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率飆升和普遍的租金折扣擠壓了房產投資者的現金流,以至於將近五分之二的房東處於財務壓力中。
3月澳洲國際邊界的關閉減少了遊客和國際學生的需求,使CBD的租金承受壓力,並在4月和5月引發空置率激增,尤其是在雪梨和布裡斯班的CBD。
布裡斯班的華人投資者梁女士(音譯,Lisa Liang)說:「現在我們不得不把周租至少下調100澳元。我在South Bank公寓的三名租戶都是留學生,其中一個回中國後就過不來了,剩下的兩個負擔不起房租,所以我的物業經理建議我減租。」
但這讓梁女士的投資難以為繼。「可是,除了其他費用,我們每年還要支付6500澳元的物業費,所以,如果我收的租金少了,還得支付所有這些費用,就很難維持這處出租房了。」 如果一處房產閒置兩個月以上,而且租金收入不足以支付經營成本,就將被視為對房東造成壓力。
單元房和公寓給房東造成壓力的可能性是獨立屋的1.5倍,而過去三年內購買的出租房給房東造成壓力的可能性是其他出租房的兩倍。
Digital Finance Analytics負責人諾斯(Martin North)表示:「如果房東由於生活壓力和財務壓力而表示願意出售,或者如果該物業的價值現在低於抵押貸款,就表明投資者面臨財務壓力。」 他說,鑑於當前借貸成本較低,有這麼多房東面臨壓力令人驚訝。
「這是一場各方因素綜合導致的全面風暴,一方面是疫情,然後是先前投資物業大量增加,租金收入下降,Airbnb需求暴跌以及沒有外來移民。」 受壓投資者比例最高的地區都在以公寓為主的雪梨和墨爾本CBD,這些地區的Airbnb租賃比例也很高。
雪梨Rushcutters Bay和Ultimo的八成投資者都承受著壓力,其中1377人受到嚴重壓力。
在墨爾本CBD和墨爾本西區,四分之三的房東受到壓力,1918名投資者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AMP Capital首席經濟學家奧利弗(Shane Oliver)表示,儘管公寓租金疲軟,但投資者整體違約的可能性不大。
梁女士說,雖然她很想把South Bank的公寓賣掉,但卻無法這樣做,因為自2014年買下這裡以來,它已經貶值了2萬澳元。
她說:「如果能以原價賣掉我就很開心了,就算賠一點都沒關係,但我不確定可以在現在的市場找到買家。」 她說,六年前她在Hamilton購買的另一套公寓已經貶值10萬澳元。
「考慮到這些,我這輩子都不會再投資公寓了,如果能收回在這兩套公寓上的100萬澳元投資,我就算很走運了。」
CoreLogic 4月份的《得與失》(Pain and Gain)報告顯示,由於供過於求,單元房虧損轉售的可能性是獨立屋的兩倍,這對租金收益和價格構成了下行壓力。
布裡斯班的情況尤為嚴重,因虧損出售的公寓比獨立屋高出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