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特色美食——吃貨的天堂
麻辣燙:是川渝地區最為出名,最有特色的一個地方小吃。傳說中,麻辣燙起源於長江之濱,最初的時候是船工和縴夫一起創造的吃法,後面才慢慢引於陸地上。麻辣燙的精髓之處不在於煮,而在於湯料。最正宗的湯料,它是用七日以上的陳湯或者大骨頭湯慢慢熬製。當日先開始準備調味料,例如,豆瓣醬,幹辣椒,花椒,老薑,大蒜,料酒等等。至於調料嘛,隨著人們不斷對麻辣燙的深入探討,配料也越來愈多了,例如:魚丸,香腸,魚豆腐,鵪鶉蛋,各種各樣的青菜,總之品種繁多,應有盡有。煮也比較方便,一股腦全部下到大骨頭湯裡,等待其煮熟,撈起。撈起後,再取適合自己口味的調料佐之,最後在上面撒上一些芝麻,這樣美味的麻辣燙就成功地出鍋了。
酸辣粉:起源於重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因為其物美價廉,所以深受人們喜愛。酸辣粉主要採用紅薯粉加工而成的,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為「水粉」,就是用紅薯澱粉調製而成的,另外一種是「乾粉」,即加工而成的粉條。法比較簡單,首先將香菜,蔥,蒜,姜切沫,鍋中放油,接著下蔥蒜姜爆炒,緊跟著就要馬上放辣椒麵一起爆炒出香味。出香味後,加入適量的清水,放鹽,味精,白糖,花椒油,陳醋,雞粉等等調料,靜待大火燒開,成酸辣汁備用。這是將煮好的酸辣汁倒入之前已經煮熟的撈出的粉幹裡,撒上香菜就可以食用了。當然,口感視個人喜歡而添加。
擔擔麵:是重慶的風味小吃,據說擔擔麵迄今為止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了。做法也是比較簡單的,在鍋中倒入油,爆炒蔥蒜,然後下之前剁碎的肉餡慢慢炒至均勻。倒入適量的料酒,再加入醬油翻炒。往鍋中倒入豆芽繼續翻炒,直至成熟。將熱油倒入事先準備好的辣椒和芝麻的碗中,攪拌均勻即成為油辣子,然後糖,醋,醬油按比例攪拌均勻。再把醬油放入鍋中,煮開,然後倒入碗裡晾晾,取適量的芝麻將醬油,鹽雞精,花椒粉,蔥碎,蒜碎,油辣子混合攪拌調成料汁,再加一勺麵湯。把煮熟的麵條放入冷水中,可以增加麵條的彈性,然後將麵條倒入料汁中,澆上肉沫,花生碎,香菜。一碗美味的擔擔麵是出鍋啦!
烤腦花:烤腦花也是重慶風靡一時的特色小吃。口感香而不膩,油而不肥。烤腦花的做法稍微有些複雜,一時不注意就破壞口感。首先把拿出一個白白嫩嫩的腦花兒,記住提前把腦花中的血絲給剔除,然後把腦花對半切開,放在小火上慢慢烤制,在即將成熟的時候澆上辣椒油,蔥花,或者其他自己喜歡的調味料,緊接著香噴噴的腦花就成熟了。
陳麻花:陳麻花是重慶市比較出名的傳統特色小吃,出現於清末年間。做法也很簡單。首先準備好麻花胚,然後把胚搓成細長的條狀,然後對摺,繼續搓,一共對摺三次,搓三次,最後放入鍋中油炸,炸至黃色時,撈出。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在麻花上面撒上海苔,芝麻等等調料。
棒棒雞:棒棒雞,有沒有感覺一聽這個名字就有種很棒的感覺,這個小吃與傳統小吃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適應了現代生活的方式,口味獨特多樣,產品組合新穎,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歡。將新鮮的雞肉用清水洗乾淨,再淨泡兩個小時以上,把桂圓的外殼剝掉,然後把果肉留下來備用。把泡好的紅豆,大棗等用大火煮熟,緊接著在其中加入桂圓的果肉,等待水再次沸騰後,在把所有配料包括雞肉放在一起,最後轉火煲60分鐘,之後,棒棒雞便出鍋了。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烹調,例如:麻辣,五香,泡椒等等口味。
怪味胡豆:這個小吃原創於1958年的重慶市北培區,現在已經成為重慶傳統名小吃。做法簡單,把蠶豆用熱水泡一晚上,然後放入鍋中油炸,要重複多遍,等蠶豆差不多可以浮起來時就差不多了,此時在把它撈出來。在鍋裡加水加糖慢慢炒至起泡,緊接著便加入辣椒粉,鹽巴攪拌均勻。最好再把蠶豆倒入,一起攪拌至均勻,儘量用筷子來攪拌,避免蠶豆粘在一起,之後出鍋放涼。吃蠶豆時候可以配點啤酒,味道也是美滋滋的。
今日歌單:舌尖上的中國- 稅子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