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西秦嶺大山守護鐵路信號的「90後」異鄉娃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大雪時節,一列列火車猶如條條巨龍,穿梭在黃土高原和西秦嶺山區內。蘭渝鐵路線蜿蜒於巍巍群嶺之中,鐵路信號燈在深山溝壑中顯得格外透亮。

鐵路信號如同鐵道線的神經樞紐,時刻傳遞著火車安全運行的控制指令,它是火車運行的「指揮官」,也是線路安全的「警示牌」。

自蘭渝線開通以來,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蘭州電務段成立了三個信號車間,負責全線信號設備維修養護,而這群人中絕大部分都是「90後」。

「我們工區平均年齡只有25歲,但我們負責著哈達鋪、臨江鋪兩個站及區間31組道岔、304個軌道區段、125架信號機、1038條信號電纜的維修任務,責任非常重大!」談起管轄的設備,哈達鋪信號檢修工區工長孟木林如數家珍。

孟木林所在的班組有16名職工,14名是「90後」,來自河北、山西、陝西等地。

哈達鋪地處岷山山系和西秦嶺延伸部分交錯地帶,周圍環境多山少川,區間鐵路信號設備有的在幾十米高的大橋上,有的在幾公裡長的隧道裡,上山下河,上橋進隧,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是家常便飯。

26歲的尤瑩瑩,老家在河北石家莊,剛來蘭渝鐵路的時候,她很不適應。「那時候蘭渝鐵路還未正式開通,基礎設施都還不完善,連洗澡的地方都沒有。」回想起剛剛參加工作時的場景,尤瑩瑩說。

慢慢地,班組居住和工作環境得到了改善,小工區如同「小家」一樣溫馨和諧,年長的照顧年齡小的,離家近的關照離家遠的,「異鄉娃」回家探親的時間也多了。這群「90後」適應了這裡,選擇了大山。

人心齊,幹活也起勁兒!進入冬季,鐵路運輸量大幅提高,隨著車次增多,「天窗」檢修時間變短。這群「90後」不顧嚴寒,認真檢查調試每一臺設備,堅持不放過一顆螺絲,不漏掉一處隱患,全力保障著鐵路信號設備的安全穩定。

在距哈達鋪車站180公裡之外的桔柑信號工區,也是典型的青年班組。6名「90後」成員老家在山東、陝西等地。

駱曉晨和範美潔是對小夫妻,同在這個班組,家在陝西渭南。2020年春節前兩人舉辦完婚禮,打算一起回陝西老家過年。疫情來襲,加上班組作業量大、人手緊張,夫妻倆主動請纓,選擇在工區一起值班,一守就是70多天,每天除了要完成設備的巡視檢查分析,還要做好消毒防疫工作,這期間只能通過手機與家人相互問候。

「我們一同在這大山中守護著信號設備,就當度了一次別樣的蜜月。」丈夫駱曉晨說。

山大溝深,給這群年輕人的出行和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但就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守護著32公裡的信號設備。蘭渝線第一長隧——西秦嶺隧道內的信號設備,就歸他們負責維修。

做好西秦嶺隧道內的信號設備檢修工作,成了這群年輕人的一大難事。遇有信號設備出現異常時,他們必須花費3個小時,來回步行16公裡才能完成隧道內信號設備的檢修。一年下來,這條隧道他們要走上40餘趟。

天氣對信號設備影響很大,桔柑站四周高山環繞,溼潤多雨。今年雨季降水量大,班組管內的趙家壩隧道、範家坪隧道有泥石流中斷行車的影響。在接到險情後,他們6個小時內冒雨出巡4次,對管內設備進行認真巡查,確保信號設備安全。自蘭渝鐵路開通至今,桔柑信號工區的這群「90後」創造了1000天無設備責任故障的安全成績。

