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女工變「花痴」用花草的千姿百態打造生活之美

2021-01-12 浙江日報

甜姐在打理花草。林杭 攝

時而修剪花枝,時而輕嗅花簇,用一花一草,打造美好。樂清市區的鄭建挺在忙碌的城市中,用舒適自然的生活態度點綴時光,花友們都親暱地稱呼她「甜姐」,她在屬於自己的「山水田園」中,自得其樂。

打造全屋植物美藝

甜姐平日裡就喜歡侍弄花草,下崗後,她便專心與花草接觸。為了深入了解花草,她曾去朋友的花店免費「打工」,一段時間後她發現,不少賣花或買花的人連花名都不知道,或是將相似的花弄混淆,更別說準確知道其養護知識了。

「剛接觸園藝,我懂得不多,就通過書籍和參加各種培訓來充實自己。」看見不認識的植物,甜姐的求知慾會促使她立刻去「百度」,並查找「該怎麼養護」「如何修剪」等知識。「越『百度』越發現自己知道的太少。」甜姐索性就去外地專門學習園藝的相關知識。「深入了解花之後,我越來越迷上種花。」甜姐笑說。

在「打工」那會,甜姐空閒下來就將花草搭配在一起組成盆景,她搭配的盆景受到不少人的喜愛,許多花友就是那時相熟起來的。

甜姐為花友打造的庭院。 本人供圖

看著她這麼喜愛花草,一位花友就讓她幫忙布置自家的庭院。「當時我也是初出茅廬,將他庭院裡保留下一些舊植物的同時,加入了新的花草,留住舊的美好,並添上新的驚喜時,他喜愛得不得了。」

也是從那時開始,甜姐受許多花友邀約前去打造全屋植物美藝和庭院。一位台州的花友也慕名讓她幫忙打造室內植物美藝。到如今,她已經打造了300多家全屋植物美藝和庭院。「我參照花友喜歡的色彩和風格,根據植物的生長狀況去打造,想讓他們的庭院在四季都能有不同的風景。」家住市區的花友盧先生讓甜姐幫忙打造自家的小陽臺,他只提出一個想法:要有原生態的東西。甜姐就跑去城北山上尋覓「原生態」,她撿來溪邊獨特的石頭,挑選造型好看的枯枝,用以造型。

甜姐還在虹橋鎮、淡溪鎮、南嶽鎮等地開展了公益課,教大家花草DIY、如何插花等園藝知識。「時間總是安排的滿噹噹,但充實的生活也讓我獲得了幸福感和滿足感。」

甜姐從一個養花小白,到術業專攻,把愛好變成了事業。每個月她都會外出一趟,前往海寧、金華、廣州、福建等地「淘」新品種植物。「看花草的千姿百態,也是領略生活的美。」接下來,她打算前往上海國際花展「淘寶」。

知花懂花養花護花

「甜老師,我的多肉總是養不活是怎麼回事?」今年,甜姐成為了小學生校外實踐學校園藝課程的輔導員,把園藝帶到了學生們身邊。課堂上,她讓學生們說自家有哪些植物,並教他們該怎么正確養護。「依次將營養土顆粒、苔蘚鋪好……把森林童話裝進生態瓶。」甜姐說,動手製作生態瓶最受學生們歡迎,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創意製作,完成後,還能和同學們分享其中的故事。

甜姐說,許多人會在辦公室或家裡養些花草,但並不知道養護知識,往往會把花草養死了。「許多人用淘米水直接澆灌植物是錯誤的,這樣會燒根。應該將淘米水放入密封瓶中,曝曬20天後再兌水澆灌,這才是有機肥。各種植物澆水的時間段也不同,需根據日照、溫度、季節而定。如發財樹,在冬天處於休眠期,40天不澆水也沒有問題,而春天則要半個月澆水一次,夏天、秋天每隔10天就要澆水,根據太陽照射時間可以延長或縮短澆水時間。」在甜姐朋友圈有千餘名花友,大家平時都會向她諮詢花草如何養護等。

