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集聚7000餘家影視企業,上海邁向全球影視創製中心!

2020-12-17 上海發布

在全球影視行業低迷之際,上海正在加速建設全球影視創製中心的步伐。目前,上海已集聚7000多家影視企業,覆蓋產業鏈日趨完善,同時,在培養影視人才方面更注重與產業對接,助一批全國影視企業實訓項目落戶上海。工業體系與人才機制「雙驅動」如何發力?「上海出品」又該怎樣打造?來看文匯報的報導↓

6月,華策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正式開工,投資近百億元;7月,騰訊雲啟智慧影視產業基地正式落地,背靠總投資450億元的騰訊長三角人工智慧超算中心。全球影視行業低迷中,為什麼上海能在逆勢裡以昂揚之姿吸引關注?

2018年,《關於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發布,使得上海這座原本就站在中國影視產業高地的城市,加速了建設全球影視創製中心的步伐。

三年來,上海抓住創作這個「牛鼻子」,把「上海出品」做成品牌。在上海影視創作的新高地上,人們被上海出品的佳作溫暖著:去年,電影《地久天長》在柏林代表上海摘下最佳男女演員銀熊獎;今年,影視產業逐步復甦時,獻禮建黨百年的《1921》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前舉行了開機儀式,為市場注入第一股暖流的《第一次的離別》《蕎麥瘋長》等也都是「上海出品」。

三年來,上海以科技影都為引擎謀求變革,引企引智,打造上海影視的工業體系和人才培養兩個閉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僅松江區就新引進了影視企業549家,同比增長124.08%。目前,上海已集聚7000多家影視企業,覆蓋產業鏈日趨完善。同時,上海在培養影視青年人才方面注重與產業的對接,既鼓勵電影院校創新人才培育模式,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開發一些實操性較強的人才孵化項目,也鼓勵各影視企業推出人才實訓項目,通過電影拍攝實訓等方式培養青年電影人才,迎來一批全國影視企業實訓項目落戶上海。

工業體系與人才機制「雙驅動」,上海建設全球影視創製中心的步履四季不停。

「上海磁場」緊扣工業需求,以科技撬動的產業升級風景正當好

順應全球電影產業的變局,《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全面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能級,推進全球影視創製中心建設。

一方面,創建更為完備的工業化體系,始終是上海接入國際頂尖影視製作產業的一把鑰匙。另一方面,新技術新模式催生的產業變革,使得5G、虛擬實境、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化網際網路技術成為推動電影產業轉型升級的驅動力。

變局之中,上海於2017年提出科技影都策劃,2019年推出總體發展概念,明確了「科創芯、世界窗」的異質雙核發展理念。目的就是圍繞打造工業體系閉環,完善產業布局,彌補產業短板,希望將上海科技影都建成後期製作能力、高科技製作能力突出的一流影視基地,帶動全球優質影視企業集聚上海。與此並行的是,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持續引進世界一流師資,與頂尖的工業緊密對接,專門培養後期製作所需要的技術人才。

今年6月10日,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開工儀式上,華策集團表示,作為上海科技影都第一個正式開工的重大標杆項目,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某種程度上承擔著「打樣」的功能。包括中視儒意、昊浦影視基地、1905國際數娛影視產業園、星空綜藝影視製作研發基地等,都關注著華策的項目,不久的將來,這些企業、基地等,都將是同在上海科技影都的左鄰右舍,企業家們在彼此的規劃中考量「高科技」與「工業化」的核心實力。

這種「科技含量」在7月26日更進一步。那天,騰訊雲啟智慧影視產業基地宣告落戶車墩,這是騰訊雲與松江戰略性合作的其中一步落子,也是《關於加快G60科創走廊松江科技影都影視產業人才高地建設的實施辦法》的政策獲得了溢出效應。依託騰訊的網際網路基因與超級計算平臺,上海科技影都將擁有國內第一個專屬「智慧影視」的產業基地。在那裡,雲剪輯、雲製片、雲端渲染都將成為可能。

「1」已從圖紙逐步走向現實。「3」 和「X」也在三年間不斷變厚。

追求「更智慧」的同時,上海在持續拓展產業服務鏈。上海市影視版權服務中心於去年底掛牌,今年上半年已完成了200多次版權服務。此外,科技影都探索「完片擔保」等模式,為投資人和製片商提供金融服務保障;上海大學溫哥華電影學院運用大數據、多維度監測等手段,建立影視產業競爭力指數發布體系,提升影視企業科學量化決策水平。正像趙依芳所說,「上海,懂影視、懂產業,政府職能部分服務更高效,這比簡單的經濟鼓勵對企業更為重要」。

