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封信 活在當下的生活中(上)《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2021-02-15 音流瑜伽研究

緬甸寺廟的黎明


編者按:南傳佛教,又稱上座部佛教,主要流傳於東南亞一帶。目前國內有一些實修團體在傳授。其實修方法實用而有效,值得參考。焦諦卡禪師,世界聞名的著名禪師。一九四七年生,緬甸人。一九七三年畢業於仰光理工學院,成為電機工程師,其後出家,受沙彌戒。一九七四年受比丘戒。禪師數十年如一日地精進禪修,並多次前往亞洲、歐美各地弘法並指導禪修,著作等。

第五封信 活在當下的生活中(上)《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作者:焦諦卡禪師  譯者:果儒法師

學會保持正念

 

到底可以相信什麼?活著究竟是為什麼?要不斷間自己這樣的問題,但不要急著找答案。

 

情緒反應會消耗許多精力,非常虛弱時,任何負面的想法都會使你筋疲力盡。

 

渴望人際關係和財務的穩定、有保障,想要有人照顧自已,這種種欲望會使你盲目。

 

正是情緒反應讓你筋疲力盡,所以要觀察你的情緒反應,然後放下。我這輩子有些事情之所以更加順利,是因為我對事情沒有情緒反應,我非常有耐心。

 

急於獲得結果,會干擾事情的進展。做該做的事,並且耐心地等待。我今年與以往大不相同,因為我不再那麼重視結果。

 

除非接受孤獨,除非能夠獨立,否則無法擁有健全的、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建立在依賴、利用和操縱上,既沒有意義,也不能長久。良好的人際關係非常難得,即使是家人之間也不例外。

 

人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很好。除非知道自己有多糟,否則不會有自知之明。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理想主義者,我很高興自己面對生命比從前更為實際,這使痛苦變得有意義。你很痛苦,又因為你有苦說不出,所以你很沮喪。我並不清淨,我知道我有善有惡。

 

先前有好長一陣子,我不斷與人晤談,我的心念變快了,思考得快,說話也快。快不是好事,我覺得不安。

 

目前我住在安寧、平靜的地方。我需要內心深處的寂靜。太過關心俗事,就不免忽略生命的意義。出生在世,所為何來?

 

我覺得要了解內心深處,就一定要孤獨。如果不了解自己,如何能了解別人?因為不了解自己,所以不了解別人,許多人感到寂寞,道理就在這裡。

 

今天天氣晴朗。這裡種了許多樹,非常涼爽。竹林中有許多又大又美麗的新竹,長得非常大,非常有生命力,有成長的生命力。

 

鳥兒在嘰嘰喳喳唱歌,遠處的鴿子在樹上咕咕叫,有一隻鳥的叫聲相當甜美,它們非常快樂。林間的風,可以撫慰心靈。一隻漂亮的蝴蝶輕快地飛了過去。

 

你喜歡古典音樂嗎?我年輕時聽了許多古典音樂,現在我還記得一些。你或許會覺得奇怪,我居然提到古典音樂家:莫扎特、蕭邦、施特勞斯、貝多芬、拉赫瑪尼諾夫等。音樂是一種語言,深邃又充滿詩意。如果你有蕭邦的小夜曲,聽聽看,它會告訴你生命的內涵。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僧璨(信心銘)

 

許多問題都是庸人自擾,而人又總是設法去解決庸人自擾的問題。庸人自擾地製造問題、解決問題,沒完沒了。

 

你越是沒有正念,你的困惑、煩惱會越多。

 

我又讀起榮格的《回憶·夢·省思》。你曾經在信上提到這本書,我建議你去讀32-34頁和44-45頁。我也有雙重人格的強烈感受,小時候就有了。我雖是父母所生,但在心境上,我比父母老得多。我跟T.T.說過這件事,不然她不會了解我。有些事情我本來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做,但是在我了解「另一個年長的我」之後,就比較容易明白了。「另一個年長的我」知道生命非常短暫,不容虛度,一定要深入了解生命,讓生活有意義。

 

