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湖、大武漢。
浴火重生的武漢,已經完全恢復了昔日的旺盛生命力,作為當今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武漢三鎮在即將到來的國慶中秋雙節假期,幾乎是一處完美的旅行地,而且根據最新情報,自從1985年以來,黃鶴樓將在今年的十一長假期間首次開放夜遊!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在古人詩詞中佔有重要席位的黃鶴樓,也因為歷代文人墨客的文字而聞名天下,但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始建於三國時期,距今已經有1800年歷史的黃鶴樓,在歷史上其實經歷著屢毀屢建的過程,而僅明清兩代,黃鶴樓就被毀掉過7次,而我們今天見到的黃鶴樓,則是在1985年時,基於明清結構重建的黃鶴樓。
關於歷代黃鶴樓被毀的原因,一是因為戰爭,在古代,長江是南北之間天然的屏障,因此在戰爭中,位於長江之畔的黃鶴樓可謂首當其衝,每每經歷戰火,都會遭受不同程度的毀壞;
而第二個原因,則是古代建築的木結構弱點,典型的毀壞過程包括明嘉靖四十二年黃鶴樓毀於雷火,完成重建僅僅3年之後,便再次因雷火而毀。清光緒十年,武昌城牆根下一家作坊發生火災,火勢蔓延再次導致了黃鶴樓被毀,自此之後直到1985年的101年間,武漢城中都是沒有黃鶴樓的。
今時早已不同往日,黃鶴樓的存在也早已不只是一座武漢的古樓那麼簡單,它對於武漢的意義,更多的在於屢毀屢建的精神象徵,方志專家王葆心曾在《重修武昌黃鶴樓募資啟》中寫道:「蓋茲樓之一興一廢,而國家之興敗、人心之悲愉系焉。」
今年的十一長假,黃鶴樓首次開放了夜間遊覽!這期間,大家不僅可以在夜晚登臨黃鶴樓,遠眺武漢長江大橋、長江,將夜幕下的浩蕩三鎮盡收眼底。這裡還將上演大型實景光影秀《夜上黃鶴樓》,這場演出圍繞黃鶴樓上千年歷史文化,把聲、光、電融入藝術表演,通過高科技光影技術,讓大家見識到這座千年名樓的歷史和武漢城的風採!
今天,我們還要為你奉上一條包括夜遊黃鶴樓在內的武漢城市秘境探索路線!十一長假期間,武漢三鎮想必會人頭攢動,但沿這條路線玩上一天,不僅可以避開眾多遊客,還能收穫到武漢隱秘而驚豔的一面,感受收藏!
武漢一日城市漫遊路線:寶通寺 - 無影塔 - 長春觀 - 夜遊黃鶴樓
一日路線的起點,從位列武漢四大佛教叢林之一的寶通寺開始,這座明黃色為主色調的寺廟就在城市主幹道旁,依洪山南麓而建,是一處完美的城市秘境!自唐朝就已存在的寶通寺,現存建築多為光緒年間重建,這裡不僅是歷代的皇家寺院,同時也是武漢現存最古老的寺院。
沿著梯級而上,走過一間間佛殿,再回頭居高俯瞰建築層出不窮的飛簷,靜謐的氛圍與頗具禪意的環境會讓人心生安寧。一路登至寺廟最高處,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武漢著名的地標洪山寶塔就在此地。
洪山寶塔始建於元朝大德十一年至延佑二年,本名靈濟塔,塔每層外圍有飛簷護欄,塔底四周有磚木結構的圍廊。沿塔基圓門內石階盤旋而上,可直達頂層,有「數峰天外塔上塔」之譽。不過塔身內樓梯狹窄陡峭,如果想要攀爬還需量力而行。
在經歷了近代社會劇烈的變遷後,武漢一度被認為古蹟甚少,真正可以稱得上建於1840年之前的古建築,只留下了「四塔二橋一牌坊」。除了洪山寶塔,與之相鄰不遠的另一座更為古老的寶塔就在不遠處!出寶通寺後,沿武珞路繼續向西,走進洪山公園最西側的入口處不遠,就可以見到這座建於南宋的「無影塔」。
無影塔原名宋興福寺塔,始建於南朝梁元帝承勝年間,隋文帝仁壽元年改稱興福寺。此寺後毀,至南宋度宗鹹淳六年重建興福寺並建此塔,寺廟後復毀,但塔倖存至今。1962年,因塔身出現傾裂,無影塔被從洪山東麓遷建於洪山公園,如今的它已經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了。
看完非常值得一看,同時又可以輕而易舉見到的無影塔之後,繼續前行,則可以抵達一處道教聖地——長春觀。長春觀又被稱為稱「江南一大福地」,在道教傳承相對興盛的湖北,也是一處亮眼之地。相傳這座道觀為丘處機門徒所建,以紀念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龍門宗的創始人丘處機。它曾在在元軍南下時「一言止殺」,有濟世救民之勸德,在當時為百姓所尊崇。
走進以暗紅色為主色調的長春觀,這裡既世俗,又高逸的道教瀟灑風範讓人感到新奇的同時,又覺得十分自由,而且觀中遊人極少,是一個靜處的好地方,緊鄰道觀的長春觀素菜館在武漢名氣不小,將種種豆製品等素食做的與牛羊雞鴨無二,也是一件令人嘆服的本事!
一日漫遊的最後,將最後一處目的地定在入夜後的黃鶴樓,在這裡極目楚天,一日的訪古之旅在此時達到高潮,關於武漢的一條壯闊歷史路線,也在這裡完成。
這樣的小眾路線,既可以讓你見識到武漢不為人知的古韻風情,更可以在人多的假期為你提供一些列安靜舒適的去處,三鎮兩江之間,在武漢這座英雄之城,也可以體會到高古風雅的一面~