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關注」中國百年來發生的重大流感疫情

2020-12-13 每日甘肅

【健康關注】

中國百年來發生的重大流感疫情

阻擊疫情 田蕾 作

甘肅日報特邀撰稿人 王志祿

1918年流感大流行

1918年由H1N1病毒感染所致的西班牙大流感迅速波及全球,估計全球有10億人感染,並因其具有高致死性,流感導致全球4000萬-5000萬人喪生,估算病死率為2%。該流感也波及中國,廣州和上海隨即暴發。這年6月初上海發布了疫情報告和嚴重疫情警報,宣布關閉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同年12月,大流感進一步蔓延到東北各省。據當時報紙記載,其時農村患者以發燒、咳嗽、肌肉疼痛為症狀,數天內死亡。民間將這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疾病稱為「骨痛瘟疫」「五天瘟疫」和「風災」。由於歷史條件和科技水平所限,當年主要採用石灰水噴灑屋頂以預防,只有部分患者可用中藥進行治療。這種流行性傳染病持續至1919年年初,該年6月北洋政府成立了第一個國家公共衛生機構「中央流行病控制司」。據估計當時中國的死亡病例達450萬-950萬人。1918年流感大流行後,英國於1933年分離出第一種流感病毒(H1N1),美國於1935年研製出第一種流感疫苗,並由Taubenbcrger等人測定完成了甲型流感病毒遺傳序列,Tumpey等人使用逆向遺傳技術完成了對病毒的修復。這對當今的分子生物學界來說無疑是一項令人矚目的成就,使得人們開始對流感大流行的起源有了初步的認識。

1957年流感大流行

1957年2月貴州西部發生流感,病源來自野雞,與人類病毒結合,變成H2N2甲型流感。3月傳播到全國許多城市,4月蔓延至中國香港,城市居民成為主要受害者,共計25萬流感病例。5月經東南亞和日本傳播至世界許多國家,被稱為「亞洲流感」。流感於同年12月再次向中國內地襲來,持續至1960年,隨著人體內H2N2病毒特異性抗體水平逐漸增長,以及病毒自身毒力減弱,人群中對此流感病毒的感染率逐漸降低。世界衛生組織稱全球共有200萬人死於此場流感,病死率為0.13%,也成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最嚴重的流感疫情。為了引起公眾重視,衛生部門幾乎每天都在報紙和廣播裡介紹流感常識和應對辦法。很多省份的電影院和劇場關門歇業,人們被告知儘量不要去人多的公共場合以及要做好衛生預防工作,並因確認存在學生群體患病,多個省份政府下令關閉了學校。儘管衛生機構通過報紙和電臺發布了關於預防流感的信息,但對感染者的治療仍受到藥品短缺的限制。1957年下半年,第二次流感大流行再襲中國時,國家成立了中國國家流感中心,領導流感控制工作。

1968年流感大流行

1968年7月香港暴發流行性感冒,累及香港約15%的人口,史稱香港流感。疫情迅速傳播至印度和澳大利亞北部,同年也傳到美國,疫情持續到1969年。雖然,1968年上半年香港已經暴發禽流感,但香港流感實際是A型普通流感,是由H3N2病毒引起的第一次暴發。香港流感類似於1957年的亞洲流感,不同之處在於血凝素蛋白質因為抗原而發生了化學排列改變,可能是亞洲流感使受影響的人群累積了相關的抗體,香港流感比其他的流感致死率相對較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968年-1992年廣東、四川、上海、北京、哈爾濱和青島的門診流感樣症狀病例監測的回顧性報告表明,1968年是中國每年經實驗室確診流感樣症狀病例最多的年份。估計全球病毒最活躍的1968年-1969年感染人數超過了1918年的流感,香港報告4萬-6萬個病例, 佔人口總數的15%,全球有75萬人死亡,美國死亡3.4萬人,英國3萬人感染致死,病死率小於0.1%。相對20世紀其他流感,此次流感為較不致命的大流行性傳染病,而最致命的流感病毒是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

2002年-2003年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SARS

2002年12月初,廣東報告世界首例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病例,並於翌年1月迅速傳播,次經疫源地易感人群外傳至香港地區,再由外籍經貿往來人士轉輸越南。隨後疫情蔓延我國絕大多數省份,並傳至東南亞、美國及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引發全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2003年3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該病命名為SARS,並於2003年8月15日公布最新統計數字,全球累計SARS病例8422例,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因SARS死亡人數919人,病死率近11%。中國內地累計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中國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國臺灣665例,死亡180人。

2003年4月2日,中國政府與世界衛生組織全面合作。同時,決定將SARS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法定傳染病進行管理,並就此建立了全國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絡,國務院還印發施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公布施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通力合作,成功地完成了對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測定。美國科學家宣布繪製出了懷疑與SARS相關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圖。此外,及時劃定疫區,切斷疫情傳播途徑,更大程度地保障公共衛生安全。教育部推遲了全國碩士研究生複試時間,動員外地學生「五一」期間不離校回家,要求北京等地高校學生就地學習和生活,發病人數較多地區的高等學校調整教學和學習方式,部分高校宣布停課,暫停實施當年的五一黃金周,避免疫情擴散。社會各界全力動員,北京市政府啟用小湯山醫院,盡力擴大收治SARS患者。經過半年的艱苦工作,SARS新增病例首現零記錄。

