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灣最頂尖的綠建行業翹楚都來了!

2021-02-28 LEED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

上周五(5 月 31 日)的臺北,USGBC 與臺灣綠領協會共同舉辦的首屆國際綠色建築峰會 International Green Building Symposium (IGBS) 成功在 LEED 金級認證的臺北南山廣場落地。

臺灣當地媒體 「iBT 映像建築」 報導了本次峰會

200 位參會者、30 位講者、5 場論壇、13 位參展商、18 名贊助商、16 個協辦單位及組織共同促成了本次峰會的圓滿進行。多元、豐富、精彩,是這次峰會的 「主色調」,同時活動能成功舉行也離不開在臺灣市場深耕多年並始終領銜行業的 「領導者」 們。

我們用靜態多圖定格了精粹,請跟隨我們,進入這次臺灣之旅!

臺灣從 2012 年起就佔據 LEED 全球十大市場的位置,在 USGBC 北亞區辦公室所覆蓋的市場範圍內,排名第三。如果以臺北 101 的面積來計算,臺灣已經有 18 座臺北 101 的面積已經得到 LEED 認證。這就是關於 「領導力的故事」。

臺灣綠領協會名譽理事長陳重仁

於峰會開幕式上作開幕致辭

是每一位有使命感的行業專家們的努力,讓臺灣市場成為 LEED 全球十大市場之一。也讓我們有機會影響更多的企業在今天通過 LEED 標準,踐行自己對永續發展的承諾。百川匯海後,我們才有 「千帆競發」 的可能。

隨後,USGBC 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杜日生

於峰會開幕式上作開幕致辭

與其他市場 LEED 認證由商業地產,尤其是甲級寫字樓開發商來主導不同的是 —— 在臺灣,有 60% 以上 LEED 認證面積是由臺達電、臺積電、日月光這樣的高科技製造業企業通過自身企業廠辦的認證來驅動的。 這其中體現了臺灣企業通過綠色建築,為員工提供更健康的工作環境、注重企業營運效率、降低企業碳排放的先進意識,體現了臺灣企業對國際綠色供應鏈要求的遵守,更體現了這些臺灣企業對永續發展的追求。

臺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副董事長 郭珊珊 (左)

臺灣永續營建聯盟 總顧問 江哲銘教授 (中)

臺灣建築中心 執行長 許世傑 (右)

於開幕式上做主題演講

在循環經濟的設計理念裡,最重要的是系統性思考。即是以宏觀的角度了解系統,理解大系統中的每個構件是如何相互影響、以及關心整體與各構件的關聯性。以建築設計的系統性思考來說,包括建材的使用、能源的使用、水資源的使用以及廢物的流向等,這些都是綠色建築設計所需要思考的重要議題。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劉舜仁教授 (左)

中華經濟研究院 綠色經濟研究中心 主任 溫麗琪博士 (中)

工業技術研究院 材料與化工研究所 正研究員 李政道博士 (右)

於主題論壇一 『循環經濟之路 – 從搖籃到搖籃的實踐』上進行分享

北京建築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副總經理 武豔麗(中圖)

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 特聘專家・總督導 陳文卿博士(右圖)

也加入了這一板塊的小組討論

綠色建築標準在國際上的發展已有三十逾年歷史,而許多國家制定相關政策的研發與制定的發展,也有二十個年頭。如今,綠色建築的標準在各個國家已經逐漸被納入建築法規,成為新建建築的必要條件,而隨著建築法規與標準逐年的修訂,其標準也亦趨嚴格。匯聚大陸、香港、臺灣三地的行業專家,分享各地的綠色建築政策現狀和發展,可以幫助眾多從業人士以 「兼聽則明」 的角度擁抱行業的蓬勃明天。

臺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兼設計博士班所長 黃志弘 (左)

世界綠色建築議會董事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董事 前香港房屋署副署長 馮宜萱建築師 (右)

於主題論壇二『他山之石 – 如何通過政策引導推進綠色建築發展』

環節進行分享

臺灣綠建中心副執行長 王婉芝

北京建築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副總經理 武豔麗

也加入了主題論壇二的小組討論

目前各國政府均利用政策性銀行來推動綠色金融,並鼓勵民間銀行與資金將綠色議題納入投融資決策中,全球綠色金融總額已超過一千億美元。去年諾貝爾經濟獎第一次肯定了氣候變化和人類福祉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DBS 星展銀行近日在臺灣聯合友達光電發行了第一個永續指數連結貸款,同時 DBS 也是去年發行亞洲第一個地產類永續指數連結貸款的。希望這類型的新型綠色金融方式可以促進臺灣地區乃至整個大中華區的地產綠化。

