業遺存資源,加強城市設計和精細化引導,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設計小鎮城市風貌。
張家灣設計小鎮核心區目標打造為「設計小鎮、智慧小鎮、活力小鎮」,集聚高端國際化設計企業,繁榮城市和建築科技,推動設計與科技產業融合創新,承載頂尖文化創意活動和科技學術內容,探討一體化創新運營模式,成為北京「設計之都」的基地,智慧活力的網紅打卡地和城市更新的典範。
張家灣設計小鎮
北京未來設計園區作為設計小鎮的先行示範樣板區,在企業入駐、科技應用、數字城市與智慧園區、城市更新、運維管理、文化交流和以建築設計帶動城市與建築科技的產業融合等方面形成多重示範。在改造中保留和植入工業遺產、設計、科技、時尚等元素,先行呈現未來設計院、小鎮運維中心、小鎮城市廣場、全日餐廳、智慧公寓和未來科技之塔六個標誌性節點,成為既有工業遺產改造和運營的典範。
北京未來設計園區
03
南禮士路62號
展覽從「「三軸兩院」園區規劃、智慧運維綜合管理平臺、BIAD之眼思想魔方、C座綠色更新改造、禮士書房文化交流閱讀空間、園區標識設計」6個方面展現了南禮士路62號的文創式更新。在更新過程中,將全方位融入北京建院文創元素,凸顯設計歷史與文脈傳承,致力於將62號院打造為集建築、藝術、歷史、智能、科技、文化共生於一體的當代建築藝術博物館,塑造北京業界網紅打卡地。
「三軸兩院」園區規劃
智慧運維綜合管理平臺
BIAD之眼 思想魔方
C座綠色更新改造
禮士書房文化交流閱讀空間
園區標識設計
04
致敬大師
北側展區展出的是由北京建院「八大總」、四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普利茲克獎得主組成的致敬大師系列海報,搭配瓦西裡會客單椅。通過向大師致敬,學習在他們作品中所展現出的才智、想像力和責任感,以及他們通過建築藝術對人文科學和建築環境所做出的持久而傑出的貢獻,將他們的設計精神不斷傳承。
楊寬麟、楊錫鏐、顧鵬程、朱兆雪、張鎛、張開濟、華攬洪、趙冬日作為北京建院的創始先賢,是北京建院設計品牌老字號的見證者、實踐者和創造者,由他們架起的「國之重器」,成為城市中不可複製的文化「名片」的同時,也告訴業界一個設計院的綜合實力從何而來,「根深」何以「葉茂」。「八大總」猶如一盞盞明燈,照亮並引領著北京建院人健康地走好建築設計的探索、創作、執業和從業之路。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格羅庇烏斯、密斯·凡·德·羅、勒·柯布西耶這四位建築大師留給後輩的不只是一座座傳世的經典建築,更重要的是設計的理念精髓。希望以致敬這四位大師的形式,激勵更多年輕建築師創造出符合時代的建築作品,不斷「走向新建築」。
有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之稱、象徵著「業界最高榮譽」的普利茲克獎自1979年至今,已歷經42屆。不論是「小眾」建築師的流行趨勢,還是「經典」建築師的榮譽加冕;不論巧妙的結構、精美的造型,還是地域文化、人文關懷的表達,普利茲克獎一直持續向世界推廣這些傑出的建築師,並引導人們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大潮流之下追本溯源,重新思考建築的涵義。
瓦西裡會客單椅的設計師馬歇爾·拉尤斯·布勞耶從他的"阿德勒"牌自行車的車把上得到啟發,從而萌發了用鋼管制作家具的設想,1925年設計的第一把鋼管椅子——瓦西裡椅子。其造型輕巧優美,結構單純簡潔,具有很優良的性能,這種新的家具形式很快風行世界。瓦西裡椅子曾被稱作20世紀椅子的象徵,在現代家具設計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由於鋼管家具極具包浩斯最典型的特點,以至於被後人認為是包浩斯的同義詞。
展覽信息
展覽地點:南禮士路62號北京建院C座一層公共空間
總策展人:張宇
執行策展人:王宇、張寒冰
聯合策展人:臧文遠、黃新兵、吳英時、韓慧卿、郭少山
場地空間設計:張晉
內容策劃設計:李小滴、張冰雪、邵偉、劉笑楠、馮辰、趙楠、錢高潔、張然、邊雷、胡祥斌、馬立俊、孫冬喆、張晉、吳懿、鄭楠、史亞赫、徐昊宇、欒鑫垚
展品支持:劉宇光、曾義、亓為正、馮曉紅、何和
來源: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建築設計行業網數字媒體—
「匠人講堂」|院長講堂+築匠名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