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遺漳州木偶頭雕刻精品亮相國家博物館

2020-12-21 央廣網

  中新網北京2月6日電 (記者 應妮)「匠心傳承——徐竹初、徐強父子木偶藝術展」6日在國家博物館開幕。漳州木偶頭雕刻被被列入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徐氏家族木偶頭雕刻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木偶美猴王 鍾欣 攝

  展覽展出了300餘件(組)徐竹初、徐強創作的木偶藝術作品,全面系統地展現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漳州木偶頭雕刻」的藝術神韻與文化內涵。

  徐竹初是徐氏木偶雕刻第六代傳人。在秉承徐氏木偶雕刻技藝的基礎上,他融入了自己對傳統藝術與現實生活的感悟,汲取眾家木偶雕刻之長,將傳統漳州木偶布袋戲中的一百餘種木偶造型發展至如今的五、六百種,發展出「以形寫神」的雕刻特點。徐強以製作花臉、天神、鬼怪等角色見長,代表作有「霸王項羽」「四海龍王」「包拯」「美猴王」「千裡眼」「順風耳」「雷神」「電母」等。

  木偶關公 鍾欣 攝

  展品的呈現方式一改傳統木偶單一呆板的陳列模式,特邀傳統戲曲專家針對每件木偶的人物性格進行動作設計,力求最大限度地將漳州布袋木偶的自身特點與傳統戲曲身段相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50至60年代,中國電影製片廠邀請布袋木偶表演大師楊勝、陳南田,使用徐竹初雕刻的木偶共同錄製了一系列漳州布袋木偶戲的經典劇目電影。展覽特選擇了四出最具代表性的劇目,根據電影中的情節再現了當時木偶表演時場景,並配以視頻資料,不僅展現出漳州布袋木偶戲的魅力,還體現出歷代布袋木偶藝人對木偶藝術的至誠之愛。

  據悉,展覽為期兩個月將持續至4月6日。(完)

