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太平河生態景觀帶。記者 侯燕妮攝
3月20日,西鹹新區灃東新城太平河兩岸,亭臺水榭環繞,鳥語花香。走近看,河水清澈見底,水草搖曳。經過3年治理,太平河已經成為美麗的生態景觀帶。
水,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屆「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三屆「中國水周」。我國紀念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主題為「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在此之際,我們走近太平河,探秘它的治理之路。
雖然稱之為「河」,實際上太平河並不是自然形成的河流,而是一條人工排汙渠。從西安市第七汙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排水以每天14萬立方米的流量注入太平河,加之沿河兩岸的企業和居民生活雨汙水排放,久而久之,這裡汙水橫流、惡臭陣陣,人們避之不及。
灃東新城緊靠西安城區,轄區水系發達,北臨渭河,西靠灃河,東依皂河,南擁昆明池。同時,還有太平河自南向北橫穿灃東新城行政區域中心,全長24.9公裡,可謂因水而生,依水而興。加強生態水環境治理,已經成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提升城市經濟發展軟環境的重要抓手。
2017年初,一場針對太平河的「鐵腕」治汙工程拉開序幕。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汙水排放問題,灃東新城對沿河285個排汙口進行了封堵,在河道兩岸鋪設截汙管道收集沿線汙水,統一輸送至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實現水質淨化達標排放。
汙染源解決了,如何快速提高河水水質就是當務之急。灃東新城採取水生態修復的辦法,設計水生植物、動物及微生態系統功能群形成健康的親水型水生態系統,通過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去除水體中的汙染物,實現對河水的高效淨化。
在規劃治理過程中,灃東新城還在兩岸建設亭臺水榭,凌空的木質廊道為人們提供了親水、近水的平臺。現在,太平河已經是一個美麗的生態景觀帶,也成為周邊村民遊玩賞景的好去處。
「我們正在建設一個水質提升站,未來3至5年中,太平河將承擔更重要的歷史使命,除了容納西安市第七汙水處理廠的排水,還要容納西安市第六汙水處理廠和灃東汙水廠的排水,還有昆明池的退水,最大排放量將達到154萬立方米。」陝西灃渭水務公司總經理曹曉濤告訴記者,確保太平河水體環境長期優良穩定,是一項持久戰。
為了鞏固生態治理成果、惠及村民,灃東新城建立了一支由7位貧困群眾組成的市民巡河隊伍,配備有自行車等,每天在負責的河段巡查。如有偷排、倒垃圾、河道擁堵等現象,這些市民河長可即時通過手機微信群上報,再由陝西灃渭水務公司的工作人員快速處理。
在西鹹新區和灃東新城兩級管委會的共同努力下,太平河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取得長足進展,水質已經實現徹底「逆轉」。其中, 2017年4月入境時,太平河的化學需氧量為44mg/L, 2020年1月出境時為21mg/L;同時,氨氮含量從5.76mg/L降至0.94mg/L。
「化學需氧量是水質監測中必不可少的檢測項目,也是水質汙染重要的指標。化學需氧量越小,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汙染越小。」曹曉濤說,每一個指標的微小變化,背後都付出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
經過處理後的太平河水,將流入皂河,再匯入渭河,最終再次進入大自然的水循環中,開始新的旅程。
「治水是個全民工程、系統工程,要讓節水用水、愛護水環境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曹曉濤說。記者 侯燕妮
記者手記
咬緊牙關 「鐵腕」治河
王睿 侯燕妮
作為一條人工排汙渠,太平河曾經很不「太平」。
太平河是西安市城市排水系統中皂河排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汙水處理廠的排水、原來沿河兩岸造紙企業的排水、居民生活的汙水等城市排水是它的水源之一。曾經,它是城市水汙染的一個見證。
作為環境治理的重要部分,只有咬緊牙關,邁過汙染防治和環境治理的坎,才能讓這些河流恢復應有的面貌。從制度到行動,從物資到人力,守護太平河的治汙行動3年不動搖、不鬆勁:汙染,絕不開口子;水體,科學修復淨化;管理,發動群眾監督……
「鐵腕」治河,最終使太平河成為鋼筋水泥城市中的一個「柔軟」存在,成為皂河、渭河等河流的一個補水來源,匯入大自然的「合唱」中。
太平河的轉變再一次證明: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僅能讓河流重生,更能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
編輯: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