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北極村一路向東,過呼瑪到黑河一路上風景如畫。但究其根本,其實我們一直在享受著這條大江——黑龍江的慷慨饋贈。其實漠河也曾一度叫「墨河」,我一直在想,如果依然保持著「墨河」這個稱謂也許會更好,這樣無論是從墨到黑,還是從黑到墨,豈不都是「摸黑找北」之旅麼。
黑河境內的紅色公路
黑龍江「三峽」(網絡圖)
黑龍江,現在中俄邊界的這條大江真實的名氣還遠不為世人所知。首先,黑龍江水系的流域面積大於長江,黑龍江水系流域面積為184.3萬多平方公裡,長江水系流域面積為約180萬平方公裡。其次,黑龍江的長度根據現在最精確的測量已超過黃河,水量更是遠超黃河。第三,黑龍江水系大部分分布於森林地帶,水土流失極少,江水含沙量僅為長江的四分之一、黃河的三百分之一!在我國乃至世界著名大江大河中,水質都是排名靠前的。
黑龍江流域示意圖
那作為河流為什麼提起黑龍江就感覺沒有那麼大的名氣呢?我個人認為除了地理上一直處於北方之北,開發較晚的原因之外,主要是《璦琿條約》之後,這條中國曾經的內河變成了界河,流域面積、長度等等都被沙俄瓜分了一半以上,所以這條大江的知名度似乎也被砍掉了一半,在人們眼中大大縮水了。
遠墨近清的黑龍江
但這絲毫不影響黑龍江的真正魅力。正如她的清澈度,不走到近前你永遠不會想到,一條遠觀水色如墨的大江竟然如此之清澈。正是因為她沿途不斷接納大量肥沃的腐殖質,腐殖質多半沉澱、依附在河底砂石上,所以才導致了水色發黑,包括她的很多支流也是如此。
江河的顏色也會迷惑人的,所以在古代生產力極不發達尤其是這樣的蠻荒之地,先民們對這樣的黑色大江是充滿敬畏的,魏晉時期這條大江曾被命名為「弱水」。這在現在很多文藝人看來是個非常詩意的名字。其實不然。《西遊記》中描述兇險無比的流沙河時有詩為證:「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漂不起,蘆花定底沉」。由此可見,這樣的「弱水三千」,在古時候可不是誰都敢前來「取一瓢飲」的。而這條大江「兇險」的另一個佐證是黑河的古城名稱「璦琿」,這個詞在滿語中就是「可畏」的意思。而「黑河」這個名稱的由來其實就是黑龍江,具體說就是大江的一段。
黑龍江黑河市未來三日將出現高溫天氣
黑河是個美麗而傳奇的城市。來黑河旅遊建議先看看相關資料,或者在當地找個有資質、水平高的導遊。否則就真的是走馬觀花了。因為從漠河一路過來,大山大河大森林大溼地見多了,難免有些視覺疲勞。
但黑河不會讓你失望。過境呼瑪縣城,走省道209進入黑河地界,地勢從大興安嶺逐漸過渡到小興安嶺,仔細觀察,還是有所區別的。經過「三卡」,公路變成了真正的「沿江」,在這樣的路上駕駛簡直就是一種享受,向上看高天流雲,天青雲白,往左看大江東去曲水蜿蜒,右手邊青山、峽谷、森林、田野不停變換。加之路況良好、車輛極少,自駕的樂趣盡在其中。
江路同行
12年前,因為一個課題考察,我曾經來過黑河,所以對這座城市還是略知一二的。自北向東南接近黑河市區時,一片大湖在群山環抱中倏然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這就是著名的「臥牛湖」。如果說黑龍江是一條黑玉帶,那麼坐落在黑龍江畔的臥牛湖就是玉帶旁的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城市因水而靈動,大江是動的,湖水是靜的,動靜之間城市的靈韻就出來了。
江天一色
只是在臥牛湖畔,不知什麼時候多了一座金黃耀眼的臥牛雕塑。我個人認為這個實在是個敗筆,因為歷史上的「臥牛」其實和牛沒有半點關係,臥牛湖原稱為臥牛河,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攔河築壩,因而臥牛河便成了臥牛湖。臥牛河在當地原來的稱謂是額尼河,臥牛河即是額尼河的音轉。額尼又有額妮、額泥、額吉、額娘等諧音和不同的寫法,&34;一詞是母親的意思。歷史上,黑河一帶是滿族的世居之地,因此,從我國古代北方民族的分布、語音的含義等諸多方面去考證,可以斷定額尼河應是滿族的稱謂。
對於我這樣好「挑刺兒」的旅者,想必是當地導遊不會喜歡,當然我是有自知之明的,一切自助了,這樣反而能更自由一些,即便自己的認知錯了,也能將錯就錯、自圓其說吧。旅遊不就圖一樂麼。
臨近市區,中俄風情園是必到之處,可惜因為正在準備8月份的「全省旅發大會」,這個充滿異國風情、被很多中俄影視作品選中的拍攝基地暫時封閉,導致家人們無法一睹其芳容了。相同的原因,飽經歷史滄桑的璦琿古城以及璦琿歷史陳列館、知青博物館等我們都沒能進入。倒是在璦琿古城下、黑龍江邊來了一次真正的野餐,「黑龍江水煮泡麵」吸引了不少遊客的目光。餐後在江中清洗餐具時,意外捕到了數條覓食的小魚,看來這些所謂的「垃圾食品」確實有吸引動物的特殊魅力啊!