SARS暴發已過17年,儘管導致疫情發生的病原體至今未能完全確定,但無數的科學研究與現實提示良好的飲食起居對於每一個人的健康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相關焦點

  • 今年我國流行的流感是哪種類型?為什麼這類人群是被忽視的流感高危...
    2 新冠疫情常態化期間,流感與新冠會不會「結伴而行」? 馮錄召教授介紹,對於今年流感的防控,強調「多病共防」。如果新冠和流感兩個疫情活動水平都比較高的情況下,合併感染的風險就比較大。但是如果現在像我們國內,新冠疫情是處在一個基本阻斷的情況,偶爾會因為輸入病例或者輸入貨物導致小範圍地區零星散發的情況,同時流感活動水平也比較低,那麼再發生合併感染或者共同感染的風險,整體上是比較低的,相對來說都是小概率事件。
  • 今年我國流行的流感是哪種類型?為什麼這類人群是被忽視的流感高危...
    2 新冠疫情常態化期間,流感與新冠會不會「結伴而行」? 馮錄召教授介紹,對於今年流感的防控,強調「多病共防」。如果新冠和流感兩個疫情活動水平都比較高的情況下,合併感染的風險就比較大。但是如果現在像我們國內,新冠疫情是處在一個基本阻斷的情況,偶爾會因為輸入病例或者輸入貨物導致小範圍地區零星散發的情況,同時流感活動水平也比較低,那麼再發生合併感染或者共同感染的風險,整體上是比較低的,相對來說都是小概率事件。
  • 阿里健康(00241.HK)重大事項點評:布局冬季流感疫苗接種業務,在線...
    機構:華創證券評級:推薦目標價:27.13港元事項:阿里健康近日推出「全家接種流感疫苗」服務,布局冬季流感疫苗接種業務通過阿里 app「醫鹿」及支付寶「流感疫苗」專題頁,可實現在線預約私立醫院流感疫苗接種服務。評論:新冠疫情凸顯網際網路醫療優勢,醫藥電商整體市場規模額增速以及市場潛力料將遠超預期。
  • 日本含氯「空間掃毒器」上線!它曾抗擊過多場重大疫情,放房間就管用~
    馳援武漢的加護靈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氯,是和酒精一樣能有效滅活新型冠狀病毒的「含氯消毒劑」。把它擺在家裡,二氧化氯就會緩緩釋到空氣中,進行消滅病毒、病菌、黴菌的工作。含二氧化氯 有效滅活菌「空間消毒機」重大疫情都有它從今年春節開始,疫情就逐漸開始蔓延。別說武漢人民了,小編住在十八線小山村都覺得走出房門一步,外面的空氣都是「不乾淨」的。
  • |解密流感(8)
    因為它治療的都是重症流感病人,像這樣的聯合給藥,可能需要設計一些隨機對照研究來驗證。這個研究至少給我們帶來一個希望,有可能通過聯合給藥加快病毒清除,來改善病人的結局,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我問,「要是懷疑患者是流感,如何指導患者轉診?」他回答,「囑咐患者去縣醫院。」我問,「你知道縣醫院有藥嗎?」他說,「我也不知道縣醫院有沒有藥。」……其實,即便要轉診也一定要有所了解,轉到有治療藥物的醫院。如果建議轉診的醫院沒有治療藥物,病人病情始終會被耽誤,這是目前許多患者被反覆轉診因而造成可能被延誤治療的現象。
  • 疫情啟示錄:重大疫情發生後潛在輿情風險評估及防範(上)
    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夾雜各類亂象,攪動輿論,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人民在線將結合自身技術優勢和內容優勢,給出「人民解讀」、「人民方案」,推出策劃《疫情啟示錄》,陸續從金融科技助力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區塊鏈技術解決公益信任問題、融媒體中心提升輿論引導效能、重大疫情中如何做好信息的發布、大數據在疫情防控中的應用、重大疫情發生後潛在輿情風險如何評估及防範、重大疫情中的謠言處置機制、重大疫情中的新聞直播的挑戰、
  • 王一民:特殊時期,比新型冠狀病毒更可怕的「疫情」
    ,相信此刻有大量醫護工作者、科學家在殫精竭慮為疫情奉獻假期,奉獻和家人相聚的時光,甚至奉獻健康。 第一大類:千奇百怪的防病毒「秘籍」 燻醋可以殺死冠狀病毒 燻醋的方案自從SARS開始就長期霸佔「防病毒」排行榜前列,經常看到燻醋可以殺死流感,燻醋可以防流感等經典謠言。
  • 【國內外疫情訊息】歐亞多國暴發甲型H1N1流感,關注
    以下幾大段文字,大家看著別煩,小編沒有嚇唬大家的意思,只是想提醒:長假快到了,春節快到了,無論您在家團聚還是外出旅行,都要注意健康。中新網1月27日電  據外媒報導,根據當地衛生部門的統計數據,自上個月以來,俄羅斯至少有50人死於甲型H1N1流感。俄羅斯至少37個地區爆發甲型H1N1流感疫情。
  • 重量級「大咖」蒞臨順德,為健康傳播「支招引路」
    ,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董關鵬,中國通用技術集團通用醫療運營管理部高級經理程實,廣東省中醫院宣傳處處長宋莉萍,健康類新媒體「醫路向前巍子」高巍,健康類新媒體「付虹大夫」付虹,快手政府事務總監韓筱旭等健康傳播領域知名專家學者作主旨演講。
  •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健康中國戰略丨文稿
    一、推進健康中國戰略 (一)什麼是疫情防控常態化 我認為,疫情防控常態化不僅僅是指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會與人類長期共存,更指從2003年「非典」以來,人類面臨的重大傳染病事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頻次在加速,規模和範圍越來越廣泛,