而在松江之外,靜安環上大國際影視產業園區,圍繞影視動漫電競產業集聚區的目標,目前已引進影視企業約280家;浦東國際影視產業園共享空間開放,首批聚集了20多家中國影視後期產業龍頭企業落戶,將成為中國影視後期共享製作基地、中國影視後期數字的人才中心、中國影視數字資產交易平臺。普陀區充分依託上海科技金融產業集聚區資源優勢,已吸引了130餘家影視企業,尤以電影發行類和 「網際網路+」為特點。

「1」個大型高科技影視基地;「3」包括人才孵化、影視製作投資、影視取景拍攝三類服務功能區,涵蓋諸多高校與設置機構「產學研用」一體化布局;「X」個散布在全市的影視資源——緊扣工業需求,以科技撬動的產業升級,風景這邊獨好。

機制護航,從人才、劇本等入手打造「上海出品」一樹繁花

入圍上影節亞洲新人官方推選名單的《蕎麥瘋長》即將上映。該片的誕生經歷了幾番波折,導演兼編劇徐展雄說,「困頓時,我們這支影視新力量有幸被鼓勵、被善待」。出品方翻來覆去間,是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的劇本扶持,幫他們確立了信心;拍攝過程中,是上海影視攝製服務機構幫著協調許多超預期的難題。

如業內所感,上海大力推進影視產業發展,有著久久之功。2014年,市委宣傳部、市文廣局等九部門共同發布《關於促進上海電影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2017年 「文創50條」 出爐;2018年《關於全力打響 「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發布……一系列政策引領創作導向、優化分配機制、發揮槓桿作用,上海的製片主體、影視作品、人才梯隊、創作環境才愈顯規模、日益精進。

三年來,上海在落戶影視企業數量、製片備案出品數量、電影票房等硬指標都有顯著增長:目前,上海已集聚7000多家影視企業,佔全國總量三分之一;上海是全國最重要的票倉城市,2018年的「上海出品」票房還突破了百億元;全市共有影院近400家,2019年的票房、銀幕數等市場指標均為全國城市第一。上海也是全國僅次於北京的重要製片基地,每年上海電影產量超過100部。

數字之外,業界具有影響力的製作公司與發行主體先後落子上海;時光坐標、生動數碼等高科技後期製作公司帶著亞洲首屈一指的混音棚、製作基地落戶上海;黃建新、張一白、王小帥、管虎、徐崢、陸川、寧浩、黃渤、大鵬等一批名導或知名電影人也紛紛帶著項目來到上海。打著上海烙印的作品裡,既有在競爭激烈的檔期裡奪取市場關注的《攀登者》和《飛馳人生》,也有在「五個一工程」、柏林電影節、金雞獎等有所斬獲的《我不是藥神》《地久天長》《七月與安生》等。電視劇的 「上海出品」中,《大江大河》《小歡喜》《特赦1959》等都是堪稱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品質佳作。

有了成績,上海更著眼未來。在青年人才培養方面注重與產業的對接。一方面,鼓勵本市電影院校創新人才培育模式,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開發一些實操性較強的人才孵化項目。這兩年,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南加大文化創意產業學院合作電影大師工作坊培訓班,上科大與美國南加大共同推出影視短期培訓項目等。另一方面,鼓勵各影視企業推出人才實訓項目,通過電影拍攝實訓等方式培養青年電影人才。現在全國影視企業實訓項目有不少落戶上海,這些影視企業的「項目+人才」培育計劃對未來電影發展可謂意義非凡。

機制護航,從人才、劇本等入手,上海影視不只滿足於建造獨棟高樓,而是期望培育「上海出品」的一樹繁花。

來源:文匯報(王彥)

