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寺廟的黎明
編者按:南傳佛教,又稱上座部佛教,主要流傳於東南亞一帶。目前國內有一些實修團體在傳授。其實修方法實用而有效,值得參考。焦諦卡禪師,世界聞名的著名禪師。一九四七年生,緬甸人。一九七三年畢業於仰光理工學院,成為電機工程師,其後出家,受沙彌戒。一九七四年受比丘戒。禪師數十年如一日地精進禪修,並多次前往亞洲、歐美各地弘法並指導禪修,著作等。
第五封信 活在當下的生活中(上)《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作者:焦諦卡禪師 譯者:果儒法師
學會保持正念
到底可以相信什麼?活著究竟是為什麼?要不斷間自己這樣的問題,但不要急著找答案。
情緒反應會消耗許多精力,非常虛弱時,任何負面的想法都會使你筋疲力盡。
渴望人際關係和財務的穩定、有保障,想要有人照顧自已,這種種欲望會使你盲目。
正是情緒反應讓你筋疲力盡,所以要觀察你的情緒反應,然後放下。我這輩子有些事情之所以更加順利,是因為我對事情沒有情緒反應,我非常有耐心。
急於獲得結果,會干擾事情的進展。做該做的事,並且耐心地等待。我今年與以往大不相同,因為我不再那麼重視結果。
除非接受孤獨,除非能夠獨立,否則無法擁有健全的、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建立在依賴、利用和操縱上,既沒有意義,也不能長久。良好的人際關係非常難得,即使是家人之間也不例外。
人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很好。除非知道自己有多糟,否則不會有自知之明。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理想主義者,我很高興自己面對生命比從前更為實際,這使痛苦變得有意義。你很痛苦,又因為你有苦說不出,所以你很沮喪。我並不清淨,我知道我有善有惡。
先前有好長一陣子,我不斷與人晤談,我的心念變快了,思考得快,說話也快。快不是好事,我覺得不安。
目前我住在安寧、平靜的地方。我需要內心深處的寂靜。太過關心俗事,就不免忽略生命的意義。出生在世,所為何來?
我覺得要了解內心深處,就一定要孤獨。如果不了解自己,如何能了解別人?因為不了解自己,所以不了解別人,許多人感到寂寞,道理就在這裡。
今天天氣晴朗。這裡種了許多樹,非常涼爽。竹林中有許多又大又美麗的新竹,長得非常大,非常有生命力,有成長的生命力。
鳥兒在嘰嘰喳喳唱歌,遠處的鴿子在樹上咕咕叫,有一隻鳥的叫聲相當甜美,它們非常快樂。林間的風,可以撫慰心靈。一隻漂亮的蝴蝶輕快地飛了過去。
你喜歡古典音樂嗎?我年輕時聽了許多古典音樂,現在我還記得一些。你或許會覺得奇怪,我居然提到古典音樂家:莫扎特、蕭邦、施特勞斯、貝多芬、拉赫瑪尼諾夫等。音樂是一種語言,深邃又充滿詩意。如果你有蕭邦的小夜曲,聽聽看,它會告訴你生命的內涵。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僧璨(信心銘)
許多問題都是庸人自擾,而人又總是設法去解決庸人自擾的問題。庸人自擾地製造問題、解決問題,沒完沒了。
你越是沒有正念,你的困惑、煩惱會越多。
我又讀起榮格的《回憶·夢·省思》。你曾經在信上提到這本書,我建議你去讀32-34頁和44-45頁。我也有雙重人格的強烈感受,小時候就有了。我雖是父母所生,但在心境上,我比父母老得多。我跟T.T.說過這件事,不然她不會了解我。有些事情我本來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做,但是在我了解「另一個年長的我」之後,就比較容易明白了。「另一個年長的我」知道生命非常短暫,不容虛度,一定要深入了解生命,讓生活有意義。
我打算自己教育女兒,我的意思是教她們什麼是生命、人心、人際關係、溝通、正確的態度、成熟、奮鬥,最重要的是要有「正念」。T.T.在觀察自心上,做得很好,因此她能漸入佳境。我和她是非常好的朋友。S.S.也越來越能覺知自已的情緒和感受,她也在修「身念處」。
我想請你像我一樣,對無法解決的事要有耐心,並且設法喜歡這些問題,就假裝這些問題好像外文書或鎖在房間裡,眼不見為淨。不要尋找答案,現在無法提供答案,因為你沒有經歷過。重點是要活在當下的一切中,活在問題中。或許將來有一天,你會漸漸地(甚至是不知不覺地)在生活中找到答案。
——裡爾克(奧地利詩人)
這段文章很美,不是嗎?非常敏銳,非常深奧。
