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閱兵軍服:以抗戰時期著裝和07式服裝為參照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訓練場上,三軍儀仗隊禮賓服、抗戰時期服裝、女兵時尚裙服、各種迷彩服……藍天白雲映襯下,身著嶄新軍服,佩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特色標誌的參閱官兵,伴著鏗鏘有力的腳步聲、排山倒海的氣勢,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生動畫面。

  「此次閱兵軍服的全景展示,必將展現人民軍隊在強軍目標引領下蓬勃向上、開拓奮進的良好形象,向全世界奉獻一場最精彩、最具特色的閱兵盛典。」閱兵聯合指揮部聯勤保障組組長張建設告訴筆者,為了實現「首戰必勝、打個漂亮仗」的目標,按照參閱軍服「外形挺括、塑身合體、突出觀感」的要求,總後科研部門抽調30餘名技術骨幹精心研製設計,分別以抗戰時期著裝和07式服裝為參照,改進並創新設計了15式閱兵服,其中多個品種是全新設計、首次裝備。

  訓練場上,金黃的綬帶、精美別致的抗戰紀念章、圖案豐富的臂章……遠遠望去,點綴得煞是好看!「別看這小小的服飾,卻起著大作用。」張建設說,這些精心設計的抗戰紀念章和專用臂章等,既體現了此次閱兵的重大主題,又體現了參閱部隊的鮮明特色和光榮傳統,極大地提升和激發了受閱官兵的自豪感和訓練熱情。

  「新式作戰靴不僅質地好,而且輕便合腳、響聲乾脆、透氣舒適,非常適合閱兵需要。」某徒步方隊領導田越在分析訓練成績進步明顯的原因時,對新式作戰靴讚不絕口。

  據了解,此次參閱被裝在細節上有了很大變化,面料更加考究、配飾更加醒目、外形更加挺括,特別是最新研發的多地形迷彩服,能適應多種自然環境,材質制式都是國際上領先的,而且與迷彩服配套的戰鬥攜行具也是最新研發的,中間進行了鏤空設計,使用方便、透氣舒適,體現軍服的現代化水平。