我打算自己教育女兒,我的意思是教她們什麼是生命、人心、人際關係、溝通、正確的態度、成熟、奮鬥,最重要的是要有「正念」T.T.在觀察自心上,做得很好,因此她能漸入佳境。我和她是非常好的朋友。S.S.也越來越能覺知自已的情緒和感受,她也在修「身念處」

 

我想請你像我一樣,對無法解決的事要有耐心,並且設法喜歡這些問題,就假裝這些問題好像外文書或鎖在房間裡,眼不見為淨。不要尋找答案,現在無法提供答案,因為你沒有經歷過。重點是要活在當下的一切中,活在問題中。或許將來有一天,你會漸漸地(甚至是不知不覺地)在生活中找到答案。

——裡爾克(奧地利詩人)

 

這段文章很美,不是嗎?非常敏銳,非常深奧。

 

不論做什麼,正確的態度非常重要。設法了解什麼是正確的態度。以正確的態度工作有助於成長。做該做的事,不要太在意結果。

 

我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永遠的學習者;我絕不會是老師、師父,然而我願意與他人分享所學,這跟教學不一樣。

 

法在生活中,不在書本裡

 

你說竹筍對身體不好,你說得對,因此我不吃竹筍。我發現竹筍真的對身體不好(至少對我不好),但我不會討厭竹筍。我喜歡竹筍,卻不吃竹筍。我跟朋友說竹筍很難消化,竹筍不適合消化不良的人。

 

有些宗教領導人沒有理智的誠實,他們想使別人改信他們的宗教,講一些自己都不相信或沒有驗證、實踐的理論,而且假裝無所不知。沒有絕對的誠實就無法了解真理。不誠實會蒙蔽自心。我不會被那些Guru的表演所迷惑,那些表演已經成為一種職業,一種謀生之道。

 

凡是致力於改變他人信仰的人,都是麻煩製造者,或說謊者。凡是想收弟子的人都是演員,是從事表演工作的人。這世間到處都是想要舉行盛大演出的Guru。對於大多數Guru教導的技巧或方法——都是書上的知識,不是實際的體驗——我感到相當失望。他們非常渴望人家信仰他們的宗教。

 

法在生活中,不在書本裡。無論有多少書本上的知識,若是不了解自己的生命,就不了解法。不了解生命而去談論法,只是智力遊戲罷了。

 

有些人認為:懂得理論,一切就無不瞭然了。這種說法不切實際。沒有任何理論能解釋大自然的運作,所有的解釋都不完整。

 

我對修行法的了解與大多數人相異,所以要我跟他們共事很難。我無法敞開心懷與任何Saysdaw交談。同樣的,我也很難為別人翻譯,我自成一格。我修行得越深入,就發現我和其他出家人之間的鴻溝越大,有時,我根本不想談修行。我可能永遠不會成為弘法師,這對我來說沒什麼大不了。我不是救世者,然而我可能對一些我自己的朋友有幫助。有些人沒有自己的想法,只談論書本上的知識,有些人相信書上說的一切,跟這些人交談很煩。M.A.人雖然很好,也很純真,但是跟他說話卻很無聊。我也學會虛偽待人了。

 

地圖上的街道跟實際的街道不一樣。地圖是有用的,沒有地圖會迷路,但只有真正走過一遍,才會知道地圖上的街道實際上是怎樣,這兩者雖然有關,卻大不相同。地圖的風景和真正看到的風景有很大的差別,地圖只是實際風景的簡化版。

 

我認為:準備成為弘法師的最好方法,是加深對法的了解。首先要對法非常感興趣,才會有足夠的動力去深入了解法,一刻也不休息。

 

你知道,佛陀教法式微的原因之一,在於弘法的人在學識上和修行上都沒有經驗。

 

急著想做弘法師,可能是修行上的一大障礙。要成為弘法師,必須有創意。學到了一定的境界,然後套用在人家身上,這是不夠的。弘法一定要對對方有所了解,了解他們的生活、問題、能力以及愛好,然後用他們能了解的方式跟他們說話。如法地幫助他們了解問題,慢慢地指導他們,讓他們從自己的生命、經驗中,證得實相。