KPMG 董事總經理暨 KPMG 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服務 亞太區負責人 黃正忠博士(左)

沛然環保綠色金融暨香港私募基金財務人員協會 董事 胡伯傑(右)

於主題論壇三『綠色建築經濟學 —— 綠色金融加速房地產綠化』

環節進行分享

中華經濟研究院 綠色經濟研究中心 主任 溫麗琪博士(左二圖)

PWC Taiwan 企業永續發展服務部門主持會計師暨總經理 李宜樺(右二圖)

臺灣智慧綠能產業聯盟 理事長 陳仁達(右一圖)

也加入了主題論壇三的小組討論

2008 年完工並取得 LEED 認證的臺積電臺南 14 廠是臺灣首個 LEED 認證綠色建築,也是全世界第一個真正投入生產的 LEED 認證半導體廠房。隨後友達光電、聯電、臺達電、宏達電等數家知名高科技公司的新建廠房,都陸續獲得 LEED 認證,開啟了臺灣高科技廠房申請綠色建築認證的風潮。這一方面是綠色供應鏈的全球趨勢導向,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高科技產業是高能耗、高耗水和高汙染的行業,引入永續概念,可帶來降低碳排、耗水、耗電、營運對環境的衝擊,並提高室內環境舒適度和企業社會形象。

社團法人臺灣建築調適協會理事長 王獻堂(左)

臺達電子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處資深處長 江文興(中)

臺積電廠務處 技術處長 陳鏘澤(右)

作為講者在主題論壇四『與綠建築的不解之緣 – 臺灣最佳實踐』上發言

臺北科技大學 能源與冷凍空調系 李魁鵬教授(右圖)

隨後加入小組討論

去年有 21 家臺灣企業入選道瓊可持續發展指數,並且大多數企業都有參與 LEED 綠色建築的建設。臺灣最早獲得 LEED 認證的項目是 2008 年由臺積電獲得的;最老」 的 LEED 項目是於 1982 年落成的臺灣電力總部大樓在經過升級改造後於去年獲得鉑金級認證;臺灣最高的 LEED 項目 - 臺北 101 不僅僅是在高度上達到最高,也是全球十大超高層中唯一一座不斷通過 LEED 既有建築認證,證明自己在綠色營運的超高層。

王婧在閉幕儀式上發表主題演講,以 「LEED 在臺灣 - 追本溯源,銳意進取」 為主旨,從 「百川匯海」 的過去、「千帆競發」 的現狀、「順勢而為」 的未來三大階段定義了臺灣的綠色建築市場,絕妙地呼應了全天峰會的四場論壇主題,同時也引出了臺達電子、臺積電、臺北 101 這三大行業翹楚匯聚一堂,暢談 「光輝過去」 更展望 「嶄新明天」。

臺北 101 大樓事業處 營運長 劉家豪(臺上左二)

臺積電廠務處 技術處長陳鏘澤(臺上左三)

臺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張楊乾(臺上右二)

與主持人陳重仁和王婧一起暢談 LEED 建築在臺灣的 「發展史」

峰會最後,杜日生為臺灣地區 2018 年至今的 LEED 金級及以上認證項目頒獎,更特別頒發了 「綠建築行動典範獎」 給予臺積電 TMSC,表彰其身體力行地在工業建築領域踐行綠色建築,並且其獲得 LEED 認證的所有項目面積近乎佔全臺灣市場的半數。

2018 年至今的 LEED 金級及以上認證項目獲獎者代表合影(左)

臺積電廠務處技術處長陳鏘澤代表臺積電領取特別典範獎 (右)

漢能薄膜發電集團 整合營銷中心首席營銷官 劉琳

作為鉑金贊助商代表總結致辭

眾行者遠,先行者的故事更是鼓舞市場的 「催化劑」。汲取養分,才能更好地灌溉市場。錯過了精彩的臺灣場,6 月 12 日加入香港站!

10 月 23-24 日,上海外灘 W 酒店,Greenbuild China 2019 中國綠色建築峰會,來聆聽更多的故事!

