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戰國七雄,很多人都會冒出,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但是這七國你真的了解嘛,他們作為戰國時期最為龐大的國家,影響深遠。但是如果單從周王朝的宗法禮制上來討論七國的地位,又是怎樣的結果呢?
如果就軍事實力來看,秦國當仁不讓乃是第一,畢竟赳赳老秦,百萬銳士,將六國打的是落荒而逃。
但是論政治地位,秦國卻不行了,即便是遠在東北之地的燕國,如此的貧瘠,也要高於秦國,這究竟是為何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七國論政治地位究竟是怎樣的高低呢?
首先應該就是燕國,雖然燕國的軍事實力確實無法和其他幾國相比,甚至說只能是墊底的國家,但是政治地位卻絲毫不低。
燕國的第一代國軍乃是召公,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也就是燕召公。召公即位之後並沒有來到燕地,而是其子姬克去管理燕地。
按照爵位來說,召公乃是侯爵,同樣是侯爵的還有齊國,但是論血緣關係的親疏來看,燕國當之無愧是七國最高。
雖然說燕國的軍事實力確實無法和中原地區的大國相比,但是其政治地位卻非常高。之所以軍事實力孱弱,受到了北方之地貧瘠的影響,也是發展空間有限,最終也是無可奈何。
之後便是齊國,齊國作為姜太公的封地其地位也是相當不敵。作為周王朝的開國功臣,姜太公的地位自然是不用講,和召公、周公的地位也是不相上下。
而齊國自建立之初便依靠其天然優勢,成為了富甲一方的大國。春秋只時更是第一位稱霸的國家,但是齊國卻經歷了姜齊和田齊兩代。
田齊乃是齊國大夫田和篡權之後,被周安王封為諸侯。因此論原有的地位卻是有所下降,但是其實力卻不容小覷。
秦楚兩國,其實在某種程度上非常相似,尤其是在西周時期,兩國的地位也好、實力也是非常相似。
包括其轄區之內的貧瘠和荒涼,兩國沒有齊國、三晉那樣的天然優勢都是在先祖的奮鬥之中逐漸發展成為一方大國的。
秦國的先祖早年就是周王朝的養馬官,前905年秦非子因為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也就是秦嬴。
這個時候的秦還不是諸侯國,僅僅是有了封地,在政治地位上沒有變化;直到平王東遷,秦國才成為諸侯國,乃是伯爵。
而楚國則更難,早期之時被當作和西方的少數民族一般對待,諸侯會盟都沒有資格落座。但是楚國也是篳路藍縷,最終一步步的壯大,成為南方大國,疆域千裡,帶甲百萬的大國,更是問鼎中原,稱霸天下。
然而楚國卻有一個痛點,那就是爵位太低,僅僅是子爵。但是這並不妨礙楚國依靠自己的優勢發展壯大,楚國雖然蠻荒未曾開發,但是其發展空間卻是巨大的,最終也是成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接下來就是三晉之國,韓、趙、魏,都是由晉國的士大夫建立的。這三國的建立其實相對來說並不光彩,在晉國內亂之時,幾位大夫相互徵伐,最終韓、趙、魏三家勝出。在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成為了諸侯。
這樣看來,在戰國七雄之中,就宗法制和分封制來看,燕國的地位無疑是最高的。爵位乃是侯爵,同時還是周武王的弟弟的封國,因此在周王朝的眾多封底之中也是地位極高。也只有周公旦的封地魯國能夠相比。
總結:這種依靠宗法制和分封制度所形成的政治地位也是有著其局限性的,那就是在周王朝的地位崇高之時得到了其他諸侯的認可。
但是隨著周王朝的衰落,宗法制、分封制度的瓦解,所謂的政治地位也就逐漸成為了笑談。
曾經周王朝養馬的家奴,最終卻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不僅親手滅了東周,結束了周王朝的八百年國祚,還一舉統一了天下,建立大秦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