 

但是,在了解對方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生命和經驗,自己的問題、苦樂、喜悅、希望,包括自己生命的各個方面。因此,首先要了解自己,然後才能幫助別人。此外也必須了解法具有普遍性:永遠不會過時,適合所有的文化。我聽說許多西方的弘法師為了接引更多人而曲解法,以適應西方習俗。被扭曲的法根本不是法,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勇氣修法,或是他們不了解心識的本質。無論是什麼文化,都無法使眾生不善的心識轉為純善。因此,人需要鼓起勇氣接受真理,了解實相,實踐真理,以及講述真理。教導真理如果非摻水不可,那我寧願不教。不過在教導真理之前,我必須了解真理,活在真理之中。

 

如果我所說的對你有意義,我會滿意。我不想做拿錢辦事的人,我想要做自由的人。我覺得這不是我自以為了不起,而是我有自尊,懂得自重。我知道有些人因為我在美國做諮詢工作,說了些閒話。從高中時代起,我就開始從事心理諮詢。如果你的知識更豐富,智慧更高,你會成為更好的輔導老師。就像藝術家獻身藝術一樣,除非天生就有從事諮詢的傾向,否則不能成為輔導老師。只有對人、生命及其問題感興趣,才能成為好的心理諮詢師。

 

好的法師和好的輔導老師有什麼不同?沒有太大的分別,同樣是解決人的問題。好的法師就是好的心理輔導師。我知道佛陀是最優秀的心理輔導師。親愛的朋友,你認為如何?

 

面對生命,只用一種片面或特殊的方法應對,是行不通的,這需要全面的了解。身體裡每一個部位都與其他部位相關,生命也是一樣。生命中每一個方面都與其他方面相關,生命中的感情、理智、社會和精神方面全部都有關聯。不要做不喜歡做的事。人浪費了多少時間在應付他人上,有的是因為職責所在,有的是為了討好人家,有的則是因為不好意思,覺得非我不可…真是夠了!

 

我上了年紀了,你也是,我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了解世人迷信、愚痴的一面,是我自我教育中的一項。

 

如果我總要想著別人的缺點,讓自己苦惱,我確信我一輩子都做得到,這非常容易。但我要這樣做嗎?

 

我們不要浪費時間來談論人有多愚痴,讓我們對自己的煩惱保持正念。

 

不要期望改變世界,盲目的力量導致盲目的行動。

 

我們對「思想保守的傳統宗教人士」不悅;我們對人疑心太重(這是另一種形式的思想保守),因而不悅,這些人根本不想保持正念。什麼時候人們才會成為我們想要的樣子?看到自己的極限,看到自己執著之所在,以及不去執著,是多麼困難。你說:「人們很執著。」只有清楚看到執著之所在,就在那裡,你才有機會變得不執苦。

 

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方式

 

你知道我對心理療法非常感興趣:心理療法的功效不小。優秀的心理治療師也能成為優秀的「正念修習」者,他能幫助別人知道自己的癥結所在。

 

你知道我對人非常感興趣,我從事心理諮詢將近二十年,這是我的天性,不是職業。我讀了許多西方有關心理問題的書,我不敢說我能解決所有問題,然而我能了解問題。我有想要了解的意願,我幫助許多人處理過不同的問題,並幫助他們了解自己。

 

你有許多優點,你只需培養這些優點。如果你在理論上和修行上了解法,你可以幫助很多人,並使你的生命更有意義、更有成就。你不覺得你的表達能力不夠強嗎?好像你有寶庫卻找不到鑰匙?