編輯:陳庚

相關焦點

  • 上海:擦亮「上海電影」金字招牌 建設全球影視創製中心
    新華社上海5月10日電題:上海:擦亮「上海電影」金字招牌 建設全球影視創製中心新華社記者許曉青、黃揚已成功舉辦20屆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去年度過60歲生日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等「上海電影」金字招牌,10日集中亮相於此間舉辦的首屆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
  • 「提示」總面積60.58平方公裡!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項目今天啟動
    詳↓6月10日,上海科技影都·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項目啟動並在松江開工, G60科創走廊影視文化產業基金戰略合作籤約同時舉行。上海科技影都選址松江南部新城,總面積60.58平方公裡,堅持「科創芯」、「世界窗」異質雙核發展理念,在全區範圍內形成「雙核驅動、四片聯動、八點帶動」的發展格局。
  • 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項目的背後,為什麼是華策?為什麼是上海松江?
    趙依芳很驕傲,如今的華策涵蓋電視劇、電影、綜藝、動漫等領域,覆蓋影視文創、影視教育、影視衍生產業並走向世界。華策已成長為覆蓋全球近200個國家地區的中國影視內容龍頭企業。華策影視董事、杭州大策投資集團總裁夏欣才說:「我們感到,外部環境不管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波折,滿足觀眾對精神產品越來越挑剔的美好追求,永遠是剛需。」
  • 騰訊雲啟智慧影視產業基地落戶松江區,助力上海影視科技雙翼齊飛
    早在2017年,上海就明確了要打造「1+3+x」發展格局,建設松江大型高科技影視基地,構建三類有特色的影視攝製服務功能集聚區,統籌拍攝和製作工作室資源,加強溝通聯動,形成互補、協調發展的整體格局。2019年6月,《松江區關於促進上海科技影都影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松江16條政策」)發布。
  • 浙江: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成立
    原標題:為建設「重要窗口」增添影視文化的絢麗色彩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成立6月21日下午,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成立大會暨授牌儀式在東陽舉行。這幾年,橫店充分發揮先發優勢、基地優勢、政策優勢和服務優勢,著力在基地化建設、產業化集聚、專業化服務、社會化帶動、全域化發展等方面下功夫,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實景拍攝基地,形成密集的影視產業集群,構建完善的影視產業服務機制。
  • 多家頭部影視企業共同倡議:爭當文化強國建設排頭兵
    12月10日,橫店影視產業協會在浙江國際影視中心召開年會。華誼兄弟、博納影業、唐德影視、新麗傳媒、正午陽光等30餘家國內頭部影視企業共同倡議:「勇擔歷史使命,爭當文化強國建設排頭兵」。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中共東陽市委書記傅顯明致辭。浙江廣電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華宣飛致辭。橫店影視產業協會會長王中磊宣讀倡議書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東陽市政府等相關單位出席會議。
  • 浙江日報丨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相關負責人朱國強——「搭好...
    他注意到省委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到「實施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點名」要「以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為龍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影視文化創新中心」。「建議極大地鼓勵了集聚區的工作推進。這是省裡對我們的信任,也是艱巨的任務。」
  • 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市場吸引全球各領域313家展商
    十天盛會,這一平臺上釋放的信號卻指向了上海電影產業的四時步履。藉助電影節的節展效應,充分挖掘電影節的溢出效應,上海正以日漸完善的全產業鏈謀篇布局,為中國電影從大國邁向強國持續助力。借節展效應,圍繞打造全球影視創製中心逐漸形成產業鏈閉環自從「文創50條」、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等頂層設計提出,打造全球影視創製中心就寫在了上海電影產業發展備忘錄的「置頂位置」。在業界看來,這一目標的達成離不開兩方面成績:優秀的電影作品,完成全產業鏈閉環的布局。
  • 為橫店影視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夯基強鏈 首屆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博覽會...
    為橫店影視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夯基強鏈 首屆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博覽會開幕源稿:東陽市融媒體中心 |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02日 10:03:46 | 作者:陳勇 攝影 胡揚輝 | 編輯:劉海傑  10月31日上午,首屆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博覽會在橫店會展中心開幕。
