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經濟網訊(石毅 記者 鍾正有 文/圖)貧困殘疾人是貧困人口中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返貧率最高的特殊困難群體,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困中之困、難中之難、堅中之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德陽市圍繞這一目標持續發力,積極出臺落實各項扶殘助殘政策,各級各部門精準施策將扶貧與扶志(智)相結合,充分調動貧困殘疾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動社會力量合力攻堅,助力貧困殘疾人脫貧。截至目前,全市2.3萬餘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已全部脫貧。
格外關心
殘疾人脫貧有後盾
10月21日,什邡市京什小區愛凱斯全球美容連鎖店,楊洲夫婦正忙著打包客戶網購的護膚品。
「感謝黨委、政府及各級殘聯,按下了我人生的重啟鍵,又敲響了加速鍵」。汶川大地震讓正讀高一的楊洲失去了雙腿,從市縣殘聯幫他康復治療到收穫愛情,再到創辦網店、做微商,直至成為一方勵志明星,一路走來,他深有感慨。
楊洲的成功僅僅是殘疾人脫貧攻堅歷程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德陽市委、市政府將貧困殘疾人脫貧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最重要的課題來推進。2016年,市政府出臺《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實施方案》,在涉殘社會保障、就業創業和生產增收、基本服務供給、文化體育服務、權益保障服務、「量體裁衣」式殘疾人服務等方面做好頂層設計,打出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殘疾人意外傷害保險制度、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和殘疾人五級康復服務體系的建立等一系列組合拳,精準發力殘疾人脫貧攻堅。德陽市殘聯圍繞市委、市政府關於殘疾人脫貧的總體部署,制定了工作要點與多個專題方案,有力推動了工作的落實。
除了政策保障,心理關懷也並未落下。多年來,德陽市各級領導走進貧困殘疾人家中,聽民聲、訪民意、解民困、親民心。從2014年以來,各級領導看望慰問貧困殘疾人3000餘人次……一次次地慰問與走訪,無不體現黨和政府對殘疾人的格外關愛。
精準施策
殘疾人脫貧有希望
秉承人員一個不少、情況一分不差、服務一人不漏的「量體裁衣」式服務理念,德陽市精準施策,推進貧困殘疾人脫貧。
「雖然今年疫情對養殖有一些影響,但總體來說不會比去年差,預計能有4萬元的收入。」 中江縣永興鎮大柏山村村民王立黨在黨和政府的利好政策支持下,在殘聯等部門的一對一幫扶下,走出了人生陰影,過上了舒心的好日子。
幼年時的王立黨因意外導致下肢殘疾,家庭長期貧困,2013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接受系統幫扶。通過縣、鎮殘聯實施的殘疾人居家靈活就業獎補、殘疾人扶貧對象生活補貼、殘疾人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殘聯雞鴨苗發放等各項政策扶助,王立黨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打贏脫貧攻堅戰,重在精準,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盲人按摩業也是其中之一。
2014年,在德陽市殘聯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下,盲人張萬印創辦了德陽市自強職業培訓學校。這所培訓學校的成立,促使上百名盲人學習到生存技能並賴以謀生。如今,「盲張按摩」已然成為德陽市按摩業的一張名片。
德陽盲人按摩業的發展是近年來德陽市積極培育能人,以能人帶活產業發展的做法剪影。2017年以來,全市投入430餘萬元,扶持殘疾人脫貧奔康典型49人,培育「雙創」先進戶257戶、示範基地43個、助殘先進社會組織12個,帶動2000餘名殘疾人就業脫貧。各級各部門採取政策扶持、資金幫扶、愛心關注、技術支持等多種方式,打造「一村一品」,穩固「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已幫助全市500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家庭實現發展增收。