相關焦點

  • 科大綠建攜手臺灣無醛屋全面提升甲醛治理新標準
    搜狐網:科大綠建是如何發揮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產學研示範作用?陝西科大綠建總經理高航:科大綠建學院從創辦之初就確立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創新創業為引領,專業對接行業發展需求,成果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樹立了大學生成才特色途徑。助推大學生進入產學平臺,進行創業輔導,根據個人素質和社會需求導向,量身打造特色的就業之路。
  • 2017廣州國際水展如火如荼 匯集大批行業翹楚
    細數歷年參展企業,可謂大咖雲集,不管是傳統的膜技術與設備展區、泵管閥展區、汙水處理展區、固廢處理展區,還是新興的終端淨水展區,都匯集了一大批行業翹楚。    2017廣州國際水展如火如荼 匯集大批行業翹楚    北方的天氣日漸涼了,南方卻還是溫暖四溢。
  • 幾位一直被認為是臺灣人的頂尖歌手,其實他們都是香港人!
    幾位一直被認為是臺灣人的頂尖歌手,其實他們都是香港人!哈嘍,大家好,這個美好的九月小編帶大家來重新認識一下這幾位歌手吧,其實這幾位都是頂尖的歌手,幾乎沒有人不認識了,但是很多人一直都以為他們都是臺灣的歌手,無奈他們都是香港人,所以我們一起從新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 促進精準對接,萬郡綠建「首屆全國綠色建材行業供需對接交流會...
    (原標題:促進精準對接,萬郡綠建「首屆全國綠色建材行業供需對接交流會」圓滿舉辦)
  • 立邦綠建·無憂之旅縱貫十六城 助推中國建築保溫隔熱行業標準化
    從3月份啟動至9月收官,相繼走過北京、南京、成都、濟南、蘇州、長春、瀋陽、太原、保定、南昌、武漢、重慶、鄭州、西安、長沙等16個城市,每到一地,立邦「綠建 無憂之旅」活動都與當地的行業協會及建築節能各方產業鏈深度融合交流,搭建上下遊溝通交流的平臺,共商保溫裝飾一體化趨勢的課題,進一步推進建築保溫隔熱行業的標準化與規範化,踐行著對綠色建材進步與發展的良好期願。
  • 綠建之行縱貫十六城 立邦綠建•無憂之旅長沙站收官
    摘要:  9月21日,立邦綠建•無憂之旅長沙站圓滿落幕  走過十六城,立邦「綠建•無憂之旅」完美收官。9月21日下午,立邦「綠建•無憂之旅」第十六站走進了歷史悠久的湘楚大地——長沙。多位在國內綠建領域享譽盛名的行業相關領導、資深專家、技術權威等業內精英紛紛到場,18家百強地產、16家地強開發商、15家設計院、12家建設單位及8家立邦戰略施工商應邀出席,近200位嘉賓濟濟一堂,共同討論綠建發展及創新應用趨勢,推動環保新材料技術應用,以整合化的解決方案提高產品的性能和建築節能的標準。
  • 賴清德建澎湖綠電島,臺媒:搞不清楚狀況
    據臺媒報導,7日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視察澎湖,允諾要投入450億元(新臺幣,下同),在2025年將澎湖打造為百分之百的綠能島,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臺灣能源部落格版主陳立誠的評論文章指出,即使450億元可將澎湖建設為綠能島又如何?這表示臺灣本島也可學樣嗎?
  • 晶宮綠建|打造綠色建築生活 開啟綠色建築時代
    核心提示:晶宮綠建集團在城市綠色生態規劃、建築節能技術、裝配式建築、綠色建材技術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研發水準和實踐經驗。
  • 餐飲行業領域的翹楚:楊國福麻辣燙賣至全球
    據調查發現,國內有近百個麻辣燙品牌拔地而起,而在全國擁有5000家門店的楊國福麻辣燙,當之無愧是麻辣燙領域的翹楚。而楊國福麻辣燙作為北方餐飲企業,將食品工廠建在四川成都,原因有三點:回歸發源地、保持初心、傳承巴蜀文化。2000年的街頭偶遇,讓楊國福和四川麻辣燙結下了不解之緣。這種麻辣美食在東北流傳,在全國擴散,在全世界風靡,與楊國福不無關係。
  • 面積最小的4所高校,第1所才幾棟樓,實力卻是行業翹楚