 

只有覺得「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沒有問題時,你才能真的幫助別人。因此,深入了解自己的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你的心清楚地觀察事物時,你才能找到和諧生活的方式。由於內心的和諧,你什麼都做得到--幫助別人,或是什麼也不做。

 

請不要急著幫助別人,也不要急著把法帶到西方去。首先,使自己平靜下來,了解自己的極限和煩惱。學會如何過平靜、有意義的生活後,再去幫助別人過同樣的生活。為了逃離自己無意義的生命,於是才過度擔心他人,擔心要怎樣幫助他人,擔心法在西方如何,是否走樣了。這不無可能。要幫助別人,但不要成為「幫傭」。

 

想要把佛教移植到美國的人,並沒有好好地了解佛教。我們應該把種子種在新的土壤裡。

 

無論是對東方人或西方人來說,最重要的是保持正念,甚至正念要愈來愈強。由正念來決定法在西方應該以什麼形式呈現。

 

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法,而不是在學校或禪修營。禪修營是速成班。

 

無所事事,並且樂在其中,可能嗎?我想試試看。無所事事並不容易,尤其是在美國。在美國,人生主要就是「做事」。如果沒有人在身邊,沒有人發願心護持,就很難在寧靜的地方禪修。這需要非常堅強的心去面對困境。如果你確信這是你想要做的,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請堅持下去,佛陀也是這樣。

 

很高興知道你有時間禪修,在美國,要做的事、讓人分心的事那麼多,要禪修很不容易。在美國大家忙東忙西,就這樣漸漸老了,到最後才發現什麼也不能讓人真正獲得滿足。

 

我是唯一無所事事的人。我不想忙碌,忙碌是浪費生命。

 

人一忙起來,會非常投入,看不到心裡發生的事,沒有正念,因此我不想成為忙碌的老師,絕不。我一再談到這點,因為我希望你能諒解。我尊重你的願望,你希望我去美國,為什麼?去弘法嗎?去忙忙碌碌嗎?去教什麼?教我以前在學校讀的東西嗎?

 

巴利經典是非常龐大的寶庫,其中有許多明確的教海和指導,不像大多數冒牌Guru的談話和著作那樣枯燥乏味。美國是Guru之國。

 

你可以學一些巴利文,不難,一年後,你所學的就夠你一輩子自己閱讀巴利經典。如果你想成為弘法師,只是修行是不夠的,還要閱讀原典。閱讀佛教原典,印證修行心得,其所獲得的信心,無法言宣。不靠譯文,直接閱讀原典,也會感到很大的欣慰。總之,所有的翻譯都不完美。

 

若以不同的方式生活,也會以不同的方式看事情;若生活在不同的文化,學習不同的事物,你原來所屬的文化好像也不一樣了。你的眼光會變得更敏銳,看到以前沒有注意到的事。價值觀改變了,變得更開明,不像從前那麼固執。不同的環境讓人警惕,強迫人運用潛能,這些潛能在熟悉的地方發揮不出來,自己甚至不知道自己擁有這些潛能。住在不同的國家、接觸不同的文化,與不同的人住在一起,會獲得很大助益。

南傳佛教:1、緣起、前言《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一封信 簡樸而安靜的生活(上)《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一封信 簡樸而安靜的生活(下)《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二封信 深愛來自於深入的了解《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三封信 尋求自由生命的答案(上)《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三封信 尋求自由生命的答案(中)《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三封信 尋求自由生命的答案(下)《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四封信 做個小人物真快樂(上)《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四封信 做個小人物真快樂(下)《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音流(Sant Mat)資訊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簡介