除此之外,德陽市還實現了困難殘疾人生活費補貼全覆蓋,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全覆蓋,貧困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輔助器具、家庭無障礙改造全覆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應救助盡救助,這一系列真金白銀的特惠政策與扶貧普惠政策疊加,鑄就了一道民生「保障網」,讓貧困殘疾人奔康更有盼頭。
扶貧扶志
殘疾人脫貧有動力
在廣漢市南豐鎮七玉村7組,坐在輪椅上的劉家學正在自家的水產養殖基地給泥鰍和青蛙餵食。26歲時他因車禍高位截癱,於2014年被確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幾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劉家學自立自強,走出了人生的陰霾。2015年,廣漢殘聯幫助劉家學申請了1萬元殘疾人創業資金用於泥鰍養殖。2016年,廣漢農業局水產站幫助劉家學實現立體式種養一體化。2017年,在黨委、政府和殘聯、團委等多個部門幫助下,劉家學獲得四川省青年創業促進計劃SYE項目10萬元無息貸款扶持和「一對一」創業指導。2017年,劉家學摘掉了「窮帽子」,成功脫貧。
如今劉家學的養殖基地已達60餘畝,年利潤超50萬元,並為有勞動力的殘疾人和困難戶提供了20餘個工作崗位。2019年5月16日,劉家學作為「全國自強模範」獲獎代表,赴京參加了第六次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
扶貧先扶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17年以來,德陽殘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於殘疾人工作始終,入戶必講、培訓必講、兜底必講,每年開展豐富多彩的勵志演出和法治教育,引導殘疾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通過自身努力不斷開創幸福生活新局面。
像劉家學這樣自立自強的殘疾人在德陽不斷地湧現:殘疾人劉春豔創辦了「春燕手工作坊」,成為省自強模範,市第二屆「敬業奉獻模範」;殘疾人張偉,苦學「皮雕」技術,終於學有所成,成為全市「皮雕」行業的翹楚,其作品暢銷國內外……
近年來,德陽依託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鄉鎮殘聯、「農民夜校」開展農村殘疾人種植養殖技術培訓;依託市、縣兩級就業培訓機構、職業院校、街道、社區開展城鎮殘疾人電子商務、掐絲唐卡等職業技能培訓。2014年以來,全市投入殘疾人就業創業培訓資金1500餘萬元,累計培訓4.3萬餘人次殘疾人;投入6000餘萬元,通過發放種畜、種苗、化肥等物資,幫助3萬餘人次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發展生產。
社會關愛
殘疾人脫貧有力量
除了政策扶持,德陽還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幫助殘疾人脫貧奔小康。
近日,在德陽天(應)和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殘疾職工申慶萬看著手機上工資到帳簡訊,臉上堆滿了笑容。申慶萬和妻子都是殘疾人,家庭極其貧困,考慮到他家裡的困難,德陽天(應)和機械製造有限公司聘用了其已過退休年齡的妻子,讓這個家庭又多了一份收入。此外,公司還多次派人去申萬慶家中慰問,發放困難補助金,如今,申萬慶的日子再也不像曾經那樣「難挨」。
像這樣的社會關愛還很多:香港紅十字會為「5.12」地震致殘人員提供假肢康復服務,援助資金6000餘萬元;德陽電信向殘疾人群體捐贈智能終端、號卡;維達紙業每年為全市貧困殘疾人捐贈護理用品;明門集團為殘疾人捐贈輪椅;深圳頤濟軒公司、德陽市高新醫院、中信合創房產也紛紛獻出愛心……一份又一份的愛心,一次又一次的幫扶,讓貧困殘疾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
市縣殘聯籌集愛心義款時,總有不少社會組織和愛心企業積極響應;組織開展的扶殘助殘志願服務活動中,志願者積極加入,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年10月20日,在中江縣聯合鎮魚井村,德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醫療團隊開展了扶貧義診活動,免費為殘疾人宣講衛生健康知識、提供內科檢查、健康諮詢等服務,理髮師志願者免費為殘疾人提供理髮服務,將社會的關心關愛送到貧困戶和殘疾人身邊。
凝心聚力,決勝小康。今年是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之年,雖然殘疾人脫貧是最大的難點,但在德陽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努力下,在社會各界力量的參與下,全市貧困殘疾人必將步入全面小康,迎接生活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