相關焦點

  • 國家級非遺漳州木偶頭雕刻精品亮相國家博物館
    中新網北京2月6日電 (記者 應妮)「匠心傳承——徐竹初、徐強父子木偶藝術展」6日在國家博物館開幕。漳州木偶頭雕刻被被列入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徐氏家族木偶頭雕刻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木偶美猴王 鍾欣 攝  展覽展出了300餘件(組)徐竹初、徐強創作的木偶藝術作品,全面系統地展現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漳州木偶頭雕刻」的藝術神韻與文化內涵。  徐竹初是徐氏木偶雕刻第六代傳人。
  • 非遺技藝|漳州木偶頭雕刻——巧木造化意萬千
    漳州木偶頭雕刻,是福建省漳州市的傳統民間工藝美術,屬於木偶戲道具製作中的一門特殊技藝。漳州木偶的整體造型包括頭、四肢、服裝、冠盔等,木偶頭雕刻僅指頭部造型。木偶頭基本造型有生、旦、淨、末、醜,又有神仙、鬼怪、動物,還有傳統名劇的角色例如關公、曹操、《水滸傳》的梁山好漢等,種類繁多。(來源:北京看展)注重五形:漳州布袋木偶最重要是木偶頭,漳州藝人雕刻木偶頭注重五形、五骨。
  • 奇人匠心X木偶頭雕刻 非遺木偶頭雕刻國家級傳承人——季天淵
    非遺項目木偶頭雕刻國家級傳承人——季天淵人物簡介 季天淵,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頭雕刻代表性傳承人,上海戲劇學院特聘木偶教師,從事木偶造型設計製作,戲劇舞臺道具設計製作,泰順車木藝術設計製作季天淵與木偶頭雕刻 泰順木偶頭雕刻,是傳統美術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木偶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例,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收藏價值和審美價值。以「雕工精細簡練、機巧構思巧妙、開相文靜秀美、臉譜描繪簡潔樸素、粉彩工藝細緻講究、木偶人物性格各異」而著稱。
  • 300餘件(組)木偶藝術精品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新華社北京2月6日電(記者 施雨岑)中國國家博物館6日推出「匠心傳承——徐竹初、徐強父子木偶藝術展」,300餘件(組)由徐氏家族創作的木偶藝術精品在開展第一天便吸引了大量觀眾、特別是小朋友駐足觀賞。
  • 木偶雕刻來揚州啦
    不要讓非遺掛在牆上,藏在書裡,要讓非遺文化走進我們的生活裡!由漳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儀徵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主辦,漳州市博物館、儀徵市博物館承辦的「巧木造化意萬千——漳州木偶雕刻作品展」正在儀徵博物館二樓藝術展覽廳展出。
  • 福建漳州千年木偶頭雕刻技藝 一刀雕出眾生相
    2006年,已有近兩千年歷史的福建漳州木偶頭雕刻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楊亞州,就是此項「非遺」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也是漳州楊家「福春派」布袋木偶戲的第五代傳承人。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了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漳州木偶頭雕刻榜上有名。7月1日,記者走進楊亞州的工作室,探訪「一刀雕出眾生相,一筆點睛各顯靈」的漳州木偶頭雕刻技藝。圖為楊亞州在其工作室為雕刻的木偶頭上色。
  • 漳州:走進「木偶大觀園」感受「非遺」文化
    出生於布袋木偶戲世家、漳州著名木偶頭雕刻師楊亞州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漳州木偶頭雕刻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漳州「福春派」布袋木偶戲第五代傳承人。他9歲開始學習木偶頭雕刻,迄今已有50多年。他是上海戲劇學院木偶雕刻主教師,同時也是法國國家藝術中心的外教,為教授木偶雕刻的第一位中國人。在「木偶大觀園」裡,展出的是楊亞州近幾年創作的木偶作品,除了成套的漳州布袋木偶及雕刻的木偶頭,還有泉州提線木偶、連城提線木偶以及北方傳統的杖頭木偶。
  • 漳州木偶布袋戲、木偶頭雕刻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報訊(記者黃樹金)近日,國家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漳州木偶布袋戲和木偶頭雕刻均榜上有名。據悉,漳州木偶劇團由此成為全國惟一擁有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團體。  漳州布袋木偶戲俗稱掌中戲、「景戲」、「指花戲」,是傀儡戲劇種之一。漳州古老神秘的傀儡戲在民間廣泛流行,歷經各朝代改進和發展,布袋木偶戲成為獨特的民間藝術。
  • 漳州木偶遇上四川變臉 傳統木偶帶來新色彩
    楊亞洲製作木偶頭。 一個是漳州木偶藝術學校的少年小楊,一個是漳州木偶頭雕刻的省級非遺傳承人老楊。老楊身負傳承和創新漳州木偶非遺技藝的重任,毅然接受挑戰,閉關鑽研。終於,憑著老楊精湛的雕刻技藝和小楊紮實的表演功夫,他們實現了夢想。 這個融合了漳州木偶、川劇變臉、四川杖頭木偶三個非遺項目元素的新作品,為漳州傳統木偶帶來了新色彩。
  •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黃義羅家族 木偶頭雕刻的守藝之家