中俄風情園
外圍的景點雖然暫時封閉了,帶來的一個好處就是終於能靜下心來好好品一品城區風光。我們選擇的旅店是望江賓館,就在黑龍江邊「母親廣場」對面。抬眼就是俄羅斯阿穆爾州首府、遠東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維申斯克,原屬中國,原名「海蘭泡」。
隔江遠望布拉戈維申斯克
從漢語字面看,「海蘭泡」是個美麗的名字,其實滿語讀作「hailan boo」,意思是「榆樹家」。這個名字早在初中歷史課本中就出現了,在黑龍江人心中,這個名字充滿了血腥和屈辱的記憶,望著對岸的城市,我總是懷著一種說不出來的憤懣。儘管它真的很美麗,但這種美麗是建立在我們曾經的懦弱、無能、被欺凌的基礎之上的。這次站在黑龍江邊,和第一次來到這裡心情是一樣的。但望著對岸十幾年仍然沒有大變化的風貌,看著我們這一側日新月異、高樓林立的城市面貌,不由得還是心情大好。興之所至,脫衣入江,與其他遊人一起入水暢遊。這是生平第一次真正沐浴在黑龍江人的母親河中,一入水心就醉了,但也真正感受到了這條大江的力量和兇險。
從表面上看,江水的流速並不快,但一旦水過腰際,你就很難掌握平衡了,一股勢不可催的雄渾力道綿綿而至,一直推著你向前、向前,容不得你半點遲疑。相比之於我老家的呼蘭河、松花江,我突然覺得,如果做個比喻,這兩條河流就像《射鵰英雄傳》裡的「江南七怪」,初始覺得這就是高手,直到見識了黑龍江,才知「南帝北丐」原來在這裡!人們常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在這裡,縱使我使出渾身解數竟然不能逆水前進一分一毫!前文所述當年清軍由此進軍雅克薩城,夏季寧走陸路也不走水路的原因肯定也是如此吧。
暢遊黑龍江
是夜,因為黑河往南皆為坦途,妻兒皆可駕駛,故而心情放鬆,尋一特色飯館,挾老父妻兒大快朵頤,品味龍江鮮魚、黑河美味。半斤白酒下肚,頓覺神清氣爽。餐後沿江而行,賞兩岸美景。登島(大黑河島)憑欄,思百年滄桑。曾幾何時,人家刀槍斧鉞,佔我家園、戮我親人;曾幾何時,人家船艦利炮、耀武揚威;曾幾何時,人家衣食富足、燈火璀璨,曾幾何時,人家秣馬厲兵、虎視眈眈。而現在,我方一側繁花似錦、高樓林立、燈火燦爛,車水馬龍。
僅在十二年前,2008年國慶節,我和好友一行幾人,就在這裡夜遊黑龍江,華燈初上之時,我方一側煙花驟起,漫天璀璨,遊人如織、燈火輝煌。彼時對岸燈火離離之中,沿江居民紛紛聚集在江邊「借光」欣賞對岸盛景。那一刻我由衷感受到了作為一名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而今天,相比之於十二年前,這邊風景更好,而對岸依舊。炫富之心不可有,但民族自豪不能無,走在王肅大街上,經過馬佔山通電抗日處,每一個景點都在無聲地記述著歷史、昭告著後人,所謂正義,只有國家強大了才能變成尊嚴和現實,而尊嚴,是無數中華兒女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不能忘,更不該忘啊!
左側為黑河市,右側為俄方布市
第二日,我們一家人遊了「半個璦琿」,因為古城和陳列館均已封閉,但正因為如此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好好「端詳」一下這個相當有名氣的小鎮。說它有名氣,因為這裡是黑龍江省最早的行政管理所在地,也可以理解為「省會」。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為抗擊沙皇俄國的入侵,清政府於黑龍江左岸(今俄羅斯境內的維笑勒依村)設置鎮守黑龍江等處的將軍,築城駐兵,任命抗俄名將薩布素為第一任黑龍江將軍。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黑龍江將軍移駐江右岸的達呼爾族城堡一託爾加城(今愛琿鎮)並稱此地為新愛琿城,又名黑龍江城。可惜的是,由於晚清之後戰火不斷,很多古蹟都已經被夷為平地,但早期的海關建築基本完好,並帶有很明顯的中西合璧風格。古城復建也有據可依,基本恢復了原貌,歷史陳列館我上次來過,裡面收藏的文物不少,對璦琿歷史的記述和表現都很生動,特別值得一看。
建設過程中的薩布素雕像
原璦琿海關舊址
江邊正在建設之中的應該是清朝首任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的雕像,面向北方怒目而立,應該是有所指。臨近中午,妻子聯繫上了她大學時的班長,目前黑河市的一位領導。當然,我們很早就相識,年輕之時志趣相投、脾氣相近,多次交往,早已達到了那種不是同學近似同學的關係了。
此君上學期間就很優秀,好交善飲,行事仗義。此番得知我們到了黑河,百忙之中抽時間在一家特色魚館設宴款待。一晃多年不見,東北男人重逢,又都是好酒之人,他是一位對黑河傾注心血與情感的人,我是對黑河有點研究和興趣的人,所以此刻他已不是東道主,我也不拿自己當客人了,在老爸、妻兒的陪伴與注視下,兩個「奔五」的男人,三瓶足斤裝的號稱「俄羅斯茅臺」的「金鱘魚」伏特加就在敘舊與神遊之中滴酒不剩!
之後,醉意朦朧的我口齒不清的對兒子說:小子,以後誰再說「老毛子」能喝,你就可以驕傲的告訴他,你老子也曾經喝過他們的高度酒!
這次是真的醉了,醉在黑河的人文歷史,醉在大美界江,醉在佳餚美酒,更醉在鉛華洗盡仍從容的深深同學情誼之中。這樣的黑河,我還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