  • 一業興百業旺,小小服務窗口見證上海影視激活新一代消費
    那年秋天,上海九部門聯合發文,希望重塑中國電影發祥地的風採,其中一個具體抓手,就落在了上海市影視攝製服務機構。如今,納入「上海影視拍攝推薦取景地」名錄的,要麼能體現上海的歷史人文情懷,如上海大世界、上海歷史博物館,要麼能體現上海的市民文化傳承,如各類公館、洋房,或者還能彰顯上海的國際化大都市風貌,如上海中心、上海大都會遊艇公司等。
  • 相城打造影視「夢工廠」 2020長三角影視產業峰會舉行
    (見習記者吳皓亮)昨天,「水墨江南的光影歷程」——2020長三角影視產業峰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現場,海內外影視業知名專家學者、影視製作人、導演、演員齊聚一堂共話相城影視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奏響長三角影視產業發展最強音,助推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 總投資近百億元,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今開工,上海科技影都版圖再上新
    6月10日上午十時許,上海科技影都·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開工儀式舉行,來自於全球、全國影視文創產業的嘉賓共100多人參加了動工儀式。這一項目落地上海市松江區,是上海科技影都版圖的最新一塊,項目建設方為華策影視母公司大策集團和中國南山集團。  開工儀式上,上海科技影都·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項目戰略籤約8家。
  • 蘇州相城以會為媒打造影視產業發展集聚高地
    新民晚報訊(記者 唐聞宜 通訊員 黃梅)為有效整合長三角影視產業優質資源,拓展中日影視產業交流渠道,助力相城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影視產業發展集聚高地。今天下午,「水墨江南的光影歷程」——2020長三角影視產業峰會在滬舉行。
  • 總投資近百億,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項目在松啟動
    6月10日,上海科技影都·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項目開工儀式及G60科創走廊影視文化產業基金戰略合作籤約在松江舉行。
  • 上海電視節丨聽他們說,上海憑什麼吸引好項目、好人才?
    過去一年,影視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對於正在建設全球影視創製中心、鞏固國內網絡文化龍頭地位的上海而言,是靠什麼吸引了好項目、好人才?今年上海累計受理287部規劃備案項目,審核通過並已拿到規劃備案號的有78部。上海正在努力有更多更好的網際網路影視作品落戶上海。建設全球影視創製中心是重中之重2017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上海文創50條」),明確提出要建設全球影視創製中心。
  • 16家影視企業落戶上海浦東,包括《哪吒》後期製作公司等
    「一帶一路」電影周在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啟動,16家「一帶一路」意向合作企業及落戶度假區重點企業籤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金融企業,華為、視覺中國、字節跳動等科技及網際網路企業,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院等高校,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聯盟與共享空間籤署了合作共建框架協議。
  • 無中生有的影視旅遊 方興未艾的文化經濟
    從偶然到必然 建起全球最大影視實景拍攝基地昔日名不見經傳的橫店,在農村經濟改革中通過興辦鄉鎮工業、組建橫店集團,走出了幾千年的農耕文化軌跡,較好地解決了「三農」問題。橫店作為中國影視文化產業的龍頭基地,建成全球最大的影視實景拍攝基地,構建從影視基地、影視服務、影視娛樂到院線影城、影視製作、影視教育的產業鏈,贏得「中國影視夢工廠」的美譽, 踐行著中國文化自信、文化繁榮、文化高質量發展的理念。
  • 一帶一路影視「朋友圈」又擴容了 上海浦東國際影視產業園共享空間揭牌運營
    上海浦東國際影視產業園共享空間7月29日正式揭牌運營。上海電影之都建設再添新空間。這是當天啟動的第三屆「一帶一路電影周」的又一成果。浦東國際影視產業園共享空間因此應運而生。「一帶一路電影周」作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重要活動,由上海電影局和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合作舉辦。自2018年以來,截至今年7月,已有44個國家的50個機構加入「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通過連續三年的電影周,為度假區導入了大量的電影產業資源,目前已有50多家電影後期製作及電影產業關聯企業入駐度假區。
  • 「人文」添底蘊,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人文」添底蘊,打響上海文化品牌!落實人文松江建設,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十四五期間,松江將建成「二陸讀書臺」等文化地標,編纂「一典六史」,厚植「上海之根」歷史文化底蘊。
  • 揚州擬設影視產業集聚區 政策紅利疊加或達千萬
    (2)品牌聚力,以期形成影視全產業鏈集聚。項目規劃業態涵蓋劇本創作研發、前期籌備、外景拍攝、前期製作、後期製作、後產品開發、影視文化旅遊等全產業鏈。整合完成後,將向基地內的劇組提供影視拍攝所需的揚州市及周邊區域內的風景名勝區(旅遊景區)、古建築、荒山林地、山塘水庫(非飲用水源保護區域)以及居民小區、辦公樓、公寓樓、城市景觀帶、休閒廣場、文化禮堂、廠區庫區、村落農場、農家樂、廠區車間、賓館飯店、購物中心、超市、醫院、學校、咖啡屋、茶樓等各類場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