    資料圖:黃義羅(中)正向兩個女兒授藝  視頻來源:泉州電視臺今日泉州網11月18日訊 泉州的民間藝術燦若繁星,其中不少更是躋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列。木偶表演能夠將人生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濃縮於三尺戲臺上,用一寸木偶演繹人生百態。被稱為「木偶之城」的泉州,不僅有精彩絕倫的木偶藝術表演,其木偶頭的製作,也不乏能工巧匠。但時至今日,木偶戲似乎只是在節日之時,擺於廟堂之前,觀眾也只有「牛鬼蛇神」。作為木偶戲的載體,木偶頭如何傳承,並需求新生?
  • 妙趣橫生,一場木偶雕刻展在儀徵博物館展出
    揚州發布記者 林倩雯 孔茜近日,由漳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儀徵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主辦,漳州市博物館、儀徵市博物館承辦的
  • 國家級「非遺」漳州布袋木偶戲表演栩栩如生
    國家級「非遺」漳州布袋木偶戲表演栩栩如生 (2/5) "← →"翻頁
  • 漳州木偶布袋戲、木偶頭雕刻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報訊(記者黃樹金)近日,國家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漳州木偶布袋戲和木偶頭雕刻均榜上有名。據悉,漳州木偶劇團由此成為全國惟一擁有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團體。  漳州布袋木偶戲俗稱掌中戲、「景戲」、「指花戲」,是傀儡戲劇種之一。漳州古老神秘的傀儡戲在民間廣泛流行,歷經各朝代改進和發展,布袋木偶戲成為獨特的民間藝術。
  • 泉州木偶頭雕刻非遺傳承人辭世 送醫前還在創作
    工作室內擺放著黃義羅生前創造的木偶作品可黃義羅再也回不來了。和刻刀結緣六十載,他還沒有和老夥計正式道別。3月19日21點45分,泉州江加走木偶頭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黃義羅匆匆離世。持之以恆 小木頭上練功夫黃義羅與木偶結緣於小時候南安鄉下的廟會,他經常看到各種戲劇表演,木偶戲就是其中一種。14歲那年,他參加了泉州工藝美術社招工,就此開始,跟著泉州著名木偶雕刻大師江加走之子江朝鉉學習木偶頭雕刻技藝,成為「木偶之父」江加走的第三代傳人之一。到今年正好是黃義羅和木偶雕刻藝術結緣60年。
  • 非遺技藝木偶頭雕刻首開傳習所 盼尋傳承人
    閩南網12月18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文/圖)18日,位於泉州市鯉城區甲第門文創園區內的「江加走木偶頭雕刻傳習所(黃義羅)雕刻坊」正式開業,吸引不少木偶愛好者前來。作為泉州首家木偶頭雕刻傳習所,黃義羅之女——泉州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黃雪玲將親自授課,把這門民間瑰寶重新帶回市井,並借傳習所尋找非遺傳承人。
  • 起源於中國木偶戲,處處保留唐宋時期的繪畫風格:漳州木偶頭雕刻
    漳州木偶頭雕刻是一項以家族傳承為方式的傳統藝術,它是我國福建漳州市、廈門市、泉州市及周邊地區流傳的一項民間藝術,漳州木偶頭雕刻處處體現著中國傳統舞臺劇的風格,具有造型獨特、表情豐富等特點。它源自於我國的民間木偶戲,是木偶戲道具製作中的一門特殊技藝,漳州木偶的製造主體造型包括頭、四肢、服裝、冠盔等。而漳州木偶頭雕刻的起源,就像是裹腳布一般,長得看不到盡頭。中國的木偶雕刻藝術起源於中國先秦時代,至今已經有了兩千兩百多年的歷史了。一千三百多年前,漳州木偶傳人中國福建地區。
  • 國家級非遺有望8+1!湛江木偶戲入推薦名錄
    湛江木偶戲湛江市博物館雷州博物館紛紛被國家「點名」!究竟是啥事?湛江木偶戲十分講究基本功訓練,尤重託功和指功。託功要求藝人較長時間平穩地託舉著幾斤重的木偶,並根據劇情需要做出相應的動作。指功即以手指操縱木偶機關的能力,杖頭木偶的頭、眼、嘴、手等部位皆能活動,其操縱是靠手指控制。
  • 泉州「非遺」博物館建成
    本報訊 (記者陳智勇)江加走木偶頭雕刻、李堯寶刻紙、明清泉州錫器……走進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可以欣賞到眾多珍寶級「非遺」展品。6月11日是我國第六個文化遺產日,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將於當天正式揭牌開館,歡迎廣大市民到場免費參觀。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位於泉州市藝術館五樓。
  • 國家級非遺有望8+1!湛江木偶戲入推薦名錄
    湛江木偶戲湛江市博物館雷州博物館紛紛被國家「點名」!究竟是啥事?指功即以手指操縱木偶機關的能力,杖頭木偶的頭、眼、嘴、手等部位皆能活動,其操縱是靠手指控制。藝人以單手食指操縱嘴、耳活動,大拇指操縱雙眼的開閉及左右活動,另一隻手操縱木偶雙手的動作,藝人的左右手要十分靈活,且具有極強的協調能力,才能準確表達木偶角色的表情、動作等。
  • 泰順木偶頭雕刻 巧木造化意萬千
    泰順明清時期的木偶頭造型藝術和雕刻技法已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刀法嫻熟,雕工精細而簡練,開相文靜秀美,臉譜描繪簡潔樸素,粉彩工藝細緻講究;傳承至今的泰順木偶頭雕刻正是基於傳統工藝,吸取精華而成的,技法古樸,人物造型俊美。木偶頭雕刻是一門藝術性、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工藝。明清木偶頭多由專業雕刻藝人製作,後來有表演者兼雕刻木偶頭的藝人或雕刻木偶頭兼表演木偶的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