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5 月 31 日)的臺北,USGBC 與臺灣綠領協會共同舉辦的首屆國際綠色建築峰會 International Green Building Symposium (IGBS) 成功在 LEED 金級認證的臺北南山廣場落地。
臺灣當地媒體 「iBT 映像建築」 報導了本次峰會
近 200 位參會者、30 位講者、5 場論壇、13 位參展商、18 名贊助商、16 個協辦單位及組織共同促成了本次峰會的圓滿進行。多元、豐富、精彩,是這次峰會的 「主色調」,同時活動能成功舉行也離不開在臺灣市場深耕多年並始終領銜行業的 「領導者」 們。
我們用靜態多圖定格了精粹,請跟隨我們,進入這次臺灣之旅!
臺灣從 2012 年起就佔據 LEED 全球十大市場的位置,在 USGBC 北亞區辦公室所覆蓋的市場範圍內,排名第三。如果以臺北 101 的面積來計算,臺灣已經有 18 座臺北 101 的面積已經得到 LEED 認證。這就是關於 「領導力的故事」。
臺灣綠領協會名譽理事長陳重仁
於峰會開幕式上作開幕致辭
是每一位有使命感的行業專家們的努力,讓臺灣市場成為 LEED 全球十大市場之一。也讓我們有機會影響更多的企業在今天通過 LEED 標準,踐行自己對永續發展的承諾。百川匯海後,我們才有 「千帆競發」 的可能。
隨後,USGBC 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杜日生
於峰會開幕式上作開幕致辭
與其他市場 LEED 認證由商業地產,尤其是甲級寫字樓開發商來主導不同的是 —— 在臺灣,有 60% 以上 LEED 認證面積是由臺達電、臺積電、日月光這樣的高科技製造業企業通過自身企業廠辦的認證來驅動的。 這其中體現了臺灣企業通過綠色建築,為員工提供更健康的工作環境、注重企業營運效率、降低企業碳排放的先進意識,體現了臺灣企業對國際綠色供應鏈要求的遵守,更體現了這些臺灣企業對永續發展的追求。
臺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副董事長 郭珊珊 (左)
臺灣永續營建聯盟 總顧問 江哲銘教授 (中)
臺灣建築中心 執行長 許世傑 (右)
於開幕式上做主題演講
在循環經濟的設計理念裡,最重要的是系統性思考。即是以宏觀的角度了解系統,理解大系統中的每個構件是如何相互影響、以及關心整體與各構件的關聯性。以建築設計的系統性思考來說,包括建材的使用、能源的使用、水資源的使用以及廢物的流向等,這些都是綠色建築設計所需要思考的重要議題。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劉舜仁教授 (左)
中華經濟研究院 綠色經濟研究中心 主任 溫麗琪博士 (中)
工業技術研究院 材料與化工研究所 正研究員 李政道博士 (右)
於主題論壇一 『循環經濟之路 – 從搖籃到搖籃的實踐』上進行分享
北京建築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副總經理 武豔麗(中圖)
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 特聘專家・總督導 陳文卿博士(右圖)
也加入了這一板塊的小組討論
綠色建築標準在國際上的發展已有三十逾年歷史,而許多國家制定相關政策的研發與制定的發展,也有二十個年頭。如今,綠色建築的標準在各個國家已經逐漸被納入建築法規,成為新建建築的必要條件,而隨著建築法規與標準逐年的修訂,其標準也亦趨嚴格。匯聚大陸、香港、臺灣三地的行業專家,分享各地的綠色建築政策現狀和發展,可以幫助眾多從業人士以 「兼聽則明」 的角度擁抱行業的蓬勃明天。
臺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兼設計博士班所長 黃志弘 (左)
世界綠色建築議會董事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董事 前香港房屋署副署長 馮宜萱建築師 (右)
於主題論壇二『他山之石 – 如何通過政策引導推進綠色建築發展』
環節進行分享
臺灣綠建中心副執行長 王婉芝
北京建築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副總經理 武豔麗
也加入了主題論壇二的小組討論
