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癌細胞提前誘導免疫細胞存儲脂質,幫助自己肺轉移

2020-12-10 澎湃新聞

未雨綢繆,癌細胞提前誘導免疫細胞存儲脂質,幫助自己肺轉移

2020-09-22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轉移是腫瘤疾病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肺是實體瘤最常見的轉移器官之一。對於腫瘤細胞來說,必須要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在肺部立足腳跟,發展壯大。新轉移到肺部的腫瘤細胞面臨很多生存壓力,例如如何逃避免疫細胞的追殺和如何在陌生環境下攝取能量存活下來。

一般認為,腫瘤組織在轉移到肺部之前,會對肺部環境進行改造,削弱殺傷性T細胞和自然殺傷(NK)細胞的活性,形成一個免疫抑制的微環境,從而使轉移過去的腫瘤細胞免於被殺傷。而目前對腫瘤細胞攝取能量的問題還所知甚少,那麼,千裡迢迢到達肺部的腫瘤細胞是如何解決吃飯問題呢?

2020年9月21日,美國傑克遜實驗室任光文課題組在 Nature Immunology 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Lung mesenchymal cells elicit lipid storage in neutrophils that fuel breast cancer lung metastasis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提出,腫瘤細胞在未轉移前,會誘導中性粒細胞在肺部浸潤並且儲存大量脂質,一旦腫瘤細胞轉移到肺,這些脂質作為儲備的「糧草」能夠被腫瘤細胞利用,促進其定植和生長。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利用小鼠乳腺癌模型發現,從轉移前階段開始,骨髓來源的中性粒細胞在浸潤到肺部後有大量脂質積聚。這種脂質不是中性粒細胞固有的,而是到達肺部後由CD140a+間充質細胞誘導產生的。

分子機制上,肺部間充質細胞顯著上調中性粒細胞脂滴相關基因,包括Hilpda、Cidec和G0s2的表達。這些上調的甘油三酯酶(ATGL)抑制因子反過來抑制ATGL的酶活性,導致肺部中性粒細胞中甘油三酯的累積。

中性粒細胞特異性敲除Atgl增強了細胞的脂質積累,並顯著促進體內乳腺癌肺轉移。相反,中性粒細胞中敲除Hilpda基因減少了脂質儲存,並顯著抑制乳腺腫瘤的轉移定植。

進一步體外和體內的實驗證明,腫瘤細胞通過胞吞-溶酶體途徑,吞噬來源於中性粒細胞的富含脂質的的囊泡,從而獲得更高的增殖能力。最後,在小鼠乳腺癌轉移模型中,脂質轉運(胞吞作用)的抑制劑可顯著抑制腫瘤的轉移定植。