「蝴蝶蘭和夢香蘭,其實是用水苔種植的。蘭花等觀葉植物出現僵苗或新芽長不出來了,可以用阿莫西林碾碎兌500克水,隔15天澆水,連續澆三次,芽就能冒出來了。只要是觀葉植物的葉子,就可將啤酒倒在毛巾上,再用來擦拭葉子,那樣葉子會變厚,迸發出綠色的油亮感。」對於花草的養護知識,甜姐侃侃而談。

「養花也是一個修身養性、自我完善的過程。」甜姐稱最愛得空時修剪自己的花園,享受安靜的園丁時光,每每看到花草在自己的呵護下,長出一片新葉,冒出一朵新蕾,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一到雨天,她總會把花草都搬到室外,讓它們盡情淋雨,喝飽大自然的水,汲取養分後,燦爛於天地間。

如果您身邊有一技之長或特點突出或與眾不同的親朋好友,請撥打本報新聞熱線61116222,向我們推薦上「樂清會人」欄目哦!

相關焦點

  • 下崗女工創業種植洛陽獨有特產,俄羅斯人買去當下酒菜!
    在這些忙碌的身影裡 有這樣一位曾經的下崗女工 她叫石靜靜 2004年石靜靜上班的工廠倒閉,30歲的她成了一名下崗女工。 那年,在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下,她揣著家中僅有的2萬元積蓄,流轉了土地搞種植。
  • 泉州一下崗女工痴迷「六合彩特碼」被騙16萬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0日 15:42 來源:   新華網福州8月20日電(記者蘇傑)福建泉州48歲的下崗女工王女士最近被一「六合彩」詐騙網站所吸引,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在一個月時間內被騙走
  • 下崗女工艱苦創業 20年後成鹽田「麵包大王」
    原標題:下崗女工艱苦創業 20年後成鹽田「麵包大王」 堡瑞得舉辦員工月度生日會。沙頭角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堡瑞得的老總張運蘭,曾經是沙頭角的一名企業下崗女工,後來自己艱苦創業,創辦了麵包店,現在已經發展到有13家店,遍布鹽田轄區,不但帶動了就業,還向社會奉獻了許多愛心。「這可不簡單,那你就是鹽田的麵包大王!也是鹽田本土創業企業的優秀代表!」杜玲聽後讚嘆道。
  • 從下崗女工到數家連鎖店的老闆娘 「熱心腸」溫暖身邊每一個人
    王蘭(中)參與敬老服務(圖片由受訪者提供)從2014年開始,她從一名百貨大樓的退休女工,成為一名熱心社區工作的志願者、一名行走在禁毒前線的公益先鋒。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公益理念,用一副熱心腸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
  • 《下海》:一部體現華人女性下崗討生活,法國巴黎打工的血淚史
    《下海》主線:該片講述了東北下崗女工麗娜,本想去法國做保姆賺錢改變生活,但無奈成了一名巴黎的特殊工作者的故事。這部電影主要講述東北下崗女工在當時的生活現狀和受到的經濟壓力。上世紀90年代末東北爆發大規模下崗潮,其中女性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男人可以出賣勞動力,女人們只能被迫下崗,張麗娜就是其中的一員。她結了婚,生了孩子,一家三口蝸居在50平米大的房子裡,她想要改善家裡的經濟條件,憧憬著未來能開一間小店做些生意。
  • 感受摘棉花女工的精神之美
