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天下茶都茶業集團有限公司是註冊於臨翔區的民營企業,公司源於2016年3月24日註冊的雲南裕元祥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6年以來,公司以南美坡腳茶莊園建設為起點,先後建設了璋珍茶廠、衛平茶廠、娜罕茶廠、南糯茶廠、永平茶廠、多依茶廠、明子茶廠、曼啟茶廠、螞蟻堆茶廠、曼啟養殖場等10個茶葉加工廠和1個生態茶地雞養殖場。
為主打「臨滄牌」、推廣「臨滄味」,全力推動臨茶出省、臨茶出國,進一步提高臨滄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區域性知名品牌,助力精準扶貧,公司按照「植根臨滄、致力扶貧、繼承傳統、科技驅動、著眼全球」的發展理念,推出了普洱生茶、紅茶、白茶、花茶、綠茶和純造普洱(熟茶)六大系列產品。但由於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加工水平低下、與市場搭接的程度不夠緊密等原因,臨滄茶資源優勢並未形成經濟優勢,許多擁有豐富茶資源的自然村、行政村依然處在貧困線之下。結合精準扶貧的相關要求,公司本著「企業根基與山區人民同在,團隊情感與茶農鄉親相依」的經營理念,把謀求企業發展與牽手貧困茶農致富為主攻方向。
公司前身(雲南裕元祥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中國銀行合建璋珍茶廠,共同推出「歲月同行」系列扶貧茶,產品銷售收入的7%捐助邦東鄉璋珍村,專項用於精準扶貧、產業培植、貧困戶救助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2017年6月8日,公司正式籤約中國銀行總行,投資1.7億元打造的針對精準扶貧的「公益中國、善源聯盟」平臺,產品正式入駐中行平臺,面向所有聯盟成員、中行30萬員工和全球600萬VIP客戶銷售。與此同時,中國銀行正式與臨翔區籤約,幫助臨翔區開發建設「公益臨翔」平臺,運行成熟後接入中行平臺系統,讓臨翔區針對精準扶貧的公益產品進入該平臺銷售。
華中科技大學是掛鈎幫扶臨翔區的高校,依託臨翔區茶葉資源優勢,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就提升和助推臨滄茶產業進行了緊密合作,推出臨滄「心手相牽」系列扶貧茶。自2016年11月底啟動以來,通過該系列已捐入臨翔區扶貧辦扶貧專戶60餘萬元。借力華中科技大學的科技資源,聯手研發高品質潔淨熟普,通過導入生物科技技術和新型發酵工藝,改變傳統普洱熟茶衛生標準低、理化指標可控程度差的問題,使普洱茶的保健作用更加符合大健康理念。目前在貧困山區大量可採的口感略差、附加值較低的小樹茶和臺地茶,通過新技術的運用,經濟價值得到質的飛躍。為此,公司對該項生物科技技術申請了專利,央視進行了報導。公司抓住這一機遇,以現代生物科技技術為支撐,努力整合臺地茶資源、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2017年以來,公司根據區委、政府的產業布局規劃,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現已建成10個扶貧茶葉加工廠(配備9條普洱茶生產線、3條自動紅茶生產線)。村集體採用上級補助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項目資金和村集體茶園、資產入股公司茶廠,茶廠每年無論盈虧均給予村集體定額分紅。公司的10個村集體經濟扶貧茶廠共輻射臨翔區6個鄉(鎮)31個行政村,惠及茶農17603戶6786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707戶18770人)。公司作為村集體經濟項目主體,累計每年給予村集體經濟分紅200萬元以上,解決了村集體無收入的現狀。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公司在茶葉銷售後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作為二次分紅給當地合作社及農戶。公司通過與合作社籤訂茶葉收購協議,同時配備了臨滄第一臺鮮葉農殘快速檢測設備,有效保障茶葉原料的質量。在原料質量大幅提升的前提下,公司以高於市場10%的價格進行收購,促進農戶茶葉收入增加。公司優先吸納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到企業務工,保障其勞務收入增加。通過以上措施,有效破解了村集體經濟發展難、貧困群眾增收難、產業發展壯大難等問題。
在今後發展中,公司將以茶葉生產加工為主線,切實把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種植等相關產業作為助農增收的重要舉措。現已完成觀光型生產車間、體驗製作、客棧、食用玫瑰花種植、觀光棧道等建設內容。其中玫瑰花種植300畝,企業種植40畝,引導當地農戶種植260畝,已初步形成「茶山花海」的文化景觀,後期將擴建至450畝。「可看、可吃、可加工」的發展模式融產品生產和手工制茶體驗、旅遊觀光為一體,進一步豐富了旅遊內容,擴大了旅遊周邊產品銷售,提升了旅遊服務質量,促進了當地相關產業發展,幫助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記者/馬雲梅
編輯/宮 明
審核/楊晶晶
溫馨提示:如轉載請註明「今日臨滄」
更多新聞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