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江蘇人,大概在我7、8歲的時候,第一次跟隨父母,從江蘇老家來到經公橋鎮的一個小山村生活。從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區,來到開門見山的山區,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一切都很新奇。春天來臨了,很多村民都在河邊拔小竹筍、掐山厥棘,於是我也學著去拔了滿滿一兜的小竹筍回家,剝殼,拍扁,切寸段。。。,母親又割了一大塊曬了一個冬天的土豬臘肉切絲,一起下鍋爆炒,香噴噴的味道撲鼻而來。
等母親剛剛把臘肉炒小筍盛到碗裡,我便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往小嘴裡塞,使勁咀嚼起來,但是還沒嚼兩口,瞬間又「呸呸呸」地吐了出來,「好苦啊」。。。「這麼苦」。。。我喊叫起來。。。
母親一看,也趕快拿起一雙筷子,夾了幾根筍子放進嘴裡嘗嘗,也馬上吐了出來,跟父親說:「是苦的」。。。父母面面相覷,不知所以,因為他們也不懂為啥原因。可惜了一大塊土豬臘肉,一起倒進了餵豬的桶裡。
第二天,父母向老鄉請教,才知道這小竹筍有苦竹筍和水竹筍之分,苦竹筍顧名思義,吃起來是苦的,無法食用,老鄉們都是拔水竹筍回家,加上臘肉一炒,才是真正的美味。
學會了辨別苦竹和水竹的不同,從此以後,我家再也沒吃過苦苦的小竹筍了。
父母現在年事已高,但是每到春季,看到我從山上、水邊,拔了好些小竹筍回來,還總是會說起我小時候吃苦竹筍的事情,大笑不已。
前年春天,我們俱樂部還在開展婺源「百山千村」的活動,在經過一個婺源小村的時候,看到村民一麻袋一麻袋地裝著苦竹筍回家,遂感到驚奇,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經過處理,苦竹筍曬的筍乾,又嫩又鮮美,親愛的朋友,你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