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是電商的時代,比爾蓋茨曾說過:「21世紀要麼電子商務要麼無商可務「,電商使得商家從線下轉到線上,打破了很多的商業壁壘,減少了商品的流通環節,直接讓利給消費者,這導致了傳統的線下營銷在電商面前被殺得哀鴻遍野,毫無競爭力可言,選擇電子商務,企業可以通過電子商務開拓網際網路更廣闊渠道,拒絕電子商務,只能抱守線下有限的市場,如果競爭對手發力電子商務,那就只有倒閉和業務萎縮的命運,國內電商市場以阿里和京東為主流,近幾年殺入了一匹黑馬—拼多多,以社交電商模式迅速崛起。
貌似國內的電商平臺開始之初都是虧損的,像阿里自1999年創立,經歷了10個年頭的虧損,直到2009年年低,才在張勇的幫助下實現了淘寶的盈利,馬雲的創業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淘寶、天貓也是在「電商紅利期過了」的聲音裡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下來的。
京東成立十多年,連續12年虧損,終於在去年有了淨收入,京東終於跋涉出泥潭摘掉了「虧損大戶」的帽子,連年的虧損,京東還活得挺滋潤,京東的虧損主要是在倉庫建設以及物流發展上面,但京東發展的策略是正確的,投資人正是看重這一點,現在的虧損都是在為以後的發展做準備,等到京東的倉庫都建成了,那京東盈利的高峰期也就要來了。
說到電商就不得不提拼多多,這個主打社交電商的電商平臺崛起速度著實可怕,從2015年成立以來,始終保持著高速增長,三年後憑藉著「拼團砍價」的模式在電商中殺出一條血路,2018年第一季度末,拼多多月用戶達到1.03億,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微信好友請求幫忙砍價,拼多多的迅速崛起與騰訊的幫助也密不可分,微信龐大的流量支持,也是拼多多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在營收方面,拼多多成立3年以來一直在虧損。已經超過13億,而且虧損還在繼續,現在的拼多多急於上市獲得資本加持,但是上市也沒那麼容易,平臺的低質偽劣現象嚴重,深受用戶的詬病,用戶粘性不夠等等這些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電商平臺的興起少不了前期資本的投入,在經歷一段時間的虧損之後,等到平臺體系完備則開始了盈利,像拼多多缺少了時間的積累,平臺運作體系不夠完備,著急上市也體現了拼多多的焦慮,不知道小夥伴有沒有在拼多多上買過東西呢?留言交流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