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景拍攝通常包括城市風光夜景、一般風光夜景、「星軌」拍攝和夜景人像等等,但是,更多人關心的是城市風光夜景拍攝的參數設置。
城市風光夜景拍攝的基本特點是,穩定性要求高、景深需求大、曝光時間長、感光度運用低,等等,我們的拍攝設置就應該服從於上述特點進行操作。
第一、三腳架和快門線的使用是前提。
這是第一重要,但是無需多說,因為「地球人都知道」;即便是使用手機拍攝,最好也是配合腳架和遙控器進行;整個拍攝過程中,一般不能移動機位和調整焦距,一旦確定了構圖,就得將鏡頭對焦變換至「手動對焦」狀態以求鎖定。
第二、光圈優先模式下的較大光圈。
使用光圈優先模式拍攝這個很自然,一般需要在5.6向上(指數值更大、光圈更小),以求得到較大的畫面景深;有的時候為求得「星芒」效果,甚至可以達到16或以上;但是也不能無節制地使用小光圈,因為小光圈會帶來更多曝光時間的需求和更高感光度的資源消耗。
第三、較低感光度的運用。
這個毋庸諱言,不管你的相機有多高級,最大的感光度有多高,高感光度引起的畫質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一般安排在100—400左右,最好不要超過。
第四、曝光時間處於「被動」和服從地位。
在確立了需求光圈大小和較低感光度設置的前提下,曝光速度必然會處於較低甚至很低的狀態,一般都在1/8秒到幾秒甚至於二十幾秒以及「極限」時間30秒的區間,只要不超過30秒,相機都能配合完成拍攝;具有豐富拍攝經驗的人,還會使用B門操作,將曝光時間設置成「無限長」,那是後話。
第五、光線條件逐步變暗時適當修整拍攝參數。
隨著拍攝的深入,曝光時間會逐步加大,直至達到30秒而引起「報警」,這種狀態下,就必須對光圈適當放大,或對感光度有所提高,作出一些必要的修整和讓步,保證曝光時間控制在30秒之內。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在這些調整過程中,務必「輕手輕腳」,不能引起機位的移動和焦距的變化。
第六、在天色尚未完全暗黑時拍下「第一張」。
璀璨的燈火,越是進入夜色越是好看,但是,燈火之外的景物和景色,就會由於光線的暗淡而顯得「死黑」而無細節,我們應付的辦法就是,在天色並沒有完全暗黑之前,拍下第一張,以便描寫和反映出一定細節;所謂「夜景非夜拍」,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第七、積累諸多圖片留作「堆棧」合成。
夜景畫面想要依靠一張圖片的單打獨鬥是很難理想的,現在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堆棧合成。
第八、精心完成後期處理和製作。
總之,城市夜景風光片的拍攝是一項綜合、系統、計劃性「工程」,必須早作準備、認真設計、精細操作才能達成目標,不可能「咔嚓」之間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