不論做什麼,正確的態度非常重要。設法了解什麼是正確的態度。以正確的態度工作有助於成長。做該做的事,不要太在意結果。
我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永遠的學習者;我絕不會是老師、師父,然而我願意與他人分享所學,這跟教學不一樣。
法在生活中,不在書本裡
你說竹筍對身體不好,你說得對,因此我不吃竹筍。我發現竹筍真的對身體不好(至少對我不好),但我不會討厭竹筍。我喜歡竹筍,卻不吃竹筍。我跟朋友說竹筍很難消化,竹筍不適合消化不良的人。
有些宗教領導人沒有理智的誠實,他們想使別人改信他們的宗教,講一些自己都不相信或沒有驗證、實踐的理論,而且假裝無所不知。沒有絕對的誠實就無法了解真理。不誠實會蒙蔽自心。我不會被那些Guru的表演所迷惑,那些表演已經成為一種職業,一種謀生之道。
凡是致力於改變他人信仰的人,都是麻煩製造者,或說謊者。凡是想收弟子的人都是演員,是從事表演工作的人。這世間到處都是想要舉行盛大演出的Guru。對於大多數Guru教導的技巧或方法——都是書上的知識,不是實際的體驗——我感到相當失望。他們非常渴望人家信仰他們的宗教。
法在生活中,不在書本裡。無論有多少書本上的知識,若是不了解自己的生命,就不了解法。不了解生命而去談論法,只是智力遊戲罷了。
有些人認為:懂得理論,一切就無不瞭然了。這種說法不切實際。沒有任何理論能解釋大自然的運作,所有的解釋都不完整。
我對修行法的了解與大多數人相異,所以要我跟他們共事很難。我無法敞開心懷與任何Saysdaw交談。同樣的,我也很難為別人翻譯,我自成一格。我修行得越深入,就發現我和其他出家人之間的鴻溝越大,有時,我根本不想談修行。我可能永遠不會成為弘法師,這對我來說沒什麼大不了。我不是救世者,然而我可能對一些我自己的朋友有幫助。有些人沒有自己的想法,只談論書本上的知識,有些人相信書上說的一切,跟這些人交談很煩。M.A.人雖然很好,也很純真,但是跟他說話卻很無聊。我也學會虛偽待人了。
地圖上的街道跟實際的街道不一樣。地圖是有用的,沒有地圖會迷路,但只有真正走過一遍,才會知道地圖上的街道實際上是怎樣,這兩者雖然有關,卻大不相同。地圖的風景和真正看到的風景有很大的差別,地圖只是實際風景的簡化版。
我認為:準備成為弘法師的最好方法,是加深對法的了解。首先要對法非常感興趣,才會有足夠的動力去深入了解法,一刻也不休息。
你知道,佛陀教法式微的原因之一,在於弘法的人在學識上和修行上都沒有經驗。
急著想做弘法師,可能是修行上的一大障礙。要成為弘法師,必須有創意。學到了一定的境界,然後套用在人家身上,這是不夠的。弘法一定要對對方有所了解,了解他們的生活、問題、能力以及愛好,然後用他們能了解的方式跟他們說話。如法地幫助他們了解問題,慢慢地指導他們,讓他們從自己的生命、經驗中,證得實相。
但是,在了解對方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生命和經驗,自己的問題、苦樂、喜悅、希望,包括自己生命的各個方面。因此,首先要了解自己,然後才能幫助別人。此外也必須了解法具有普遍性:永遠不會過時,適合所有的文化。我聽說許多西方的弘法師為了接引更多人而曲解法,以適應西方習俗。被扭曲的法根本不是法,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勇氣修法,或是他們不了解心識的本質。無論是什麼文化,都無法使眾生不善的心識轉為純善。因此,人需要鼓起勇氣接受真理,了解實相,實踐真理,以及講述真理。教導真理如果非摻水不可,那我寧願不教。不過在教導真理之前,我必須了解真理,活在真理之中。
如果我所說的對你有意義,我會滿意。我不想做拿錢辦事的人,我想要做自由的人。我覺得這不是我自以為了不起,而是我有自尊,懂得自重。我知道有些人因為我在美國做諮詢工作,說了些閒話。從高中時代起,我就開始從事心理諮詢。如果你的知識更豐富,智慧更高,你會成為更好的輔導老師。就像藝術家獻身藝術一樣,除非天生就有從事諮詢的傾向,否則不能成為輔導老師。只有對人、生命及其問題感興趣,才能成為好的心理諮詢師。
好的法師和好的輔導老師有什麼不同?沒有太大的分別,同樣是解決人的問題。好的法師就是好的心理輔導師。我知道佛陀是最優秀的心理輔導師。親愛的朋友,你認為如何?
面對生命,只用一種片面或特殊的方法應對,是行不通的,這需要全面的了解。身體裡每一個部位都與其他部位相關,生命也是一樣。生命中每一個方面都與其他方面相關,生命中的感情、理智、社會和精神方面全部都有關聯。不要做不喜歡做的事。人浪費了多少時間在應付他人上,有的是因為職責所在,有的是為了討好人家,有的則是因為不好意思,覺得非我不可…真是夠了!
