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6日,出遊的第二天,當地天氣:晴天,13-20度。
今天,我們開始了對波蘭曾經古都克拉科夫的旅遊。首先來到了維利奇卡鹽礦,接著遊覽了瓦維爾城堡。由於內容較多,今天得分兩篇博客來寫。
早上10點我們從酒店出發,較晚出發的理由是,昨晚司機工作到凌晨,大巴需要停車9小時才能再啟動。也正好讓我們多休息。
在奧地利哈爾施塔特見識過鹽礦,但維利奇卡鹽礦非常有氣勢,被入口處花園般的美麗吸引。
一座座雕塑撲面而來。
後來才體會,鹽礦有100餘公頃,可能這些綠蔭下面都是鹽礦。
入口處。
參觀是按照團隊排序的。
每個團隊都有一位領隊,不會和其他團隊交集。所以,感覺就是我們幾個人在參觀了。
維利奇卡鹽礦位于波蘭克拉科夫附近,是一個從13世紀起就開採的鹽礦,已基本停產。
在這裡可以看到13世紀以來的鹽礦採挖的工具和場景。
鹽礦礦床長4公裡,寬1.5公裡,厚300-400米,巷道全長300多公裡。迄今已開採9層,深度為327米,共採鹽2000萬立方米。
早在幾百年前,維利奇卡鹽礦就已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為方便視察和參觀,1744年礦工們在礦井內興修了樓梯通道,在地下130多米深的巷道深處建起了博物館、餐廳、娛樂大廳和教堂。
鹽礦內部面積非常大,有100餘公頃,深達327米,約300千米長的通道蜿蜒其中。面積如此之大,以至於儘管只對遊客開放了百分之一左右的區域,走完整個遊覽路線也需要三小時左右。
我們沿著扶梯不斷下到了64米和135米處。
開始時,我們中還有人用舌頭舔一下,想檢驗一下是否真的是鹽,結果有人說,非常鹹的鹽,但很純。
給我印象深刻的是,鹽礦中有許多鹽雕。
在波蘭,流傳著有關金嘉公主的神話故事,鹽礦也根據這個故事建造了神話廳,陳列著礦工向金嘉公主獻鹽的群雕。傳說,很久以前,匈牙利一位國王將其愛女金嘉公主許配給波蘭克拉科夫大公鮑萊斯瓦夫。操辦嫁妝時,國王問女兒喜歡什麼,女兒回答說:"喜歡一座鹽礦"。國王問:"為什麼?"女兒答:"波蘭沒有鹽礦,鹽礦會給波蘭人帶去幸福和安樂。"國王點頭應允,公主當即摘下訂婚戒指拋向馬拉穆累斯鹽礦。金嘉公主同鮑萊斯瓦夫成婚後,派人去維利奇卡開礦取鹽,在人們的半信半疑中,奇蹟發生了:人們在維利奇卡不僅掘出了鹽,還在第一塊巖鹽中發現了公主拋進鹽礦的戒指。馬拉穆累斯的一座鹽礦千真萬確地伴隨著金卡公主來到了波蘭,波蘭人不再擔心沒有鹽的日子。
當年的工作場景。當年
王辰博士也去試試。
這是以前工人們走的臺階。
最壯觀的宗教場所是位於地下101.4米處的聖金嘉公主禮拜堂,禮拜堂高10-12米,長54米,最寬的地方有18米。
教堂的地板上布滿精美花紋,天花板上有精美吊燈。
教堂內有祭壇和許多神像,其中一尊聖母像有5、6尺高。
教堂是由3名礦工用了67年時間開鑿而成,竣工於1896年。
禮拜堂內有根據達·文西名畫創作的鹽制浮雕《最後的晚餐》(AntoniWyrodek於1936~1945年作)。
禮拜堂屋頂。
當人們發現鹽礦自身獨特的小環境可以幫助人們治療哮喘和過敏,於是在地下210米的地方處設立了一個地下康復療養中心。果然嗲妹妹已經咳嗽一個多月了,但今天她來到這個天然的康復中心時告訴我,深呼吸時,感覺喉嚨非常舒服。
約翰·保羅二世教皇鹽雕塑像(StanisławAnioł於1999年作)。
鹽礦有房間、禮拜堂、鹽雕和地下湖泊等,宛如一座地下城市。
在遊覽路線的盡頭,有一個兩米左右高的、同樣是用鹽製作的世界文化遺產的標誌,上面刻有1978年的12處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字。
遊覽線路非常考慮遊客的能力,我們是往下走100多米,參觀結束後乘坐電梯回到地面。
1976年維利奇卡鹽礦被列為波蘭國家級古蹟,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994年波蘭總統頒布法令將其列為歷史遺蹟。
本次13位驢友閃亮登場。
本博客發自:波蘭克拉科夫PURO Kazimierz 4星酒店。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蓬蓬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