相關焦點

  • 見證新中國軍服發展歷程|歷次國慶閱兵,亮相幾式軍服?
    在歷次國慶閱兵式上,受閱部隊穿著不同時期的軍服,展示了新中國軍服發展的光輝歷程。開國大典閱兵式——49式軍服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開國大典。開國大典閱兵式的順序是「海、陸、空」,海軍排在第一位。
  • 07式軍服更顯人性化 凸顯男女不同身材(圖)
    著07式新軍服的三軍儀仗隊。  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大閱兵,當莊嚴的軍隊邁著整齊的步伐通過天安門廣場,世人在被我軍軍威震撼的同時也無不為其威嚴的軍裝所折服。  三套方案優中取精  截至2006年,解放軍87式軍服已裝備近20年,97式軍服在駐港澳部隊試穿也近10年。在李俊鎖看來,87式服裝研製的起點較低,工藝技術落後,已經跟不上形勢需要。如內地部隊和駐港澳部隊服裝制式不統一;軍服缺少必要的服飾,標識也不夠清晰;軍官沒有制式毛衣、內衣、襪子;三軍服裝顏色不協調等等。
  • 07式軍服換裝內幕:人性化設計顯男女不同身材
    2005年6月,論證組在赴駐港、澳部隊進行實地調研中了解到,駐港澳部隊試穿97式服裝已多年,總體反映比較好,在它的基礎上進行調整設計,易於被軍內外接受,也利於實施。同時97式服裝經多年批量生產,工藝和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於是軍服改革總體論證組在集中研究了禮、常服論證情況和具體問題後,考慮採用以97式服裝為基礎的改進方案。
  • 國慶70周年閱兵式服裝大盤點
    這是由第二炮兵更名為火箭軍後,火箭軍部隊首次以戰略軍種的名義參加國慶閱兵。火箭軍軍服是2016年7月1日啟用穿著的。火箭軍禮服、常服保持07式服裝樣式、結構、材料不變的原則,採用墨綠色,與火箭軍主戰裝備外觀顏色相近,被稱為「飛彈綠」。火箭軍禮(常)服主色調為墨綠色,其中大(卷)簷帽牙線為淺綠色,軍種襯衣和長(短)袖夏常服上衣為卡其色,領帶為淺綠色。
  • 07式軍服設計師詳解新軍服標誌服飾
    胸標區分軍委總部和海、陸、空、二炮徐新和介紹,在三軍軍服顏色區分更加明顯的情況下,設置胸標主要是為了識別和裝飾。軍委總部由各軍種人員組成,著各軍種服裝,設置胸標以與軍種區分;二炮著陸軍軍服,設置胸標以與陸軍相區別。胸標分金屬和軟胸標2種,樣式、顏色一致。軍委總部胸標背景為長城城牆、烽火臺盾牌變形和橄欖枝。
  • 民兵到底穿什麼服裝?這裡面的講究還真不少
    上世紀90年代後民兵穿解放軍作訓服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條件好轉,民兵著裝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為了在民兵集訓或執行任務時有區別,一般以縣區或大型廠礦為單位相對統一民兵著裝和標誌。由於是自行規定,自行購買,各地民兵服裝不盡統一。
  • 央視曝光色情從業人員竟穿07式軍服接客(組圖)
    2007年,我國現役軍人統一換發了07式軍裝。2009年,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頒布了《軍服管理條例》。嚴格規定非軍人禁止穿著軍服。然而,近日,軍隊和地方相關部門發現,市場上竟然存在訂製和隨意出售各種軍服,甚至包括最新式的各兵種的服裝,它的源頭在哪裡呢?《焦點訪談》為此展開調查。  為防止新軍服被隨意穿著現象重演,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出臺《軍服管理條例》。
  • 從《建軍大業》看中國軍服的演變:從八角帽到貝雷帽!
    抗戰勝利後,八路軍、新四軍仍沿用原來的番號。在1945年至1947年的這段時期,我軍的服裝樣式與抗日戰爭時期相同。有很多起義或被俘的國民黨軍士兵加入我軍,也就是解放戰士,通常直接撕掉帽徽就行,連軍服都不用更換。因為當時所穿的軍服,除了帽子上沒有青天白日的帽徽外,從式樣上看,它和國民黨軍隊的服裝是一樣的。
  • 法國閱兵鍾情時尚:服裝華麗藝術氣息濃厚
    9月3日,我國將舉行首次抗戰勝利紀念日閱兵。這將是新中國歷史上展現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第十五次大閱兵。   3月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舉辦閱兵式是參考了各國的普遍作法,是7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中的重要一環,並不是要向誰「秀肌肉」。目的是為了顯示中國和世界人民捍衛世界和平的決心和能力。
  • 法國閱兵鍾情時尚:服裝華麗藝術氣息濃厚(圖)
    將士出徵前和凱旋後,都要舉行盛大的閱兵式,母親要把象徵榮譽和勇敢精神的盾牌親自交給兒子,如果打贏了,就以帶回盾牌為標誌;陣亡了就用盾牌抬回屍身。到了18世紀,閱兵式盛行於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歐洲各國,極為重視閱兵。英、法、俄、德等歐洲強國,無不藉助閱兵這一特殊形式炫耀武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莫斯科紅場閱兵震動了全世界。剛剛過去的俄羅斯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的紅場閱兵,規模為俄羅斯歷年之最。
  • 為什麼要舉行9月3日抗戰勝利大閱兵 閱兵原因意義揭秘
    為什麼要舉行9月3日抗戰勝利大閱兵 閱兵原因意義揭秘 目的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開創未來。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9月3日,中國將在北京隆重舉行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的閱兵。
  • 想了解軍服發展歷史?來洛衛軍品博物館看免費展覽吧
    該博物館位於西工區紅山辦事處上寨村退伍軍人王洛衛家中,在三樓的展廳內,數十套軍服和軍服標誌符號展示了解放軍軍服的發展歷史。本次展覽將持續到月底,您如果有興趣,可以前往免費參觀。  紅軍時期  王洛衛說,建軍之初,我軍的服裝差異較大。
  • 關於07式軍服資歷章的知識,你了解嗎?
    級別資歷章是07式軍服 標誌服飾系列中的一個亮點, 由級別略章、軍齡略章、裝飾略章組成。 它直觀表示了軍官的級別和軍齡, 與軍銜搭配,實現了和諧統一, 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示軍人的基本信息。 今天的《軍迷速成班》 帶你了解07式軍服資歷章!
  • 火箭軍明起換發新軍服 新式禮(常)服效果圖一覽(圖)
    ­  這次換發的火箭軍禮 (常)服,是在現行07式軍服體系內,保持樣式、結構、材料不變,遵循「軍種性、協調性、創新性」的原則,對服裝顏色進行調整設計,形成與07式軍服色彩 相協調、與火箭軍職能定位和使命任務相融合、與世界軍服顏色發展趨勢相適應、與地方行業制服和外軍服裝相區別的軍種禮(常)服。
  • 2018國慶閱兵嗎至今一共幾次閱兵 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直播回顧
    1952年國慶三周年閱兵 少數民族民兵方陣引人注目  1952年第四次國慶閱兵,公安部隊首次參閱。本次閱兵民兵大隊的成員來自漢族和多個少數民族,他們穿著五顏六色的民族服裝,手裡拿著新式的武器。還有乘坐160輛摩託車的摩託化步兵方陣。
  • 抗日時期的國民黨軍隊,軍服為啥有黃色還有藍色?為啥不能統一?
    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蘇子玩轉世界,此百家號不討論政治,不涉及敏感話題,定期的和大家分享一些大千世界的事情。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現在的電視螢屏上經常可以看到抗戰時期的影視劇,在這些影視劇當中都能發現一個特點,尤其是在抗日戰爭為主題的電視劇當中,八路軍的軍服清一色的都是灰色,而國民黨軍隊的衣服有黃色還有藍色!這是在影視劇當中的體現,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國民黨軍隊,他們軍服的顏色也都是黃色還有藍色,那他們軍服的顏色為啥就不能統一?
  • 40年來解放軍穿過哪些軍服,你知道嗎
    誕生於1978年的78式軍服是在71式軍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一款產品。在上世紀70年代,國產71式軍服曾少量配發北京、廣州、武漢和瀋陽等幾個軍區的部隊試穿,其外形與堪稱那個年代最「時髦」服裝的65式軍服相比並無什麼變化,主要改進之處在於使用了「的確良」材料,具備不易縮水和褪色的優點。
  • 那一年親歷「九三」大閱兵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黨和國家決定2015年9月3日在天安門地區閱兵。這次閱兵亮點之一是組建抗戰老兵方隊,分別邀請了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華南遊擊隊和國民黨老兵等各方代表參加。而我有幸作為八路軍抗戰老兵的陪同人員親歷了大閱兵。
  • 第一次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的閱兵:2015年「9·3」閱兵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第一次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的閱兵:2015年「9·3」閱兵  新華社記者梅世雄、解放軍報記者黃超  儘管已過去近兩年,但29歲的李彩慧仍清晰地記得和戰友們闊步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