http://m.santmat.biz/ 

相關焦點

  • 她花50萬「買精,生娃」,給女兒寫6封信,葉海洋如今過得怎樣?
    她闡述了獨立的意義,當你足夠努力,就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活得精彩。 02.給女兒寫6封信,精神財富比物質更重要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葉海洋不僅耐心陪伴,還用寫信的方式來跟女兒交流。 第一封信的主題是尊重。
  • 李開復給中國學生的七封信
    給中國學生的第五封信——你有選擇的權利  引言  中國很多學生有一個通病:凡事都需要別人來安排,凡事都需要依賴於別人。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大學,從大學到就業,他們都是聽家長的話、聽老師的話的好孩子,但他們似乎從來都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樣的生活,不知道自己在哪些問題上應該自主抉擇。
  • 人生只有好好覺知,活在當下,才不會虛度,句句勵志
    我們現在過的每一天,都是我們餘生中最年輕的一天,把握不好當下,未來必是一片虛無。我們需要夢想,更需要邁開步伐,歷經跋涉方能抵達彼岸。人生只有好好覺知,活在當下,才不會虛度。二 * 誰都不知道明天是天堂還是地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現在努力,跑不過時間,就跑過昨天的自己。
  • 大腦的聲音和真心的聲音常常打架,聽禪就是覺知當下,忘卻一切
    大腦的聲音處在記憶中,喜歡辨別事物,不使其發生混亂,忘不掉過去、現在和將來,但它是二元對立的所知障,六根是大腦意識的工具。我們修行的障礙,就是六根不清淨,記憶中想不開、放不下所造的業力輪迴。真心的聲音,就是自己真正的一元一體的聲音,來自內在的使命,從覺知的記憶中解脫出來,沒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忘卻一切,安住當下,活出真心自己。
  • 一切智慧的開始「覺知」是什麼意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覺知?
    其實每個人對「覺知」的領悟不同,所以,所講「覺知」也是不盡不同。本質上,無論是心理學,還是佛道儒,所講覺知,都大同小異。最關鍵的,是要自己去實踐。後面會講到。那麼,覺知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對自己當下身心狀態的感知。
  • 電影《海角七號》,七封情書的愛情
    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歡《海角七號》這部電影,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歡《海角七號》這首歌,也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記住了電影巜海角七號》裡的七首情書。今天特地把這七首情書收集與整理下來。第一封信/友子友子:請原諒我這個懦弱的男人從來不敢承認我們兩人的相愛我甚至已經忘記我是如何迷上那個不照規定理髮而惹得我大發雷霆的女孩了
  • 她花50萬「買精,生娃」,給女兒寫6封信,葉海洋如今過得怎樣?
    她闡述了獨立的意義,當你足夠努力,就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活得精彩。 02.給女兒寫6封信,精神財富比物質更重要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葉海洋不僅耐心陪伴,還用寫信的方式來跟女兒交流。 第一封信的主題是尊重。
  • 照見煩惱安住當下,凡夫活在希望裡,21條生命在哭泣
    人最難的莫過於破迷開悟:活在當下,安住煩惱,覺照自己,心不被轉,如如不動。凡夫想前思後,活在希望裡,一旦感覺沒有未來,就心如死灰,遇到挫折,就恨天恨地走向可怕的極端。這樣的人不等塵風吹落,就被自己親手扼死。
  • 抑鬱症:活在當下的原因,以及幫助活在當下生活中的技巧
    你在當下的生活花費了多少時間?你花了多少時間做白日夢--思考過去,或擔心未來?迷失在思想中你會耗費多少時間?學會活在當下可以幫助我們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同時把我們與原本就存在的無限平靜聯繫起來。人類的痛苦 - 抑鬱,焦慮,內疚,擔憂,恐懼等等都與我們生活在「我們心中」而不是現在有關。
  • 請對未來充滿希望,與自己的過去和解,覺知復盤自我並活在當下!