我上了年紀了,你也是,我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了解世人迷信、愚痴的一面,是我自我教育中的一項。
如果我總要想著別人的缺點,讓自己苦惱,我確信我一輩子都做得到,這非常容易。但我要這樣做嗎?
我們不要浪費時間來談論人有多愚痴,讓我們對自己的煩惱保持正念。
不要期望改變世界,盲目的力量導致盲目的行動。
我們對「思想保守的傳統宗教人士」不悅;我們對人疑心太重(這是另一種形式的思想保守),因而不悅,這些人根本不想保持正念。什麼時候人們才會成為我們想要的樣子?看到自己的極限,看到自己執著之所在,以及不去執著,是多麼困難。你說:「人們很執著。」只有清楚看到執著之所在,就在那裡,你才有機會變得不執苦。
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方式
你知道我對心理療法非常感興趣:心理療法的功效不小。優秀的心理治療師也能成為優秀的「正念修習」者,他能幫助別人知道自己的癥結所在。
你知道我對人非常感興趣,我從事心理諮詢將近二十年,這是我的天性,不是職業。我讀了許多西方有關心理問題的書,我不敢說我能解決所有問題,然而我能了解問題。我有想要了解的意願,我幫助許多人處理過不同的問題,並幫助他們了解自己。
你有許多優點,你只需培養這些優點。如果你在理論上和修行上了解法,你可以幫助很多人,並使你的生命更有意義、更有成就。你不覺得你的表達能力不夠強嗎?好像你有寶庫卻找不到鑰匙?
只有覺得「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沒有問題時,你才能真的幫助別人。因此,深入了解自己的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你的心清楚地觀察事物時,你才能找到和諧生活的方式。由於內心的和諧,你什麼都做得到--幫助別人,或是什麼也不做。
請不要急著幫助別人,也不要急著把法帶到西方去。首先,使自己平靜下來,了解自己的極限和煩惱。學會如何過平靜、有意義的生活後,再去幫助別人過同樣的生活。為了逃離自己無意義的生命,於是才過度擔心他人,擔心要怎樣幫助他人,擔心法在西方如何,是否走樣了。這不無可能。要幫助別人,但不要成為「幫傭」。
想要把佛教移植到美國的人,並沒有好好地了解佛教。我們應該把種子種在新的土壤裡。
無論是對東方人或西方人來說,最重要的是保持正念,甚至正念要愈來愈強。由正念來決定法在西方應該以什麼形式呈現。
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法,而不是在學校或禪修營。禪修營是速成班。
無所事事,並且樂在其中,可能嗎?我想試試看。無所事事並不容易,尤其是在美國。在美國,人生主要就是「做事」。如果沒有人在身邊,沒有人發願心護持,就很難在寧靜的地方禪修。這需要非常堅強的心去面對困境。如果你確信這是你想要做的,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請堅持下去,佛陀也是這樣。
很高興知道你有時間禪修,在美國,要做的事、讓人分心的事那麼多,要禪修很不容易。在美國大家忙東忙西,就這樣漸漸老了,到最後才發現什麼也不能讓人真正獲得滿足。
我是唯一無所事事的人。我不想忙碌,忙碌是浪費生命。
人一忙起來,會非常投入,看不到心裡發生的事,沒有正念,因此我不想成為忙碌的老師,絕不。我一再談到這點,因為我希望你能諒解。我尊重你的願望,你希望我去美國,為什麼?去弘法嗎?去忙忙碌碌嗎?去教什麼?教我以前在學校讀的東西嗎?
巴利經典是非常龐大的寶庫,其中有許多明確的教海和指導,不像大多數冒牌Guru的談話和著作那樣枯燥乏味。美國是Guru之國。
你可以學一些巴利文,不難,一年後,你所學的就夠你一輩子自己閱讀巴利經典。如果你想成為弘法師,只是修行是不夠的,還要閱讀原典。閱讀佛教原典,印證修行心得,其所獲得的信心,無法言宣。不靠譯文,直接閱讀原典,也會感到很大的欣慰。總之,所有的翻譯都不完美。
若以不同的方式生活,也會以不同的方式看事情;若生活在不同的文化,學習不同的事物,你原來所屬的文化好像也不一樣了。你的眼光會變得更敏銳,看到以前沒有注意到的事。價值觀改變了,變得更開明,不像從前那麼固執。不同的環境讓人警惕,強迫人運用潛能,這些潛能在熟悉的地方發揮不出來,自己甚至不知道自己擁有這些潛能。住在不同的國家、接觸不同的文化,與不同的人住在一起,會獲得很大助益。
南傳佛教:1、緣起、前言《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一封信 簡樸而安靜的生活(上)《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一封信 簡樸而安靜的生活(下)《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二封信 深愛來自於深入的了解《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三封信 尋求自由生命的答案(上)《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三封信 尋求自由生命的答案(中)《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三封信 尋求自由生命的答案(下)《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四封信 做個小人物真快樂(上)《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四封信 做個小人物真快樂(下)《覺知生命的七封信》
音流(Sant Mat)資訊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簡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