    對於大學,大家的印象裡應該一直都是包容萬千,處處張揚著青春的氣息,而且學校面積都非常大。然而我國的這面積最小的4所高校,第1所才幾棟樓,實力卻是行業翹楚。外交學院這所大學面積只有80畝,且學校最顯眼的地方就只有校門了,畢竟學校除了一棟教學樓,一棟宿舍樓和一棟交流中心外,別無他物。規模小,卻不代表著實力弱,外交大學可是為我國的外交有傑出貢獻的,每年的畢業生都有部分前往外交部,且項外交部長王毅先生就是畢業於此。
  • 綠色之旅,零距離走近綠建行業領軍房企
    朗詩領跑綠色地產硬核實力出圈因為年初爆發疫情的緣故,「健康」成為了全民最熱話題,人們對健康人居也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在這樣的風口之下,「綠色健康住宅」獲得全民關注,我們記者也是今年年初才真正深入了解綠色健康地產。
  • 臺灣佛光山翰林學人座談會開幕 各界翹楚共同探討一筆字
    臺灣佛光山翰林學人座談會開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臺灣佛光山)2019年4月13日至14日,臺灣佛光山藏經樓首次舉辦2019年翰林學人「星雲大師一筆字」座談會,邀請到文學、藝術、教育、管理、醫學等領域翹楚
  • 半獸人新派火鍋,成為火鍋加盟行業中的翹楚
    不得不說,餐飲是一個極其特殊的行業,它時刻變化著,今天流行家常菜、特色菜,明天盛行異域風味、國外美食,後天又是火鍋遍地,串串開花,關鍵的是,外在變化的速度往往比經營者的調整速度要快,一不留神就會被時代拋棄。
  • 綠建建築競賽_2020年綠建建築競賽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而一年前,恆大地產超越萬科的盟主,這次排位降到了老三的位置。 盟主寶座落定之時,另一場軍備競賽也在悄然進行,這關係到誰執未來綠建的牛耳。 房地產行業多年的盟主萬科,此前在住宅產業化道路上孤獨地行走了13年。 住宅產業化,有人通俗地說,就是希望建房能夠像造車一樣或者像搭積木一樣。
  • 最全臺灣旅遊攻略來啦!
    後壁湖 是恆春半島最大的漁港,同時也是全臺灣最具規模的遊艇碼頭。港內可容納漁船350艘,分為外側漁港,內側為遊艇碼頭。恆春古城 臺灣最南端的鄉鎮,亦為枋寮以南唯一的平原,古城就座居鎮中央,其周遭丘巒環繞,早年也是南疆上的國防重鎮;不論就歷史、建築而言,恆春城都有其特出之處,尤其難得的是其形制保存完整,為全臺僅見,
  • 臺媒:臺灣8所頂尖大學年收入總和,不及廣東中山大學一所
    (觀察者網綜合) 據臺灣《旺報》13日報導,根據臺灣大學等8所臺灣頂尖大學2018年決算書,8所大學去年收入總和約為562億新臺幣(折合人民幣約126億元),仍不及廣東中山大學一所學校的收入。中山大學去年收入約為130億元人民幣。
  • 攜手12位行業翹楚,《毛鋪·和文化錄》如何解讀「和而不同」?
    節目中,楊瀾和單霽翔暢談600年故宮的「和文化」,引發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作為節目的獨家冠名方,毛鋪在logo標識、品牌露出、節目布景以及話題主線等方面都極盡心思,在與嘉賓們共同探討兼容並蓄、以人為本的相處之道的同時,還將「和而不同」的中國傳統文化與節目進行深度結合,在碰撞與對話中實現了共鳴。
  • 歐洲酒店行業翹楚首入雲南,施柏閣正式籤約入駐五漁邨小鎮
    11月8日,環球融創滇池南灣未來城五漁邨小鎮攜手華住集團旗下高端酒店品牌施柏閣,共同舉行籤約入駐儀式,這是歐洲酒店行業翹楚施柏閣酒店首度落子云南項目以民宿群落、酒店度假、文化公建、特色商業、旅遊配套、會展會議等形式,共同呈現一座全新的未來之城,建成後將有效提升昆明乃至全省的旅遊接待水平。
  • 臺灣夜市的小火鍋霸主那個鍋,一來深圳吃的我臉都綠了!
    ▽▽▽進店就像在逛臺灣夜市一樣,各種特色小吃的招牌,幾張簡單的桌子,來來往往的行人。隨便po一張照片,都能假裝自己在臺灣。老闆和廚師團隊都是臺灣原班人馬,食材也多是從臺灣空運而來,每一口都是正宗的灣灣味。
  • 住豪宅的人都從事什麼職業?果然一個個的都是行業大佬!
    我們經常能在各種地方看見一些光鮮亮麗的房子,這些豪宅的主人一般也都是身份不凡,不是行業的翹楚,就是某個領域的大佬。 而最近,國外有位主播就走訪了許多豪宅,依次問了問戶主從事的職業,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真是五花八門,做什麼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