這些「90後」鐵路信號工把青春獻給蘭渝鐵路,他們紮根大山、樸實平凡,用責任與擔當守護著「隴蜀鋼鐵大道」的暢通無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琛奇 通訊員 黃貴彬 李振軍)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點讚】梁安莉:香港90後 紮根大山種花扶貧
    【點讚】梁安莉:香港90後 紮根大山種花扶貧 2020-12-25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訪西秦嶺
    啟動後,參團的專家學者和作家分乘四輛汽車開啟了探訪西秦嶺的行程,當天的主要安排是通過探訪渭河源和白石山,向人們科普秦嶺與此的關係。中午12時許來到渭源縣,簡單用餐後便直抵青山環抱、雲霧繚繞的渭河源風景區考察調研,隨團的地質、水文和礦產專家用專業方法採集了源頭之水,著名秦嶺文化學者、《渭河傳》作者王若冰等飲水談渭河、說秦嶺,道出了渭河與中華文明的血脈之緣。
  • 風雨兼程鐵路人守護旅客安全路
    回憶起7月2日的那個凌晨,「95後」看守工吳忠陽至今心有餘悸。那一天2時50分,他坐在水紅線旁一間狹小的看守房裡,聽見暴風雨攜帶著冰雹噼裡啪啦從河對面疾馳而來。怕線路有危險,他迅速穿上雨衣、帶著備品,衝進了瓢潑大雨中。以雨為令,逆行而上。
  • 探訪西秦嶺
    9月27日,以「讓世界認識中國秦嶺」為主題的「丈量大秦嶺」主題文化傳播行動從天水啟動後,參團的專家學者和作家分乘四輛汽車開啟了探訪西秦嶺的行程,當天的主要安排是通過探訪渭河源和白石山,向人們科普秦嶺與此的關係。
  • 秦嶺之巔一面臨崖三面環山沒有手機信號的寶成鐵路青石崖火車站
    青石崖是寶成鐵路觀音山展線上最後一個站點,處於秦嶺之巔。列車到達這裡就意味著已經徵服了秦嶺山脈,往後的線路將進入下坡階段,繼而進入平緩的四川盆地。青石崖站始建於1954年,是寶成鐵路上的四等站,只有兩條股道,三面環山,一面臨落差800米的懸崖,附近也沒有村莊,所以不辦理貨運和旅客業務,只有鐵路職工因工作需要在此上下車。青石崖車站南北兩側都是隧道,佔地面積有限,而且大部分面積都是爆破開鑿山體獲得的。車站主要用於列車會讓,也可以讓剛翻越觀音山展線的鐵路機車歇歇腳,喘口氣。
  • 西成高鐵4G信號山區設備全覆蓋 暢享網絡「衝浪」
    據悉,西成高鐵首次在全線裝設了2G、3G、4G信號設備,成為了全國首條4G信號設備全覆蓋的山區高鐵。  西安至成都高速鐵路是首條穿越秦嶺的高速鐵路,全長643公裡,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八縱八橫」高鐵網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西北、西南地區的重要樞紐。開通後,西安至成都將形成「3小時經濟圈」,極大方便兩地民眾的出行。
  • 秦嶺之魂 恆如日月
    在詩人的眼裡,大山的高度居然擋住了太陽神的運行,這是何等令人嘆為觀止的天險啊。  對於蘭渝鐵路來說,穿越了秦嶺就徵服了蜀道,正所謂「西秦嶺隧道通,則蘭渝鐵路通」。  中國鐵路已經有了3次成功穿越秦嶺的經歷。
  • 守護秦嶺毫釐不差的美
    近年來,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以下簡稱「陝西測繪局」)通過一系列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創新,為守護秦嶺生態提供了新的實踐探索。地理國情監測 把脈秦嶺生態秦嶺深處,柞水縣金米村,在眾山懷抱中顯得格外寧靜。村內,一排排拱頂大棚排列齊整,深秋的陽光灑在上面,反射出柔和的光芒。
  • 安吉模範護林員劉光兵:34年紮根大山守護綠色
    他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大山的守護神」。日前,當了34年護林員,守了15年保護區的劉光兵被授予「2017年全國林業系統勞動模範」稱號。紮根大山的守護神1984年春節剛過,25歲的劉光兵就從安徽老家來到安吉縣的大王山林場護林,憑著那份熱愛護林工作和強有力的責任心,他一幹就是19年。對待護林工作,他始終任勞任怨,兢兢業業。
  • 時速250公裡爬陡坡穿隧道 西成高鐵這樣翻秦嶺
    來源:中國新聞網時速250公裡爬陡坡穿隧道,西成高鐵這樣翻秦嶺11月29日,西成高鐵全線載重拉通試驗進入尾聲,為即將開通做最後的準備。西成高鐵全線643公裡,設計時速250公裡,途經我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秦嶺,為世界首條穿越艱險山脈的高速鐵路。
  • 漢中交通發展記憶:從秦嶺古棧道到西成高鐵
    解放前,由於秦嶺大山裡匪患四起,秦嶺古道時斷時續,人們要想從漢中前往關中,或從關中去漢中的艱難可想而知。陽安鐵路西起寶成鐵路的陽平關車站,經寧強、勉縣、漢中、洋縣、西鄉、石泉、漢陰等縣(市)境,東抵陝南重鎮安康,與襄渝鐵路接軌,全長356.5公裡。是橫貫陝南,連接寶成、襄渝兩條鐵路幹線的聯絡線,是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