    我看《花開時節》來源:韋德濤 上上微覽 2019.07.25感受摘棉花女工的精神之美 ——電視劇《花開時節》觀後劇中講述的是一群來自河南蘭考農村婦女前往新疆摘棉花的故事,她們幾千裡地來到新疆,融入一望無際的棉田,早出晚歸,頂著太陽曝曬,跪在棉田堅強前行,讓觀眾看到農民的質樸之美——誠實的勞動。近年來,反映農村生活題材的電視劇活躍螢屏,這些電視劇從田野中來,從農民的現實生活中來,讓螢屏勁吹鄉土風。電視劇《花開時節》的播出,在業內和觀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 河南下崗女工免費教跳"鬼步舞" 大叔大媽公園內跳得嗨
    下崗女工免費教跳舞這個跳舞群體的教練是今年48歲的張明麗,是我市某廠的下崗職工,目前在家中帶孩子,因喜愛跳舞健身,常常關注一些感興趣的舞蹈,對網絡上流傳的曳步舞非常喜愛,於是自費跟隨年輕人學習了曳步舞張明麗對想學跳曳步舞的市民都是無私傳授,她說自己的性格就是樂於助人,在下崗前,一直是廠裡的先進,還獲得過河南省的三八紅旗手,而且將健康和快樂傳遞給其他人,心裡會充滿幸福。張明麗白天在公園教,晚上在小區教,跟著她跳舞的不僅有老年人也有小孩子。對於老年人學跳曳步舞,張明麗並不反對,因為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個70歲老人跳曳步舞甚至跳上了《星光大道》,而且有從北京來的老年人還和他們一起跳過。
  • 下崗創業炒板慄 打造香甜好生活
    下崗創業炒板慄 打造香甜好生活 2020-12-17 15:40:12   來源:蚌埠新聞網
  • 【讓冷門絕學「火」起來】蜀繡+科技 曾是下崗女工的她45年傳承一...
    近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蜀繡代表性傳承人孟德芝參與了手機廠商發起的復刻蜀繡名作《熊貓》的活動,她用自己的方法將神奇而又充滿魅力的蜀繡展現在了大眾面前。(受訪者供圖)  遇變故,她從下崗女工「逆襲」為國家級大師  輝煌的背後是風雨。2005年,成都蜀繡廠關閉,孟德芝下崗了。  「老天餓不死手藝人。」為了生活,已經40歲的孟德芝租了一個8平方米的門面開始創業,招收願意學習蜀繡的學生。
  • 民宿業主羅雙葉:「花痴」的她在桂林鄉村打造一個園藝民宿
    羅姐用4年的時間,在老房子的後院打造了一個具有英式風格的花園,讓這裡成為了桂林少有的園藝民宿。「花痴」的她租下破敗老土房從畔塘村口蜿蜒前行幾百米,一道高牆如山門,入內豁然開朗,羅雙葉的民宿就隱藏在這如桃花源般的地方。記者見到羅雙葉時,57歲的她身著一件淡藍色的棉麻裙子,文藝氣息十足。
  • 泰州市羅塘街道「巧手女工班」助推婦女創業
    7月5日,泰州市姜堰區羅塘街道又一期「智慧女性·她課堂」巧手女工公益班開班,20多名婦女接受培訓,學習創業技能。   羅塘街道宣傳委員王晨霞介紹,這期巧手女工班邀請身邊創業有成的手工師申揚陽授課,手把手教大家製作熱縮片繡球花等手工飾品。申揚陽擅長手工,2014年獲全國細工花原創大賽一等獎,2016年獲市第二屆蜂鳥閃投大賽創意組第三名。申揚陽的燙花作品《蓮華》入圍第四屆東方工藝美術之都博覽會暨江蘇民間文藝「迎春花獎」,送至現代美術館展覽。
  • 荊楚楷模田習姣|下崗不落志,帶動鄉鄰一起致富
    沉甸甸的葡萄掛滿了枝頭□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曉夢 通訊員 王甜甜從一名下崗女工到心怡家庭農場主,田習姣花了20餘年。養殖、種植,創業、創富,從「百果園」「葡萄園」到「四季果園」「綠色家庭農場」,田習姣用20餘年,成就了一名下崗女工的別樣人生。從粗放經營到精細管理身在果園,心向前沿科技。田習姣愛琢磨,善總結,她摸索出的綠色種植方法讓科研院所的專家們都驚嘆不已。她也成了遠近聞名的葡萄專家、國家級農科人才培訓講臺上的客座教授。