這項研究報導了預轉移微環境中的免疫細胞(中性粒細胞)可作為腫瘤細胞能量供應源這一新功能,為乳腺癌肺轉移的臨床幹預提供新的靶點。

李培山(現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和魯明(現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研究員)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任光文為該論文通訊作者。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0-0783-5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化療的有效代替,致死癌細胞並保護健康細胞
    化療的有效代替,致死癌細胞並保護健康細胞 2020-12-23 1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陳根:化療的有效代替,致死癌細胞並保護健康細胞
    事實上,除了免疫治療,放療和化療依舊是對抗癌症最有效的方法。但同時,許多用於治療癌症的化療藥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這種療法會讓健康的細胞也受到影響,導致人感到噁心和疼痛。這也促使人們尋找替代目前治療大多數癌症的合成藥物的有效替代品。
  • 魚蛋白概念有望受青睞 或可抑制癌細胞轉移
    如今,美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魚蛋白食品可以有效抑制癌症細胞的轉移,這無疑將魚蛋白的實用價值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從太平洋鱈魚提取的一種肽或蛋白可抑制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症的擴散。此項臨床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絡版上。
  • 科學家成功繪製出人類癌細胞系的轉移圖譜!
    2020年1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A metastasis map of human cancer cell lin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Broad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成功繪製出了人類癌細胞系的轉移圖譜,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闡明癌症的轉移機制並開發出有效預防癌症轉移及癌症治療的新型療法
  • 免疫太強也是罪過!細胞療法的另一種應用:誘導免疫耐受
    治療自身免疫病可以借鑑腫瘤細胞如何免疫逃逸,治療腫瘤可以借鑑自身免疫以打破對「良民證「的免疫耐受。自身免疫病,器官移植、超敏反應等引起的過度炎症反應可能威脅患者生命,恢復免疫耐受(針對自身抗原或誘導對特定抗原)很有意義。依靠傳統藥物誘導好像不大行,那麼細胞療法呢?風靡全球的細胞療法已取得了革命性突破,尤其是CAR-T細胞治療血液腫瘤。
  • 張志斌/劉志博/邵峰等揭示細胞焦亡在腫瘤免疫方面的全新功能
    與免疫沉默的細胞凋亡(Apoptosis)不同,細胞焦亡以細胞膜破裂為特徵,諸多細胞因子和危險信號分子在細胞焦亡中被釋放,激活免疫系統,導致炎症反應。在檢測的22個突變中,大部份突變降低了GSDME誘導的細胞焦亡,進一步暗示GSDME可能參與腫瘤抑制。之後作者通過四種小鼠腫瘤模型,直接證明了癌細胞內GSDME的表達能夠顯著抑制小鼠體內腫瘤的生長。
  • 患者想知道:什麼是癌細胞的浸潤和轉移?我也會轉移嗎?
    我們經常看到檢查報告中會出現這樣一個詞語:浸潤和轉移,讓我們不知其所以雲!事實上:癌細胞的浸潤轉移往往就是惡性腫瘤最重要的特徵,這也是臨床上那麼多治療腫瘤患者失敗和導致其死亡最主要的原因!那麼到底什麼是癌細胞的浸潤和轉移呢?事實上,浸潤和轉移是癌細胞兩種不同的病理過程。
  • 首張不同癌症人體轉移圖問世 發表在《自然》雜誌
    研究團隊將與500個人類癌細胞系轉移相關的特徵整合在一起,創建了癌症在人體內的轉移圖(MetMap),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關於不同癌症如何擴散的圖。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共同開展的該項新工作表明,有可能在動物模型中預測人類癌細胞的轉移。新研究可幫助科學家發現新的細節,包括哪些因素推動了轉移,為什麼某些癌症比其他癌症更容易擴散,以及如何用新的癌症藥物減緩或阻止這種致命過程。
  • 研究團隊創建了癌症在人體內的轉移圖
    研究團隊將與500個人類癌細胞系轉移相關的特徵整合在一起,創建了癌症在人體內的轉移圖(MetMap),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關於不同癌症如何擴散的圖。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共同開展的該項新工作表明,有可能在動物模型中預測人類癌細胞的轉移。新研究可幫助科學家發現新的細節,包括哪些因素推動了轉移,為什麼某些癌症比其他癌症更容易擴散,以及如何用新的癌症藥物減緩或阻止這種致命過程。
  • 癌細胞擴散了就只能等死?醫生說有兩種情況,有一種是可以治癒的
    癌細胞擴散了很恐怖,意味著判了死刑了! 王阿姨是我們的一個結腸癌患者,剛剛做完手術,發現癌細胞擴散到了淋巴結,有一個淋巴結裡面發現有癌細胞。老李很擔心,癌細胞擴散到了淋巴結,是不是晚期癌症,還有得治療嗎?還能活多長時間呢?
  • 癌症是全身性疾病,整體治療抑制癌細胞轉移,中醫作用不容小覷
    從患者機體因素來看,只有將機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代謝等結合起來,進行綜合治療,才可以從全面控制癌細胞的發展,提高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以肝癌為例,所有實體瘤的手術切除、局部治療或器官移植治療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轉移率高,這也是目前癌症患者生存率低的根本原因。而整體治療,從全身進行調治,改變癌細胞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癌細胞的轉移。
  • eLife : 糖基化修飾竟是癌細胞轉移兇手之一!
    蛋白糖基化修飾(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作為最重要、最普遍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之一,主要參與細胞間識別、調控、信號傳導、免疫應答、細胞轉化和疾病的發生發展。蛋白質糖基化是一種常見的PTM,超過50%的真核生物蛋白質被認為是經過糖基化修飾的。
  • 最新研究發現,壓力太大會「喚醒」休眠的癌細胞
    研究人員認為,癌症的復發是 「躲過」 治療、處於 「休眠」 狀態的癌細胞重新激活造成的。癌細胞的擴散發生在癌症發展的初期,擴散的癌細胞能夠在形成新的腫瘤前保持長期的休眠狀態。癌細胞的休眠狀態主要包含兩個條件:一是癌細胞數量穩定,即癌細胞的增殖和死亡速度相同;二是癌細胞處於可逆的細胞周期阻滯狀態,細胞分裂暫時減慢或停止。
  • Nature:中性粒細胞——乳腺癌肺轉移的重要「幫兇」
    2015年12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 --儘管科學家們已經在癌細胞靶向藥物開發方面取得顯著進展,但治療轉移性腫瘤的治療方法通常不是特別有效。許多研究表明癌細胞對它們所處的微環境存在依賴性,因此靶向腫瘤中的非癌細胞組成成分可能是新型治療方法開發的重要基礎。但是人們對於腫瘤生長和轉移過程中宿主應答所發揮的作用仍了解較少,限制了新型治療方法的開發。
  • 免疫療法不起效 癌細胞在免疫系統面前「隱身」
    針對這個名為DUX4的基因,或許可以幫更多癌症患者受惠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該研究最近發表於《細胞》子刊Developmental Cell。為了尋找可能影響癌症免疫應答的腫瘤相關基因,Bradley博士的研究小組檢查了近萬例腫瘤樣本的基因表達譜。這些病例涵蓋33種癌症,包括膀胱癌、乳腺癌、肺癌、腎癌和胃癌等實體瘤。
  • 告別化療之苦,細胞免疫療法讓直腸癌患者重獲新生!
    從安享晚年到水深火熱 2017年11月,患者在單位體檢時發現肝內佔位,隨即至當地醫院就診,經過系列檢查後,診斷為直腸癌肝轉移,6次放化療、綜合治療2年後顯效甚微,並出現肝、腹壁、肺轉移。
  •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腫瘤細胞系的轉移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腫瘤細胞系的轉移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13:51 美國哈佛大學Todd R. Golub、Xin Jin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人類腫瘤細胞系的轉移圖譜。
  • 癌變的細胞是不是說明這些細胞在追求「永生」?
    癌細胞是如何產生的呢?它的形成機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定論,一般都認為是累積到了一定程度的基因突變導致的,這主要源於DNA複製時積累太多的未被修復的錯誤,錯誤多了,突變就來了。癌細胞具有兩大特點:分裂不受限制,失去了接觸抑制以及可以轉移,癌細胞之所以擁有這些能力,是因為它們躲開或騙過了免疫系統的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