  • 校青年志願者總隊:守護最美秦嶺,西外學子赴秦嶺祥峪森林公園開展...
    7月23日,西安外國語大學青年志願者總隊「守護最美秦嶺」調研隊,就「網際網路+背景下秦嶺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的調研與宣傳 」的主題前往陝西省西安市祥峪森林公園開展實地調研。習近平總書記也曾來陝考察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圍繞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部署,將秦嶺生態保護落到實處。
  • 梁安莉:香港90後 紮根大山種花扶貧
    梁安莉,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女孩,從香港到貴州,跨越千裡的扶貧路,卻是從一次旅行開始的。為了改變當地貧困的面貌,梁安莉和家人也曾嘗試過捐款,但經過深入調研後,她改變了主意。她決心在赫章打造一個留得下來的產業,從而幫助農戶脫貧。在廣東省第一扶貧協作工作組的幫助下,梁安莉在海拔2000多米的烏蒙山區建起了鮮花基地,沒想到困難也是接踵而至。
  • 校青年志願者總隊:守護最美秦嶺,西外學子赴秦嶺祥峪森林公園開展...
    7月23日,西安外國語大學青年志願者總隊「守護最美秦嶺」調研隊,就「網際網路+背景下秦嶺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的調研與宣傳 」的主題前往陝西省西安市祥峪森林公園開展實地調研。習近平總書記也曾來陝考察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圍繞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部署,將秦嶺生態保護落到實處。
  • 兩翻秦嶺,天隴鐵路正式開建
    兩翻秦嶺,天隴鐵路正式開建 2020-11-24 2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鳳縣秦嶺火車站:寶成鐵路的列車,每天在此翻山越嶺「走南闖北」
    稅可以+旅圖記每次穿越秦嶺大山以前路過秦嶺,大多是沿嘉陵江上遊的寶成鐵路,坐火車旅行。這次以自駕的方式,從陝西鳳縣縣城出發,朝寶雞方向一路進發。換個方式和視角翻越秦嶺,一路上風光無限,壯美的山河讓人心潮澎湃。依次走過鳳州、紅花鋪和黃牛鋪,公路的坡度越來越陡,臨近嘉陵江源頭風景區的地方,秦嶺火車站靜靜地依偎在寶成鐵路上。
  • 鐵路紅燈耀滇西——記全國勞模、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廣通...
    從繼電器聯鎖升級、計算機聯鎖再到高鐵信號技術,多年來起明始終紮根一線,勤學擅鑽,在多個關鍵領域攻關克難,取得諸多改革創新成效,成為當之無愧的電務專業的技術標兵,為推動雲南鐵路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盞紅燈 點亮「啟明夢」  今年49歲的起明是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廣通工電段廣通電務維修車間主任。
  • 昔日紅火的採砂已不復存在,探訪西局隴海鐵路分線西戶鐵路馬王站
    西戶鐵路又稱西餘鐵路,是隴海鐵路的分支線路,1955年5月開工建設,年底建成通車。從隴海鐵路三民村車站至西安市戶縣餘下車站,途徑車站:新西北、馬王、戶縣、K40線路所、餘下,是一條全程41公裡的單線非電氣化鐵路。
  • 守護秦嶺毫釐不差的美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近年來,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以下簡稱「陝西測繪局」)通過一系列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創新,為守護秦嶺生態提供了新的實踐探索。地理國情監測 把脈秦嶺生態秦嶺深處,柞水縣金米村,在眾山懷抱中顯得格外寧靜。村內,一排排拱頂大棚排列齊整,深秋的陽光灑在上面,反射出柔和的光芒。
  • 90後民警幫助大山90歲老人圓「火車夢」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宋明睿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10月20日13時35分,湖南省龍山北站,C8087號列車像往常一樣準點抵達,列車停穩後,90歲的楊四雲在家人的陪伴下,慢慢從車廂走出,圓了一輩子「有生之年坐一次火車」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