    你是否有時候在生活中感到緊張、恐懼,惴惴不安。在面對未來時候充滿了恐懼,在追憶過往時候看到的是悔恨。請與自己和解,諒解自己的過去。如果能回溯過去,當時的你,還會做同樣的選擇,所以不必懊悔。你過去的所思所想,所經歷的事情,造就了當下的你。
  • 在人生錯位中體驗當下生命的豐盈——對於高考作文題,語文教師石...
    在人生錯位中體驗當下生命的豐盈這次的浙江高考作文關注每個學生的當下,關注每個學生對當下的真實體驗思考,這也是我們寫作教學一貫的教學宗旨。在人生錯位中體驗當下生命的豐盈,我們當代青年有真話可說,有真情可表。
  • 「活在當下」是日復一日的功夫
    原因是古人生活的時代生產力落後,但能夠身心合一、知行合一。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頭腦日益發達,身心分離卻日漸嚴重,以至於思想上即使通了,踐行也會出問題。「活在當下」要面對很多無聊、孤寂,甚至恐怖,正如魯迅先生說的那樣:「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其難度對於生活相對平穩安逸的當代人來說是無法想像的,如果沒有一次次身心合一的體驗更是做不到的。
  • 讓生命全然的投入當下
    在當下Presencing每月一次的在線相遇,疫情中大師班學員的相聚。新冠雖然阻隔了我們跨越萬水千山的相逢,但我們依然可以在線上的空間裡面對面的遇見。要帶著更高的覺知,要把我的整個生命在這個時刻全然的展現出來。這就是我們作為這個人的生命故事,全然的,就在這個時刻。讓自己能夠激發自己的「我」的意識,是更高層次的意識,是一種縱向的力量。而當「我」來到這個空間裡,這個空間是橫向的發生。
  • 能夠「活在當下」是因為「必有事焉」
    當下是超越時間概念的一種存在狀態,把它當作此時此刻來理解其實是一種局限。看著自己的思想、感受自己的情緒、觀察自己的反應, 這就是活在當下的感覺。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都應該去找回這個感覺,這就是「必有」之事。
  • 活在當下,成就生命的精彩
    活在當下,便不會對過去已發生的事無謂的計較,所以無悔;不會對未來未發生的事無謂的擔心,所以無憂。而一個無悔無憂活在當下的人,就沒有什麼可以拖住他的後退,也沒有什麼可以強迫他向前。所有的能量都會集中在當下這一刻,生命因此便具有一種巨大的張力,可使人全心投入,使生活和事業都迸發出奪目的光彩。把當下的事情當成最重要的事情努力做好,其實是取得成功的捷徑。這聽起來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卻很難。陽光心態要求我們活在當下,集中精力專注眼前,這本身就暗含了成功之道。
  • 《美的覺知》| 在隱逸的日常中,覺知生活中的器物之美
    在如今這個機器能完成絕大多數手工活的時代,人們反而愈加嚮往純手工製作的溫暖與獨特。覺知生活中的器物之美。,於日常生活中尋覓設計之美、生活之美、自然之美、東方之美。就像他所認可的美之器物,不是只供展陳的無瑕工藝品,而是能與人產生交流和共鳴之物,它們被用於日常生活中
  • 通過當下經歷和感知,才能將認知轉化為覺知,那是自我療愈的鑰匙
    意識療法提到的覺知就是從更高的維度去看待這件事情,你就會發現控制他人的人實際上也曾被他人所控制,施加傷害的人曾經也是一個被害者。父母無意識無覺知施加在你身上的傷害,實際上也是他們未曾被解決的心理衝突的投射。當然這種情況如果不在你這裡加以終止,它還會以不同的形式遺傳給你的下一代。
  • 奔六奔七奔八的同胞朋友們,請速看下面寫給自己的十封信
    人生如花,只有愛自己的人才能釀出甜蜜的生活。-02-第二封信:寫給珍惜親愛的你:有沒有發現,年齡越大,離開的親人就越多。生命無常,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我們唯有珍惜生命,努力地活著,善待家人、親戚和朋友!
  • 覺知自己的本來面目,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恍惚間,七個年頭已過,不僅沒有賺到錢,老婆和我離婚了,親人朋友遠離了我,孩子也不認我這個父親了,我現在一個人寄居在異國他鄉。我隱約感到了自己的人生因此幻滅了,我覺得自己已經燃燒殆盡。雖然想過收拾舊山河,從頭再來,可是我沒有了激情,整天活得沒有生氣,要麼悔恨當初,要麼憤世嫉俗,要麼呆若木雞。老師,幫幫我,讓我走出苦惱吧!」
  • 把握現在,活在當下,才是對生命最好的珍惜
    人生直作百歲翁,亦是萬古一瞬中 。蘇東坡在《水調歌頭》中這樣寫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活在當下,也就是快樂來臨的時候就享受快樂,痛苦來臨的時候就迎向痛苦,在黑暗與光明中,既不迴避,也不逃離,以坦然自然的態度來面對人生。 活在當下,就要接納生活中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