  • 加速一戰終結的西班牙大流感:科學與流感的百年抗爭
    到了5月,流感在中立國西班牙蔓延,尤其是在他們的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也染病以後,西班牙的報紙開始鋪天蓋地的報導流感疫情。這也是為什麼,從美國傳向歐洲大陸的大流感,最終卻以「西班牙流感」這個名字載入歷史。六月,大流感侵襲亞洲,中國和日本、印度、菲律賓等國都被西班牙流感侵襲。
  • 哈哈哈哈哈哈「抗疫鬼才」又雙叒叕被打臉了!
    jpeg被專業團隊打臉:「不聽不聽,世衛念經」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請重視!>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病毒來了!jpeg被瘋狂打臉:「新冠病毒」=「中國病毒」川普推特:中國病毒。
  • 德國潔水:關注飲水健康,致力打造中國健康飲水新標準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國民健康問題引起了國家高度重視。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重大決策部署以來,「堅持預防為主,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成了當下社會關注的焦點。後疫情時代,全國老百姓的健康意識都有了極大提升,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飲水健康再度引發全民關注。
  • 日本「Nippon」還是「Nihon」?爭吵百年竟然要怪中國?
    據專家稱,日本人第一次用「日本」來指代自己的國家時,實際上並沒有讀「Nippon」也不是「Nihon」 ……西元700年左右完成的《日本書紀》沒錯,像戰艦大和或煌大和這種「YAMATO」現在通常寫成「大和」,不過在當時其實是寫成「日本」!接下來卻因為外國的影響……日本派出「遣唐使」跟當時的中國(唐朝)往來。
  • 「關注」冷空氣殺到!感冒、流感和新冠有啥不同,一圖讀懂!
    打疫苗雖然打流感疫苗不能直接預防新冠肺炎,但對防控疫情確實有益處。因為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流感的感染率,減少重症發生率,從而減少流感對新冠疫情防控的幹擾。根據專家建議,今年的流感疫苗要做到應種盡種、有願必種。有什麼苗打什麼苗,不要等。
  • 面對重大疫情人類不能鬆懈
    例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引導的基因測序技術就是這次我國抗擊疫情裡面的利器。人類在靶向療法、愛滋病治療、幹細胞療法、基因療法、醫用機器人等領域不斷進展。  然而,過去30年裡面各種疫情發生的頻度和規模使得我們認識到前方的路途還相當遙遠。例如,按照美國的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發表的報告估計,每年的感冒季節,美國總人口的3%到11%會因流感患病。
  • 高福院士:新冠和流感是人類所面臨的兩個重大挑戰
    中新網10月30日電 隨著秋末冬初的到來,我國的流感疫情也將進入高發期。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範圍內每年因流感導致65萬人死亡,相當於每48秒就有1人因流感而死亡。國家衛健委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全國感染流感病例為3538213例,因流感死亡的人數共計269人。
  • 全球戰「疫」之中國擔當與科技力量
    張文宏教授預計全球疫情會持續1-2年。萬裡尚為鄰,相助無遠近。在全球疫情進入「大流行」的關鍵時刻,中國克服自身困難,向義大利、塞爾維亞等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展現出了大國的道義與擔當。3月27日,騰訊健康新冠疫情模塊國際版開源,支持以地圖和數據統計曲線展現全球疫情統計數據,涵蓋新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治癒數、死亡數等統計維度。這意味著,全球政府機構、醫療機構、媒體和疫情服務開發者都能免費獲得,快速建立自己的疫情查詢服務。
  • 感冒要重視 流感要早治 警惕散發的疫情
    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表示,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常發、多發季,專家分析認為,當前境外疫情加速蔓延,輸入我國的風險逐步加大,預計冬季我國疫情仍將處於零星散發狀態,甚至局部地區有可能發生聚集性疫情。
  • 這部紀錄片揭露疫情的真相,每個人都應該看
    近日來,新冠狀病毒持續牽動著大家的心。確診人數增多、火神山醫院交付使用、醫學科研者發現可能對病毒有效的藥物…每天都持續不斷有新的消息出現在熱搜上,全民支援關注,希望這場疫情儘快成為過去式。努力克服疫情的同時,人們止不住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疫情會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