目前各國政府均利用政策性銀行來推動綠色金融,並鼓勵民間銀行與資金將綠色議題納入投融資決策中,全球綠色金融總額已超過一千億美元。去年諾貝爾經濟獎第一次肯定了氣候變化和人類福祉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DBS 星展銀行近日在臺灣聯合友達光電發行了第一個永續指數連結貸款,同時 DBS 也是去年發行亞洲第一個地產類永續指數連結貸款的。希望這類型的新型綠色金融方式可以促進臺灣地區乃至整個大中華區的地產綠化。
KPMG 董事總經理暨 KPMG 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服務 亞太區負責人 黃正忠博士(左)
沛然環保綠色金融暨香港私募基金財務人員協會 董事 胡伯傑(右)
於主題論壇三『綠色建築經濟學 —— 綠色金融加速房地產綠化』
環節進行分享
中華經濟研究院 綠色經濟研究中心 主任 溫麗琪博士(左二圖)
PWC Taiwan 企業永續發展服務部門主持會計師暨總經理 李宜樺(右二圖)
臺灣智慧綠能產業聯盟 理事長 陳仁達(右一圖)
也加入了主題論壇三的小組討論
2008 年完工並取得 LEED 認證的臺積電臺南 14 廠是臺灣首個 LEED 認證綠色建築,也是全世界第一個真正投入生產的 LEED 認證半導體廠房。隨後友達光電、聯電、臺達電、宏達電等數家知名高科技公司的新建廠房,都陸續獲得 LEED 認證,開啟了臺灣高科技廠房申請綠色建築認證的風潮。這一方面是綠色供應鏈的全球趨勢導向,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高科技產業是高能耗、高耗水和高汙染的行業,引入永續概念,可帶來降低碳排、耗水、耗電、營運對環境的衝擊,並提高室內環境舒適度和企業社會形象。
社團法人臺灣建築調適協會理事長 王獻堂(左)
臺達電子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處資深處長 江文興(中)
臺積電廠務處 技術處長 陳鏘澤(右)
作為講者在主題論壇四『與綠建築的不解之緣 – 臺灣最佳實踐』上發言
臺北科技大學 能源與冷凍空調系 李魁鵬教授(右圖)
隨後加入小組討論
去年有 21 家臺灣企業入選道瓊可持續發展指數,並且大多數企業都有參與 LEED 綠色建築的建設。臺灣最早獲得 LEED 認證的項目是 2008 年由臺積電獲得的; 「最老」 的 LEED 項目是於 1982 年落成的臺灣電力總部大樓在經過升級改造後於去年獲得鉑金級認證;臺灣最高的 LEED 項目 - 臺北 101 不僅僅是在高度上達到最高,也是全球十大超高層中唯一一座不斷通過 LEED 既有建築認證,證明自己在綠色營運的超高層。
王婧在閉幕儀式上發表主題演講,以 「LEED 在臺灣 - 追本溯源,銳意進取」 為主旨,從 「百川匯海」 的過去、「千帆競發」 的現狀、「順勢而為」 的未來三大階段定義了臺灣的綠色建築市場,絕妙地呼應了全天峰會的四場論壇主題,同時也引出了臺達電子、臺積電、臺北 101 這三大行業翹楚匯聚一堂,暢談 「光輝過去」 更展望 「嶄新明天」。
臺北 101 大樓事業處 營運長 劉家豪(臺上左二)
臺積電廠務處 技術處長陳鏘澤(臺上左三)
臺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張楊乾(臺上右二)
與主持人陳重仁和王婧一起暢談 LEED 建築在臺灣的 「發展史」
峰會最後,杜日生為臺灣地區 2018 年至今的 LEED 金級及以上認證項目頒獎,更特別頒發了 「綠建築行動典範獎」 給予臺積電 TMSC,表彰其身體力行地在工業建築領域踐行綠色建築,並且其獲得 LEED 認證的所有項目面積近乎佔全臺灣市場的半數。
2018 年至今的 LEED 金級及以上認證項目獲獎者代表合影(左)
臺積電廠務處技術處長陳鏘澤代表臺積電領取特別典範獎 (右)
漢能薄膜發電集團 整合營銷中心首席營銷官 劉琳
作為鉑金贊助商代表總結致辭
眾行者遠,先行者的故事更是鼓舞市場的 「催化劑」。汲取養分,才能更好地灌溉市場。錯過了精彩的臺灣場,6 月 12 日加入香港站!
10 月 23-24 日,上海外灘 W 酒店,Greenbuild China 2019 中國綠色建築峰會,來聆聽更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