  • 這個「花痴」花5年時間,自費為小區居民打造絕美花園
    「現在並不是花園最美的時候,每年的春季,這裡花色豔麗、枝繁葉茂,那才叫一個美。這些都是鄰居劉廣玉為小區居民打造的,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花園裡。」1單元業主吳偉林邊說邊豎起大拇指,他的話立即引起大家一陣附和。
  • 下崗女工再創業,開童裝店發家致富,靠的是一張卡,學會你也行
    很多老闆做生意最頭疼的問題就是客流,因為不知道如何去吸引顧客,基本上市場上所有的促銷活動方式都用過,但是取得的效果卻並不好。就算有的時候在活動期間吸引了一部分顧客,伴隨著活動結束,這部分顧客很快就流失了,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女子工作致殘下崗後創業開毛線店 年利潤約有50萬元
    之後,她又面臨下崗的打擊。面對此困境,她下決心一定要重新站起來。「我走上創業之路,就是因為那次工傷之後受到的刺激。」張冬玲說,1996年冬天,她偶然看見一篇南京一家純手工編織店生意很好的報導,從小就喜歡織毛衣的她便試著織起了毛衣。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把家裡的金銀首飾全都賣了,在市區老中山路上開了一家手工編織毛衣店。
  • 廣西養出雪花牛 下崗女工成致富能手
    廣西新聞網記者 羅莎 攝    一個生長在上思縣思陽鎮、沒有受過任何高等教育的農村女人,在下崗後通過養牛走出了一條發家致富的光明之路。她,就是文章的主人公——王飛朝。      在經歷了下崗的陣痛後,王飛朝經過長時間的市場考察和養殖技術的學習,決定要開辦屬於自己的養牛場。可是啟動資金從哪裡來?
  • 38歲下崗女工創業,靠賣牛軋糖發家,如今年賺20億
    上世紀90年代,38歲的馬桂敏從工作10多年的糖果廠下崗。10多年的工作經驗讓她學會了如何製作糖果,很快馬桂敏用籌集來的數萬塊錢在北京郊區創辦了馬大姐糖果廠。成立初期馬大姐廠房十分簡陋,只有幾臺機器和幾桶製糖用的原料,與此同時北京的糖果市場早已被眾多大牌企業瓜分,競爭十分激烈。
  • 花痴絮花語,賞花好心情
    有的人是情痴,為愛癲狂:有的人是音痴,沉迷於音海;有的人是畫痴;專注於墨筆丹青;有的人是旅遊痴,常年怡情於山水;有的人是遊戲痴,鬥地主、玩麻將、消消樂、王者榮耀,忙的不亦樂乎;而我則是一個典型的花痴,閒暇時喜歡侍弄花草,在花枝間流連,傾聽花語,欣賞各種花異彩紛呈的美,或溫潤繾綣、或柔情似水、或富貴如貴婦
  • 似曾相識,朝鮮紡織女工重現國內上世紀生活
    老一輩的人對於國營工廠的生活都會有一點印象,大家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吃一樣的食堂,在下班後可以拿糧票郵票各類票去換取生活所需要的物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這樣的生活已經成為了歷史,但是同樣的生活在現在的朝鮮還在上演。
  • 南陽方城一名 「花痴」落網
    南陽方城縣拐河鎮有一群眾吳某某,剛過五十歲,了解他的都知道他是個「花痴」:不愛幹農活,總愛在家養花弄草,家裡擺滿了大小花盆和各種花草。近日,隨著公安機關在調查一起沿街門店花盆被盜的案件時,才知道吳某某家中的花草來路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